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武炼巅峰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混在洪武当咸鱼 晚唐浮生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废材逆天,佣兵狂妃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8章 尹继善:以民为本的清廉总督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获宠异数

尹继善出生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字元长,号望山,出自满洲镶黄旗的章佳氏家族。章佳氏的始祖穆都巴延原本居住在长白俄莫和苏鲁地区,后来子孙繁衍,迁徙至宜汉阿拉,并归顺清朝(当时的后金),被编入镶黄旗。尹继善的父亲尹泰,在康熙年间官至国子监祭酒,但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因病离职,定居于盛京。

尹继善自幼聪慧,长相非凡,时人描述他“白皙少须眉,丰颐大口,声清扬远闻,着体红瘢如朱砂鲜,目秀而慈”。就在尹泰赋闲之际,康熙六十年(1721年),雍亲王胤禛受命前往祭奠三陵,途中因遇雨,便借宿于尹泰家中。在闲聊时,胤禛询问尹泰是否有儿子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尹泰回答说第五子尹继善已考取京兆举人。胤禛当即表示想见尹继善一面。次年,尹继善参加了会试,原本计划遵照父亲的意思去拜见雍亲王,但由于康熙帝驾崩,胤禛继位为雍正帝,尹继善未能及时拜见。

雍正元年(1723年),尹继善考中进士。在引见时,雍正帝对尹继善的才识和风采赞不绝口,并感叹道:“汝即尹泰子耶?果大器也!”从此,尹继善开始了他显赫的仕宦生涯。

雍正帝即位之初,用人不拘资格,一旦赏识某人便会给予极大的信任和重用。雍正元年(1723年),尹继善被任命为日讲起居注官,随侍在雍正帝身边。五年后,他又被提升为侍讲,并很快迁任户部郎中。雍正六年(1728年),年仅32岁的尹继善被任命为江苏巡抚,由于年纪较轻,江南人称他为“小尹”。

尹继善在任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赢得了当地民众的爱戴。雍正七年(1729年),他被升任为河道总督,负责管理江南地区的水利事务。尹继善在河道治理方面表现出色,有效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雍正九年(1731年),他又被任命为两江总督,负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军政事务。

尹继善在入仕后的迅速崛起堪称清朝政界的奇迹,仅六年便成为江苏巡抚,八年后更晋升为总督。乾隆帝也曾赞叹:“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尹继善的快速升迁,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也得益于雍正帝的特别赏识。

尹继善的成功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使得其父尹泰时来运转。尹泰在雍正元年(1723年)被擢升为内阁学士,并很快升任左都御史。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尹泰已经八旬高龄,但仍被加恩授予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高位。这一荣誉显然与尹继善的优异表现密切相关,雍正帝甚至直言尹泰因有尹继善这样的儿子而受到特别的恩宠。

雍正七年(1729年)五月,尹继善向雍正帝汇报河工事宜,深得圣意,雍正帝赞赏之余,感慨地说:“汝父积何德生汝如此之子也!”这不仅是对尹继善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家族的褒奖。

然而,尹继善的成功并非没有波折。雍正十年(1732年)冬天,尹继善因调任云贵总督入觐,雍正帝询问其母亲是否受到封赏。尹继善欲奏请封赏其生母徐氏,但被雍正帝打断,表示将亲自下达旨意。然而,这一举动却引发了尹泰的不满,他认为尹继善未经其同意便向皇帝请封生母,是以下犯上之举。尹泰愤怒之下,甚至动手打了尹继善。

雍正帝得知此事后,立即派遣宫中人员前往尹泰家中,为尹继善及其生母徐氏打抱不平。第二天,宫中派来四名宫女和四名内监,为徐氏梳妆打扮,并册封她为一品夫人。雍正帝的旨意明确指出,尹泰能够入相,全赖尹继善的贤能,而尹继善能有今日,也离不开其生母徐氏的养育之恩。这一幕不仅体现了雍正帝对尹继善的特殊恩宠,也展示了他对大臣家庭事务的干预力度。

雍正帝的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对尹继善的器重,也反映了他干预大臣私生活的独特方式。早在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就曾下令,如果大臣在家中有任何不便或受制于人的情况,可以秘密奏报,他将亲自处理。雍正帝对尹继善的特别关照,正是他这种执政风格的具体体现。

尹继善对此深感感激,上奏表达自己及家人对皇恩的无比感谢。雍正帝也不断告诫尹泰,要求他教导尹继善以公忠之心为国效力。尹继善与怡亲王允祥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允祥曾赐给他一件青狐裘以示宠荣。

此外,尹继善的婚姻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光彩。他的继室是大学士鄂尔泰的侄女,鄂夫人知书达理,与尹继善感情深厚,这段婚姻无疑为尹继善的仕途锦上添花。

二、八旗读书人

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帝撰写了《怀旧诗》,将尹继善列为“五督臣”之一,并高度评价了他的政绩和品行。乾隆帝称尹继善为八旗读书人的楷模,称赞他“政事既明练,性情复温厚”,并指出他所到之处都能妥善处理事务,被赞誉为“福星”。这一评价充分体现了乾隆帝对尹继善的高度认可。

尹继善的为政特点在于注重实际效果,力求让百姓受益。例如,他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公开发布了办赈条告,严禁属员侵吞赈灾物资。他警告说,如果发现有官员克扣赈灾款项以肥私囊,必将依法严惩,即使他本人未能及时察觉,天理也不容这种行为,其子孙也将无法逃脱道德的谴责。

在川陕地区任职时,尹继善改变了前任的一些弊政,比如在乐山等地开采铜矿,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还为当地贫困百姓提供了就业机会,对改善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他还大力整顿漕运和仓谷管理,剔除了许多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端。

康熙末年及雍正初年,江苏地区的漕粮征收存在诸多弊端。一些地方官以各种名目盘剥百姓,如以“脚费”为名,将一斗粮食只按六七升计算。鄂尔泰曾在苏州布政使任上提出初步改革方案,但未能实施。雍正六年(1728年),尹继善任江苏巡抚,次年上疏《厘剔漕事疏》,提出了具体的漕粮征收办法,规定每石漕粮征收六分漕费,其中一半用于支付旗丁,另一半用于州县办漕所需。这一办法实施后,取消了所有不合理的费用,并规定如有粮食残留在斛的边缘,也允许百姓自行刮去。同时,尹继善严厉禁止各种漕运陋规,对违法官员进行了严肃处理,确保了漕运的公平合理。

在仓谷管理方面,尹继善同样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他请求清廷颁布谕旨,将低价强购仓粮的行为明令禁止,并严厉查处失职官员和舞弊书吏。他认为,各州县在采购仓粮时,应避免干扰市场,防止物价大幅波动。例如,乾隆十三年(1748年),江苏巡抚安宁不顾物价高昂,下令大量采购米谷,导致民怨沸腾。尹继善及时上奏乾隆帝,制止了这一行为。

乾隆十五、十六年(1750-1751年),由于连续灾害,江苏地区仓库空虚,缺口高达一百五十多万石。尹继善在秋季收成稍好时,没有急于大量采购补足库存,而是采取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他指出,刚刚经历灾害,市场上的粮食价格本来就高,如果大规模采购,将进一步推高粮价,造成社会不稳定。因此,他指示各州县按一半的比例采购,如市场价格上涨过快,则立即停止采购。

尹继善在处理仓储问题时,强调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他提出,不应机械地遵循传统的“存七粜三”原则,而应根据当年的收成情况和市场价格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在歉收之年,若米价过高,可以适当增加粜粮比例;而在丰年,则可以减少或停止粜粮,以保持市场的稳定。

在面对重大决策时,尹继善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并敢于直言。例如,雍正七年(1729年),尹继善在担任河道总督时,面对浙江总督李卫关于黄河治理的意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治河的关键在于河底的深度而非水面的高低,这一观点得到了雍正帝的高度赞赏。

雍正十年(1732年)冬天,尹继善入京觐见。当时江南地区发生严重灾荒,而河东总督田文镜为了夸耀自己的政绩,不顾山东受灾的事实,提议将山东省的粮食调拨到江南用于赈灾。按察使唐绥祖秘密上奏,指出山东本身也受灾,粮食应留在本地。雍正帝询问尹继善的意见,尹继善的回复与唐绥祖相同。雍正帝虽然认为山东确实受灾,但由于唐绥祖是田文镜推荐的,不愿出现意见分歧。尹继善回答说:“臣听说古人有以公宪回报私恩的做法,如果我是田文镜,只会感到感激和羞愧,而不会心生嫌怨。”雍正帝深以为然。不久后,唐绥祖被调入京中,授予太常寺卿的职务。尹继善的直言不仅保护了唐绥祖,也使山东百姓及时获得了赈济。

谈及尹继善的政绩,很多人并不知道他在平准平回、统一新疆的过程中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可能是因为他在乾隆十八年(1753年)短暂担任陕甘总督期间,实际任期只有短短八个月,而军需事务主要由黄廷桂负责。然而,尹继善在任期间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清廷正在密切关注准噶尔的动向,准备随时采取行动。

尹继善到任后,积极备战,筹措军需。他下令备战马驼必须膘壮驯熟,并要求各地确保数量充足。他还派人勘察口外的道路及水草分布情况,以确保大军出师顺利。同年六月,尹继善针对准噶尔新换台吉、局势未定的情况,提出了十条“防范”措施,包括慎重选择安西将军、挑选精锐部队、加强战马饲养、勘查口外水草、携带武器、储备弹药、筹备粮草、就近准备银两、加固城垣、以及在附近区域种植牧草。

这十条措施表面上是为了加强防御,但实际上为清廷出师平定准噶尔做好了准备。当时乾隆帝尚未作出出师决定,尹继善的这些措施显示了他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正因为如此,当大军平定伊犁后,乾隆帝特地召尹继善前往热河,参加宴请归降的“诸夷”,并称赞尹继善“厚重有体”。

尹继善在朝野上下享有崇高声誉,尤其是在东南地区任职长达27年,深受百姓爱戴。每当他来到某个地方,老幼都会奔走相告,欢呼庆祝。在他去世时,军民悬挂画像,悲痛万分。实际上,早在雍正末年和乾隆初年,尹继善就已经被朝野上下看好,被视为未来宰辅的人选。然而,尽管他年富力强,却长期在外省任职,直到乾隆三十年(1765年)才被召回京师,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此时他已经年届古稀。

三、与乾隆冲突

在传统社会中,长期在官场中历练的人往往难免沾染一些官场习气,尤其是那些地位显赫、声势浩大的官员更是如此。尹继善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例子。他既有清廉自持的一面,也有善于揣摩上意、巧于趋利避害的一面。袁枚曾以诗句“身如雨点村村到,心似玲球面面通”来形容尹继善,大学士史贻直听后笑道:“画出一个尹元长。”

尹继善为官清廉,年轻时即以清廉自爱着称。然而,他性格机敏,为人老成,尤其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意,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忠诚与才干。例如,在雍正六年(1728年),尹继善刚上任不久,便迎合雍正帝的喜好,以清理亏空、积欠为由,不惜贬低前任官员。他声称:“虽拖欠之故,亦有岁时丰欠不齐,然大半皆从前各官邀誉市恩,怠玩之所致也。”他还表示自己“才识短浅,不敢云必能清理,惟以朴诚自矢,一往直前,断不敢邀誉市恩,随声附和。”雍正帝对此表示赞同,并鼓励他秉公实力办理。

然而,尹继善的这些做法也显示了他善于利用时机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事实上,雍正帝后来命令暂停征比,江南百姓才得以避免一场浩劫。

到了乾隆帝继位后,尹继善更多地采取了奉迎之举。为了迎接乾隆帝的南巡,他将江南的名胜搜访殆尽,并加以修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尹继善上奏请求举行南巡盛典,并提到自己已经对栖霞等地的名胜进行了增修,绘制了详细的图纸。他甚至为了增加景观,特意开挖了两个湖泊,命名为“彩虹”和“明镜”。对此,袁枚曾作诗讽刺道:“尚书抱负何曾展?展尽经纶在此山。”连大学士傅恒也写诗嘲笑他:“名胜前番也绝伦,闻今搜访更争新。”

然而,对于任何明智的帝王而言,臣僚的奉迎绝不是获得恩宠的主要原因。脚踏实地的竭忠尽智才是每个臣子安身立命的根本。乾隆帝在这方面尤为重视,他深知尹继善的好名用巧和居心不诚。

乾隆初年,尹继善的处境还算顺利,但不久后他便屡遭斥责。乾隆帝认为尹继善好名用巧,居心不诚。乾隆帝指责尹继善为政用巧,称其“貌为勇往任事,以求取信,而阴市私惠”,并警告其他官员不要效仿。乾隆还指责尹继善办事时存有“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想法。

乾隆十六年(1751年),尹继善被调任为两江总督,乾隆帝特别提醒他:“此处系向来得名之地,亦即失实之地,应如何奋勉,卿其自筹。”在处理延安营兵丁聚众鼓噪案件时,乾隆帝认为尹继善处罚过轻,指责他“好名市恩之念未改”,并对尹继善发出严厉警告,要求他痛改前非。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尹继善处理杨中林“悖逆”案时,未将主犯定为凌迟之罪,仅判斩立决,遭到乾隆帝的严厉斥责。尹继善上奏称自己“愧惧”不已,乾隆帝怒斥道:“汝此等之愧惧亦已多矣,但不能动汝天良,奈何?”

乾隆帝屡次斥责尹继善好名用巧、居心不诚,尽管这与他对所谓“名臣”的疑忌有关,但也并非毫无根据。

其中一次较为着名的事件发生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在此之前,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江苏巡抚庄有恭因回家治丧离职前,上报了一起泰兴县捐职州同朱路因殴死人命,按例拟绞,现朱路(原字左日右冉)呈请赎罪,并已获准的案件。乾隆帝看到奏报后大为震惊,认为此事未经具题,即行准赎,显然是地方督抚擅自行事,不经上报。

乾隆帝派尹继善严审此案,要求查明真相。事实上,庄有恭擅自准许赎罪一事,此前曾告知尹继善。庄有恭与尹继善关系密切,庄有恭是乾隆四年(1739年)的进士,尹继善曾是其读卷官,并力荐其才,两人因此成为知交。当此案爆发时,尹继善一方面试图为庄有恭遮掩,另一方面却未主动供出自己早已知晓内情的事实。乾隆帝见尹继善迟迟未能查明实情,大怒,下令将庄有恭押至南巡接驾处,由乾隆帝亲自派大臣审讯。尹继善惧怕,这才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盘托出。

乾隆帝降旨批评尹继善:“庄有恭办理朱路黩罪外结一案,尹继善既经庄有恭告知,在存心公正者,即应据实参奏,请旨察议,否则正言阻止,庄有恭自不敢视为泛常,纵意手滑,致干重辟。及奉到谕旨,尹继善亦当备述前情,一面速为办理,乃迟回观望,希图模棱了事。经朕屡行饬催,并降旨庄有恭革职拿问,始称原曾与闻。是庄有恭之罪,乃尹继善实有以纵之,且酿成其事,始终皆由于尹继善。”最终,此案从宽了结,庄有恭虽被革职,但不久即被授予湖北巡抚,而尹继善因办理南巡有功,未受处分。

尹继善在乾隆朝屡遭斥责,深知自己受宠程度已不如雍正时期。因此,他变得愈发小心谨慎,时刻保持警惕。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乾隆帝指责尹继善沽名邀誉,四月,尹继善即上奏请求革除其长子户部员外郎庆云的职位,并将其发往锦州看守坟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乾隆帝任命富尼汉为安徽按察使,尹继善又主动奏请,称富尼汉是其亲兄之女婿,同官一省实觉不便,建议将其另加录用。实际上,按照清朝规定,侄女婿并无须回避。

尽管尹继善生性豁达,胸怀开阔,但多次受到斥责,内心难免感伤。他曾和袁枚诗中有“鸟入青云倦亦飞”之句,吟诵时不禁唏嘘不已。袁枚感叹道:“想见当局者求退之难。”

此外,尹继善与鄂尔泰虽为至亲,但鄂尔泰对其人品有所微词。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赴江南任职前与鄂尔泰话别,论及当代名臣,鄂尔泰对尹继善意未满,唯独对总河顾琮赞赏有加,称其为“铁汉”。然而,袁枚赴江南后,与尹继善频繁来往,情谊深厚,而与顾琮仅有一面之缘。究其原因,大概是两人性格相近,均为风流倜傥之人,因而成为知己。

四、与汉文化

十八世纪的雍乾时代,人文蔚起,聪明俊秀之士纷纷涌现,或皓首穷经,或赏月吟风,各领风骚,点缀繁华。在这个时期,八旗子弟经过上百年的文学熏陶,也开始以斯文相尚,其中不少好学颖悟之士甚至与汉人争胜。时人感叹:“近日满洲风雅,远胜汉人,虽司军旅,无不能诗。”尹继善正是当时八旗文坛的领袖人物。

尽管尹继善与乾隆帝在政事上有过冲突,但在文学艺术上,两人却有着共同的爱好——吟咏。乾隆帝以诗遣闷,以诗抒情,自言“爱乐纷哉何所托?积成三万首余吟”。尹继善则“生平无他嗜,惟好吟咏”,“诗等牛腰”,“公薨时,满榻皆诗草”。继善的诗作“婉约恬雅而切近事情,深有思致”,在清代诗坛颇负盛名,论者称其“行间消蹈厉之心,言外得中和之气”,“清词丽句,虽专门名家自愧不如”。

尹继善与继室鄂夫人之间的诗词往来颇具代表性。其中一首写道:“故乡却似在江宁,岂为思家有泪零?别后无眠嫌夜永,行来到处爱山青。每看野店三更月,知望银河两岸星;石径风微斜照里,寻梅可到小池亭?”另一首则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与感激:“正因被薄欲加棉,又接音书短榻前。对雪遥思长路冷,围护更虑晓水坚;不言家事知余苦,频寄征衣赖汝贤。依旧疏狂应笑否?偷闲时复耸吟肩。”

尹继善论诗极为精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并认为言为心声,“古今未有心不善而诗能佳者”。因此,尽管他的诗作平淡工稳,但有时显得拘谨,不如袁枚之诗纯出性灵,潇洒自如。这或许源于二人不同的教养与地位。

尹继善的家庭也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鄂夫人“贤淑能诗”,长于应对,诸公子也皆能诗,特别是第三子庆玉。庆玉,号两峰,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日,尹继善退朝后,召来庆玉说:“今日我疲矣,皇上命和春雨诗,我来不及作,你速拟一首,我明朝要带去。”庆玉作诗送上,尹继善看完后大为赞赏,甚至向庆玉拱手致敬,并吩咐婢女煨莲子给庆玉吃,庆玉大喜过望。

尹继善对满洲传统的骑射颇为生疏,秋狝时,乾隆帝曾令其射一疲卧之鹿,尹继善连发三箭始中鹿身,鹿中箭后跳起,带箭逃去。然而,他对汉文化的儒学却勤学苦思,潜心研究,“每公余,一卷一灯,如老诸生,寒暑勿辍”。

尹继善长期任职东南,与该地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东南自唐宋以来即成为汉文化之重心,尹继善在此期间延接俊流,抚绥百姓,与当地士民关系融洽。乾隆三十年(1765年),当他离任入阁时,依依不舍,凄怆伤怀,“先别栖霞,再辞蜀阜,凄然泣下”。江南士民也“环送悲号”,“公不能舍江南,犹江南人之不能舍公也”。

东南文人荟萃,作为地方首长,尹继善宏奖风流,“爱才如命”,“闻人才后进,则倾衿持推毂,提训孽孽”。他幕府中招揽英才,名声大着,与众多名士如曹西有、宋宝岩、秦大士、蒋士铨、袁枚等经常交往,诗酒赓和,略无虚日。

尹继善才思敏捷,颇受当地文人推崇。有一次,尹继善初到江南,遇到海宁文人杨守知,杨守知感叹自己年老,尹继善随即以“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回应,杨守知大为赞叹,称其“竟能吐属风流”。

乾隆十三年(1748年),尹继善与钱陈群在苏州相遇,二人吟诗唱和,多至十余遍仍不罢休,一时送者马疲人倦。及至陈群至嘉兴,继善又追寄一首,钱陈群致书请求休战,云:“岁事匆匆,实不能再和矣,愿公遍告诸人,说香树老子,战败于吴江道上,何如?”恰逢袁枚过苏州,见陈群信,遂赋诗道:“秋容老圃无衰色,诗律吴江有败兵。”继善见状,又转与袁枚叠和不休,一时成为诗坛佳话。

尹继善与袁枚的交往是当时东南文人圈中的佳话。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乾隆四年(1739年)中进士,年仅24岁。袁枚身材高挑,风度翩翩,以诗文闻名于世,被尊为诗坛宗师长达五十年。尹继善对袁枚的才识极为欣赏,当袁枚参加朝考时,尹继善曾力加举拔。在尹继善调任两江总督后,两人交往甚密,“偶然三日别,定有四更留”。

尹继善入相后,曾告诫袁枚要“慎厥”,袁枚却抱怨道:“枚乞养山居,原不敢望履于公门矣,而公挟师傅之尊,强召之,宿留之,出诗文以唱和之!”实际上,袁枚内心对与尹继善的交往感到非常荣幸,常常不待邀请即进入督署,甚至“直入内室”,尹继善的姬侍也不回避,因此引发了不少议论。

尽管两人在文学上的持论有所不同,尹继善为诗讲究韵律,喜欢和韵、叠韵,而袁枚则认为和韵、叠韵有悖“性情”,但两人均生性风流,崇尚风雅,因此彼此推崇,情谊深厚。袁枚的诗文集中,关于尹继善及其父亲尹泰的诗文多达二百余篇。尹继善去世后,袁枚悲不自胜,作《哭望山相公六十韵》,数年后仍思念不已,写下《梦尹文端公诗》:“已绝人天路不通,无端昨夜坐春风;离离燕寝清香在,款款慈云笑语同;白发三更红短烛,黄鸡一唱绛帷空;莫嫌梦境迷茫甚,到底今生又见公!”其辞凄切婉转,感人至深。

从尹继善的文化素养以及他与袁枚等人的交往中,可以看出清廷为何让他长期任职东南,而不像其他督抚那样频繁调动。东南地区不同于内地,这里不仅拥有庞大的文人群体,普通百姓的文化素养也较高。要使民情悦服,单靠“清”和“能”还不够,还需要统治者懂得顺乎自然,宽缓为政,并且推崇正教,奖扬斯文,引导风流。

黄廷桂本是雍乾之际的一位能臣,但任两江总督不到三年,声名狼藉,连乾隆帝也认为黄廷桂不适合江南的治理。乾隆帝说:“黄廷桂于‘江省不甚相宜。盖南人风气柔弱,而黄廷桂性情刚躁,几于水火之不相入’,‘受其呵斥者固不能无怨,即为奖许者亦不以为感,久之其何以行其威令,必令久于江省未免用违其长’。”因此,乾隆帝让尹继善取代黄廷桂。

尹继善在江南地区深谙治理之道,时人称他“就论风雅已压群公”,“在江南慈祥恺悌,沾洽闾阎,而官吏格心敛手,无敢稍为乾没”。这反映出尹继善不仅具备深厚的汉文化素养,而且在治理上也颇具智慧。乾隆帝也高度评价尹继善,称“满洲翰林中,优于文学兼能通达政事者无出尹继善右”。

五、晚景余晖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三月,尹继善让诸公子作《送春诗》,其中有“遗爱只留庭树好,余晖空托架花鲜”之句,继善阅后动笔加圈,不久即去世。这一幕象征着尹继善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他似乎也预感到了自己的离世。

到了乾隆中叶,雍正朝留下的老臣已所剩无几,昔日英姿勃勃的尹继善也步入垂暮之年,霜染两鬓。乾隆帝看到尹继善的衰老,心中不免生出怜悯之情。尹继善三次承办南巡,费尽心力,既要满足皇上的山水之欲,又要精心周旋,使民间少有抱怨之声,因此深合“圣意”,连乾隆帝也不由得赞赏其才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冬,尹继善赴京,乾隆帝特令学士傅恒带他游览香山、昆明等胜地。事后,尹继善又到傅恒府第拜访,进一步加深了与最高决策机构的关系。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四月,尹继善的女儿嫁给皇八子永璇为妃,乾隆帝令尹继善“先期来京料理”。这位女儿是尹继善侧室张氏所出,张氏因此得诰封一品夫人。尹继善因与皇室建立姻亲关系,欣喜不已,“逢人必夸”,尤其是侧室受封,使他想起了自己的生母,更感感激,称“为千古未有之荣”。乾隆帝对此也表示:“朕实不知先帝有此事,乃竟暗合,岂非卿家运耶?”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二十六年(1761年)以后,尹继善所受斥罚明显减少。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南巡时,乾隆帝还赐诗赞其“保障资三省,忠勤着两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尹继善终于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封疆生涯,赴京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管兵部,又兼上书房总师傅,地位显赫,有“荣华冠九卿”之说。

与节制数省的总督相比,入阁后的尹继善主要遵旨寄发上谕,审理要案,议复事件,权力似乎相对小了一些,加之年事已高,也不可能有大的建树。然而,遇重要事务,他仍能直陈己见。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令傅恒经略云南军务,尹继善曾予谏阻,认为傅恒虽德高望重,但缺乏军事经验,且以首辅之尊从戎边徼,恐有损国体。他再三劝谏,甚至涕流满面,但乾隆帝未能采纳。不出所料,两年后,傅恒出师失利,自己也染瘴而殁。

尹继善晚年虽位极人臣,但已老态龙钟,“精神疲倦,行走亦颇迟钝”。每当回忆故旧,便感伤不已。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春,尹继善染病。同年二月,东阁大学士陈宏谋因老病,“精神恍惚”,解任回籍。陈宏谋为尹继善同年好友,两人政风不同,但相知甚深。离京前,陈宏谋至尹继善府第辞行,时继善卧病在床,两人在床前执手诀别,悲不自胜。继善赠诗道:“我老颓唐难出饯,将诗和泪送行人。”

乾隆帝在东巡期间闻知尹继善病重,知其平素“最不信医药”,甚为眷念,特降谕旨:“本日报到,知大学士尹继善病体未痊,精神较前稍减,闻之殊为眷念,现派御医罗衡诊视。罗衡医理尚为去得,尹继善宜遵旨服药,不可执中医之说,并令尹继善安心调摄,俾得日就平复,用慰朕怀。”然而,病情日益加重,最终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二十二日去世。临终前,尹继善将奏稿尽数焚烧,并嘱咐不立墓碑。

乾隆帝令尹继善入祀贤良祠,赐谥号“文端”。八年后,乾隆帝撰《怀旧诗》,将尹继善列为“五督臣”之一,与之前的斥责形成鲜明对比。《御制诗》中对其一生政事为人作出了高度评价,反映出乾隆帝对尹继善的深切怀念与肯定。

结语

尹继善的一生,是清朝由盛转衰时期一位官员的缩影。他不仅成功地在政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同时也以其文学成就影响了后世。尽管有人批评他过于圆滑,但他依然是那个时代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之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林岚秦小雅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穿越1942有空间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混沌神王 都市极乐后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男欢女爱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都市皇宫 特种兵重生七零 全宗门皆卷王,小师妹纯苟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我在大唐做战神 篡清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锦医卫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崛起美洲1620 
最近更新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烽火燃情山河虹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秦始皇荡平六国 班超传奇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 我的女皇老婆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秦朝历险记 水浒之书生王天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