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清末之帝国崛起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灵剑尊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章 施琅:清朝水师名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郑氏将领

施琅与郑成功的渊源,是一段充满波折与忠诚抉择的历史。顺治三年,当郑芝龙选择归顺清朝之际,施琅作为郑芝龙的部将,虽心中或有不甘,却也随主降清。然而,这股忠诚的火焰并未因此熄灭,很快,在郑成功高举反清复明旗帜的感召下,施琅毅然决然地背叛清廷,投身到波澜壮阔的抗清斗争中,成为郑成功麾下的一名左先锋。

在郑成功的军队里,施琅的才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施展。他不仅智勇双全,精通兵法,更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深得郑成功的信赖与器重。郑成功视他为左膀右臂,无论是军事策略的制定,还是机密大事的决策,都少不了施琅的参与和意见。两人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越上下级的深厚情谊,共同为反清复明的大业而奋斗。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时局的变化和个人利益的冲突,施琅与郑成功之间逐渐产生了裂痕。最终,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导致施琅的父亲和弟弟惨遭杀害,这一悲剧彻底改变了施琅的命运。在悲痛与愤怒中,他再次做出了选择——投靠清廷,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对郑军的了解,成为清军进攻郑军的重要力量。

二、降反之间

1646年(顺治三年),随着郑芝龙投降清朝,其麾下的多位将领也随之归顺清廷,其中包括武毅伯施福、海澄伯郑芝豹以及包括施琅在内的十员总兵,共计兵将十一万三千名。施福带领施琅、梁立等人及五千兵马随李成栋进入广东地区作战。他们在镇压当地的抗清力量方面表现出色,甚至被誉为“岳家军”。

然而,李成栋对于这些来自南方的兵将持有偏见,他在奏疏中贬低了施琅等人,称他们“脆弱不堪,无资战守”,甚至有意图地想要削弱和解散他们。这种待遇让施福、施琅等人感到压抑和不公。

到了1648年(顺治五年),施琅随同其他闽系将领响应李成栋的号召反清复明。但在返回福建的途中,遭遇了李成栋部将郝尚久的暗算。施琅得知这一阴谋后,迅速带领部下撤离至饶平,坚守了一个月后突围而出,边战边退。在这个过程中,施琅的两位弟弟施肇琏和施肇序不幸阵亡。施琅最终带着残部逃到了粤闽交界的黄冈镇,并在那里加入了郑成功的部队。

成为郑成功部下的施琅,以其年轻却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出色的指挥能力,很快成为了一名得力的将领。然而,在1651年(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在战略上的分歧开始显现。施琅反对郑成功采取“舍水就陆,以剽掠筹集军饷”的策略,他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长期战争,还会损害军队的声誉和士气。

郑成功对施琅的反对意见非常不满,剥夺了他的兵权,并命令他返回厦门。此时,清军将领马得功正率军偷袭厦门。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厦门的守军主将郑芝莞惊慌失措,选择弃城而逃。在这危急时刻,施琅挺身而出,仅率领身边的六十余人迎战清军。施琅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技巧,不仅杀死了清军主将马得功的弟弟,还几乎活捉了马得功本人,迫使清军仓皇撤退。

三、再度投清

1651年(顺治八年),施琅在清军攻打厦门时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尽管当时郑成功回到了厦门并对他进行了奖励,但并没有恢复他的兵权。施琅曾试图提醒郑成功关于后方兵力薄弱的问题,但郑成功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反而解除了他的兵权。施琅对此深感不满,他认为自己提出的建议已被后来的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而在厦门的战斗中他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忠诚。

在郑成功返回厦门后,施琅没有能够官复原职,这让他十分失望。为了试探郑成功的态度,施琅甚至表示想要出家当和尚,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然而,郑成功并未改变主意,反而让施琅另行招募士兵组建新的前锋镇。施琅见状,一气之下剃光了头发,拒绝再参与郑成功的军事活动。

1652年(顺治九年),曾德事件进一步加剧了施琅与郑成功之间的矛盾。曾德曾在郑成功军中服役,受到施琅的指挥。在施琅被解除兵权后,曾德寻求更好的出路,转而投靠了郑成功,成为了他的亲随。施琅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认为这是背叛行为,于是派人将曾德捉拿并处决。郑成功闻讯后下令不要杀害曾德,但施琅并没有听从命令,坚持将曾德处死。

郑成功认为施琅此举是公然反抗,于是密令援剿右镇黄山以商量出军机宜为名逮捕施琅之弟施显,并派遣右先锋黄廷带领士兵包围施琅的住所,将施琅及其父亲施大宣一同拘捕。不过,施琅在一些亲信和当地居民的帮助下成功逃脱,进入了清朝控制的区域。

郑成功得知施琅逃往清朝后非常愤怒,并在同年七月将施琅的父亲施大宣和弟弟施显处死。施琅得知这个消息后,对郑成功的仇恨达到了顶点,决定彻底投靠清朝,并决心与郑氏家族对抗到底。

四、任职清廷

1656年(顺治十三年),施琅在清廷中得到了第一次重要任命,被授予同安副将的职务,并随清定远大将军济度进攻福州。在清廷的军旅生涯中,施琅逐渐崭露头角,显示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海战的深刻理解。不久之后,他被调往北京,担任内大臣的职务。然而,这段时间里施琅的生活颇为贫苦,他的妻子不得不在北京从事女红裁缝的工作来补贴家用。

1659年(顺治十六年),施琅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新的转折点,他被清廷提升为同安总兵。在这一职务上,施琅继续展现出了他的军事领导能力。1662年(康熙元年),施琅的仕途再次攀升,他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管理福建沿海的水师部队。这一年,施琅派遣军队击败了郑经进攻海澄的军队,并且上书清廷,建议将台湾纳入清朝的版图。

1664年(康熙三年),施琅提出了详细的攻台计划。他认为,台湾是清朝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尽快将其收复,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统一。施琅的建议得到了康熙帝的支持。同年,施琅率领军队收复了金门和厦门,并准备进一步进攻澎湖,进而直捣台湾。这一时期,郑成功已经去世,其子郑经继位,但郑经死后,台湾内部发生了权力斗争,冯锡范毒杀了郑经的长子郑克臧,拥立年幼的郑克塽为延平王,并开始专权,这为施琅的攻台计划创造了有利条件。

1667年(康熙七年),施琅上呈了《边患宜靖疏》,并在次年提交了《尽陈所见疏》,在这两份奏疏中,他强调了收复台湾的重要性。施琅指出,郑经等人的顽抗不仅威胁到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导致东南地区赋税减少,人民生活贫困。他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对比,认为台湾军队人数不足两万,船只数量有限,主要是依赖海洋屏障得以立足。相比之下,福建水师官兵数量众多,只要从中精选两万人的精锐部队,完全有能力平定台湾。

然而,施琅的建议遭到了以鳌拜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们认为海洋环境复杂多变,出兵风险极大,因此建议维持现状。施琅的提议被搁置,甚至被解除了福建水师提督的职务,留在北京担任宿卫工作长达13年之久。尽管如此,施琅始终没有放弃收复台湾的决心。他密切关注着福建沿海的动态,并深入研究海洋气候和潮汐规律,时刻准备着重新被启用。

五、再度启用

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在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地等大臣的推荐下,被重新启用,并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同时还被加封太子少保的衔位。这一时期的施琅已经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他具备了攻台所需的诸多条件。

从施琅自身的条件来看,他是攻台的最佳人选之一。首先,他出生在海边,自幼随父从事海上贸易活动,对航海和海疆的气候、地理等方面的情况有着深刻的理解。加入军伍后,他在东南沿海多次作战,积累了丰富的海战经验。其次,施琅通晓兵法和战阵,一直主张以武力统一台湾,并为此精心规划了一系列的战略方针和实施方案,这些计划既周密又切实可行。第三,施琅是从郑氏阵营中反叛出来的,他对台湾郑氏集团的内部情况非常熟悉,这为他争取内应和支持提供了便利。此外,他在郑氏集团中的故旧颇多,这也为他收集情报提供了有利条件。最后,施琅不仅是武力统一的坚决拥护者,而且对统一充满信心。

回到厦门后,施琅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他日以继夜地忙碌,几乎忘记了休息,一方面着手整顿船只,另一方面加强训练士兵。他还亲自监督武器和器械的制造,确保每一样装备都能达到最佳状态。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原本杂乱无章的水师变得船坚兵练,一切准备就绪。

施琅深知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筹备过程中,他不仅关注战船的修理和改进,还特别注重士兵的训练。他亲自指导士兵们进行战术演练,提高他们的战斗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他还精心挑选工匠和技术人员,确保武器和舰船的质量,力求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在这一时期,施琅还积极搜集情报,了解郑氏集团的动态和防御部署。他利用自己在台湾的人脉网络,获取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即将到来的战役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

六、领军攻台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率领清军水师从铜山(今福建东山岛)出发,开始了收复台湾的征程。在策划进攻路线时,施琅充分考虑了当时的风向、潮汐以及敌方的防御情况。他决定乘着六月的西南季风,率领船队穿越台湾海峡,首先攻占位于澎湖主岛以南、郑军防守较为薄弱的八罩岛。这样做不仅可以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泊地和进攻出发地,还可以占据上风上流的优势位置,以便更好地向澎湖发起攻击。

六月十六日,施琅指挥的清军舰队首次向澎湖郑军发动进攻,但初战并未取得预期成果。面对这一情况,施琅迅速调整策略,对下一步的作战行动进行了周密的筹划和部署。他将清军分为四个部分:

主攻部队:由施琅亲自率领,拥有56艘大型战船,负责正面进攻郑军的主要阵地娘妈宫。

东线攻击部队:由总兵陈蟒等人率领,共有50艘战船,从澎湖港口东侧突入鸡笼屿,作为奇兵配合主攻部队夹击娘妈宫。

西线攻击部队:由总兵董义等人统领,同样拥有50艘战船,从港口西侧进入牛心湾,进行佯动登陆,以牵制郑军的西翼。

预备队:其余80艘战船作为预备队,跟随主攻部队随时待命。

六月十八日,施琅派出战船攻取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盘二岛,扫清了外围障碍。经过充分的休整和准备,六月二十二日早上七时,清军向澎湖郑军发起了总攻。经过九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清军取得了全面胜利,共击毙和伤及郑军官兵约1.2万人,俘虏了5000余人,摧毁和缴获郑军战船190余艘。郑军主将刘国轩则乘坐小船从北面的吼门逃往台湾。

此次战役中,清军阵亡329人,受伤1800余人。这场胜利不仅标志着施琅多年以来的愿望得以实现,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澎湖海战的胜利,台湾的防御力量大大削弱,郑克塽被迫发令,率领其臣下向清朝投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

七、招抚郑氏

在澎湖海战取得胜利后,施琅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加紧军事行动,另一方面对占据台湾的郑氏集团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的威压之下,郑克塽意识到抵抗已无意义,他对刘国轩说道:“人心风鹤,守则有变;士卒疮痍,战则难料。还是应当请降,以免今后追悔莫及。”在刘国轩的劝说下,郑克塽最终决定向清朝投降。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领的清军舰队抵达台湾。刘国轩和其他文武官员前往迎接施琅。施琅抵达台湾后,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他主动前往郑成功庙宇进行祭拜,对郑成功及其子孙为台湾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施琅在祭文中提到,郑氏父子收复台湾是对国家和人民尽忠的表现,他本人对郑成功并无怨恨之情。祭拜过程中,施琅情绪激动,热泪盈眶,这一举动深深打动了郑氏官兵和台湾民众的心。

施琅的这些举动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和对大局的把握,与古代的伍子胥形成了鲜明对比。伍子胥曾因个人恩怨而复仇,而施琅则能够超越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赢得了台湾民众的尊敬和称赞。

与此同时,关于台湾的地位和未来管理方式,在清廷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些官员认为台湾地理位置偏远,维护成本高昂,不如放弃。但施琅坚持认为台湾的战略位置至关重要,不容忽视。他上书力主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派遣军队驻守,以确保台湾的安全和稳定。

在这一过程中,施琅得到了清朝东阁大学士黄锡衮的支持。黄锡衮不仅是兵部的分管大臣,而且还是施琅的亲戚。施琅的观点和建议最终打动了康熙帝和其他朝中大臣。经过讨论,清廷决定在台湾设置府县,派遣军队驻守,从而确保台湾成为清朝版图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晚年

在收复台湾之后,施琅担任台湾的管理者,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稳定台湾的局势。然而,这些措施中的一些在后世看来颇具争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规定赴台湾的人不许携带家眷,这一政策旨在防止人口大规模迁移至台湾,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后果。施琅认为惠州、潮州地区的人口容易与海外势力勾结,因此他禁止这些地区与台湾的往来,特别是禁止广东客家籍人渡台,理由是这些地区出的“海盗”较多,且当地人可能与郑氏集团有联系。此外,对于其他地区人民渡台,施琅也实行严格的限制,规定渡台人员不得携带家眷,这意味着不允许百姓在台湾长期定居。这一政策导致台湾妇女短缺,影响了台湾的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

除了这些严格的移民政策外,施琅还在台湾实行了土地政策。他大量占有台湾的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施侯租田园”,几乎占据了南台湾已开垦土地的一半。这些土地产生的租金被称为“施侯大租”,由清朝在台衙门代为收取,并将收入上交至北京转交给施琅及其后代。不仅如此,施琅还对澎湖的渔民征收额外的费用,称为“规礼”,这些费用直接进入他的私人财库。

施琅的这些行为在当时虽然可能被认为是合理的管理手段,但在后世看来,它们无疑给台湾带来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禁止携带家眷的规定,不仅阻碍了台湾的人口增长,也对当地社会结构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清朝给予他很高的荣誉,赐予他“襄庄”的谥号,并追赠他为太子少傅。施琅去世后,与他的妻子王氏、黄氏合葬在一起。

结语

施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早期的反清到最终成为清朝的重要将领,再到台湾的成功收复,他的经历反映了明末清初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和个人命运的波折。施琅的故事不仅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追求统一和和平发展的历史见证。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斗罗之金鳄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武师的自我修养 汴京春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官梯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斗破:从迎娶美杜莎开始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特种兵重生七零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明末之伟大舵手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黑魔法三国传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穿越大明朱雄英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明朝皇帝往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