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军工科技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特工之回到清朝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绝代神主 晚唐浮生 明朝败家子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15章 冯铨:从魏忠贤到清廷,一个贰臣的跌宕人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早年生涯

万历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96年1月2日),冯铨出生于顺天府涿州,一个位于今天河北省涿州市的地方。他的早年生涯充满了学术与政治的双重荣耀。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冯铨年仅十九岁时,就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举成为进士,并随即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他正式被授予翰林院检讨的职务,这是一个显示学术造诣和政治前途的职位,同时,他与父亲冯盛明同朝为官,被时人称为“小冯”或“小冯翰林”。

然而,冯铨的家族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天启元年(1621年),冯铨的父亲冯盛明在担任河南左布政使期间,因为后金(后来的清朝)入侵辽沈地区时擅自离职,而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河南巡抚张我续对此事进行了弹劾,指控冯盛明在国家危难之际擅离职守,要求对其进行严惩。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冯铨并未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站了出来,上书为父亲申辩。他指出,冯盛明在请求退休时,辽沈地区的警报尚未到达,因此,父亲的离职并不是出于对国家责任的逃避,而是基于个人原因。冯铨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父亲名誉的一种维护,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儿子的孝道,以及在朝中人脉与影响力的运用。

尽管冯铨竭尽全力进行辩护,但最终冯盛明还是被判处杖刑并被罢免官职,这对于整个冯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冯铨也不得不随父回籍,暂时离开了官场,这无疑对他的仕途产生了影响。

二、魏阉党羽

冯铨的政治生涯在天启四年(1624年)迎来了一个转折点,这一年,魏忠贤到涿州进香,冯铨利用这个机会,跪于道旁向魏忠贤哭诉其父被弹劾丢官的经过。魏忠贤当时正在积极搜罗党羽,冯铨的示弱与恳求恰逢其时,魏忠贤随即命冯铨恢复原职。冯铨对魏忠贤的提拔感激涕零,从此彻底倒向阉党,成为魏忠贤的重要心腹之一。

在东林党与阉党的激烈斗争中,冯铨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当东林党着名人物杨涟上疏揭露魏忠贤的二十四大罪状,引起魏忠贤的极度不满时,冯铨敏锐地嗅到了机会,他致书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承诺可以为魏忠贤在朝中争取支持,并怂恿魏忠贤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如“行廷杖,兴大狱”,以此来树立权威。在冯铨和阉党其他成员的策划下,杨涟等人遭受酷刑,最终惨死。

冯铨的手段不仅针对东林党人,他还利用自己的权力报复个人仇敌。例如,他利用《辽东传》这部小说中涉及其父的内容,假称该书是由熊廷弼撰写的,目的是夸耀自己的功劳。在明熹宗举行经筵时,冯铨呈上此书,对熊廷弼进行诬陷,直接导致了熊廷弼的被杀。熊廷弼死后,冯铨继续施展计谋,暗中设计,杖毙了熊廷弼的姻亲、御史吴裕中。

冯铨的快速晋升令人侧目。魏忠贤为了表彰冯铨的“忠诚”,向明熹宗讲述了甘罗十二岁拜相的故事,借此机会超授冯铨官职。于是,冯铨在短短一年之内,从少詹事升至内阁,任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不久更升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年仅三十的冯铨,一跃成为朝廷重臣,权倾一时,被称为“黑头爰立”、“黑头相公”。

天启六年(1626年),冯铨的权力达到顶峰,他进一步倾陷东林党人,由魏忠贤授意,担任了篡改历史之作《三朝要典》的总裁官,此举进一步巩固了魏忠贤在朝中的权威。宦官李永贞曾将冯铨与魏忠贤的心腹宦官涂文辅相提并论,形容说:“内相有涂文辅,外相有冯振鹭。”这表明冯铨已经成为阉党中数一数二的关键人物。

然而,冯铨的贪婪和过分的受贿行为最终惹恼了同样觊觎权力的崔呈秀。崔呈秀成功说服魏忠贤疏远冯铨,导致冯铨在天启六年闰四月被罢免官职。即便如此,冯铨依然不愿放弃与魏忠贤的关系,继续讨好魏忠贤,甚至为他书写了长达百韵的祝寿诗,试图挽回失去的恩宠。

三、一度失势

天启七年(1627年)八月,随着明熹宗的去世,魏忠贤失去了其在宫廷中的主要支持者,这标志着阉党势力的终结。随后的几个月里,阉党成员遭到全面清算,冯铨作为魏忠贤的党羽,自然无法幸免。崇祯帝即位后,立即着手清理阉党余孽,冯铨被列为“魏忠贤党”,遭到削籍,即被剥夺了所有官职。在后续的逆案审判中,有129人因谄事魏忠贤被定罪,需服三年徒刑并缴纳赎金以换取平民身份,冯铨在这些人中排名第二,这表明他在阉党中的位置极为显赫,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冯铨的失势并未让他完全淡出政治舞台。崇祯二年(1629年)冬,后金军队侵扰京畿地区,引发“己巳之变”。在这次危机中,冯铨展现出了一定的担当,他自掏腰包,组织了对涿州的防御,并参与了从澳门葡萄牙人那里购得的红夷大炮的护送工作。这些大炮对于保卫京师至关重要,冯铨不仅协助护炮,还亲自率领一支由3500名士兵组成的队伍,以及约百名家丁,共同守护这批军火,防止其落入后金之手。当京师解围后,冯铨继续护送其中六门大炮进京,完成了任务。

冯铨的这一系列行动,被涿州的地方官看在眼里,他们认为冯铨在国难当头时的行为应得到嘉奖,因而请求朝廷恢复其官职。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阁臣吴甡和黄景昉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冯铨的过去难以原谅,不应轻易赦免。最终,冯铨的复职请求被驳回,他仍然处于被禁锢的状态。

即便如此,冯铨仍未放弃翻身的机会。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试图通过亲家周延儒和阁臣魏藻德的帮助,再次请求朝廷恢复其原有的官位。然而,由于反对声音过大,加之崇祯帝本人对阉党的深恶痛绝,冯铨的这一尝试最终未能成功,他仍旧背负着“逆辅”的污名,直到明朝灭亡,都未曾获得起用。

四、归顺清廷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清军挥师南下,入主中原,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以书信的方式召唤冯铨入朝效力。冯铨收到信后,毫不犹豫地赶往京城,迅速投入新朝怀抱。多尔衮对冯铨的到来给予了高度礼遇,赐予他朝服衣帽、鞍马、银币等物,命其以原官衔进入内三院,辅佐机要政务。半个月后,冯铨与其他文武群臣一道,在武英殿向多尔衮上表祝贺,表现出对新朝的忠诚与顺服。

顺治二年(1645年),冯铨在清廷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六月初三,多尔衮下令抚恤并赡养明代遗腹子,冯铨等人立即叩头谢恩,显示出对摄政王政策的支持。在多尔衮询问其是否怀念旧主时,冯铨巧妙回答:“一心可以效忠两位君主,但是对一位君主不能二心。”这句话既表达了对清朝的忠心,也避免了被扣上背叛旧主的帽子。同年,冯铨被任命为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正式成为清廷的高官。

然而,冯铨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同年七月,御史吴达对其提出弹劾,引发了一场政坛风波,但具体细节及处理结果并未详述于此。尽管遭受弹劾,冯铨在清廷的官位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在顺治六年(1649年)加官进爵,被封为少傅兼太子太傅。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去世,清廷内部权力格局发生剧变。顺治帝亲政后,满洲贵族中的反多尔衮派掌握大权。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清廷开始对中央各部的汉官进行审查甄别,这一举措旨在清除多尔衮的余党,并整顿朝纲。在审查过程中,冯铨首当其冲,顺治帝历数其罪状,包括被吴达等人弹劾的罪名以及过去七年的所作所为,认为冯铨“殊失大臣之体”,最终命令其致仕,即退休。

五、效忠顺治

顺治十年(1653年),冯铨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三月二十一日,顺治帝发布诏书,以“冯铨原无显过,且博洽故典,谙练政事,朕方求贤图治,特命起用,以观自新”为由,命令吏部通知冯铨迅速前往京城。三月二十七日,顺治帝亲自召见冯铨,表达了对他的关切与重视。当日傍晚,冯铨与几位大学士一同被召入宫中,顺治帝谈及翰林官的才干问题,认为只需亲自考核,即可判断文采的高低。在此场合,冯铨巧妙地提出:“皇上选拔人才,不应只看重文章,南人汉官文章华丽但往往不善实务,满人虽文章逊色但办事效率高。”冯铨的这番言论,既迎合了顺治帝对满汉官员差异的看法,又间接贬低了南方汉官,尤其是被弹劾过的陈名夏和陈之遴,二人均来自江浙地区。顺治帝对冯铨的观点表示赞同,次日便恢复了冯铨的官职,重新任命他为弘文院大学士。

冯铨复出后,继续在清廷中发挥影响力。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被加封为少师兼太子太师,与大学士洪承畴一同建议恢复明朝的票拟制度,又与大学士谢升等人共同议定了郊社、宗庙的乐章。尽管期间多次受到言官的弹劾,冯铨的地位并未受到根本动摇,甚至在罢官后不久便再度复出。

顺治十三年(1656年),鉴于冯铨年事已高,清廷加封他为太保,准许其退休,但仍将其留在朝廷中作为顾问,以备咨询。这一安排体现了顺治帝对冯铨经验和智慧的重视。随后,冯铨经过皇帝的允许,返回了原籍涿州。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进行官制改革,将内三院改为内阁,冯铨被任命为中和殿大学士,保留了其原有官衔,显示出清廷对其的持续信任与尊重。冯铨在清廷的这一系列经历,不仅体现了个人在政治风云中的起伏与调整,也反映了清初政权对汉官的态度变化,以及满汉官员之间复杂的权力博弈。

六、死后荣辱

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一月初二,冯铨在其家中安然辞世,享年七十八岁。作为一位在明清两朝都曾担任要职的官员,冯铨的去世受到了朝廷的关注。康熙帝按照惯例,赐予他祭葬的荣誉,并追赠“文敏”这一谥号,这在当时是对一位文臣学识与品德的高度认可。

然而,冯铨身后荣辱交织的命运并未就此结束。一百多年后的 乾 降 五十四年(1789年)十二月,乾隆帝(高宗)回顾历史,对冯铨的评价提出了异议。乾隆帝认为冯铨“罔顾名节,身事两朝”,即在明朝与清朝之间反复,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此外,乾隆还指出冯铨在归顺清朝后,并未有显着的功绩可言,因此,当初给予的谥号“文敏”显得过于宽厚。

基于这样的历史评判,乾隆帝下旨削去了冯铨的谥号,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冯铨个人的否定,也是乾隆帝试图整顿朝纲,强调官员忠诚与操守的一种体现。在乾隆看来,“今久而论定”,即历史应当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官员,不应让那些“幸窃易名之典”的人逃脱道德与历史的审视,以确保朝廷的赏罚分明,彰显公允。

结语

冯铨为父申冤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篇章,也反映了晚明时期政治生态的复杂性。在个人情感与家族利益面前,冯铨展现出了不同于一般官员的勇气与坚持,即便这意味着要承受巨大的个人牺牲。这段历史,不仅彰显了冯铨的孝道精神,也揭示了中国古代官场中家族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现实。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保护我方族长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黑铁之堡 武师的自我修养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特种兵在都市 猎妖高校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霸天武魂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护花野蛮人 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黑魔法三国传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古今名人记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