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首页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1949我来自未来 混在洪武当咸鱼 晚唐浮生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7章 谭纶:抗倭名将的戎马生涯与戏曲风华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早期三战三捷

谭纶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踏上仕途,次年高中进士,初任南京礼部主事,但因母丧离职守孝。复出后,他被任命为兵部职方郎中,旋即转任台州知府,此时正值倭患猖獗之时。谭纶深知仅靠正规军难以迅速平定倭乱,便着手组建和训练地方乡兵,以应对紧急局势。他亲力亲为,制定严格的军纪,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精兵队伍。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前后,谭纶的军事才能在实战中得到验证。当倭寇进犯栅浦,谭纶亲自率领新训练的乡兵迎头痛击,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辉煌战绩,极大鼓舞了士气。随后,倭寇转攻台州、仙居、临海等地,谭纶指挥若定,连连告捷,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谭纶升任浙江按察司海道副使,进一步扩大了抗倭力量的建设。他广泛招募浙东地区的青壮年,加以严格训练,并成功整合了戚继光麾下的精兵,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抗倭力量。次年,倭寇再次来袭,谭纶与戚继光并肩作战,在马岗、何家石览等地重创敌军,斩首七十七级,接着又在葛埠、南湾接连取胜,有效遏制了倭寇的嚣张气焰。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谭纶因战功显着,经直浙总督胡宗宪推荐,被加封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正当其仕途有望更进一步之际,却因父母相继去世需离职守丧,暂时告别了烽火连天的抗倭前线。

二、屡败倭寇

谭纶的军事生涯并未因其短暂的离职守丧而中断,反而在国家需要时再次被召回,展现了他的不可替代性。在兵部尚书杨博的极力举荐下,谭纶复出,这一次他肩负起更为复杂的任务,不仅要继续抗倭,还需平定内部的动乱。

当时,浙东地区虽然在谭纶等人的努力下,倭患有所减轻,但一股新的威胁悄然兴起。林朝曦,原为大盗张琏的余党,张琏虽已被平定,林朝曦却趁势据守旧巢,拒绝投降,并开始袭扰周边州县,其中程乡县首当其冲。面对这股新兴的叛乱力量,谭纶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兼按察司副使,负责统领浙军进行征讨。谭纶充分发挥其军事才能,采取了分化瓦解与直接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他派遣知县徐甫宰严密布防,稳定局势;另一方面,巧妙运用心理战术,通过徐甫宰的主簿梁维栋深入敌营,劝说起义军解散,这一计策极大地削弱了林朝曦的内部凝聚力,导致其众叛亲离,最终谭纶与广东军队联手,成功擒获了林朝曦,彻底平定了这一叛乱。

紧接着,谭纶的军事行动转向福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月,谭纶被调整职责,负责福建地区的粮草供应。此时,福建虽然相较于之前已相对平静,但谭纶深知和平的脆弱,故而以地方局势稍有安定为由,请求回家完成对父母的丧葬之礼,朝廷体恤其忠孝之心,批准了他的请求。同年十月,鉴于谭纶在平定张琏残部及江西流寇中的杰出表现,朝廷给予了丰厚的赏赐,这是对他卓越军功的肯定,也是对其忠诚与牺牲精神的高度赞扬。

三、辖治福建

正当谭纶在家丁忧期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仍在激烈进行。浙江倭患虽得缓解,福建却又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势力在福建迅速膨胀,连克数城,给当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这危急时刻,朝廷意识到谭纶的军事才能对于平定倭乱至关重要,于是决定再次启用他,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任命其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赋予其领导协调各方军事力量的重任。

谭纶一到任,即面临严峻挑战。倭寇占据崎头城,福建多地沦陷,形势岌岌可危。面对此情此景,谭纶迅速与戚继光、俞大猷、刘显等名将共商对策,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他们首先在海道上设置栅栏,切断倭寇的海上退路,然后以戚家军为主力中军,俞大猷、刘显的部队分列左右两翼,形成合围之势。四月,决战在即,谭纶指挥有方,各部配合默契,最终在平海卫一役大获全胜,斩敌数千,解救民众数千人,重挫倭寇锐气,光复失地。这场胜利极大振奋了民心士气,为后续的抗倭斗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谭纶不仅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战后亦不忘民生与重建。他鉴于福建部分地区因战乱而残破,奏请朝廷减免赋税,给予民众休养生息的机会,并沿用旧制,设立水寨,加强海防,同时推荐戚继光为总兵官,巩固战果。这一系列举措,显示了谭纶在军事之外的治理才能,为福建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和平并未长久。同年十一月,倭寇再度围攻仙游,谭纶再次调度有方,命令戚继光领兵救援,采用各个击破的战术,彻底消灭了倭寇。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谭纶的统筹下,戚继光等继续取得王仓坪、蔡丕岭之战的胜利,倭寇势力在福建乃至广东被基本肃清。

随着倭患的平定,谭纶终于得以向朝廷申请归家完成丧期,朝廷感念其功勋,批准了他的请求。谭纶的二次出山,不仅成功扭转了福建的抗倭局势,更以其卓越的军事领导力和深邃的治理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历抚三地

谭纶的军事与政治才能不仅仅局限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他的足迹与功绩遍布了大明帝国的多个角落。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在成功平息福建倭患之后,谭纶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准备前往西北边陲,继续施展其治国理政的才能。然而,命运似乎有意考验这位久经沙场的将领,四川大足县突发民变,起义军攻占了七座城镇,局势危急。为此,朝廷临时调整,改授谭纶为四川巡抚,意在凭借其丰富的平乱经验迅速稳定四川局势。幸运的是,起义在谭纶尚未赴任前就被地方力量扑灭,但他并未因此闲下来,而是立即投入到解决云南边境问题中,成功平定了叛乱首领凤继祖,显示了其在处理边疆事务上的高效与果断。

次年,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谭纶的才能再次受到朝廷的重视,被晋升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同时被赋予总督两广军务的重任,并兼任广西巡抚。在两广地区,谭纶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政治与军事环境,既有土司势力的割据,又有频繁的民族冲突和海盗侵扰。谭纶一到任,便迅速展开行动,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成功招抚了岑岗“贼”江月照等势力,有力地维护了两广地区的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进一步彰显了其作为军事将领和政治家的高超手腕。

谭纶的仕途经历,是一段跨越地域、不断应对新挑战的历程。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疆,再到西南边陲,他始终是朝廷倚重的栋梁之才。尽管谭纶任职时间往往不满一年便因国家需要而频繁调动,但无论是在平定倭寇,还是在镇压叛乱,乃至处理边疆事务上,他都能迅速适应,有效解决问题,展现了极高的适应性和执行力。尤其是在东南沿海抗倭告一段落后,北方边关的防御问题又日益凸显,谭纶的军事才能和丰富经验,无疑成为了国家最宝贵的财富,预示着他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继续为国家的安全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总督蓟辽

隆庆元年(1567年),谭纶面对国家北部边疆的安全挑战,再次被委以重任。尽管他曾上疏请求辞职,但明穆宗深知其才,不予批准。同年八月,朝廷内部鉴于谭纶、俞大猷与戚继光在平倭中的卓越表现,提议召回他们训练京师兵马,最终穆宗决定调谭纶回兵部,负责军事要务。

次年三月,谭纶被晋升为兵部左侍郎,兼任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并管理粮饷。面对边防兵力不足、装备老化、士气低落等问题,谭纶提出了四大难题:一是缺乏足够且持续训练的车战部队;二是燕、赵士兵战斗力下滑,需引入吴、越士兵混合训练;三是军纪松弛,且地处京城附近,改革易遭非议;四是缺乏实战锻炼,难以彻底震慑敌人。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套详尽的改革方案,包括建立三营制,分别由总兵、参将、游击统帅,并由戚继光总领练兵;春季与秋季,三营兵马轮换至边关,既可御敌于关外,又能确保一旦敌人入侵,能迅速组织有效抵抗。

谭纶的方案获得了穆宗的支持,同时也授权他与戚继光具体实施。谭纶借机强调了练兵必须专一,避免过多干预,以保证训练效果。尽管遭到了一些官员的反对和弹劾,但在张居正的支持下,穆宗坚定地将练兵权交给了谭纶,并警告其他官员不得干扰。

谭纶根据边关地理特点,将蓟镇分为十二防区,每区设小将管理,全军分为三营,分别驻守关键地带。他与戚继光密切合作,不仅强化了日常训练,还构建了屯兵御敌台体系,共计三千余座,从居庸关延伸至山海关,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同时,谭纶还招募了大量浙江兵驻守,使得边防力量大大增强。

谭纶的这些措施迅速见效,当年秋季,蓟镇、昌平地区未出现任何警讯,过往需从外地调兵防卫的做法也被取消。他在巡视边塞时,深刻总结了南北作战的不同策略,明确了北方边防的“坚壁清野,钳制侵略”的战略方针。经过这一系列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建设,不仅边防力量得到根本性提升,也有效震慑了蒙古势力,使之不敢轻易进犯

六、主掌兵部

隆庆四年(1570年)是谭纶军事与政治生涯中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在成功整顿蓟辽边防后,他的才能与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进一步认可,被提拔为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同时还肩负起了协理京营戎政的重任。这意味着谭纶不仅要在边疆防御上发挥关键作用,还要参与首都及其周边军事防御的决策与管理,责任之重大可见一斑。

次年,即隆庆五年(1571年),谭纶因在边境修建敌台的显着成效,再次获得晋升,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继续协理戎政。敌台的修建,不仅加强了边防的稳固,更显示了谭纶在军事工程和防御策略上的远见卓识。然而,长期的军务劳累使谭纶身体状况欠佳,同年十月,穆宗皇帝特许他告假回乡 修 养 ,体现了朝廷对这位功臣的关怀与体恤。

到了隆庆六年(1572年),随着明穆宗驾崩,年幼的明神宗朱翊钧即位,谭纶再次被委以重任,被重新启用为兵部尚书,显示出新皇对谭纶能力的高度信任与依赖。然而,职位越高,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就越大。次年(1573年)正月,给事中雒遵上书弹劾谭纶,指责其不称职,这可能是对谭纶改革措施的反弹或是朝中不同政治势力的博弈体现。面对指责,谭纶本人也多次请求辞去职务,显示出其不恋权位、以国事为重的高洁品质。明神宗并未接受谭纶的辞呈,而是下达了优诏,恳切地挽留谭纶,表达了对这位资深军事领导者的高度依赖和期望。同时,为了表彰谭纶的贡献,他还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这是对谭纶在军事与政务上卓越贡献的又一次官方肯定。

七、卒于任上

万历五年(1577年),对于大明帝国而言,是一个悲伤的年份,因为一代名将谭纶在其位于京师的府邸中,因长期的痰疾发作,不幸逝世,享年五十八岁。谭纶的一生,是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一生,从抗倭名将到总督蓟辽,再到主持兵部,他的每一次转身都深深烙印在国家的记忆里。他的离世,不仅是谭氏家族的巨大损失,也是整个国家的痛惜。

明神宗朱翊钧对于谭纶的逝世深感哀痛,不仅下诏“从厚治葬有仪”,以国家的最高规格来表达对这位功臣的敬意与悼念,还赐予了隆重的祭葬,追赠其为太子太保,赐谥号“襄敏”,以此表彰他一生的卓越功勋和敏捷的军事才能。这一系列的荣誉,体现了朝廷对谭纶生前贡献的极高评价,也是对这位国家栋梁之才的最后致敬。

谭纶的身后事安排同样体现了皇家的重视与厚爱。为了让谭纶的英灵得以安息,神宗特命其长子谭河图世袭锦衣卫指挥,次子谭洛书世袭国子监监正,这样的安排既是对谭纶功绩的认可,也是对谭氏家族未来的保障。同年九月,神宗更是亲派中书官负责谭纶的葬礼事宜,兵部主事则护送谭纶的灵柩返回故乡,这一路上,谭纶的弟弟谭?陪伴在侧,共同护送这位国家英雄走完最后一程。

两年后的万历七年(1579年),谭纶的灵柩被安葬于他的出生地——江西宜黄县待贤乡麓塘村玉泉山麓的庞家畲。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仿佛是天地间特意为这位英雄挑选的归宿。葬礼仪式庄重而盛大,不仅有南京兵部尚书凌云翼亲自撰写的神道碑,还有兵部侍郎曾省吾撰写的墓志铭,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谭纶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世了解和缅怀这位民族英雄的重要文献。

结语

万历五年(1577年),谭纶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追赠太子太保,赐予“襄敏”谥号,以表彰他一生的卓越贡献。谭纶的一生,是英勇抗敌、保卫国家的壮丽史诗,也是推动文化艺术发展、促进民族精神交流的生动篇章。他不仅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光彩夺目的文化英雄,其事迹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前行。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黑铁之堡 武师的自我修养 汴京春深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官梯 退下,让朕来 重生之神级明星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霸天武魂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斗破:从迎娶美杜莎开始 护花野蛮人 氪命修行:从锦衣卫开始长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大明世祖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明朝皇帝往事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 枫之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txt下载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