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

叶还生

首页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驿路星辰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神话版三国 凡人歌 中华第四帝国 武道凌天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 叶还生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全文阅读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txt下载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7章 茂陵邑就是看坟头的村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这夏四月里,天上突然多出一颗星,跟太阳似的那么亮,差点儿没闪瞎天子的钛合金狗眼!

那汉家天子一看,觉得这星咋这么牛逼呢?

赶紧就下令设了个茂陵邑,估计是想沾沾星光的好运。

茂陵邑是啥呢?

就是给武帝看坟头的村子,当然了,老百姓叫坟头,诸侯叫墓,皇帝叫陵。

茂陵就是汉武帝的陵。

我们来普及一下汉朝皇帝的陵墓知识吧!

说,西汉可是个皇帝批量生产的朝代,一共有十一位皇帝呢!

其中,文帝躺在了西安灞陵,宣帝则选在了长安杜陵,其他的皇帝们则是一股脑儿地,挤在了渭河以北的咸阳北原,在一起开皇帝陵园派对!

这些皇帝的陵墓啊,就像是排队买煎饼果子一样,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有武帝刘彻的茂陵、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成帝刘骜的延陵等等,名字都起得挺有文艺范儿的。

这些陵冢连绵不断,整整50公里,这就是活脱脱的皇帝陵墓龙气接力赛!

说,在大金朝的时候,有个叫赵秉文的哥们儿,写了首诗,说:“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

意思大概就是,渭水桥上人影稀疏,只看见一排排高高的陵墓,就像卧着的麒麟一样。

这沧桑感,简直了!

西汉的皇帝们有个习惯,一即位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这叫“寿陵”。

这修陵墓得砸巨额费用进去,劳民伤财。这也符合陵墓的形状,全是倒斗型?

能装下海啦啦的钱!

什么是倒斗,就是覆斗状的,就像个倒过来的古代收粮的【斗】一样,稳稳当当的,全部用夯土筑成,就是古代版的混凝土建筑!

汉代有五个大陵墓。

分别叫长、安、阳、平、茂。

这五陵可是个热门地段,天下的富豪、旺族都争着抢着往这儿搬。

特别是汉惠帝刘盈的安陵县邑,那儿可是迁来了五千户关东的倡优和乐人,就是古代版的娱乐圈!

这些迁来的大户人家们,渐渐地在陵邑一带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区域,跟长安城都能掰掰手腕了。

那些富豪子弟们啊,整天就是斗鸡走马,作奸犯科,被人称为五陵少年、五陵公子,全是妥妥的富二代!

到了唐朝,五陵这俩字都成了豪奢放荡的代名词了,一提起五陵,就是在骂那些个纨绔子弟了。

我们说,茂陵这地方啊,在陕西兴平县城东15公里的地方,位于汉陵的西南部。

按风水来说啊,西边儿是上位,西南方位更是尊长之处,就是说西南是豪华VIp座位。

汉武帝这人啊,雄才大略,一代骄雄,他的陵墓当然要选在诸陵的尊位了。

这茂陵的名字啊,是因为这儿原来是槐里县的茂乡,也是武帝他妈,景帝妃王美人的老家。

相传啊,这陵址还是汉武帝,派风水先生选定的呢!

可这风水先生啊,偷偷把宝地留给了自己,结果武帝入葬茂陵后,这风水先生也死了。

他儿子呢,就把他埋在做过标记的地方,可风水先生的墓啊,一天天往上长,突然天上掉下一块大石头压住墓顶,就再也不长了。

当地人就把这风水先生的墓叫【压石冢】,说这儿风水最好,可以卧看长安,而茂陵那儿呢,只能坐看长安。

看来啊,这风水先生也是个有追求的人啊!

汉武帝这人啊,一即位就开始张罗自己的陵墓了,他花了五十三年的时间来修建茂陵。

这五十三年啊,足够一个婴儿变成老头儿了!

他把全国贡赋的三分之一,都砸在这上面了,可真是奢靡至极!

为了使墓土不生长杂草,封土都是专门从外地运来的。

这土啊,得经过筛选、炉炕、锅炒处理后才能使用呢!

所以啊,这儿的墓土贵得跟粟米似的。

看来啊,这汉武帝可真是下了血本儿啊!

茂陵在汉陵中可是规模最大的了,外形就像一个被拦腰削去上半部的金字塔一样。

按西汉的礼制啊,帝王陵穴占地一顷,坟冢高十二丈。

可汉武帝的茂陵呢?

硬是高出了二丈,周长也增加了二十步!

真是硬气呀。

这都是为了显示他的功业和雄才大略!

这汉武帝不仅生前要称霸天下,死后也要称霸陵墓界!

再说,这茂陵里的随葬品啊,也是丰富得不得了!

据说啊,武帝入葬的时候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衣,身边摆满了奇珍异宝和生前心爱之物。

为了防止鬼怪吃他的心肝儿啊,还特意殉葬了一只活虎呢!

《汉书·贡禹传》说啊,武帝这人,不知道礼数儿,妄自藏了那么多金钱财物,还有鸟兽鱼鳖,牛马虎豹这些生禽呢!

总共有一百九十样东西,都攘藏在他陵墓里了。

《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说,因为武帝活得太久,等到殡葬的时候,陵中已经装满了殉葬物,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

所以,茂陵就成了盗劫的对象了,简直就是盗墓贼的福音啊!

新莽末年,赤眉起义军打进了长安,把茂陵给破了,把里面的东西抢了个精光!

据说,因为陵内随葬品太丰富了,大批将士只拿走了其中的一半呢!

到了二百多年后的晋代,人们在陵内,还能看到成堆腐朽的丝绸和遗留的珠玉呢!

茂陵东南边儿,当时还建了个茂陵邑,好多文武大臣、富家名门都定居在那里了。

茂陵邑有二十七万七千多人呢,居【五陵】之首!

那繁华程度,甚至超过了当时的都城长安呢!

长安那些达官显贵,对能迁居到茂陵的人,可是羡慕得不得了呢!说白了就是古代版的【北上广】!

茂陵墓就说到这儿,是武帝二年修的,我们接着看小皇帝。

说武帝二年,那时候朝廷上的大臣们,整天议论些啥呢?

他们都觉得那晁错是个倒霉孩子,就说他当初出了个削藩的馊主意,结果把自己给削没了。

这之后啊,那些大臣们对待诸侯王,就像对待阶下囚一样,整天找茬儿,说他们这儿不对,那儿有罪,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甚至对那些诸侯王的臣子们,也是威逼利诱,用鞭子抽,硬要他们承认诸侯王有罪。

结果呢,诸侯王们一个个都成了苦瓜脸,怨气冲天。

就这样,叽叽喳喳地,就到了武帝三年。

冬天十月的时候,代王刘登、长沙王刘发、中山王刘胜、济川王刘明这四位王爷,像约好了似的,齐刷刷地跑到京城,来拜见武帝。

武帝一看这架势,心想:这啥情况?难道是要来砸场子的?

于是赶紧摆酒设宴款待他们,想先稳住阵脚再说。

席间呢,刘胜王爷听着那音乐声,忽然就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

武帝一看,这啥情况?

难道是我这酒席不合胃口?

于是就问了啊:“胜哥,你这是咋啦?有啥伤心事儿说出来让大家开心开心。”

刘胜就答了:“哎,武帝啊,你是不知道,那伤心的人,听不得抽噎声,就像我现在听不得,你这笑话一样。

我现在这心里头,可都是忧伤啊。

每次一听到,这幽妙精微的音乐,我就不知不觉地流泪。

你说我有幸得到朝廷的重用,被封为东方的藩臣,从亲戚关系上来说,我还是你的哥哥。

可是现在朝廷上那些大臣们,他们跟皇上你没有血缘亲情,也不承担国家的重任,就会结成小团体,发不痛不痒的片汤话,互相勾结,来打击排斥咱们宗室皇族。

这骨肉亲情啊,就像冰雪遇到阳光一样消融了。

我私下里为这事儿感到悲伤啊!”

说完呢,他就把那些官吏们,如何侵夺欺凌诸侯王的事情,一一向武帝奏报了。

武帝听完之后啊,心里也不是滋味儿,就觉得这诸侯王们,也确实挺不容易的。

于是呢,他就下令增加了对诸侯的礼遇,废止了那些官吏们,检举诸侯王不法行为的文书。

从此以后啊,对诸侯王们,就施行优侍亲属的恩惠了。

这样一来啊,那诸侯王们总算是稍微松了口气儿,心想:这皇上总算是开窍了!

诸侯王们搞定了,可是黄河不消停了。

话说那年头儿啊,黄河在平原郡那一带,可真是闹腾得厉害啊,水灾泛滥得,跟煮开的锅一样,老百姓们可是遭了大罪了。

紧跟着呢,饥荒又来凑热闹,饿得人们哪,一个个眼睛发绿,差点儿就上演了人吃人的大戏。

就在这时,七月的某个夜晚,西北的天上突然冒出个异星,跟打了鸡血似的闪闪发亮。

老百姓们一看,心里头那个嘀咕啊,想着这是不是要搞出啥幺蛾子。

果然啊,没过多久,济川王刘明那儿就出事儿了。

这货因为一时冲动杀了中傅,犯了罪,结果被撸了王位,流放到房陵县去了。

哎,这也算是他自作孽不可活啊!

咱们再来回忆一下,七国叛乱的时候吧。

吴王的儿子刘驹,叛乱失败后,跑路到了闽越。

他心里那个恨啊,跟个怨妇似的,怨恨东瓯诱杀了他爹。

于是他呢,就天天在闽越王耳边吹风,怂恿他去扁东瓯。

闽越王这货,耳根子软得跟似的,听信了刘驹的谗言,立马发兵。把东瓯的都城。围了个密不透风。

东瓯王一看,妈呀,这是要亡国的节奏啊,赶紧派人向朝廷发求救信号。

这消息一传到武帝的耳朵里,他立马就蹦了起来,召来田蚡商量对策。

可田蚡呢,却觉得这事儿就是个烫手山芋,说越人之间互相掐架是常有的事儿,而且他们叛服不定,从秦朝开始就被当成了破鞋,不属于中国。

咱们没必要去掺和这趟浑水。

可庄助听了却不以为然,他说:

“现在,咱们可不是怕事儿大的时候,也不是朝廷德薄,不能罩他们;

假如能做到这些,为什么要抛弃他们呢!

再说啊,秦朝连整个都城咸阳都甩了,何止是抛弃了越人呢!

现在东瓯这小样儿,因为走投无路,才向朝廷求救,如果陛下您不去拉他们一把的话儿,那他们可就真的只能去跳海了。

陛下,您又怎么能让天下万国,对您五体投地呢!”

武帝一听这话儿挺有道理的啊,就说了句:

“太尉那货就是个坑啊,跟他商议国家大事儿纯属浪费感情。

我刚即位不久儿,可不想用虎符,去折腾郡国的军队。”

于是呢,他就派了庄助拿着皇帝的符节,去征发会稽郡的军队,去救援东瓯。

会稽郡的郡守呢,一开始还想摆个谱儿,说不见虎符不给发兵。

可庄助这哥们儿,也不是省油的灯啊,他直接就抄起家伙,把一位司马官给剁了,然后把武帝的意思,跟郡守来了个竹筒倒豆子。

这一下,郡守哪还敢不给发兵啊,于是就火急火燎地发兵渡海,前去捞东瓯了。

可是啊,这汉军还没到呢,闽越那边儿一看风头不对,立马就怂了,领兵撤走了。

哎,这也算是给东瓯,留了个喘气的机会吧。

后来啊,东瓯王就求着全国人民内迁中原,归顺朝廷,这也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于是呢,东瓯王就屁颠屁颠地,领着所有的部众迁来了,被安置在了长江和淮河之间。

哎,这也算是给他们找了个新家,不用再过,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了吧!

东瓯王高兴了,可是九月三十,天空突然“啪嚓”一下日食了!

老百姓们一个个吓得,眼珠子差点儿没瞪出来,心里嘀咕:老天爷又要搞事?

咱们那位英明神武的武帝皇上一看这情况,心想:“哟呵,朕得赶紧抓点人才,来镇镇场子啊!”

于是乎,从刚登基那会儿起,武帝皇上就忙得不亦乐乎,招贤纳士,专挑那些脑瓜子灵光,才情出众的家伙来重用,可谓是一点儿都不含糊。

这风声一传出去,那些个士人们,可就像炸了窝的蜜蜂一样,嗡嗡嗡地往朝廷上书,议论个没完没了,都想在这朝廷大蛋糕上,分一杯羹。

自我吹嘘和自我推荐的人,更是多得数不胜数,和菜市场上抢菜一样热闹。

武帝皇上就坐在那儿,像个选秀节目的评委一样,从这些选手中,挑选出最出类拔萃的几位,宠信得不得了,玩成了伯乐识马的大汉现实版!

这庄助哥们儿,可算是捡了个大便宜,第一个被武帝皇上提拔。

从此以后,武帝皇上的身边,可就围满了一群奇才异士:

都是谁呢?

吴国的朱买臣、赵国的吾丘寿王、蜀国的司马相如、平原的东方朔、吴国的枚皋、济南的终军……

一个个都成了武帝皇上的得力助手,和亲信中的战斗机。

武帝皇上呢,也乐得合不拢嘴,经常让他们跟朝廷大臣们辩论个痛快,那场面火花四溅,热闹非凡。

那些个外朝大臣们,经常被这群辩才无碍的家伙,驳得哑口无言,回回都像斗败的公鸡一样,灰溜溜地退下。

尤其是司马相如哥们儿,文才了得,写辞赋写得风生水起,把武帝皇上哄得那是心花怒放,但在朝政上可就没啥大作为了。

至于东方朔和枚皋这俩人嘛,哈哈,出了名的搞笑担当!

他们的论点经常是天马行空,没边没际的,让人听了忍不住捧腹大笑。

武帝皇上就把他们当成开心果一样,养在身边,虽然也经常赏赐他们点儿金银财宝什么的,但真要说到,把国家大事交给他们去处理嘛……那可还是算了吧!

东方朔这哥们儿,倒是挺有眼力见儿的,懂得察言观色,经常趁着武帝皇上心情好的时候,提点建议什么的,对朝政也算是有点儿贡献吧。

您瞧瞧这武帝皇上身边啊,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呐!

什么样的人才都有,是个人才大杂烩!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这汉武帝可真是个捡漏大王!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倚天神雕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魔艳武林后宫传 春满香夏 武师的自我修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陛下不可以! 特种兵在都市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恶魔军官,放我走! 护花野蛮人 一剑独尊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穿越梁山成霸业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史记白话文版 明朝皇帝往事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 叶还生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txt下载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最新章节 - 资治通鉴:破万卷书,笑话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