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王传

小灰雀

首页 >> 食王传 >> 食王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天下枭雄 霸天武魂 铁骨 玄武裂天 官居一品 夺嫡 盛唐日月 特工之回到清朝 中华第四帝国 
食王传 小灰雀 - 食王传全文阅读 - 食王传txt下载 - 食王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四五八章 两人得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贞观十四年冬,朝廷正式向并州总管李世积下达了攻打回鹘的命令,同时各地的粮仓都纷纷给并州发运粮草,行军饼坊也将其囤了快一年的行军饼和糟粕打包起运,林家铺子也将库存的罐头全部交到行军饼坊去一并发运,考虑到回鹘人点名要椒盐配方,林翰干脆运了好几车的椒盐去,力争做到每个兵士都能带上一小竹管,万一俘虏了回鹘人,椒盐或许能起到安抚的作用。

并州军今次不光是要打回鹘,还要实验一下,如果三军只带行军饼和糟粕的话,行军速度是不是能更快,军队的负荷是不是能降低许多。当然为了确保万一,每打下回鹘的一个大营,后面的粮草也要跟上,但不发运到军前,除非军前有令说粮草吃紧才会发运。

打回鹘的理由很简单,回鹘人不光是对盗取千里眼之事死不认帐,反而狮子口大开,要求唐廷无偿提供椒盐的配方,既然如此,那没的说,打就是。

回鹘人也是不甘示弱,在他们看来,每年的冬天,都是他们打草谷的时候,唐军在冬天的草原,那是寸步难行,粮草是绝对跟不上的,而回鹘人对草原的一草一木都熟悉到了闭着眼就能走到的地步,有的地方是沼泽地,夏天很明显,但到了冬天,表层的土一结成冻土,在上面三两骑的跑,那是没一点事,可要是大军前来,跑上半里多地,那并不厚的冻土在人马尤其是辎重车辆的碾压下,就是泥泞一片,人马不陷进去才怪。

所以回鹘人见唐廷撕破了脸要来攻打他们,他们也是摩拳擦掌,准备利用冬天大展神威,让唐军偿偿他们回鹘铁骑的利害。一时,在并州西北,聚集了数十万的人马,唐军号称出兵二十万,而回鹘人则号称有十五万铁骑。听到这个数据的普通唐民心里直突突,二十万的唐兵里,辎重粮草等等就起码要占了十万吧?十万兵,尤其是以步兵为主,对上十五万的骑兵,这个仗凶险哪。

对于回鹘人要求椒盐的配方,让大唐人重新认识到了椒盐的魅力,精明的,干脆啥生意也不做了,跑到林家铺子里,一口气买上一大车的椒盐,往西往北走。回鹘虽然和唐军开战,但对唐廷来的商人却是几乎不会刁难,如果刁难了,他们是一时得到了好处,但商人怕了,不再来了,他们就别想再和中原进行贸易往来。

同样的,西边的大食和安息,吃的肉都是以烤和煮为主,和回鹘人的吃法差不多,既然回鹘人如此喜爱椒盐,那么安息人和大食人肯定也喜欢。

有一个精明的,就有两个精明的,有两个就有三个,只是半个月的时间,长安的椒盐就几乎达到了一瓶难求的地步,林家铺子外面,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在那排队等侯,而作坊里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春末,见这势头不好,王况干脆让山外山也卖起椒盐,对外宣称就是交了一大笔的学费学来的,同时行军饼坊也抽调了一部分的人手,安排做起椒盐来。

林家铺子的椒盐和富来客栈的一样,都是打着“富”字标记的,山外山则打上自己的“山”字标记,不过另有注明,采用富来客栈的椒盐配方。至于行军饼坊,则直接打上一个大大的“唐”字,普天之下,如今也只有官家作坊才有资格打上“唐”字标,而且行军饼坊出品的,必属精品,这个已经是被公认了的,从行军饼,到琥珀糖,再到后来得到罐头的授权而生产出来的罐头,无一不是抢手货,因此椒盐的销路也不用愁,并且行军饼坊还有个官方背景的优势在。

让商人们感到林家铺子做人厚道的是,无论椒盐如何的畅销,价格楞是一个子也不提,如果有商人从林家铺子这里买了椒盐回去后转手就高价卖出,被林家铺子知道了,这个商人从此就再也别想从林家铺子这里拿到任何的货物,哪怕高出一倍十倍的价钱也不行。

在此风潮的刺激下,长安许多家的酒楼食肆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椒盐,椒盐的成分并不复杂,只要请了那舌头灵敏,味觉奇好的人来加以品尝分辨,主要的成分也都能列出来,所差别的无非就是个做法流程及配比关系而已,因此,这些新推出的椒盐在味道上和林家铺子他们几家推出来的略有差别,有的偏香,有的偏咸,有的偏麻。

还有人也想学了山外山出高价来建林酒楼学椒盐,但一听说学费高达五千贯,就退缩了,五千贯都够他们在长安的好路段买个大宅子了,而现在推出椒盐的已经有那么多家,只有那几家的货是供不应求,而其他家的货则销量一般,他们犯不着冒这个风险,还是用自己推演出的配方的好。

从朝廷公布了回鹘人的国书之后到过年的一个月时间里,林家铺子,山外山,行军饼坊是加班加点,一共销售出了三十万瓶的椒盐,一瓶一两,算起来就是近两万斤的椒盐,其中许多因为包装用的竹管不够用,那些买家等不及了,要求直接用油纸包了的,价钱一样,不然这三十万瓶的椒盐就要耗费起码三万根的竹子,三万的竹子不多,但难就难在要做成可以装一两的椒盐,还要能密封得住,一个熟练的匠人一天最多只能做十个,三十万的话,一百个匠人就要做一年,一时间哪里找来那么多的人手?

不过也正是因为椒盐的热销,在京畿一带竟然也催生了一门新兴的手艺人,那就是给各大酒楼杂货铺专门做竹筒的行业,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订制,反正竹子的品种多的是,从比筷子还细的到和一人的大腿不相上下粗的品种都有,按不同的容量要求选用不同的竹子便是了。

而这些匠人如果在没订单的闲暇之余,竟也琢磨起了利用竹子来做出各种的容器,从水壶到笔筒,几乎可以说,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此一来,竹子的需求就日益的扩大,引得许多地方的农户开始在房前屋后不适合种地的地方,都种上了竹子,当然也只限于适宜种竹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比如说常年少雨水的地方,那是肯定种不起来的。

一瓶椒盐引发的产业大变革一直持续到了贞观十五年底,足足一年多的时间,这才稍微的平衡下来,这让朝廷更加认识到了新技术所带来的好处,对出境者的盘查就更家的严厉起来,这是后话不提。

也是在年底,张三被王况辗转了几个地方,户籍也被魏小五用了当初高三在福州用的办法,全部改过,在上面完全的看不出任何与长安车马行有关连的地方,然后,人就被送到了长安,王况给张三谋了个流外九等的建安侯府辇者的身份,以后就专门帮王况赶马车,正式的当起了王况的随从。

辇者不同于一般的马车夫,这个职位还是以前春秋时期就一直有的,就是为王公贵族驾驭车马尤其是战车的人,比如说帮李世民加皇辇的也是辇者,不过品级达到了从六品上罢了。现在的战争已经不使用战车,但辇者的职位还是保留了下来,所以辇者和车夫的身份就如同是一个是国家配的司机,一个是自己请的司机,一个是公家人,一个是私家司机的地位,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而经过黄大的测试,张三功夫也有一点,三五个人近不了他的身,虽然远不如黄大,但是这已经足够了,人没办法十全十美,张三的脑袋瓜绝对好用,当初在蓝田,他很是轻松的就将蓝田衙役们从王况的对立面转移到了让这些衙役对王况不再有任何的怨言,这个手段就不是黄大这种行事差不多是直来直往的性子所能具备的了,可以说,黄大是聪明,但为人较直,而张三为人比较圆滑。

黄大不可能总跟在自己身边,一个游击将军跟在一个郡侯身边,而且还是陛下许可了的,其他人说不了闲话,就算是李世民没有认可,但以王况的爵位,别说找一个从五品上的游击将军的随从,就是找个正五品上的定远将军做随从,也是符合律法的,郡侯,已经是属于高层官员之列,是正三品的大员。只比从二品的开国县公低一级,但王况的郡侯是辅国郡侯,所以如果还有个开国郡侯的话,那么王况的排名还要靠后一些,不过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人是开国郡侯了,只有曾经有过几个,现在都已经至少升为开国郡公了。

本来这时候的朝廷里,就只剩了一个县侯的爵位是侯一级的,再往上就是公了,王况的存在,让朝廷又再一次的破例,重开侯爵。这无形中为各大豪门大阀家族子弟获得爵位的机会大大增加,所以,对于王况升郡侯,是没有任何的反对声音,甚至于还有不少人希望李世民能早一点兑现他当日的承诺,给王况封一个王呢,哪怕是郡王也成,如此一来,又开了封异姓为王的先河,这爵可就大大的增加不少位置不是?

当然如果王况封王,那么他这个王的含金量就不是那些内附一族封王所能比得上的了,比如说安逸王,他要是回到琉求去,那么他这个王还能呼风唤雨,但到了唐廷,就是一个县令都可以不拿他当一回事,又比如说回鹘汗王,本来他就是一国之主,对唐称臣,封他个王那是理所当然,他这个王也只能在回鹘地面有用,到了长安,说的话,如果别人尊敬他,那就嗯嗯啊啊的应一句,要不是尊敬他,就当他是放屁了。

而王况不同,他当初只封个县伯,就是跑到回鹘去,回鹘人对他说的话也不敢不当回事,就更别说到唐廷的直接管辖地界了。所以如果按广义面上来说,这时候不是没有异姓王,只是这些所谓的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王,而如果王况封王,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异姓王。不然也不会发生在建安的时候,安逸王要颠颠的跑去拜访王况这个县侯的事情了,要知道,二者在名义上,安逸王是正一品,当初王况的县侯只是从三品。看看鱼袋就知道了,王况配的是金鱼袋,安逸王配的也是金鱼袋,但王况的金鱼袋比安逸王的要精致不少,这可是同是内府督造的东西。

总而言之,安逸王的地位换后世的说法,那就是“享受某某待遇”,而如果王况封王,那就是真的是那个位置。

自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以后的事情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谁也说不准,因此,不少的豪门大阀都在暗地里使着劲,希望帮王况一把,早点上位,要知道,破例最是难,而例一破了,以后再运作起来,那就容易得多了。而就目前来看,也只有王况这个怪物,是让朝廷屡屡的破例的,是以,大家的希望,就都寄托在了王况身上。

李道翔和李道潜兄弟俩都被封了个郡王,李道翔被封了个平原郡王,李道潜被封了个咸宁郡王,都是食邑五千户,从一品,这也是因为他们俩的遭遇比起其他李姓族亲更为坎坷,又有个亲表妹杨妃在,这些年李恪的行为收敛了许多,不再对朝政及几个大佬指手画脚的,这让本来就喜欢李恪的李世民更是欣喜,也让原本对李恪不满的长孙无忌不再总拿李恪来说事,在这样的大利好前提下,李道翔兄弟俩得以被封在最为富饶的京畿之地。

爱屋及乌下,扬妃的地位在宫中也提高了不少,这里面固然有因为李恪的转变而带来的李世民的欣喜和长孙家族的不再用力打压;但是徐国绪和小六子的运作也是功不可没,李恪是王况的亲家这一点就足以让这俩家伙在宫里对杨妃是照顾有加,除了不能越矩外,杨妃在宫里的待遇那是基本和皇后看齐了,只要不越矩,皇后有什么,杨妃也是有什么,如果只有两份,除非皇帝发话了,否则,剩下的那一份必定是只有杨妃的份,就连武媚娘也别想。

李道翔兄弟封郡王在长安引起不小的震动,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兄弟俩是出自林家,而且林家从不拿他们兄弟俩当用人看,王况的正妻又是平原郡王从小护着长大的,平原郡王可以说是几乎视建安侯夫人为自家女儿一样的。而且平原郡王兄弟至今未娶,其疼爱建安侯夫人的程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本来王况是有让林颖芝认了当时还是李管事的李道翔为干爹的意思,林老太爷也是赞成的,但还没等王况说出来,赶巧的,刚回来的李管事就和李恪打了个照面,既然知道了是皇亲,王况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攀亲是可以,但攀皇亲就要谨慎,如果没得到李世民的默许,这里面的未知数就不是王况所能掌握的了。

李道翔兄弟俩回归皇家,无形之中给林家加了不少的分,同样的,为了表彰林家这些年对李家兄弟的照顾,林老太爷又接了王况的县侯爵,不过不是建安县侯,而是长安县侯,只是他这个县侯是不能世袭的,林老太爷归天后,这个爵位也就没了。但为了补偿林明,也给林明封了个正四品上的正议大夫的散官,比起他的两州总管要高出三级去,这也是为了让林明在品级上能压得住伏罗州和唐林州的刺史。

而同样的,王况一系在朝堂上的受重视程度也高了不少,尤其是那些寒门出身的官员,说话的底气就更足了起来,别的不说,如果真正的论起来,撇开李家兄弟皇族身份,他们也可以勉强说是寒门出身,当然了,这么说也是牵强,但是,谁让这兄弟俩在得知自己的身份之后,还要呆在王况身边不肯走呢?如此看来,这两个新晋郡王以后必定是站在建安侯这一边的,建安侯如今可算是寒门代表,现在又多了两个王级别的助力,那些寒门出生的官员自然是个个底气十足。

因为郡王府的建成还需要至少半年,虽然是从上一次那俩兄弟进宫之后,徐国绪就领了命开始选址修建了,但郡王府的规模就不是王况的当初按国公府的规模修建能比得上的了,面积上就要大了一倍去,现有的符合郡王级的空着的府邸又没有,所以,只能重新修建,再加上李世民有要补偿这两兄弟这么些年所吃的苦的意思,要徐国绪好生卖力营建,所以,工程就更为浩大。

因这俩兄弟封郡王而沾光的人可不少,连带着小王晟竟然也被封了个从九品下的将仕郎的文散官,林翰则得了个从九品上的将作监录事的职位,这倒也符合他目前的身份,他不光管着林家铺子,还管着行军饼坊的所有配方及流程,可以说是官商了,没有任何的官身在,也说不过去,要知道,行军饼坊里还有那些有品级的匠官在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网游之修罗传说 剑卒过河 凡骨 背剑之人 影视之多子多福 在生存游戏做锦鲤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穿越1942有空间 福艳之都市后宫 贞观大闲人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林岚秦小雅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重生之神级明星 修神外传 御兽从零分开始 我当道士那些年 黑道学生之校园狂少 官榜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抗日之铁血战魂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国公凶猛 万域之王 这个大明太凶猛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锦衣为王 
最近更新我穿越来有八十万王军不过分 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老陈家祖地冒烟出状元了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寒门小郎中 太子妃今天又在演我! 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 逐我出族?反手医圣震惊朝野! 我在美利坚当兵王 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 女帝爱上胖流氓 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 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 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 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 小强逆袭记 唐末:从一介书生到天下共主 我的帝国将大宋包围了 红楼之皇权枯骨 乱世:手搓大炮养妻女,随时造反亮真理 
食王传 小灰雀 - 食王传txt下载 - 食王传最新章节 - 食王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