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风云

闪烁

首页 >> 帝国风云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玄武裂天 民国之铁血少帅 闯红楼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从山贼开始 金牌帝婿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抗战之烽火 赤色黎明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二十三章 跟随战略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航天飞机问世后的十年内,其发射活动有百分之七十八与军事航天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航天飞机就是为了军事航天而出现的,对民用航天的贡献反而不太突出。

要知道,推动航天飞机的主要力量来自国防部,而不是航空航天部。

原因就是,在进入项目审批阶段的时候,航空航天部的技术专家就发现,航天飞机的运营成本远超过运载火箭,因此就算能够多制造几架形成规模效应,过于高昂的发射成本也足以下退所有民间用户。

再一点,从运载能力上就看得出来。

航天飞机的系统总质量高达二千二百吨,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只有二十四吨,而以当时的技术,运载火箭只需要八百吨的总质量就能达到相同的运载能力,因此航天飞机的运载能力仅相当于运载火箭的三分之一。

显然,航空航天部不是军事部门,自然不会主推注定不会受到市场接受的航天项目。

也正是如此,中国航空航天部在主导航天飞机工程的同时,并没放弃运载火箭,只不过不再研制大型运载火箭,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小型与中型运载火箭上,而且以推动商业航天为主要目的。

问题是,航天飞机具备一些运载火箭与载人宇宙飞船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而且是极为重要的能力。

比如,航天飞机能够回收在轨运行的卫星,并且在轨道上对卫星进行维修。

又比如,航天飞机拥有十分巨大的货舱,能够运载大尺寸货物。

这两项特殊能力,不但决定了航天飞机在冷战期间的巨大价值,还延长了航天飞机的使用寿命。

冷战结束之后,中国当局一度打算让所有航天飞机退役,转而发展运载火箭。只是,这个决定推迟了十多年。主要就是,当时中国正在主导有十多个国家参与的国际攻坚战的建设工程,而该工程中有大量大尺寸设备,只有航天飞机的货舱能够装得下,因此最后两架航天飞机一直使用到国际空间站建成。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在八零年代,航天飞机具备的特殊能力,为中国推动“星际大战”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

这就是,中国能够依靠航天飞机来构建外层空间防御体系。

一九八二年,顾祝同就明确提出,“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应该以外层空间为主,即把主要的防御武器部署在近地轨道上,以求对潜在敌国发起的战略打击进行外围拦截,尽最大的可能把敌人发射的核弹头击落在敌国上空。

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军事技术专家提出了一些非常超前的概念。

比如,在近地轨道上部署以高能激光与粒子束武器为主的定向能武器,拦截还在大气层内飞行的敌国弹道导弹。

显然,在构建外层空间防御系统中,航天飞机是不可否缺的角色。

按照当时提出的概念,配备定向能武器的卫星都十分庞大,需要通过多次发射、然后在轨道上组装,而这只有航天飞机能够办到。此外,定向能武器要消耗大量能源,卫星还需要进行在轨机动,因此需要为卫星补充燃料,而这仍然只有航天飞机才能办到。此外,如果需要对在轨卫星进行维修的话,同样得依靠航天飞机。

说白了,航天飞机是中国构筑“外层空间防御系统”的基本运载工具。

在航天飞机问世之后,之前很多的设想都不再是设想,至少一直采取跟随战略的德意志第二帝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显然,来自中国的压力,迫使德意志第二帝国在相关项目上投入了更多的资金。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冷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至少在“外层空间防御系统”上花掉了上千亿帝国马克。

与巨大的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果寥寥无几。

当然,中国也不例外。

事实上,顾祝同当时提出的战略防御设想太过超前了,很多关键技术问题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而且在估计花费的时候,中**方出现了严重偏差,即严重低估了防御系统的总投入。

严格说来,这些都在顾祝同的预测之内。

根据顾祝同的回忆录,在启动“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时候,他就已经认识到,这套能够为中国提供全面战略安全的防御系统,在二十年之后都未必能够建立起来,而且几项最为关键的技术,在半个世纪之后也未必能够取得突破,因此中国根本不可能在设定的十五年之内将其变成现实。

正是如此,在除了个别的“面子工程”之外,中国投入到“星际大战”中的资金,大多用在了基础科研领域。

不可否认,中国的投入十分巨大。

根据后来公布的资料,在“星际大战”正式下马的时候,中国在该项目上总共投入了近两千亿华元。

与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同的是,中国的投入收到了显著的回报。

比如,中国在“星际大战”中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研制的不是空天战斗机,而是后来大名鼎鼎的J-170型隐身战斗机,而以J-170为基础,中国在随后十多年内研制出了多种隐身轰炸机与隐身战斗机,并且在二十一世纪初,率先研制出了第五代战斗机,把空军带入了隐身时代。

又比如,在“星际大战”项目中的联网通信工程,演变成了后来的国际互联网,并且在九零年代率先在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人类文明在二十一世纪初进入信息化时代打下了基础,而中国也因此成为了信息化的推动者,并且以自身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几乎所有国家与地区的国家互联网。

也就是说,中国在“星际大战”工程中的投入都很有目的性,而且是以基础技术的发展为牵引,并没有强制推动项目发展。

显然,这是德意志第二帝国采取跟随战略所不具备的条件。

说白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只能根据中国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及选择的发展方向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如果只盯着中国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只能永远跟随中国的步伐前进,不可能超越中国。要想超越中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盯住中国的技术方向。问题是,中国的每一次技术探索未必都是正确的,而中国掌握了最新技术,因此能够在遇到无法克服的难关之后迅速转向。德意志第二帝国没有这个优势,因此会不可避免的在错误的方向上继续前进。

这一点,在高能激光武器系统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早在一九八三年,中国的技术专家就发现,以现有的技术、哪怕以二十年之后的技术也未必能够制造出能够部署到近地轨道上、摧毁核弹头的高能激光武器,哪怕是部署在地面上的激光武器,也未必能够摧毁来袭弹头。结果就是,中国国防部在一九八三年就把高能激光武器项目归入了战略储备技术,即只进行基础研究。相反,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技术专家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反而认为中国已经在该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结果就是,到冷战结束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该项目上投入了上百亿帝国马克的科研经费,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十兆瓦级的激光器,却不具备实战能力。

由此可见,“星际大战”的核心是中国利用技术优势,发起的一场针对国力与财力的技术战争。因为站在技术前沿,而且主导着技术发展方向,所以中国能够在尽可能的降低投入的同时,获得尽可能多的经济回报。德意志第二帝国处于跟随状态,也就不可避免的做了很多花钱不讨好的事情。

很多人都认为,“星际大战”最终压垮了德意志第二帝国。

当然,这个认识有点片面。

不可否认,“星际大战”确实对压垮德意志第二帝国经济做出了贡献,但是绝非唯一的主要原因,最多只是一个重要手段。

真正导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经济在全面崩溃的还是中德冷战。

别忘了,在中国大力推动“星际大战”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卷入了巴尔干战争,而且还得在其他各个领域与中国进行对抗。比如,在八零年代开始,直到二十一世纪初才技术的战后第三次军事技术革命。

在此期间,以第四代喷气式战斗机、第三代主战坦克、核动力超级航母为代表的新式武器装备陆续问世,并且成为各**队的主力装备,等于为冷战双方的国防预算增加了很大一笔开支。

显然,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远远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承受能力。

在八零年代,德意志第二帝国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即在黄油与大炮之间做出选择。

要想在军事竞赛中跟上中国的步伐,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必须选择大炮。可是,这意味着将损害国民的基本利益,即让国民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导致国民的生活水平下降,从而引发民怨。(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诡秘之主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背剑之人 魔艳武林后宫传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从善 艳海风波 豪门风流秘史 星星别闭眼 都市花语 逍遥人生 最强反套路系统 三体 天骄战纪 宫廷夜雨十年灯 农门空间:福运娇娇来种田 玫瑰之下 八零养崽:清冷美人被科研大佬宠上天!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大明:让你上吊,没让你重建大明 昭昭大明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我是王富贵 智械战争 穿越晚明之不朽帝国 明末小平民 我的公公叫康熙 明末之力挽狂澜 大明风流 这个大明太凶猛 明末之新帝国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红楼如此多骄 
最近更新穿越之帝临九天 喂!当乞丐去啊? 老曹给的太多了,只能帮他打天下 穿越三国?不慌,我先拐走关二爷 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梦幻旅游者 聊斋志异蕴哲思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大明驸马爷,开局被老朱赐死 万龙湾的当家少妇们 穿越红楼的意外人生 三国:固化忠诚度,江山美人我都要 大明之日月光华 大郎别怕,我有挂 穿越明末:我给郑成功当参谋 重生1914:列强争霸唯我复兴 崛起后周 橙心如意剑 从书童到千古一帝 清末崛起从开挂面厂开始 
帝国风云 闪烁 - 帝国风云txt下载 - 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