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首页 >> 战国征途 >> 战国征途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赵氏嫡女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官道:从殡仪馆平步青云 红尘都市 我在长白山赶山狩猎 这游戏也太真实了 开局诛仙快递系统 暗河长明 别看灵山,看我 不负情深亦不负你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 战国征途全文阅读 - 战国征途txt下载 - 战国征途最新章节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

第三二七章 稷下学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随后的二天里,各国的使臣也都陆续的离开齐国,只有高原还留在齐国,因为他还要和淳于钟秀赴稷下学宫,帮助淳于钟秀参加论战。因此在齐王建的寿宴结束以后,高原就和淳于钟秀一起商议研究,准备这次的论战。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400-357年,为田齐第三代国君,并非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小白)时期。因为齐桓公喜爱文士,因此在立期间,曾广招四方博学之士,在宫中著书立说、议论政事。后来慕名而来的文士越来越多,王宫也容纳不下。于是齐桓公就在临淄城的西门外,修建了一座庞大的宫殿样式建筑,供这些文士学者居住,并可以在宫中开馆授徒。

临淄城的西门也称为稷门,因此这座学宫也被称为稷下学宫。而宫中奉养的博学之士,则被称为稷下博士。

齐桓公之后,又经过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国君的扩建和发展,继续招揽天下贤士,稷下学宫的规模和成就终于达到顶峰当时,四方游士、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儒、道、名、法、墨、兵、农、阴阳、纵横、计然等各家学派林立,各方学者们聚集一堂,汇集了天下贤士多达千人,加上学徒弟子,人数过万,从而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

而且齐威王、齐宣王均对稷下学宫釆取十分开明而优礼的态度,在学宫中设祭酒之职,为学宫之长,食上卿之禄,由学宫中的学者公推。而其他博士则依其才能,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食上大夫之禄;中等食下大夫之禄;下等食下士之禄。

同时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凡到稷下学宫的文人学者,无论其学术派别、思想观点、政治倾向,以及国别、年龄、资历等如何,都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齐国绝不干涉;因此这些学者们可以在稷下学宫中互相争辩、诘难、吸收,并围绕着天人之际、古今之变、礼法、王霸、义利等等话题,展开辩论,相互吸收,共同发展。

入住过稷下学宫的著名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慎到、申不害、接子、季真、环渊、彭蒙、尹文、田巴、儿说、鲁仲连、邹爽、荀子等人,几乎把战国中期的知名学者全部网罗其中,人材鼎盛,是中国百家争鸣时代最主要的标志之一。

而这时也正是齐国国势最为强盛的时期,与秦国并列为东西二强。

不过到了齐宣王之子齐湣王继位之后,刚愎自用、不听谏言,于是稷下学宫中的学者也散去大半,随后,燕国名将乐毅联合五国伐齐,齐湣王身亡,下齐七十余城,齐国几乎为燕国所灭。稷下学宫也人去宫空,彻底荒废了。

后来田单复齐,齐襄王继位,齐国重建,虽然齐襄王也努力重新发展稷下学宫,但是这时齐国的国势大减,号招力大幅下降,虽然有荀子这样天下知名的大儒入住稷下学宫,并三度出任祭酒之职,但稷下学宫仍然没有能够恢复到鼎盛时期的面貌。

到了齐王建继位之后,因为齐国四十余年未经战事,确实算是国泰民安,因此这时稷下学宫中的博士有五六百人,加上他们的弟孑,可以达到数千人之多,到也有几分鼎盛时期的规模,只是在荀子之后,再也没有什么天下知名的学者加入,和当初的人材鼎盛相比,也大相见拙。

现在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是孔子的九世孙孔鲋,而享受上等博士待遇的,共计有淳于越、叔孙通、周青臣、鲍白令之、伏胜、羊子、黄疵、正先、桂贞、沈遂等二十七人。

高原对稷下学宫的情况所知并不多,主要是听淳于钟秀的介绍,也不由对稷下学宫也颇为神往,要知道这可是在二千二百多年以前,能够有这样一个集学术研究、交流、教育、议政于一体的地方,即使是和后世的众多学院相比,除去历史局限的因素之外,并不差到那里去。

因此一直到两千多年以后,还有不少学者认为,这个时代才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灿烂、最活跃、成就最为恢煌的时代,后来的汉唐盛世、宋明盛世也许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超过战国时代,但从思想、文化上来说,仍然远远不及。大约只有后来欧洲的文艺复兴才能和这个时代相比。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另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在战国时代之后,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再也沒有出现过第二次“百家争鸣”的盛况。因求一般来说,思想文化一般都是在大统一的盛世时代才会有重大的发展,而战国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分裂、最战乱的时代。

有的学者就认为,正是因为这是一个最分裂、最战乱的时代,才会产生出百家争鸣的盛况,原因就在于,这个时候中国正是分裂时期,统治者对思想控制的力度不强,因此才使各种思想能够自由的发挥、发展。而一但国家统一,统治者必然会加强思想控制,自然不可能产生百家争鸣的盛况。欧州能出现文艺复兴,也是因为欧州是由多个国家組成的。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几个说不通的地方,一是中国历史虽然是以统一为主流,但分裂的时间也不为少数,如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金宋时期都是长达近百年的分裂时期,但这些分裂时期根本就没有产生过任何的思想文化发展,相反,在南宋时期到是产生了对中国发展靠成巨大影响的朱程理学。而欧州也是一样,在文艺复兴前后的所有时间里,欧州一直都是基本处于分裂状态,但文艺复兴却也只有一次。因此分裂使思想文化发展的说法,并不能成立。

而真正的原因是,这东西方的两次思想文化大发展,正好是处在东西方历史社会的大变革时期,变革才是造成思想文化发展的最大动力,百家争鸣之后,中国社会进入古代的快速发展时期,远远的将欧州和其他的古代文明甩在了身后。而文艺复兴也给欧州带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使欧州先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并且全面的超过了中国。

淳于博父女来临淄以后,就住进了稷下学宫,因为他们父女都是学者的身份,而且和稷下学宫中的上等博士博于越是亲族关系。这几天的时间里,淳于博父女都住在稷下学宫里,参加讲学交流活动,而淳于钟秀则和洛明珠协商,这次论战的方式、论题等等,虽然齐王建也给他们父女送来了请谏,但被父女挽言谢绝,并沒有出席参加齐王建的寿宴。

在今天一早,淳于钟秀就来到馆驿,和高原一起赶赴稷下学宫。因为这一次去稷下学宫是参加学术活动,因此高原并没有带急风三十六骑,连赤龙都没有骑,而是和淳于钟秀一起乘车而行。男女同车在这个时代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在【诗经】是就传门有一首【有女同车】,就是讲说年轻的贵族男子带着自己美丽的女伴,架车出游的情景。

高原道:“淳于小姐,那个洛明珠是什么人?”

淳于钟秀微笑道:“怎么,大人己经急不可耐的想见到洛明珠了吗?”

高原苦笑了一声,道:“我只是有些奇怪,她怎么会在稷下学宫里呢?”

淳于钟秀道:“洛明珠的家族本来是鲁国的公室后裔,本来是姬姓之族,但鲁国灭亡之后,家族迁移到洛城定居,也改为洛姓,以经商和治学为业,家族中每一代都出了不少的学者,因为鲁国本是周室的开国功臣周公的封国,因此洛家的治学都是以周制为主,属于儒家学者,但到了洛明珠的父亲这一代时,家道开始中落,家族中的男子多善于经商,而对治学不感兴趣。而洛明珠这一代人,男子竟然没有一人愿意研究学问,到是她一个女孑,从小就聪慧睿智,悟性过人,才思机敏,家里的兄弟都不如她,而且不限于儒家学说,对法、道、墨、名等家都有涉猎,博学多才,既然是在稷下学宫中,也是屈指可数的。但毕竟是家传治学的传统,她仍然是以儒学为尊,这也是我们最大的分歧所在。但我对她的学识也十分佩服,如果她不是一个女孑,恐怕早就出仕为官了。”顿了一顿,道:“说起来我到是很羨慕大人的夫人,能够自己独立组建一支军队,驰骋疆场。这一点我们两人到是一致的。”

高原也有点无言,虽然这个时代的社会风气还比较开放,对女子的限制和要朮也没有到宋明那么变态的地步,但毕竟还是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子在其他领域,如商业、学术方面也许能够做出一些成就,但在政治方面,仍然是男人一统天下。尽管在一些国家也出现过太后、王后干政掌权的局面,但这种权力还是依附于男人产生的。就像李瑛鸿在代郡可以自建一支女军,也是因为她是高原夫人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只能算是一个特例。

两人一边说着,己经出了临淄城的西门,走了不远,只见一片规模庞大,形像雄伟的宫殿似建筑群落出现在眼前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大奉打更人 凡骨 网游之修罗传说 背剑之人 魔艳武林后宫传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乙木修仙录 启明1158 剑来 出宫前夜,疯批帝王后悔了 惊!被豪门认回的校草是千金!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辣妈攻略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我有一个剑仙娘子 我当道士那些年 重回1982小渔村 在下女术师 人间如狱 
经典收藏御女天下 天官赐福 赵氏嫡女 渔港春夜 重生之我在四合院修仙 灵异时代,我以鬼怪为食 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魔帝奶爸 写诗写歌写小说,我都会亿点点 直播之狩猎荒野 重生之神级学霸(志鸟村) 从游戏制作到全职艺术大师 动漫之后宫之旅 重生了,谁还谈个狗屁恋爱! 神医出狱 变身之女神养成计划 东北往事之九零风云 高武:我以仙法护华夏 穿越光辉岁月 
最近更新赌石,我的龙瞳能鉴定一切! 刚失恋,我性转体咋成清冷校花了 华娱:从吐槽开始 我就开个超市,省里怎么来人了 重生90年代,从混混到商界狂龙 都市修仙:我以一剑证长生 山野小神医,快活又无敌 拥有陆海空三军你叫他们土八路 永夜白皮书 回村:别人糠咽菜,我赶山猎虎养全家! 破界之芒 穿越,从混乱进化开始 高武:这个男人太会蹭了 灵界之海中孤岛 我就打个牌,怎么就成神了? 重生1960:八尺巷爆到洪家沟 凡心入局 开局获得超人基因,我能锤爆一切 狂飙:我在京海调教高小兰 拥有BUG天赋的我,杀穿副本异界 
战国征途 木林森444 - 战国征途txt下载 - 战国征途最新章节 - 战国征途全文阅读 - 好看的都市言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