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帝师

子洵

首页 >> 开元帝师 >> 开元帝师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凤囚凰 驿路星辰 清末之帝国崛起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大清隐龙 大魏宫廷  中华第四帝国 
开元帝师 子洵 - 开元帝师全文阅读 - 开元帝师txt下载 - 开元帝师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48章 东廊君臣论三教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宋璟和苏颋记起,圣帝天后黜唐立周之前,曾废黜太上玄元皇帝尊号,举人罢习《老子》,而改习《臣轨》。

苏颋道:“陛下,中宗皇帝登基,重新恢复老子太上玄元皇帝的尊号,举人停习《臣轨》,依旧例学习《老子》,但其间从未举行过道举考试。”

宋璟应和道:“大唐选拔人才,向来依赖进士和明经考试。道举中落那么多年,能否重新拾起来?”

“没错!若要以道家经典开科取士,必定要重置道学、重温四子,举送、课试、考评、命秩,每一项都是浩大的工程!”

“一切都慢慢来!”李隆基看出两位宰相的忧虑,“朕推广《老子》,不仅仅是为了理国、立身、亦是为了经邦国、序人伦、惩恶劝善,重塑大唐清平世界!”

澄怀道:“《老子》文约而义精,词高而旨远,可以理国,可以明道,可以立身,又可以为陛下采擢荐进人才,何乐而不为呢?”

“道举在过去,只是进士和明经考试中的一项,等到机会成熟,朕想将其独立发展成为一个科目,让天下人再次掀起学习《老子》的热潮!”

说罢,李隆基从狭窄的书架间游弋而去了。

多年来尊祖崇老,大力发展玄元之教,众臣明显地感觉到,这位年轻的帝王身上,不知何时开始,多了一股翩翩神仙之气。

阳春三月,紫微城里桃红柳绿,春光旖旎。

乾元修书院限时开放的消息,传遍了洛阳大街小巷。百姓如水赴壑一般,涌进紫微城里。

澄怀正忙着指挥金吾卫禁军,将楠木书架从乾元殿里移出,依次摆放在东廊上。

“百姓马上就要到了,请诸位小心码放典籍,切勿损坏。”

“是!”领头的禁军响亮地回了一句。

一阵阵馥郁芬芳的花香袭来,澄怀不时地抬头观望几下。

廊下,春池水涨,桃李争妍。玲珑的太湖石后,几株牡丹富丽端庄,开出了几分华贵气质。

一树紫藤缘木而上,条蔓纤结,屈曲蜿蜒,在长廊顶上披垂摇曳,一串串烟紫色的花穗点缀其间,望之煜然。

春光无限好,正是读书时啊!

尚未布置妥当,已有数十位布衣百姓蜂拥而至,见到那么多藏书,无不惊骇。

他们聚集在书架前,找到自己心仪的典籍,便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

百姓越聚越多,不一会儿,便将长长的东廊挤得水泄不通。

人群中,一位形容清癯,身穿秋茶褐色缺胯袍衫的少年郎君,在书架前捧着一本《老子通释》,足足看了半个多时辰,一动不动。

澄怀走过去,恭谦有礼地施了一个叉手礼。

“福生无量天尊!贫道尹愔,道号澄怀,见小郎君久久捧着这本《老子通释》,可有什么高见?”

那人听到澄怀的名字,立刻阖上书页,看了一下题签上“谏议大夫尹愔”几个小字,将书置于书架上。

“晚生王维,初来洛阳。今日,听闻乾元修书院对外开放,特地来赶个热闹。”

他回了一个叉手礼,声音带着些许稚嫩。

春风少年,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皆如林下清风,不沾染一点人间烟气。

澄怀道:“原来是名盛京城的王郎君,失礼失礼!贫道的拙作,能入尊眼,实在是无上的荣幸!”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望族,才华早显,十余岁便精通诗书音画,尤其擅长五言创作。

所作的诗歌工丽闲澹,诗禅交融,其清微之格,不输陶谢之流。小小年纪,便在大唐诗坛独树一帜。

“刚才在书架上取了数本书,都是谏议大夫尹愔所着的《庄子通释》《列子通释》。晚生笃诚奉佛,很少看道家论述,走了一圈,又取了一本,依然是您所着的《老子通释》,没办法,只好读下去了!”

澄怀笑道:“拙笔一支,写不出什么精华文字,比起王郎君的诗作,实在差远了!”

“晚生的诗作,味淡声希,世人许以高流,实则是高抬一眼!”

“王郎君谦虚了!谁都知道,玉真公主最爱你的诗歌,经常说,自己是你的忠实拥趸者!”

开元三年,年仅十四岁的王维离家入京,寻求仕途。

玉真公主十分倾慕他的才华,频频约他到府上谈经论诗。长安、洛阳名士争相邀请,两京刮起了一股清冷幽邃的空外之音。

王维打量起澄怀的穿着,眼神里流露出几分疑惑。

“刚才看您的书,正感叹这眇眇忽忽的官场里,竟然有一位散淡于世外的隐士。见到本人才知道,原来,您真的是一位神仙羽客!”

“贫道师承景龙观罗浮真人,开元神武皇帝崇道,特许我着道士服饰入仕。现在乾元修书院里负责收集、论述道家学说。拙作如有纰漏之处,还请王郎君与我当众辩论,以求真理!”

“我修寂默,君求长生,儒子求仁求礼。尹谏议在论着中,多处谈及儒佛道在中原三足鼎立之势,大谈三教异殊。可是,我这个圆觉之人,居然能在其中取之一瓢,这是为何?”

王维的嗓音低醇而温柔,听起来真是悦耳!

澄怀直挺挺地站着,凝视着那双清秀又深邃的眼睛。

略一思索,回道:“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原一直是三教并立。世人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各取所需罢了!”

王维笑容转淡,脸上的表情也跟着严肃起来。

“原先,晚生也认为三教是彼此独立的。看完您的《老子通释》,却有不同的感悟!”

“贫道洗耳恭听!”

“儒佛道三教,教义不同,而本质始终如一,无非修人之圆觉、天之虚中、地之诚一。他们在中原长期交汇,早已互相渗透,互相融合,找到了互补共通之处 。”

澄怀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

世人论道三教,从来是各争优劣,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三教并存、合流的可能性。

澄怀释然笑道:“如果三教能合流,那是修佛之人得证悟圆觉之极,修道之人得大圣高妙之德后的轻快和淋漓吧?”

王维也笑了。

“梁武帝时期,举国崇佛,陶弘景作为着名道士,势必要对佛教做出回应。从他的作品来看,一方面进行佛道论争,一方面融摄佛教,到后来,甚至主张佛道并重、三教调和。”

“王郎君独抒己见,思力绝人。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陛下,他们在讨论什么?老奴耳背,听不清楚。”高力士在李隆基身后小声咕哝着。

李隆基正在乾元殿内的窗牖下,津津有味地听着澄怀和王维关于三教的讨论。

细说微论间,释世俗之疑,辨是非之理,让他大彻大悟、茅塞顿开。

李隆基回头做了个不要说话的手势,继续聆听起来。

长廊上,王维凝望着头顶上那一片茂盛可人的紫藤。“其实,儒佛道三教,很像这一棵紫藤树!”

澄怀道:“请王郎君详解!”

“您看,茎干虬枝盘干,如绳索萦纡;藤叶青而扶疏,间隐歌鸟;花发成穗,色紫而艳,给人带来一树清凉和喜悦。若要评茎、叶、花谁优谁劣,着实多此一举,不如坐卧其下,读书品茗,臻于妙境,浑可忘世!”

“的确,当今太平盛世,儒佛道三教的冲突趋于缓和。与其争论孔、老、释迦,谁是至圣,不如充分利用各自的教义,教化滋养世人!”

王维正要发话,乾元殿里走出一人。

那人道:“澄怀说得好!宗教,能教化滋养世人,是天子、百官、万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要永赖的信仰。”

众臣和百姓看见开元神武皇帝从乾元殿里出来,纷纷伏地,鞠躬叉手。

“今日,我们都是书友,众卿毋需多礼!”

李隆基走到王维面前。

“朕早就听说,王郎君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诗名盛于两京,玉真公主也为之倾倒。如此才华,为何不参加科举考试,为大唐朝廷效力呢?”

王维叉手道:“草民正打算前去长安,苦读几年,再应京兆府试。将来,如果能与尹谏议同朝为官,侍奉御前,那是我几世修来的荣幸。”

“好!朕就在长安等着你来!但愿天下,人人皆是读书人,人人皆是圆觉妙人!”

王维的眉眼之间,轻轻地颤动了一下。

“读完尹谏议的《老子通释》后,草民倒是希望自己早年是儒家,中年儒佛兼有,晚年才是儒佛道相融的圆觉妙人。”

“这是为何?大唐百姓眼中最有佛性的少年才子,却要追求儒佛道于一身,你不怕百姓失望吗?”

王维淡淡一笑。

“草民已然悟出,三教的心性法门各有所长。儒家的道心、天心、天命之性;佛家的心真如、法界心、如来藏心;道家的清静无为之心,顺其自然之心,天我合一之心。圆觉、虚中、诚一,各取一瓢,有何不好呢?”

这个心性淡然、眉眼明亮的少年,说出的一番话,似乎与他的年龄极不相符。

也许,是受他的母亲虔诚礼佛的影响。从五岁开始,王维就吃素斋、读佛经,养就了这颗清澹澄澈的心。

澄怀道:“住世之人,只求红尘炼心,光如满月。能得儒、佛、道三者其一者,已是了不起的人。”

王维颔之。“慧能禅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法法是心,尘尘是道,谁能离世觅菩提呢?”

李隆基感叹起来:“如此说来,能精通三教,至德法天的圣人还是有的。只是,常人难以达到这个境界罢了!”

王维笑道:“修行,修的是一颗平常心,不一定要达到至圣的境界。就像这乾元修书院里,四库充实,包罗万象。我们纵有饕餮之量,也难以完全读完,只是谁读的多,懂得多,谁便是学识渊博的人!”

澄怀欣然叉手,道:“今日这场三教论衡,是贫道参加过最热闹、领悟最深的一场辩论。看来,我的诸子通释系列,也该修改修改了!”

众人正在谈笑风生,廊下有一位百姓道:“陛下自小笃信道教,是世上少有的道君皇帝。从道这些年,您有什么心得?”

放眼望去,那人穿着太学儒裳,应是洛阳太学的学子。

李隆基冁然一笑。

道教,于世人来说,仅仅是一种精神寄托。而于帝王来说,却是一个强有力的治国工具。

放眼当下的大唐,儒教与道教,相辅相成,形成了中原文化中的主流与暗流。

刚与柔相济、有为与无为共进、经世与遁世交融。

李隆基需要儒家的神权、君权、父权、夫权等一系列的思想,也需要老庄的哲学思想,让世人体验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天人合一的生命之道。

他要继续利用圣祖老子来神化“君权神授”思想,利用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与民休息、安定天下。

更重要的是,他要借助道教的重新兴起,消除武周王朝崇佛抑道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

李隆基沉吟道:“朕笃信道教,是受了昭成顺圣皇太后和叶尊师的影响。若说心得,大约只有三句话。”

“是哪三句话?”

“朕喜欢老子的三句话: 一是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二是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三是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那人道:“这三句话,皆是论道经邦的真理!这些年来,陛下导德齐礼、重用贤能;轻徭薄赋,大兴农耕;开放口岸,促进互市,多少使节、僧侣、商人不绝于途。大唐,正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高力士大手一挥,道:“有博大的开放胸襟,才能结出开元盛世的果实!你们说是不是?”

围观的百姓纷纷交口应和。

李隆基没有辜负和叶尊师的三年之约。

多少个日日夜夜,宵衣旰食,励精求治,开启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天下万民,人人都享受到了开元盛世带来的恩泽,人人都以自己是唐人而感到骄傲!

忽然,廊下一阵骚动,有几个百姓为了三教优劣,一言不合,就争吵起来。

高力士伸长脖子,道:“你们吵什么,开元神武皇帝在此,也敢在御前放肆?”

一个百姓道:“中宗皇帝在位时,对儒佛道三教实行调和政策,下诏禁止《老子化胡经》,平息三教的争端,让三教人士共同参与为圣帝天后举办的追福活动。三教和平共处,难道不好吗?”

魏晋以来,佛教实力不断壮大,在武周时期达到巅峰。

《老子化胡经》成书以后,佛教与儒道两家的争纷,也在此时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它的存在,屡屡引起儒佛道相互攻击。

高宗天皇大帝和圣帝天后为了平息这场纷争,多次举行关于《老子化胡经》的辩论,气氛紧张。

中宗皇帝极不喜欢这样的纷争,干脆将其一禁了之。

另一个百姓说:“《老子化胡经》并不是一部伪经。他写得明明白白,是老子化生释迦牟尼,才有了后来的佛教。”

“胡说,佛者出世,道者游世,儒者入世,正如王郎君所言,圆觉、虚中、诚一,各取一瓢,各有所得就够了。陛下纵然是一位道君皇帝,也对三教执温和态度!”

那人气得脸红筋暴。

“你才胡说!道教向来是我大唐国教,是大唐王朝的皇室枝叶,几代先帝一直推崇尊儒重道的政策,并不是你们说改就能改的!”

众人静静地看着他们争吵。

围观的一些百姓本想劝慰几句,却因立场不同,引起了更多人的争吵。

高力士浅叹道:“陛下,您看,天下就该独尊道教!说什么三教并立,民间又起争论了!”

李隆基脸色一黑,心情瞬间由晴转阴。

“算了,任由让他们继续争吵去罢!表面上看,三教开始并存合流,实则,民间的争论始终没有平息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女公务员的日记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福艳之都市后宫 黑铁之堡 逍遥人生 汴京春深 快穿,这恋爱脑我不当了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无限群芳谱 抗战之血肉丛林 灼灼桃花烬如霜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重生药王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重生三国之中兴大汉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锦衣为王 覆汉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黑魔法三国传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戏说嬴政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我这等人,也能称帝 古今名人记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明朝皇帝往事 
开元帝师 子洵 - 开元帝师txt下载 - 开元帝师最新章节 - 开元帝师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