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征战汉末

邙山之北

首页 >> 三国:征战汉末 >> 三国:征战汉末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官居一品 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特工萌妃 大魏宫廷 
三国:征战汉末 邙山之北 - 三国:征战汉末全文阅读 - 三国:征战汉末txt下载 - 三国:征战汉末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33章 军制改革计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品秩汉朝就有,但汉朝的官员制度就非常模糊,正经在册的非常少,很多官职都是属于官员私人的幕僚,授予谁完全凭借官员的心情。这就导致了汉朝的品秩很模糊,一品的三公手底下可能有几十个没品的吏员,九品的县吏有的工作极为重要,有的每天打卡上下班就行。

荀彧借鉴了原本的制度和王弋的构思,将未来可能需要的官员分成了九品二十五级。

每三品为一个梯队,四品开始有正从,七品开始分上下,八九品更是分了上中下。

荀彧的做法相当大胆,一品到三品全都是虚职,属于荣誉品级,是地位的象征。

四品到六品是朝中主要的朝臣和刺史、太守一类的封疆大吏。

七品属于一般的朝臣以及县令、县长,八九品则是大汉庞大的吏员群体。

荀彧坚信王弋能够获得胜利,所以他给王弋预留了很大的封赏空间,算是变相解决了功臣权力过大或者功劳过多导致王弋不得不拿起屠刀的窘境。

王弋理解荀彧的想法,不过他更愿意拿起刀子。荀彧说到底和王弋所在的层面不一样,他需要为同僚考虑退路,王弋却需要考虑重臣的影响力。

这是统治者们绕不开的话题,如何处理辛辛苦苦一路陪着他打拼的小伙伴儿是所有君主的终极选择。

最终王弋接受了这份品秩却没有全部同意,他要仔细权衡好其中的利弊。而且这东西也不是现在就用的,王弋现在用它只是当个参照表而已。

王弋真正需要的是军制,这次和上一次的兖州之战可不一样,上一次没有一个人按照预定的作战命令打仗,王弋拎回来一个个骂上一顿也没什么。这回可都是按照他的想法在打,而且张辽已经打赢了,是该论功行赏了吧?

特别是底层士卒,上次主将挨收拾了,王弋能用一些钱财打发他们,这次就得升职了。

和荀彧商量了一下,王弋派人传令,召开廷议,商议军制的问题。荀彧 已经和留守在邺城的人通过气了,王弋也跟荀攸等人讨论过这件事,这次廷议主要是让双方交换一下意见,尽量达成共识。

想要达成共识却非常不容易,经历了整整大半天的争吵,王弋管了一顿午饭和晚饭后,在刘晔四处约架的恐吓声中,军制的方案才算完成。

双方主要的争吵点在于补给和兵器制造,说白了也就是人才和权力的争夺。倒霉了半辈子的蒋义渠忽然就成了香饽饽,田丰对他寸步不让,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醉心于打铁的浦沅也成了争夺的目标,田丰想要,五军军务府也想要。

这些人都是粘上毛比猴儿还精的家伙,很清楚未来会有工部这么一个部门,浦沅和马钧绝对是高官。马钧由于涉及到了大量的机密,这些人没敢开口,但是整天打铁的浦沅就被盯上了。未来不论工部是从哪个衙门分出去的,浦沅都会承一份情。政治斗争就是如此,总发生在润物细无声处,不能看到着火了再去找水。

不过王弋可以忍受他们争夺蒋义渠,却不能纵容争夺浦沅,浦沅现在主持的材料研究非常重要,他还不准备让浦沅这么早走到前台接触政治。

最终王弋用家臣的名义平息了这场争论,并且定下了军制。从最小的军队建制开始,王弋取消了伍,以什为最低建制,每什两位什长,一正一副。这关系到军卒训练时使用的一些阵型,王弋也没辙。

屯也被王弋取缔,设立了百人队,队正的官职他使用了明代的百户,同样也是一正一副。

两个百人队为一曲,取消了曲长和军侯,设都尉、旗官、军正。

五曲为一校,设校尉、旗官、哨官、千户、军正。

两校为一营,设参将、游击将军、旗官、哨官、军正,以及主管后勤和医疗的正副司马。

到了营这种级别已经是军事高官了,基本上是绝大多数军人一辈子的梦想。

在营之上王弋设立了团,五营为一团。团的指挥官就是各种将军了,将军之下有副将、裨将等等各司其职。由于团一级就已经是可以正面战场的主力军队了,无论统兵还是后勤需要的人都非常多。

团再上面就是军,王弋设立的五军将由若干个团组成,每个军的职能不同,人数自然也就不同。

不仅如此,王弋还提出了军衔做为另外一种荣誉条件。很多人因为上不了正面战场同时又服役了很多年,没有机会获得军功会让这些老卒们非常尴尬,王弋不想寒了麾下士卒的心。毕竟他不是曹老板,没有那么多同族帮他统率军事力量,忠诚是需要相互维持的。

王弋其实还考虑过军功章这种东西,哪知刘晔先他一步提了出来,可惜这个主意并没有得到通过。

理由也很简单,王弋其实以前颁布过类似于军功章的东西,那就是射声营独有的三棱军刺。三棱军刺难以仿造,倒是很适合成为功勋的彰显标识。

但是三棱军刺同样难以制造,做为尚武的汉人,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军功是神圣的,是无可替代的。以王弋的性格,他难免会给有功勋的将士一些优待,若是贸然用一般的东西制作军功章,被心怀叵测的人防制出来,那简直就是一种亵渎。

也就是说这个主意是好的,可惜现在不能实行。

中央部分的军务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正规军王弋觉得他弄出来五军已经非常多了,剩下的便是地方军和边军。

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一时间众人都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

最终还是荀攸挑的头,才让气氛再次活跃起来,可是讨论的时候依旧谨小慎微,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一个王弋不爽了很久的问题——地方官。

说实话,王弋对大汉的地方官基本上已经没什么耐性了,特别是刺史、太守和一州治府的县令这三个。

这三人的职权有着非常严重的重合,大汉想的非常好,一州治府是关键所在,三人在一个地方办公能够互相制衡。

可是大汉应该没考虑到争权这个问题,这三个人在一起可是真热闹,太守咬刺史、刺史咬县令、县令咬太守,时而三人分开各咬各的,时而三个人在一起互相咬,时而拉帮结派进行混战。那场面漂亮的,简直绝了。

大汉的县令可不是什么九品芝麻官,什么一州刺史、一郡太守的,只要上面有人,他一封奏折都能搞得中枢不得安宁。

各郡之间也不消停,治府的县令和太守都有默契,王弋这么大一片家业,就没见过哪个太守和县令关系好的,见面不互相吐口水都算和谐了。

这种事谁敢提?地方各个官职和中央几乎都有联系,没有自家子侄还有个亲朋好友呢,以后再因为这种事绝交了不值当。

然而王弋的心意已决,不可能不谈。看着王弋越来越黑的脸色,孙福轻轻踢了踢放空思想的郭嘉,示意是他该出头的时候了。

郭嘉的政治敏感度确实一般,可不代表他不懂这些。他也没惯着毛病,直接提出了五条意见。

第一,刺史、太守、县令这些人的职能必须划分清楚,而且只能有治理民生的权力,维护治安交给县尉,平定事端交给当地的驻守将军。

第二,驻守将军的管辖范围包括了守城士卒在内的所有士卒,由治府邺城直接派遣中枢留任的将领担当,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调换。

第三,地方将军不可参与任何当地政事,不可在当地有任何房产,若无理由不可离开军营一步。

第四,边军百户及以上的官职若无特殊情况必须由中枢直接任命,边郡实行军队管制,太守拥有边郡所有军政的决策权。

第五,太守不仅家人要留在邺城,本身也要接受监察,按照距离不同每年或者每两年必须回邺城述职,除非军情紧急。

众人听完郭嘉的话直接愣在当场,谁也没想到平时流里流气的郭嘉能想出这样大胆的方案,就连王弋都差异的看了郭嘉一眼。他是相信郭嘉有这个实力的,但他绝不相信郭嘉这么短时间内能够想出来。

果然,说完后郭嘉又陷入了神游的状态,很显然这个答案是他和其他人早就商量过的。

王弋瞄了一眼荀攸,荀攸尴尬的笑了笑,表示自己受身份所累,也是无可奈何。

荀攸和王弋配合相当默契,王弋也相信这是荀攸经过深思熟虑想到的结论,便当即拍板定了下来。

在经历过一番讨论后,最终王弋下令开始逐步整改。军队先从幽州军开始,中枢的官职放一放先不动,寻找合适的机会,地方则先从没什么战事的辽东开始推行,由北向南逐步开始。

可是辽东真的没战事吗?

现实总是喜欢打脸的,而且抽起人来又脆又疼。

在遥远的土垠,鲜于辅真的在玩儿命了!

(开打,开打。三处战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御女天下 龙魂侠影 影视之多子多福 逍遥人生 诸天:寻道大千之从倚天开始修仙 福艳之都市后宫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渔港春夜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林岚秦小雅 快穿这个反派太完美 独步成仙 诡秘之主 都市狂龙医仙 三体 山村傻子神医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从山贼开始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绍宋 带着系统来大宋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我在元末当霸王 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 废柴皇子:我在大燕修罗场杀疯了 王妃想和离,王爷却是穿越人 魂穿林冲,我为青龙星君 皇帝带头卖国?我直接掀了这龙椅! 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 明1914 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 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 大胤商枭 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 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 陛下就是躺赢狗 十七世纪富二代 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 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 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 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 
三国:征战汉末 邙山之北 - 三国:征战汉末txt下载 - 三国:征战汉末最新章节 - 三国:征战汉末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