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

江湖六家半

首页 >> 钱清 >> 钱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铁骨 妖孽王妃桃花多 这个大明有妖魔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超能进化 赤色黎明 
钱清 江湖六家半 - 钱清全文阅读 - 钱清txt下载 - 钱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8章 名次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因连着两年举行会试,各地举子皆云集在京城,故本次会试规模乃历年来最大的一次。据说有七千八百余名举子入京,其中参加本次会试的便有六千五百多名,剩下的一千多名则对此次会试没把握,打算在京苦读一年,以便参加明年恩科考试。朝廷每年录取率则是不固定的,多则三四百人,少者八九十人,不过录取率比较稳定,大体在百分之五上下波动。

贡院中,考官们起早贪黑的忙着审阅卷子,已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尤其九房同考官们,压力更大。欲从两千分份卷子里挑出四五十份好的来,便如浪里淘金一般,委实不容易。以头场试卷为例,三道四书题,每道八百字,那每张卷子上便是两千四百字,而考官要一字一句的仔细读,一圈下来少说也要一刻钟才行,期间还要找出错误之处,并要用蓝笔一一标注清楚,另外卷子的行文内容语法等还要经得起推敲,文采更要出众,事后更要经得起礼部的复审和堪磨,这一系列做下来,十分的耗费精神。年轻些的尚还好一些,年纪大点的,十天半个月便得累倒。好在朝廷早有准备,好吃好喝的照顾着不说,还会准备一些替补人员,一旦有人体力或精神不济,替补人员便可随时顶上,不过却极少发生这种情况。一来,贡院此时守备森严,轻易不得进出,即便被顶替下来也出不去,最多安置在别院休息罢了。二来,一旦被顶替,会被上司或同僚笑话,以后升迁的可能性便会极小,此事与名声关碍甚大。三来,则是会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同考官别看级别不高,但却是新进士的房师,事后能收到新进士一笔不菲的孝敬,少则十几两,多则三五十两,若一个房里出三四十个进士,同考官便可得五六百两甚至千两银子的孝敬,从此生活真真大不同了,关键是这种收入合理合法。由此三点可看出,任何一人都不会轻易倒下,而把位置让给别人的。

不过,考试的人一多,生员水平难免会有些降低。今年试题不说很难,但也不简单。许多举子尤其新中举的这些举子们,应试的底子到底是薄了些,题答的亦是五花八门,让考官们见了很是头疼。即便如此,众位考官也不敢随意的敷衍了事,依旧沉着气,对每一篇卷子都仔细的研读。如此过了十日,合格的卷子还差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更是少之又少。到了这一日的傍晚,大部分考官便放下手中的卷子,去用晚饭,稍作休息以便挑灯夜战。少数几名考官,因本房里合格的卷子出的少,还在加紧的审阅,以期望能选出更多合格的试卷。

“以荪兄,你看此卷如何?”,说着便将手中卷子递给了旁边一人,那人接过后仔细看了一遍,微微点头,言道:“尚可”,便随手做了个记号,表示满意,然后转给下一位。下一位同考官接过卷子,边看边说道:“能得以荪兄评价尚可二字的文章,想来不会太差”。说着便仔细读了起来,前后足有半刻钟,竟没有将此卷交个下一位考官,“以荪兄,莫不如再读一遍?我觉得此卷写的极好,读起来甚是舒畅”,那以荪兄听了一愣,随即笑着接过卷子,又仔细审读起来,还别说,第二遍读起来,确实更加舒畅,且能感觉到有股子说不清道不明地韵味在里头,让人不自觉的便沉迷其中。又过了一刻钟,以荪兄将卷子递到了第四位同考官的手上,忍不住感叹道:“真真不得了啊,念庭老弟,你才情最高,且看此卷如何?”,被叫做念庭的同考官面色一肃,双手接过考卷,入眼便是一笔好字,虽是馆阁字体,却也透着股神韵,心中暗自赞了句好字,接着便往下看,粗粗看了一遍,只觉得还行,读起来不过感觉胸中舒畅罢了。不过能得三位同考推荐的卷子,自然不会如此差劲,第二遍读的更加用心,果然感觉到了不同,待得第二遍读完,竟感觉浑身上下无不透着欢畅,从头到脚自有一股舒爽感,几欲破体而出,忍不住又从头读了一遍,这种爽快之感愈发强烈,直如飞入云端,俯瞰大地,又似洞房花烛之夜,颠鸾倒凤般让人兴奋。

清醒过来,那字念庭的同考官感叹道:“好文章,好文章,真真不得了的好文章,可入鼎甲矣!”,四人彼此看了一眼,随即哈哈一笑,心情竟说不出的畅快。笑罢,四人便各自在此卷上画了圈,随后让人直送主考大人手中。本届主考乃是文华殿大学士兼御前大臣张玉书,他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人。早在顺治十八年便中了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又迁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侍卫内大臣,曾三次随皇帝征讨葛尔丹叛乱,叙功授以二等男爵。史载其历官凡五十年,为太平宰相二十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倚以为重。康熙十八年主持修《明史》,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的编撰官,《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他数度勘视河工,支持靳辅主持治河工程。康熙四十九年冬,告病辞官,上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秋,以七十岁高龄随康熙至热河,病死塞外,谥文贞。纵观这位老大人的一生,可谓传奇,以文入仕,以武得爵,乃是康熙时期着名的清流领袖,文坛地位极高,只是名声不显,世人知之甚少。

此时张大人刚用过晚饭,正在一旁养神。年纪大了,身体机能大不如前,又熬心费力的批阅试卷,十几天下来可谓身心俱疲。他为人方正,又是进士及第出身,深知读书人的艰辛,所以每张试卷都要亲自批阅,即使不合格,也要认真写下评语后方才打回,下面的副主考与同考官们对此无不敬服。此时见同考官特意派人送来的考卷,自然也不会怠慢,靠着烛光便仔细读起来,读到三分之一处,忽然间,心似有所感,便让人拨亮烛火,又从头来读。直到一口气读罢三篇文章,方轻吁一口气,心中竟生出敬佩之感。想自己八岁进学,到而今治学已有六十载,读罢三篇文章,竟有豁然开朗,大获裨益之感,实在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略一沉吟,心中便有了决断,可他毕竟是稳重之人,当下让人请来三位副主考,将此试卷给诸人看了。礼部张侍郎,御史台左都御史范大人,观卷后皆赞不绝口。唯翰林院侍读学士骆成襄看后默然不语,三人怪之,问其何故不言?骆成襄老实回答道:“此人大才,心中有大学问,吾不及矣,故不敢言也!”,令三人惊讶的无法出声。须知,骆成襄自幼便有神童之名,两岁能言,四岁开蒙,六岁便能熟练的背诵四书五经了,而四书五经加起来总计有四十七万二千余字。到十岁时,骆成襄除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外,诸位名家的经意注解等也已精通,十一岁参加县试便得第一,其后府试,院试皆为第一,取中秀才。第二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九年参加陕西乡试,高中第九名,当时主持乡试的学政见了他惊讶不已,直言若知骆成襄只十二岁,这届必不会让他得中。倒不是学政嫉贤妒能,而是担心他过早出名易被世间欲望所迷,从而失了本性,对其后期的发展不利。好在骆成襄心智早熟,在康熙三十一年的会试中一举中的,高中会试第四名,殿试时候,康熙见了他亦大为惊讶,亲自试问了几句,回答的都很得体,也让康熙大为赞赏。不过因其年纪太小,出于保护他的缘故,康熙只取中他为殿试第九名。后入翰林院学习,从翰林院最低层的庶吉士开始,一路升迁,而且一级不落,检讨,编修,修撰,侍讲,侍读,侍讲学士,侍读学士。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康熙在有意磨练他,骆成襄今年不过三十二岁,已是侍读学士了,只怕过个一年半载,便可升任翰林院的掌院了,这可是正二品的官职,且翰林院掌院的身份十分清贵,同品级的地方督抚大员见了都要行半礼,规规矩矩叫一声掌院大人,这样的人物,竟然说不如一个后辈考生,如何让几人不惊讶?

还是张玉书见多识广,心理素质更好一些,最先回过神来,呵呵一笑,拍拍手中的卷子说道:“公骕此言过矣!此虽奇才,公骕岂能后乎?”,骆成襄,字公骕,张玉书乃是科场前辈,亦是翰林院出身,用教训的语气提点骆成襄倒也不算过份。骆成襄听了一愣,本已恍惚的心神随即清明,感激的对张玉书行了一礼。刚才他看了试卷,见此考生,无论才气还是学问皆远超自己,心神不禁有些动摇,险些入了死胡同,幸亏被张玉书及时点醒,否则今后在学问上,怕再难有寸尺的进步了。

另外两位大人见了,心中暗自松了口气,旋即高兴起来。此次会试可谓惨淡,考生整体的水平比之往年下降极多,众人忙活了十几日,都没发现特别出彩的卷子,如今终于找到一颗明珠,岂有不高兴的道理。被礼部张侍郎与御史台范大人这么一说,张玉书同骆成襄皆是一拍额头,也是恍然大悟。细细一想,的确如此,张玉书更是说道:“得此一篇锦绣文章,此届会试算是功德圆满了”。礼部张侍郎见了,笑嘻嘻的说道:“既然我等都觉得此文可取,何不拆了糊名,看看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谁知道骆成襄却摇摇头说道:“不可,我等还没有给此卷落笔做标记呢!此时拆了糊名与法度不符”。说罢,自己拿起桌子上的笔,在卷上画了个圈,又掏出印押盖了上去,这算是死荐了。其余几人见了,反倒是哈哈大笑,依次拿着笔在卷子上画了圈,也掏出各自的印押加盖上去。

随后几人叫来荐此卷的同考官,当着面拆了卷上的糊名纸。众人见了上面的姓名籍贯,皆释然,便是张玉书都摸着胡子哈哈大笑起来,说道:“诸位,看来咱们的心,真可以放到肚子里去了,若是此人不中,只怕世人都要说咱们取士不公了”,众人听了皆点头称是,骆成襄笑着附和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此性情与才气俱佳之人,自当高中,我等皆无异议”,众人皆附和,称无异议。于是张玉书在卷子上写了个“一”字,本次会试的第一名就愉快的确定下来了。倒是礼部张侍郎捻着胡须说道:“到时须得让此子多做几首佳作才好,诸位,会试宴的时候切莫手软才好”,此话一出,众人眼神立马热切起来,便是张玉书与骆成襄也是眼神一亮。古人出仕讲究立德立言立功,说到底无非功名二字,若是会试宴上此人能有佳作传出,在场的诸人也能跟着沾光,说不得也要在青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号呢。

苏贞百里还不知别人在“算计”自己,此时他正忙着当门童呢。自家大嫂终于生了,二月底自家嫂子生了对龙凤胎,可把阿克敦和苏贞千里高兴坏了。为了照看自家的宝贝孙子和孙女,阿克敦连步兵衙门都不去了,整日里就是抱着两个娃娃在屋里转悠。苏贞千里也告了假,连夜从天津赶回了京师,见了自家宝贝儿子和女儿,激动的手都没地方放,唯一不满的便是自家老爷子整天抱着两个娃不放手,弄得自己想抱一下都没机会。苏贞百里也是高兴的很,府里添丁进口,表示日子过的兴旺,这样的大喜事自然要好生操办才行。

满人习俗,孩子出生第三天便要举行洗三礼,洗三”的仪式是在中午饭后由吉祥姥姥主持进行。这个姥姥不是外祖母,是接生婆或儿女双全德高望重的老妇人(满族人称其为姥姥)。工具是大盆,往大盆里倒上用槐枝艾叶等熬成的热水,到场的亲朋好友往大盆里放入一些铜钱、花生、鸡蛋等,称为“添盆”,结束后,盆里的铜钱无论多少都归姥姥带走。姥姥一边洗一边说一些吉祥话,洗完身体各处,还要用一块新布,蘸些清水用力擦婴儿的牙床,若是孩子放声大哭视为大吉大利,称作“响盆”。洗干净以后,生女婴的还要姥姥给女孩扎好耳孔,为长大佩戴耳环提前做好准备。接着,姥姥用一棵大葱在婴儿身上打三下,边打边说:“一打聪明,二打伶俐,三打长大有福气”,再用秤锤儿比划比划念道:“秤锤儿虽小压千斤”,又拿起锁头比划锁住小孩口、手、脚的动作,边念道:“长大啦口紧,脚紧,手紧”,寓意长大后举止稳重。又将小儿放到茶盘里,把本家准备好的金银锞子等,往婴儿身上一掖,口中念:“左掖金,右掖银,花不完,给下人。”又把婴儿放在筛子里呆一会儿,这样将来生水痘时,会少受痛苦。为了将来孩子更聪明,还必须由孩子的父亲把大葱扔到房顶上去,再赏两吊钱给姥姥。亲友们一齐向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道喜。然后,用车将姥姥送回。至此,“洗三”的礼仪才算完成。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魔艳武林后宫传 春满香夏 武师的自我修养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陛下不可以! 猎妖高校 重生日本高校生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护花野蛮人 一剑独尊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明末之力挽狂澜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成州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古今名人记 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 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 祖龙修仙我监国?上朝签到人物卡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史记白话文版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 
钱清 江湖六家半 - 钱清txt下载 - 钱清最新章节 - 钱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