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

江湖六家半

首页 >> 钱清 >> 钱清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铁骨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天下枭雄 1949我来自未来 金牌帝婿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至尊特工 中华第四帝国 
钱清 江湖六家半 - 钱清全文阅读 - 钱清txt下载 - 钱清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章 小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自去年离开京师,朝廷风向一日数变,苏贞百里虽知道历史的走向,可面对着诡谲变换的朝局,亦很难把握所有的细节,且自己远在保定,族中亲人又多是武人,上阵杀敌尚可,筹谋政治实在是力有不逮,阿玛和族长数次来信,让自己方便时候能回京一趟,毕竟此时朝政太过纷杂,有些事情仅靠书信实在难以说清。虽然在复立太子一事上,苏贞一族平安度过了危局,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所以苏贞百里打算处理完手中的盐货,便动身去京城一趟。

前些日子,康熙在畅春园召见李光地并非什么秘密,隔日便传遍了整个京师,隐约又传来皇上有意通过举荐来确立新太子。消息一出,京中官员还有各地督抚都不免心动。但凡心里有点念想的,哪个不想升官掌权?若押对了宝,一个从龙功臣是跑不了的,将来升官又发财,岂不美哉?于是京师里的情势便愈发的浮躁了,皇帝那里自然没人敢去,但京中几个上书房的大臣却是跑不掉的,或是有意,或是无意,几位上书房的大臣都选择了回避,便是日常被问的狠了,也不过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语,让下面的众人越发的琢磨不透。

李光地奉旨留京后,这几日攀交情,托人情的着实不少,却一概被挡在来门外。府里的回话是老爷偶感风寒,不便见客,礼物和心意收下来,回头我家老病愈了定当一一拜谢。话虽如此,有些人实在挡驾不住,只能请到内厅。此刻皇十子胤?正气哼哼的坐在椅子上生气,嘴里骂骂咧咧地道:“你个狗奴才,连爷的驾也敢挡,便是你们家老爷来了也得给爷我磕头请安,狗奴才,胆子不小,定要打断你的腿子才行”,李府管家低眉顺眼的站在一旁,也不敢言语,只是乖乖的请罪。皇十子胤?上月刚被封了敦郡王,此时心气正高,这次园子里传出皇上有意让众臣推举太子的消息,作为八爷党铁杆的胤?,便被八阿哥派到了李光地这里问询此事,却不想被一个管家挡了出来,登时气血上涌,先是一顿鞭子将挡驾的几个门子抽的鲜血四溅,接着便直接闯到客厅,对着府里的管家一阵责骂。好在管家久居京师,也知道这位新晋郡王的脾气,就是一个直性子的愣头青,气性又大,拧巴劲儿上来了真真地是六亲不认的主儿,只要顺着他的脾气便好了,倒也犯不着大动干戈。

这边胤?叫嚷了几句,便觉无趣,堂堂一个郡王冲几个奴才耍威风,实在有些跌份儿,便自坐在那里生闷气。好在不大会儿李光地在下人搀扶下进了客厅,见了胤?大马金刀的坐着,便要下跪行礼。胤?素日里虽荒唐,但心中还算明事理,也不敢端着郡王的身份真受了他的礼,况且李光地算是跟着皇上的老人和心腹,岂能真让他行礼?况且人家还病着,这要被有心人给传了出去,一个恣意妄为,欺侮大臣的罪名怕是跑不掉的,少不得又要挨皇上的板子。胤?赶紧起身,抢先将李光地扶起来,口称得罪,算是揭过此节。

胤?见李光地面色苍白,整个人的精神亦显得萎靡,对他生病的事儿便不由信了几分,心中的火气也暗自降了降,耐着性子问了推举太子的事情。李光地看了一眼胤?,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便道:“既然王爷问了,臣也不好不答,前日万岁爷召见确实说过此事,不过此乃皇上乾纲独断的事儿,我们做臣子的不好多言,请王爷体谅一二”,李光地姿态放得很低,胤?也不好强问,且他本身就是个直愣的性子,倒也没有多想,即已得了确切的消息,也不多留,客气了几句,便起身告辞,回去复命了。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一,大朝会上,康熙下旨,凡京中四品及以上官员,诸省三品及以上官员,均可上书举荐太子,说要在诸阿哥中选择皇储,一定听从大家推举的建议。当晚,第一份举荐奏章便到了康熙的案头,乃是一等镇国公玛里目的密折。康熙皇帝倒也不意外,用特制的钥匙打开盛着密折的铁盒,取出密折,读了起来。玛里目本是武将出身,虽然上过一段旗学,不过是认得几个字罢了,府里虽养着笔墨师爷,但此乃密折,不好假借他人之手,只能亲自书写,故而此折写的是一塌糊涂,好在康熙早就心里有数,耐着性子读了。随即笑骂道:“这杀才,写的字儿还是这般的不长进,倒是忠心可嘉,没得白疼他”,独自笑了两声,便将折子随手一放,命随伺的太监梁九功将折子收起来

梁九功见康熙虽嘴上骂着玛里目是个杀才,脸上却带着几分欣喜,心中石头方才落地。这些年万岁爷年岁渐长,脾气也愈发的多变。便是打小起伺候万岁爷的梁九功,平日里也要小心谨慎,唯恐出了岔子,惹的万岁爷不高兴。别人不清楚,梁九功心中却通透的很。这几日,万岁爷因着举荐太子之事,连着几晚都没休息好,心情也出奇的差,脾气更是坏到了极点。着实让御前伺候的太监并宫女都如履薄冰,平日里连口大气都不敢喘,唯恐触了陛下的霉头。

梁九功收了折子,又给皇上献了茶,便趁着皇上高兴,赶紧传了晚膳。见着皇上多用了一碗胭脂米饭,梁九功便彻底放了心。作为几十年来在御前伺候的老人,梁九功自然晓得康熙的脾气与习惯。若是遇着高兴的事儿,皇上必然是胃口大开,用的饭也比平日里多一些。梁九功心里不由得对玛里目暗暗感激,也对密折颇为好奇,但却不敢多看一眼,多说半句,心中暗自告诫自己,此事万万不能掺和。

三月初三,通政司,左通政黄体仁正在值房内悠闲的看书,虽然满朝大臣都在写奏章推举太子,但黄体仁却不愿掺和这蹚浑水,明哲保身为上。况且他一个正四品的左通政,芝麻粒大的闲官,也没指望做个从龙功臣,所以便做起了朝中的隐士,安心的在值房内读起了书。明代设通政使,负责内外章疏、臣民密封申诉等事项。置有通政使一人,正三品,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左、右参议各一人,正五品等。凡朝廷大政、大狱及会推文武大臣,通政使也参与讨论。清代通政使,设满、汉各一人,副使,满、汉各一人,官阶与明朝同。不过,这一衙门在明、清两代并无实权,如“雍正朝,世宗命诸臣有紧密事改用摺奏,专设奏事人员,以通喉舌。自是无不立达御前,通政司惟掌文书而已”,所以通政司一向被视作“清淡衙门”,便是地方督抚的奏折也皆由上书房直达御前,少有送通政司的。不过今日却例外,一个值守的小吏抱着七八封奏折找到了黄体仁,弄得这位左通政黄大人一阵恍惚,以为小吏拿错地方了。通政司虽有上传下达的职能,然有着上书房在,奏本题本等俱是送上书房的,然后由上书房诸位大臣依着重要程度分别题写票拟,再进呈皇帝决断。如今的通政司不过是个摆设,所以众人见着这些奏折都有些发懵,不知是该送上书房还是该直接呈送御前。好在黄体仁还算冷静,依着前例旧事,一面命人速速将奏折抄写一遍,转送上书房,一面命人将所有奏折登记造册,以便事后查证核对,然后亲自捧着奏折原件进宫面圣,进呈御前。

康熙见了通政司送来的奏折倒也不奇怪,这些都是请求推荐太子的,乃是苏贞一族在京勋贵的折子,昨儿玛里目的密折中也早有提及。之所以通过通政司而不是上书房转呈御前,乃因通政司进呈的折子皇帝是不能留中的,须公开于诸位王公大臣,此举颇有为复立太子造势的意思。

需知康熙虽有心复立太子之位,但是这话却不好明着说出口。毕竟当初废黜太子是皇帝一人决断的,而今又要复立,多少都有些出尔反尔的意思在内,因此苏贞一族的这一番操作,算是给康熙彻底解了围,有了一个体面的台阶可下,这便是康熙心情舒畅的原因。

这种情况并未持续多久,不过隔了二日,以佟国维、马齐、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为首的朝中重臣联名保奏胤禩为储君,令康熙大为愕然。次日,康熙复召诸王及大臣,屡言于梦中见孝庄文皇后及孝诚仁皇后“颜色殊不乐”,令其备感不安,又出示了苏贞族人举荐太子的折子作为例证。而废太子胤礽经多日调治,疯疾已除,本性痊复。言下之意,可复立之。康熙帝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言语,满朝官员谁敢不从,唯诺诺是矣!于是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六,正式下旨,恢复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紧接着康熙连续下旨申斥曾举荐过八阿哥胤禩的佟国维、马齐、阿灵阿等诸大臣。佟国维被勒令致仕,马齐被降三级留用,仍任上书房大臣,位居张廷玉之后,阿灵阿被剥夺一切爵位和职位,下刑部大狱。八阿哥胤禩被革了贝勒爵位,留府内圈禁。然仅仅数日,康熙却又加封诸子。胤禩经此废而复立,仍为贝勒,朝局却为之一变。诸阿哥的势力加强,太子则气弱,对峙之势较早先愈发毕露,众皇子夺嫡之心纷起。旋即康熙又下旨,对于举荐太子事件中的诸王公大臣,除佟国维外,一律不予追究,至此举荐太子一事方才尘埃落定。

旋即康熙便命皇四子雍郡王胤禛主理户部,开始追比国库欠款一事。一时间京城内外物议沸腾,上至京城六部,下至诸省潘司衙门并巡抚督抚等,皆惊惧异常,纷纷使出十八般本身来应付此事,倒是举荐太子的事件无人再提了。

明清两朝对百姓的流动限制极严,普通百姓便是去县城,也需向里甲保长申请,方可成行。若是要穿州过县,更需去县衙申请告牌方可成行,私自离乡乃是重罪,轻则枷号鞭笞,重则可判流刑。当然,有功名之后就可以自有出行了,只需去县学让教谕开一份游学证明即可,甚至秀才还有佩剑的特权。静极思动,苏贞百里自打来了保定后,便一直窝在这里,不是府中读书便是参加考试,县试府试院试一圈下来,最远也不过去了清苑县,还是去参加县试。实在呆的有些烦闷,便想着去京城转转。自打来了个时代,苏贞百里还真没有逛过京城,心里很是好奇,想着无事的时候也写本游记啥的,保不齐就能成为后世史学家门研究的重要资料呢。

本打算简单收拾一下回趟京城,却不想又被盐事给羁绊住了,到了三月底,波及大半个国家的盐荒彻底爆发了,南北诸省盐价一日数涨,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商贩官吏,无不加入抢盐的队列。盐货奇缺,导致各地酒楼食肆大量歇业。各地盐政衙门急的团团转却毫无办法,只能一日数次下文,催促各盐场尽快回复生产,多有不能完成产盐任务而被责罚的盐场大使上吊自杀的,便是势力庞大的两淮盐场也不能幸免,接连有数位盐场大使和盐商被逼的悬梁自尽,这让缺盐的恐慌氛围更加浓郁。

有人哭,自然有人笑,苏贞百里便是此次盐荒的获利者。随着囤积的盐货快速售出,手中银钱每日都随盐价的上涨而快速的增加,到了四月初旬,徐掌柜已经将手中大约16万担鲁盐销售出去,得银48万两有余,合计每担盐货3两银子的价格,端的是暴利。如果不是苏贞百里催着徐掌柜赶快出货,只怕价格还能再涨上个两三钱,少不得还要多赚个三四万两银子哩。苏贞百里并非不想多赚银钱,而是现在朝中举荐太子的风潮已过,虽然又开始追比欠款之事,但朝中已有人将注意力转移到盐荒上了,一旦被朝廷发现自己囤盐取利,少不得又是一番风波。莫不如趁着现在的空档,捞上一笔,既得了实惠,又不让朝廷嫉恨,一举两得。至于剩下的那一万五千引(6万担)长芦盐也已找到了买主,乃是山西范家的盐行。

山西介休范氏经商始祖叫范永斗,明末时在张家口经商,经常出入辽东,是当时有名的八大商人之一。由于当时商人经常出入关内外,为满清提供军需物资和情报,满清入关称帝后,顺治皇帝为答谢八大商人,在紫禁城设宴,亲自召见,尝赐朝服,编入“御用皇商”行列。范永斗被任命为主持贸易事务,并“赐产张家口为世业”,取得了别的商人无法享有的经济特权。范毓宾是范永斗的孙子,他具有聪颖卓越的经济头脑,继承祖业后不负众望,使范家商务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他主政时,担当了“承办、采运军粮”的大官差。清朝初年,康熙皇帝亲征准噶尔部,由于运送军粮花费过大,“输米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作为皇商接受这项官差后,认为虽然返贩军粮艰苦,但依仗自己多年经商的经验,认为不仅有利可图,又可报效国家。他请求以每石米低于官价三分二的价格自费办售军粮,康熙闻奏大喜,遂即准请。范毓宾感受皇恩浩大,表现出令人感慨的忠诚。他凑足144万两白银,补运军粮计为百万余石,为清政府节省费用600余万两。《清史稿·列传》中说,范毓宾“辗转沙漠万里,不劳官吏,不扰闾邻,克期必至,省国费亿万计”,忠诚换来了丰富的回报。范氏家族中有许多人被授予官爵,甲第联辉,显赫一时。朝廷还慷慨地把西北游牧民族的贸易权交给了范家,获得了巨大的商机。范氏由皇商兼获高官,在清朝二百多年历史上实属罕见,范家并不满足于既得利益,继续寻求发展机会。康熙时,国内铜斤(造铜钱用的原料)严重短缺,政府允许商人赴日本购买铜斤。范氏把握时机,奏请内务府,承担了贩运洋铜的大部分业务,获得巨大利益。长芦盐场也有一部分属于范家,此次盐荒将起之时,范家便有所察觉,奈何盐业不是其主业,便没有过分关注,到了盐荒蔓延,盐政衙门一日数道公文催促,要求范家盐场务必按照额定数量提供盐货时,范家方才慌了手脚。只得四处搜罗盐货以完成任务,奈何市面本就缺盐,山西宁夏虽然产盐,但是数量不多,便是运过来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解不了危局。偶尔听盐场的大使,说起苏贞百里曾购得6万担盐货,便找了门路托关系求了上来。苏贞百里自然是无可无不可,本就是要通过此次盐荒赚钱并与各地豪绅打好关系的,便按照每担4两的价码转了5万担给范家,余下一万担自用。毕竟身在保定府,总要给当地百姓留些福利才好,且自己的铺子也需要存些盐货以维持日销。

范家得了这批盐,再加上自己不计成本,从山西宁夏调来的池盐,堪堪将盐政衙门摊派下来的任务完成,虽前后损失了差不多十万两银子,却保住了自家的盐场。待日后盐场恢复,总能将亏空补上,结果尚不算太差,甚至经手此事的掌柜还得了范家家主的奖赏。

而山西八大家中的亢家就惨多了,山西平阳府(今临汾市)的亢家,在明清时期聚财数千万两,堪称山西首富。亢氏之后,才是资产在七八百万两的曹、乔、渠、常等诸姓人家。

亢氏乃是北地最大的盐商,掌握着长芦一多半的盐场。清代实行盐专卖制,由政府特许盐商凭盐引到指定地点运销。亢氏正是凭这种贩运特权,获取丰利,成为巨富。亢氏在盐商聚集的扬州修建了着名的亢园,显赫一时。且亢氏还是大粮商。当时在北京,由于是京畿要地,四方辐辏,买米糊口之人倍繁于他省,而北京资本最大,规模最大的粮店就是亢家在正阳门外开设的粮店。在原籍平阳府,亢家“仓廪多至数千”,藏有米粮万石。再次,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当时亢氏在原籍平阳还拥有大量田宅和储粮,号称“宅第连云,宛如世家”,“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此次盐荒中,亢家也是被盐政衙门摊派任务最多的盐商,结果亢家反应慢了一步,不但市面上的盐货没有搜罗到,便是山西宁夏的池盐也没抢到,等托人求到苏贞百里门下的时候,早到一步的范家人,早已经将盐货运走了。不得已百般央求苏贞百里给再匀一些。被缠的没有办法,苏贞百里与徐掌柜商议后,咬牙给让出了五千担长芦盐,又从剩下的一万五千担鲁盐中均了五千担给了亢家。预留的这些鲁盐本打算运往京城自家茶盐铺子的,现如今京城盐价已经涨到五十文一斤了。话说银钱倒还在其次,苏贞百里本就没打算将鲁盐高价销售,不过是作为敲门砖罢了。据说现在京城里,大户人家之间的人情往来都开始以送盐为荣了,能送上百十斤盐,便算是重礼了。当然,卖给亢家的这一万担盐货自然是价格不菲,总计收了5万银子方才让他们将盐拉走,即便如此也让亢家掌柜欣喜万分了。

苏贞百里将银子的账目和盐货好生归置了一番,目前手里还有鲁盐一万担,长芦盐五千担,按照现在市价值个七八万两银子是没问题的,这些都是后期的收益,暂不计入在内。鲁盐陆陆续续卖了17万担多一些,收了54万两银子,长芦盐卖给了范家和亢家,范家收了20万两,亢家是5万两,合计是25万两,另外保定城的盐铺这段日子买卖也不错,也收了3万两左右,拢共加起来,不过两个多月时间,苏贞百里身价已经是82万两银子了。盐价后期想必还会再涨,手里还有一万五千担盐货没有出售,全部卖出后,差不多能有个百万两银子的身价,算是初步实现了小康目标。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春满香夏 武师的自我修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黑铁之堡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陛下不可以! 猎妖高校 特种兵在都市 重回1982小渔村 夫君天天酸溜溜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重生过去震八方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 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我不叫谢石头 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 穿越大明朱雄英 班超传奇 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 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水浒英雄传说 我的女皇老婆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 秦朝历险记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钱清 江湖六家半 - 钱清txt下载 - 钱清最新章节 - 钱清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