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首页 >> 大宋那些年 >>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抗战之红色警戒 狂妃很彪悍 大清隐龙 1949我来自未来 国色生枭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赤色黎明 皇叔,不可以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 大宋那些年全文阅读 - 大宋那些年txt下载 -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十三章 杯酒释兵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个伟大的人物一般都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宋太祖赵匡胤,深知“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道理。平定了李筠、李重进的二李叛乱之后,有一件事情,让赵匡胤翻来覆去夜不能寐,那就是担心这黄袍随时有一天也披在别人身上。对于身边的这些功臣良将,他看谁都像会黄袍加身的人。

赵普也很明白:大宋之忧,不在藩镇,而在“萧墙之内”。因此他多次建议赵匡胤,要尽快收回这些武将们的兵权,说石守信这些人不能再担当禁军首领了。

赵匡胤道:“我如此信任他们,他们能反叛吗?”

赵普反问道:“柴荣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背叛他了?”

赵匡胤顿时哑口无言。

“皇帝轮流做,今日到我家。”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个特殊的存在,吃着不为人知的苦,活着人人追逐的梦。

诸臣未起朕先起,诸臣已睡朕未睡。

何以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披被。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是不易。

经历过无数的厮杀,当扫清内患,坐稳江山之后,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国皇帝一般会做两件事情:

一是根据前朝灭亡的原因,制定出一系列的措施,来稳定朝堂与民心,也就是所谓的“祖宗之法”。

二是要想方设法确保自己和继任者可以一直稳坐皇帝宝座。

为实现这一小目标,他们常用的一个手段就一个字“杀”,杀掉那些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很多开国功臣没能在战场上马革裹尸,却惨死在自己老大的屠刀之下,无不令人扼腕叹息。

建隆二年春,自从失去了郑恩,走了苗军师,赵匡胤心中一直有些郁闷。

六月初二,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过世,服丧期间,没事他就喝点酒,喝着喝着就醉了。

这一天,赵匡胤召集义社兄弟们到固子门外喝酒狩猎。

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带任何侍卫,孤身一人走到林子的最深处,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

然后转身对义社兄弟们说:“此处无人,你们谁要想做皇帝的,现在杀了我就可以称王天下了!”

他这一说,这帮兄弟们全傻了,纷纷拜倒在地,一个个大汗淋漓,都说绝对没有此心,表示永远忠于赵家天子。

于是,赵匡胤警告他们道:“你们如果真的认我这个皇帝,让我做这个天下之主,就应当恪守臣节,带头执行国家律法,不可再飞扬跋扈。”你大哥已经不是从前的你大哥,皇上永远是你们的皇上。

众人齐声曰:“诺!”,接着山呼万岁。

赵匡胤经常微服私访,查看民情,大臣们都觉得他这个举动太危险了,万一有什么刺客跑出来,大宋可怎么办呢?

赵匡胤很平静地说道:“当年周世宗害怕有人篡位,身边将领凡是长着大耳垂的都被杀了,只有我一人活了下来,看来天命是不可违的。”

接着又补充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我不汝禁也。”意思是谁能杀我,谁就是有做皇帝的天命,我绝不会禁止,也禁止不了。

实际上,这些人都低估了他们的皇上赵匡胤,他可是个地地道道的武功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般的货色,在他面前走不上三招。

当过逃犯、乞丐、山大王、上门女婿,寄人篱下时的仰人鼻息,为兄弟两肋插刀时的江湖豪气,打抱不平时快意恩仇。赵匡胤修炼成为一个扶危济困,一诺千金,为国为民,明知不可而为之,虽千万人而往矣的江湖大侠。

投身兵甲,十年铁血生涯,在不是打死别人,就是被别人打死的战场上,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一路走来,养成的是一种左右逢源、无往不利、冷酷无情的兵痞思想和家国天下、兄弟情义,任性豁达、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侠肝义胆。

老赵不提自己是武林高手,只告诉别人自己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归,天选之子,天权神授,为自己做皇帝穿上一件神的外衣。也真够可以的!

新朝伊始,百废待兴,如何管教好这些嚣张跋扈的功臣武将,调理好这些老谋深算的文官硕老,使得国家安定、政令通达,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经过一年多的深思熟虑,赵匡胤决定抖出武功秘籍,使出连环杀手。

第一步,赵匡胤先从军队整顿开始。

◆ 改革禁军

宋朝军队基本分为三类,禁军、厢军、乡兵。

禁军是中央军,抽取厢军勇武者组织而成,全国重地均由禁军把守;

厢军是地方军,是各地节度使招募训练的,平时驻扎各地维持统治;

乡兵是民兵,由各地乡勇组织而成,仅为保卫地方安宁,不用出征。

禁军在五代时期和大宋,都是国家的主力军,国家最主要的战斗力,对中央政权构成最大威胁的就是禁军头领。赵匡胤能够黄袍加身,就是因为他自己是禁军老大。

为了防止手下的人也会依样画葫芦,建隆二年(961)春,赵匡胤决定整顿禁军,他分成三步棋。

第一步:改革禁军制度。

开国之初,大宋的禁军制度和后周一样,都是分为两大系统:侍卫司和殿前司。

侍卫司统辖皇帝直属的军队,有马军、步军两大主力,以及其它兵马。

殿前司都是些武艺高强的军士,任务是侍卫皇帝。也有马军、步军两大主力,以及内殿直,散指挥等兵马。

侍卫司的官职设置是:以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为长官,下辖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分统马步禁军;

殿前司的官职设置是:以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为长官,统殿前诸班、直及马步诸军。

要改革禁军制度,就要先将慕容延钊和韩令坤这二人调离岗位。赵匡胤分作两步走,先派他们到地方上去担任节度使。

任命慕容延钊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西南面兵马都部署;任命韩令坤为成德节度使,封南阳郡公。名义是他们还是禁军首领,殿前都点检和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实际上对禁军已没有了实际的控制权。接着才是改革禁军制度。

赵匡胤直接抹去了侍卫司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殿前司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这些官职。

将侍卫司分成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官职设置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

殿前司也是一样的官职设置: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

这样,禁军就分成了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司并称三衙。

赵匡胤选的禁军将领都是一些资历浅,个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同时,这些禁军将领的品级都不高,无权调动军队。

禁军的兵籍和发兵权归枢密院,枢密院可以调动禁军,但手中无军。

赵匡胤终于想明白了,怎么管好这两支强大的禁军。经过改革,分离了军队的指挥权与调动权,禁军的指挥权与调动权全部由皇帝一人把控,军队权力集中到了老赵一人手里。

禁军按人数分为都,营,军,厢四个级别。

一都一百人,设都头、副都头。《水浒传》中武松曾任都头,手下有一百个弟兄;

五都为一营,设指挥使、副指挥使;

五营为一军,设军都指挥使、军都虞侯,《水浒传》中多次陷害林冲的陆谦,就是虞侯;

十军为一厢,设厢都指挥使。一厢大概有两万五千人。

第二步:强干弱枝,全国招募勇猛强悍的士兵。

宋太祖赵匡胤先是裁汰殿前、侍卫二司所掌握的士兵,剔除老弱怯懦者,将骁勇将士编为上军;接着命令各州郡将所部精兵送至都城;三是挑选精壮的士兵作为兵样,量化身高、体重、胖瘦,制定标准,分发到各地,以此来招募训练士兵,待训练完成后送到都城。

用这种方法,赵匡胤将全天下最勇猛、最强悍、最能战的士兵,统统收纳到禁军当中来,禁军的战斗力远远强于普通厢军,即使有节度使想造反,他们手下的兵,也干不过中央禁军,这就是强干弱枝计策。

第三步:禁军驻扎实行“番戍制度”,每三年更换一次驻扎地。

禁军将领手下的兵,每三年换一个地方,这样可以避免军队与当地豪强勾结,形成地方势力,地方造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番戍制度”还可以充分锻炼禁军,使每一部禁军都有机会驻扎京师和守边。大大提高了禁军的战斗力与适应能力。

整治完军队,剩下的就是谁说了算的事了。

毛公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所以,从有了人民军队开始,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党指挥枪。

赵匡胤虽然做了军队改革,然而军队的指挥权还不完全在自己手里。指挥使、藩镇权力太重,明显的君弱臣强,危机重重。

为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赵匡胤决定“收回兵权”。

◆ 一场着名的酒局

历史上有很多酒局,最有名的有两个:

一个是项羽在咸阳郊外摆的鸿门宴;另一个就是赵匡胤举行的“杯酒释兵权”的酒会。

赵匡胤不想杀人,自己黄袍加身当皇帝不杀人,为了坐稳江山他还不想杀人,当然,误杀不算(比如郑恩郑子明)。

他爱喝酒,也喜欢借助酒来解决问题。

为了彻底消除帝位的隐患,保证大宋帝国有一个安稳的未来,同时又能让兄弟们得以善终,在改革了禁军制度之后,赵匡胤觉得他必须开诚布公地跟大家谈一谈。让兄弟们交出兵权,保他们世代荣华富贵,这样就不会上演历代诛杀功臣的那些悲剧,大家一团和气,还是一辈子的好兄弟。

这场酒必须喝,这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好的选择了。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赵匡胤搞了一个大型的派对,把石守信等老友叫来饮宴。

酒至半酣,大家正开心的时候,赵匡胤站起来,发表了一通即兴获奖感言:

如果没有你们这帮兄弟的鼎力支持,我老赵不会有今天,但是,在座各位,你们是不知道我当这个皇帝有多难啊!自打我当了这个皇帝,我不是睡不着,就是做噩梦,没有睡过一次好觉。实话实说,当这个皇帝真没有那个时候当节度使快活!

石守信等人忙问是什么原因?

赵匡胤道:“这不明摆着的事吗,我这个皇帝位置,世上哪个人不想要呢?!”

听话听音,皇上的意思是在座的各位也都是想觊觎皇位的人之一,这些将领们当然坐不住了,纷纷跪地磕头,“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怀有异心呀?”

赵匡胤感慨道:“那不一定,我知道你们在坐的各位没有异心,可是你们的部下就难说了,万一你手下人想富贵,哪一天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到时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这场酒不好喝啊!”

石守信等人没一个敢吱声的,全都跪在那儿,面面相觑。各位的脑细胞都在飞速地旋转,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能怎么办?皇上害怕我们手握重兵,搞不好这是要被杀头的节奏啊,我们可不想步北平王郑恩的后尘,死得不明不白。

大家纷纷要求皇上给“指一条明路”。

赵匡胤意味深长地说:“人生在世,如同白驹过隙,大家追求富贵,不过是想多挣点钱,多点享受,让子孙后代免于贫乏而已。既然如此,你们不如放弃兵权,到地方做节度使,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立长远产业,再买些歌姬舞女,日夜饮酒相欢,颐养天年。赵氏宗亲再同你们结为儿女亲家,君臣之间,两无猜疑,上下相安,岂不更好?”

这嗑唠得硬啊,赵匡胤已把话讲得很明白,再无回旋余地,皇恩浩荡,众将纷纷叩头,俯首听命,山呼万岁。

第二天,石守信等众位将领,纷纷上表声称自己有病,要求解除兵权。

赵匡胤很满意,欣然同意解除他们的禁军职务,升任地方节度使。

这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名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于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地解除了功臣宿将对大宋禁军的掌控权。

当时,石守信还暂时保留一个“侍卫都指挥使”的虚名头衔,已没有任何实权,一年后也给免了。

赵匡胤兑现了与禁军高级将领联姻的诺言,他把大女儿嫁给了王审琦的儿子,二女儿嫁给了石守信的儿子,把张令铎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三弟赵光美。加上之前把妹妹嫁给了高怀德,四位好兄弟全跟赵家结为了亲家。

接着,赵匡胤将各位将领统统派往各地,镇守一方。

派韩令坤镇守常山、王彦升镇守原州、董遵诲镇守环州、郭进镇守西山、李继勋镇守昭义、姚内斌镇守庆州、李汉超镇守关南、马仁瑀镇守瀛州、贺惟忠镇守易州、何继筠镇守棣州、武守琪镇守晋阳、李谦溥镇守隰州、赵赞镇守延州、冯继业镇守灵武。

酒能成事,酒也能坏事,赵匡胤就靠一杯酒,成功解决了历朝历代都让开国皇帝头疼的大问题,彻底杜绝了禁军将领发动军事政变的可能,成功化解了开国君王与开国功臣之间的矛盾。

这是何等的智慧?也只有大智大勇、率性敢为的赵匡胤做得出来。

自古帝王多无情,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臣良将们,跟着皇帝打天下的时候,大家称兄道弟,一团和气。等到天下定了,要分享富贵了,矛盾就出现了,皇帝为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必定向自己当初共患难同生死的兄弟们下毒手。

比如那个把宋太祖当做偶像膜拜的明太祖朱元璋,就亲手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洪武四大案”:洪武九年的“空印案”、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洪武二十六年的蓝玉案。这四个案件牵扯冤死的人达十多万,其历时之久、手段之狠、刑罚之酷、牵连之广、杀人之多,史无出其右者。

我们就拿“蓝玉案”来说。

洪武二十一年,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出塞追击蒙古军队,直到今贝尔湖畔,俘获男女七万七千人,大胜而归。此后,蓝玉又多次北征蒙古,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凉国公。蓝玉是继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之后,最有名将军。在军中颇有威望,麾下骁将十余员,个个勇猛善战,这肯定会让明太祖朱元璋睡不着觉了。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从蓝玉家中发现倭刀近万把,遂指控蓝玉谋反。朱元璋立刻以“谋反罪”将蓝玉下狱,抄家产,夷三族,将蓝玉剥皮实草,传示各地。

本案被株连的者达到一万五千余人,连蓝玉府上教书的先生也被处斩。列名《逆臣录》的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一个“蓝玉案”就死了两万多人,让大明的“元功宿将,相继尽矣。”以至于后来,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上台,燕王朱棣谋反,全国上下,朱允炆想找个带兵打仗的将军都找不到。

杯酒释兵权,让赵匡胤成功收拢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展现出了赵匡胤的大智慧大格局和慈悲胸怀。不杀一人,就能将军权收回中央,以柔克刚,一招兜罗绵手,抚平一切血肉厮杀,其乐融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君臣合作共赢,前无古人,一千多年来,鲜见来者。

整顿完军队武将,紧接着,赵匡胤开始对这些名臣硕老的文官们,动动心思脑筋了。

太祖年间,有一件非常隐秘的事情,被众人传得沸沸扬扬,无论是故事里的事,还是只是传说,虽然没有人亲眼见过,一直被传得神乎其神,它的存在,甚至改写了整个大宋历史。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背剑之人 收徒就变强?这个师尊她当定了 穿越1942有空间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赵氏嫡女 宿敌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空间大佬穿越七零之利剑出鞘 在生存游戏做锦鲤 我在诡秘世界封神 神道帝尊 男欢女爱 四合院之禽兽自有天收 续弦小夫人 沙漠求生,当我提前一个月进入 天命之子的我却绑定了反派系统? 一品道门 猎艳谱群芳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我成了仁宗之子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帝国大闲人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大明风流 抗战之红色警戒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 亮剑特种兵:谁说我是兵王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明末之力挽狂澜 戒指传奇 紫鸾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最近更新浴血山河 笔架叉将军 北宋第一狠人 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 穿越之原始之路 万浪孤舟,沧海一粟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 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 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 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 大明辽国公 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 云起惊鸿客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 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 大宋那些年txt下载 -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 - 大宋那些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