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织岁

首页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权奸 一万年前争霸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清末之帝国崛起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天下枭雄 凡人歌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抗日之不世军神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织岁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全文阅读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txt下载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三六章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笼统勾勒了明代科举概貌,我们来聊“南北榜”。

先简单分辨南北榜的史料,官方的实录对此记载不多,仅有4条。2条是洪武朝的记录,2条是景泰朝的后人提及。

□□实录写的非常简单。

1、洪武30年3月1日,朱元璋殿试,策问。问题核心为:求贤,和如何辅佐帝皇之道,旨在选拔人才。取福建人[陈安β]为状元,共51位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明初和后来不一样,殿试策问题目虽可能出自翰林润色,但问题方向应该是皇帝选的。多和皇帝该阶段最关心的事情有关系。】

朱元璋一愣。

#34;什么叫做明初和后面不一样?难道后面的题目不是皇帝选的?那还叫什么殿试?#34;老朱那根敏感的神经又被触动了。

#34;叫什么天子门生?叫翰林门生得了!#34;

【比如朱棣在登基的第一回科举,就很狂野的策问了“阴阳、历法、天文、地理、礼乐、教育、选材、治道”。

啊,相信回答的各个进士心里有“……”个点要p,新老板,你要求的涉猎范围是不是有亿点点广,你在选百科全书吗?

笑,为什么这么选,和他心中人才取向狙击固然有关,和永乐大典的储才大概也是密不可分的。】

朱棣双眼一亮。

#34;我就知道,我是比较聪明的。这样一通考下来,岂不就有那选公务员的感觉了?#34;

郁新:#34;……#39;

虽然他很懂地理,如果被考到了地理,应该是很有利。但他依然感觉到了一些室息。

【ps:朱棣应该是明朝唯二两个曾经亲自给殿试答卷写批语的皇帝(写给了头三名曾檠、周述、周孟简,前此所未有也)。

他还会亲自给庶吉士上课。好老板呐√】老朱一听,倒是承认了:#34;不错,这点上你比我强。#34;

朱棣忍着没让自己的尾巴翘起来,他谦虚地说:“儿臣没有父皇那么忙碌,便可以多做一些微末小事。不知另一个是谁?应当是摄宗吧。#34;

在这点上,老朱和朱棣都还挺肯定的。想想,未来会如此做的明君,舍摄宗其谁啊?

gt;【另一个大家可能想不到,是还没有装死的嘉靖。他在嘉靖8年、给6个进士的答卷——品读;又在嘉靖14年,看了12份卷子,读了一周。

道长这人吧……不摆烂的时候他可以为笼络士人之心手段百出。嗯,槐宗搞过一回面试,就搞了一次,没继续下去。】

实话实说,老朱和朱棣都感觉到了深深被创,并且不想说话。

朱横在那边品评了一句:“看不出来,这亡国之君还挺勤政的。咋那么勤政还能亡国了呢?这个水平……#34;

老朱白了这儿子一眼。

【朱允蚊呢,他也很紧(阴)随(阳)时(怪)事(气)。建文2年的科举,朱允蚊在策问里如此发问:

大家都说,治道之盛,以尧舜、夏商周三代为准。尧舜这些圣人,他们德厚,都是“本诸身”发于政事、施泽于民。

——差不多就是以己推人,由亲及疏,先近后远。

现如今,以亲有象之傲,臣则有其鲧之凶。——说我滴亲人:叔叔朱棣很傲,手下很凶。

咋办呢?如何让圣人的教化落到他们身上呢?无法抑制这些#34;为恶之人#34;(朱棣渣滓!)是不是因为教化还没企及呢?】

朱允蚊:#34;啊……#34;

他看着所有看着他的人,小小的解释了一下。#34;那个,我也没有说错啊?四叔真的很凶诶。#34;

朱棣却笑道:“侄儿问道于盲也!我给你写的信,不就教了你,要怎么做圣贤君主吗?侄儿带着偏见,便只看见了叔叔的凶,若是没有偏见,便能知道叔叔的好,看懂叔叔的治国良方!#34;

#34;是极,是极。”哥宝男朱楠抓住时机,连连点头,#34;侄儿你也知道由亲及疏,应该多听听四哥的话啊,四哥难道还会害你吗?#34;

这话一出。

灵堂里诡异的沉默了一下。

朱允蚊: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wt,这很明显是让学生站队。

胡广回答:“亲藩陆梁(嚣张),人心摇动”。哇,朱允蚊很感动,好,你帮我骂了朱棣,爱你,比心心,亲自选他为第一。】

金幼孜瞬间结

巴:#34;这这这……这胡广,是那光大贤弟吗?#34;

他话一出,便感觉四周里视线射向了自己。其中,朱棣的眼神,似乎尤为意味深长一点。金幼孜灵感上线,立刻帮胡广解释道:“这……这胡广之名,也太过常见,此胡广,未必是彼胡广啊。#34;

虽然他内心觉得,依照那光大贤弟的文采和年龄,确实有可能在那时候去考进士,且考中….那,那我呢?我那时候,是考中了,还是没有考中?

【他觉得“胡”如何能#34;广#34;呢?名字不好听,改名胡靖。那这个胡指的到底是北元余孽还是朱棣就见仁见智了。

反正朱棣上台后又把胡靖名字改回去了,继续叫胡广。】朱棣撇撇嘴:#34;忒的小气!#34;

朱允蚊平心静气:#34;四叔你大气你干嘛改回去?#34;老朱:#34;得了吧,王八不说乌龟。#34;

【ps:胡广和金幼孜可是难得没去龙场悟道的稀缺文臣呢。

总之,洪武30年3月的老朱,依然为辅佐人才的选拔而苦恼,故而有此一问。】朱横:#34;咦,竟有不送去监狱的漏网之鱼吗?#34;

总之,此时此刻,金幼孜产生了一个大逆不道的想法——要不,捂住秦王的嘴?

【2、洪武30年6月1日,朱元璋再次在奉天殿举行殿试,一年考两次,非常离奇,故而实录解释道:

礼部会试者多,而中式者少,被黜落者,咸以为言。上命翰林儒臣考下第卷,中择文理优长者,得六十一人。

——筛下去的人太多了,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我再选61个人。没有提什么南北,只说取了山东韩克忠为第一。】朱榈思量片刻,摇头道:“感觉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34;都说南北南北,这韩克忠是北人,那陈安是南人。一南一北,颇有深意。#34;【且这回的朱元璋策问问的很有趣:

为君者,必须要明教化,可是百姓那么多,各地人情不一,故而,古之哲王设立五刑(刑罚),

表彰善者,惩治恶者。

历代以来,都是这么干的,没人改过!

我辛苦劳碌30年,就希望安民生,对于不遵循的百姓,我先教导他们,不得已才施之

五刑。现如今,既然百姓不再自我犯禁了,你们帮我想想有什么除了刑罚以外的办法吧。】老朱今天也为自己的宽容大度而感动。

#34;古之圣君在思量的问题上,便是如我这般吧。#34;当然,他又思量了一下。

#34;不过那后代,都是法治为先,看来,不是我法用的多,而是我法用得少,咱还是走得不够远呐!#34;

虽然大家听着好似老朱说得有点道理……但是,他们还是深深的认为,老朱说的没有道理。

【老朱为什么如此有感而发呢?

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双槐岁钞》[成化-黄瑜]里找到答案,现如今关于南北榜最详细的记载都在其中。

它是一本私人史,可信吗?

这点,明末藏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可以与之印证。他收录了一卷《长史黄章等薄福不臣榜文》,并记录了榜文概要。

黄章,福建人,本位文华殿直府长史。

洪武三十年与其余众人,共同翻阅学士刘三吾主考的会试落第之卷。

以不用心批阅,且所进卷,有“一气交而万物存#34;(《双》作:一气交而岁功成),及“至尊者君,至卑者臣”等语(《双》作:贵而在上者,君也;贱而在下者,臣也。贵以临贱,贱以承贵。——出自《答君臣同游策》)

坐罪,告寘于法,惟戴德彝与尹昌隆免,特榜其事示戒。

说明,朱元璋当时写了政府公告,只是编实录的杨士奇等人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把此事模糊过去了。】

#34;可是……#34;一个不学无术的皇子沉默良久,#34;这两句话有什么问题呢?#34;朱元璋面色极为阴沉。

比较懂道家,研读了不少《易》的朱柏小心翼翼的科普:#34;一般都说阴阳二气交感,这里说一气……不妥,独阳不生,孤阴不成。#34;

朱权纠结了一会儿,也补充道:“用贵贱形容君臣关系,实为不妥,过分露骨。一般都提倡君臣和睦……而且,还是回答的君臣同游,其乐融融时说这种话,啊……#34;

不学无术的皇子阿巴阿巴:“那他们干嘛上这种卷子?”

朱元璋大喝道:#34;是啊!咱也想问为什么上这种卷子!

其心可诛!#34;

【其概要和双槐岁钞的说法基本接近,黄瑜很可能是看过榜文原件,写了记录,所以大体是可信的。

以下,会根据这本私人史为主体,进行讲述。

洪武30年的会试,主考官为[湖南茶陵][翰林院学士]刘三吾、副考官为[天津宝坻][安府纪善]白信蹈。

所谓安府纪善,就是安王朱楹府上的属官,正八品,很i,管礼法、教育的。相传写西游记的吴承恩是纪善。】

大家听到了这前边从未出现过的弟弟,情不自禁地左右扫了一圈,准备找找这弟弟……没找到。老朱也纳闷:“安王呢?”

朱榈咳嗽了一声:#34;楹弟今年才九岁呢。因为前几次听的时候他睡着了好几次,后来便没有叫他进来睡觉了。#34;

朱元璋也没有办法。

他毕竟不是什么魔鬼。

【品级低不影响洪武朝的考官出任,当时只考虑“品学声望”,寻找“经明公正之士”,花钱聘为考官。

所以像金幼孜、胡广的老师聂铉这样已经致仕的“前翰林院典籍”也可以当副考官。】朱棣悟了,缓缓道:

#34;所以此胡广,便是彼胡广,更是彼胡靖啊。#34;

金幼孜:#34;……#34;

光大弟,愚兄尽力了。

【永乐2年开始,逐渐有阁臣化的倾向,解缙、黄淮、杨士奇、金幼孜都当过考官。但注意,朱棣时期的阁臣只是老板小秘,实权在夏原吉、蹇义等六部尚书手里。】

#34;解缙。#34;别说,老朱还知道这个人,他用过。老朱撇嘴,#34;又是江西人。嗯,江西解元。#34;说罢,又是撇嘴。

#34;虽是个有才学的,却恃才傲物,傲慢无礼。#34;朱棣回忆了一番:#34;他好像不在朝中?他哥哥解纶在。#34;

朱元璋:#34;啊,23年的时候我召见了他父亲解开,八十了,就让解缙给他回家养老去了。去年也召他们父子来京过,打算让这小子在家养性十年再用来着。#34;

#34;哦……#34;朱棣陷入思考。

朱元璋补充道:#34;让他修

永乐大典、当小秘还不错啦,别的再看看。#34;

小秘金幼孜:#34;……

他虽不喜这个称呼,如今,也只好委屈的接受了。

【后期就变得抓马了,阁老担当主考官的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了会试主考官为次辅的定例,次辅主持过了换三辅,以此类推。考生考试前已经知道主考是谁,于是对着人家的喜好来输出。

阁老对科举的掌控力度大大up,座师现象虽古已有之,但是因明清的座师影响力之大而出名的。各个阁老对一科主考官的职责是很看重的,可以招更多小弟呢!】

#34;好哇!#34;朱元璋大是生气,“咱就说,那考题都不是皇帝出了,能叫天子门生吗?果然,变成了阁老门生了吧!等那主考官三年换一次,是不是又要开始朋党党争啦?#34;

【但也有不想当的,比如叶向高,由于整个内阁只有他一个人干活,他觉得自己得处理票拟事物,哪能关到贡院里,国家不运行了吗?

摆宗大手一挥,爱卿别担心票拟不便,我许你去考试现场里批阅公文√】大家:#34;……#34;

又到了每天收获一个后代皇帝的小小震撼的时间。

真t震撼呐!

【朱元璋选了刘三吾、白信蹈二人,是相信他们的品格。

由于白信蹈历史上无载具体的人物传记,只能从籍贯上看,他是个北人,而刘三吾是南人。他们一南一北,不存在营销号的全是南人的说法。】#34;这……#34;郁新,#34;感觉说句话前面都得带个籍贯。#34;

白信蹈,区区正八品而已。

【刘三吾,名如孙,号坦坦翁,1313年出生,一直流传着他因南北榜获罪至死的说法,很多人对此做过考证。

如钱谦益在《列朝诗选》里写道:刘三吾的《大明一统赋》称朱元璋为圣祖,此赋应写于建文年间。而周王朱楠的后代朱睦?的《春秋指疑序》里写,刘三吾曾为朱棣修《春秋大全》。

他认为刘三吾活到了永乐年间。

up采信这个说法,钱谦益嘛,知名降清派,虽然水太凉、头皮痒这两个段子过于出名了,人人就记得他游泳健将、剃头达人(应该都是野史,不是真的),但他的学术水平还是可圈可点的,毕

竟是晚明文魁,东林党领袖之一。】

大家倒抽了一口冷气。

#34;东林党,前面已说过了,正是那喜欢清议的、文官系统发展出来的制度怪物!#34;

老朱恍然大悟:#34;好啊,这群家伙,一边指指点点救国救民,救到最后,降了是吧?身为领袖都投了,上行下效,那里头,只怕也没几个能坚守贞操了罢!#34;

【刘三吾是一个元朝遗民,啊,对,没看错,元·朝·遗·民。他祖父、父亲、两个兄长都出仕元朝。一个为了守卫元朝力战而死,一个面对红巾军的进攻,骂声不绝不屈而死。

6位至亲都死于镇压元末起义的战争里,因而他怀念元朝,咏叹:“兵后已非前殿阁,望中仍是旧江山#34;。

敬佩为元朝自杀殉国的余阙,哭悼元忠襄王。这位元朝将领是被红巾军的王士诚等人杀的。

刘三吾悲痛的写道:“诸葛未亡将复汉”。

嘶——很难评。只能说时代的局限性。】

这点老朱倒是没觉得什么。

“嗯,按照那后世的阶级史观,身为既得利益者,他不反元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反正,也为我们大明做事了。一些事情,也就不用太过计较了。#34;

【洪武18年,茹推荐隐居的刘三吾出仕。

25年女婿户部尚书赵勉因贪污处死,女儿刘良玉受牵连被黥刺发浆襁房。刘三吾引退。

26年2月,外孙单庆,因蓝玉案坐罪而死。27年9月再次起复。】

老朱呵呵一笑,对自己当时虚空索敌却劈中了赵勉一事,颇为自得:

“咱早知道,那赵勉不是个干净的。”目

【除了南北榜,他最出名的一件事,是帮老朱编了“孟子节文”。

实录里没有相关记载,但有洪武27年的《孟子节文》书留存。书的序言写,删掉了多少多少,书本以外的部分,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

——类似于给你画了个考试范围大纲。

永乐7年,时任考官邹缉等,出题有《孟子节文》及《尚书》、《洪范九畴》,偏经论题被御史劾奏,获罪。

超纲要被处罚的。

那删了什么呢?民为

贵、君为轻一类不利于统治的言论。仁政一类和法治相对冲突的部分。这当然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了,流传千年的典籍,只有不自信的人才夹夹夹。

不过,老朱还不至于离谱到为了推广删减版而焚书坑儒,且朱棣在永乐9年废止了《孟子节文》,后来它就消失无踪了。】

刚刚还呵呵笑的老朱,脸上迅速聚集起了浓浓的乌云。

#34;什么叫做不自信?咱自信得很!#34;

朱棣劝他爹:“爹啊,干脆别搞那《孟子节文》,正好您现在不还没搞吗?”

老朱不高兴:“咋?你也觉得这是件很丢脸的事情?我给你这永乐大帝丢脸了是不是?你搞永乐大典,就是保存文化财产,我划个考试大纲,就是如秦始皇般焚书坑儒的暴君了是吧?在你永乐帝的衬托之下,我是越发的见识短浅,心胸狭窄了,是不是?#34;

朱棣发现他老爹是会递进的。

他连忙道:#34;爹啊,您在说什么啊!我永乐七年的时候,也听从您的教导啊!就算丢脸,我们也一起丢脸啊!#34;

老朱怒气腾腾:#34;好啊,你果然嫌我丢脸!#34;

打起来了!打起来了!

现场里,大家不敢直呼此话,便在心中直呼此话。朱横当即跳出:“来人啊,给我把老四的嘴封上!”互相伤害的父子两,一致对外:#34;闭嘴吧你!#34;

朱横:#34;???#34;

而朱棣,还在坚持:“总之,爹啊,别删了,没什么好删的啦!那孟子在阶级史观面前,又算得了什么!爹你可是见识过阶级史观这大场面的人了!这阶级史观未来搞不好还得回头来批判批判孔孟呢!后辈不都骂儒家为儒教了吗!#34;

老朱一听,想想也是,怒火消了。

郁新却双脚一软。

而同样脚脚发软的金幼孜连忙将郁新扶住。两个面条人互相搀扶,摇摇摆摆,踉踉跄跄。

真的很想把燕王的嘴封上呢。

【刘三吾的形象从这个事件里也能勾勒一二,这人骨头肯定不硬,为了逢迎统治阶级,有灵活的尺度。

他给老朱的《大诰》写了序,“上弗忍生人之无幸也,

不得已施之五刑”。和洪武30年6月老朱的策问主题好像的,你说他两眼一瞎,不懂老朱的法治心思,这是不可能的。】

郁新:#34;……未免过于苛刻了。#34;

老朱也不满:“就是。弃了那元朝的暗,投了我大明的明,明明的凤凰栖梧桐之事!”

大家逼逼赖赖

什么呀,不要曲解那后辈的意思。明明说是刘三吾为了讨好你,连孟子都删减的软骨头行为罢了。

【刘三吾等人取了51个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

它一般称其为春榜。】

听到这里,老朱终于听明白了。

#34;原来这南北榜案,是这么个意思。如此说来,第二回取的61人,想必是北人吧。#34;

【这51人是谁,现留存的独立史料都记录不全,一般名单会记录成册,但朱元璋没有把这一榜的名单正式刊录,名单多被私人史料、地方县志等记载。

邱进春教授交叉对比多种史料,进行过考证,51人里,46个“南方人”。论文未列出具体的籍贯,无法统计其地理分布,不过up在他写的另一本《江西进士考证》里看到,光江西一省就20位进士。

很明显,江西这种绝对的“南方”,便是在“南人”里也霸占着绝对优势。】金幼孜有点自豪,又不太敢自豪。出身江西本来是件好事,但是现在可能会变坏。

【围绕春榜全是南方人是不是故意的这个问题。

不少网友用数学统计法进行过分析,认为基于前几科的概率分布,洪武30年不存在北方学子1人不中的可能性。

而学界的论文则多倾向于刘三吾此人性格“坦坦”,不会徇私舞弊。

不太好评价,因为我看网友的统计多来自单一的某史料,而明初的进士名单有不少谬误,需要查漏补缺。后者的性格推论,又太主观了,还需要学界针对洪武初年几科的进士录取情况进行深挖。

像up自己就有过这类疑问:明初存在不少的北方学子来南方求学的情况,洪武前几科进士及第的少量北方学生他们的师从是何处?】

这么一提,老朱又生了气来。

“管之前是怎么的,在我让他们去落第的考生试卷里搜卷时,就得给我多少找几个合格的

北方人,怎么还让我看上面那种阴阳怪气的话!#34;

朱棣也是无语:“是极,先时科举也不是没有搜卷之举,既然初次结果疑似不公,那补上便是,都是层层考试上来、万里挑一的读书人,不小心被遗漏的也正常。#34;

朱元璋:“真是恶心,洪武4年,宋夫子搜卷是‘犹虑沧海有遗珠之叹’,为了担忧拉下什么英才而主动去的,现下我让他们去,还办不好事!怎么,北方就挑不出个正常的卷子?#34;

【但不管怎么样,春榜,在当时的明朝人眼里,也是大大的不妙。如解缙,当他看到榜单列表多为南人,就觉得刘三吾要坏事了。果不其然,北方学子议论纷纷。朱元璋肯定是觉得,得平衡啊,多少得取点北方人吧?

就成立了筛选落第卷子的13人调查小组,每人看10份卷子。12个南人,1个北人,按官职大小从上到下依次为:

(正五品)福建-二府长史-黄章

(正六品)浙江-翰林院侍读-张信

(正六品)浙江-翰林院侍讲-戴彝

(从六品)浙江-春坊右赞善-王俊华

(从六品)山东-春坊右赞善-司宪

(从六品)浙江-右司直郎-张谦

(从六品)福建-翰林院修撰-陈安β-春榜状元

(正七品)江西-翰林院编修-尹昌隆-春榜榜眼

(正七品)浙江-翰林院编修-刘仕谔-春榜探花

(正八品)江苏-韩府纪善-周衡

(正八品)江西-靖江府纪善-萧楫

(正九品)浙江-司经局校书-严叔载

(从九品)江西-正字-董贯

其中也包含了春榜的前三名,他们因金榜题名被依例授予了翰林院的工作,翰林的工作于此息息相关,老朱倒是不避嫌,很信任他们,让他们也参与了。

而且,调查组的品级都不算特别高,他们三人在里面算中层干部了。调查过程里,作者说“或闻三吾与信稻至其所,嘱以卷之最陋者进呈”。注意,是或闻。

up认为,这段话可能没有被记载在老朱公告的榜文里,是笔记作者从他处得闻的消息,故用了一个不确定的语气。】

老朱用

一种肯定的语气说:“若是真查出来了,这刘三吾,是活不到永乐朝的。”郁新擦了擦汗。

【老朱看了前文叙述过的两句不恰当的话,很生气,认为这种贵贱只说,是在讥讽自己对臣下的犯罪行为不够宽容。

作者又写了两则轶闻。

一、27年,张信、王俊华、司宪、黄章这四个调查组成员同坐,一起欣赏杜甫的绝句“舍下笋穿壁,庭中藤刺檐”。

王俊华说:#34;这是一首描写哀伤唐王朝衰落的诗句。#34;

张信很欣赏这诗,恰好此时韩王、安王、靖江王年纪都很小,在他们身边读书,今日功课是写一首诗给老朱看。

张信让韩王写了这诗。

老朱:???

韩王:是张信教我的!

上恶之。】

正在打瞌睡的十二岁朱松一个激灵。

嗯?嗯?

是不是听到了我的名字?

他的小脑袋正转来转去,就转见到老朱的大脑袋。

老朱恨铁不成钢地点点他:“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你懂得这句诗在写什么吗?”朱松小心翼翼说:#34;就是,哀伤唐王朝衰弱……#34;老朱叹了口气:#34;今日课业加倍。#34;

朱松:#34;?!?!#34;

老朱又自我评价了一下:#34;看来我恶的是这个家伙,而不是张信。#34;

【二、洪武29年,刘三吾、张信、司宪、王俊华、张谦、严叔载、董贯、黄章,又是这群调查小组的人,奉命编纂历代帝王事迹。

写到汉武帝时,写他“罪无轻重皆杀之”。

无疑,笔记作者是想以此论证,这几个调查人员,早就被鸡蛋里挑骨头的老朱锁定。这次也是老朱敏感,觉得这些人在借题发挥,因胡惟庸案、蓝玉案而讥讽自己。】

#34;好啊!#34;老朱这次直接站了起来,他气得脸色通红,#34;原来是为了胡惟庸和蓝玉抱不平啊!那西天取经的蓝玉,知道你们这么爱他吗?!#34;

大家噤若寒蝉。

只有朱棣,勇气十足地说了:#34;爹,他们是觉得你刑法不当

,故而如此。#34;

【在后来的景泰实录的记录里,描述南北榜,也是与邹缉超纲使用《孟子节文》一事并列。

陈循等人以这两件事举例,和那年出题考官在题目里使用了“正统”二字相类比。说考官在故意阴阳怪气,考试结果要打问号。

我们前面已经提过了,陈循他们的儿子那年科举不中,陈循在借题发挥罢了。

不过也看得出,少有的明代官方or私人记录,都更在意搜落第卷时,张信等人呈“犯禁”之语。朱元璋估计也是很介意的,不然他不会在第二次策问的时候给自己的刑罚标准做辩护。他指不定很委屈呢,心想,搞屁呀,你们有必要这么给我上眼药吗?最终,洪武6月的那61人全是北方人,被称为夏榜。

两者合成春夏榜、南北榜。】

老朱气得想要拂袖而走。

#34;这陈循,可真会通过抠字眼来替自己牟利呀!你若是真的一心为景泰,咱还高看你一眼,结果,还真是‘父母之爱子’啊!#34;

【榜文里获罪者,要么被打成胡党、要么被打成蓝党。

陈安β、刘仕谔、尹昌隆、戴彝、刘三吾幸免,应该一共杀了9个人(外加一个没出现的祭酒杨淞)。

三个一甲的官职多有下降,陈安β后因不明缘由坐罪而死——看表述,和南北榜不一定有关。

现如今很多网络阴谋论,认为这是南方文官集团在朱元璋死前的一次试探,故意恶心他,故意试探他的刀快不快。】

老朱:#34;是,就是!怎么可能不是!咱这就——这就——惩前毖后!#34;郁新大惊:#34;陛下,冷静点,使不得啊!#34;一时之间,灵堂之内,忙忙乱乱。都在安慰那深感委屈的老朱。

而其中,郁新、金幼孜,更是深感恐怖。

这未来的帽子,真是又大又重,比什么蓝党、胡党,还恐怖得多啊!这都直接剑指老朱了,他们的脖子,真的没有这么硬啊。

【up不是很认同,文官集团倒也没有那么妖魔化,这几个人都挺小官的,官职也都是很清贵的文字类无职权人士。

gt;

不可取。

倒不如认为,那13个人,他们本该在正常的为国取材,却心里暗搓搓的借题发挥想找个工具人的粗鄙之语以此劝诫老朱——

他们压根就没把考生辛辛苦苦的十年寒窗放在心上,司宪这个北人也没有吏为自己的北方读书人争取利益。

更别说想到什么南北平衡。一群只知道自己心中正义的恶心人罢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诡秘之主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保护我方族长 辣妈攻略 娱乐帝国系统 猎艳谱群芳 黑铁之堡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挑肥拣瘦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重回1982小渔村 踏星 田野花香 官梯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覆汉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御赐监察使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白话三侠五义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立渊传 起飞,从1973年开始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汉吏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靠读懂人心立足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 织岁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txt下载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最新章节 - 开局向朱元璋直播朱棣会造反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