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帝国之大秦

碾风尘

首页 >> 煌煌帝国之大秦 >> 煌煌帝国之大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回到明朝当王爷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科举,寒门状元 敛财人生 冷王的冲喜嫡妃 抗日之英雄传奇 灵剑尊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煌煌帝国之大秦 碾风尘 - 煌煌帝国之大秦全文阅读 - 煌煌帝国之大秦txt下载 - 煌煌帝国之大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8章 阏与之战~终2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赵惠文王为了此次朝会可谓是用心良苦,他是憋足了劲要让列国都看看——今时今日的赵国实力,那是独自一家就能硬刚秦国的可怕存在!而且还是大胜!

赵惠文王的这口气也是憋了好多年了,在赵国被秦国欺负的这许多年里,在他不得不为了心中的伟大梦想而隐忍之时,他无时无刻不在厉兵秣马、积攒实力,一切都是为了挫败强秦的今天!

赵惠文王要在这个重要的节点示强于列国,其各方面地准备可谓是要多扎实就有多瓷实:他把在赵的贤才能人不管是听用还是不听用的,只要有名头在列国有粉丝的纷纷都“请”了来,让他们发挥余热,撑斥场面!

赵惠文王相信这些人不会不出力:赵国在平日里好酒好菜供养着他们,涵养着、包容着他们只管有嘴吃饭,没心做事的各怀鬼胎之心,也是够可以的了!但是,只要这些名人在赵国一天,自己就是他们的王上,他们就是自己的臣民,既然是臣民,就应该在自己的王上有所需要,“请”他们上台出席之时,随叫随到,倾情演出!

一切准备就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朝会正式开始。

让我们看一看这次出席赵国这个重大朝会的强大阵容。出席的重臣和列席贤达有:

太子赵丹。赵惠文王长子,少年英才,年纪轻轻却已经是辅助赵王处理军政大事多年的老政客了。旦逢定策之事,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老成持重的战术谋划,每每让一众重臣刮目。随着对朝局政务的日渐熟络,其雄心勃勃,想要和秦国一较高下之心日显,属于比较激进好战的赵国鹰派人物。

相国平原君赵胜。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和善于养士而闻名。他和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此时黄歇以左徒身份官居楚国庙堂,侍其侍奉楚国太子熊完质秦而后归楚,方才赐封春申君)合称战国四公子。其才能卓着,意欲辅佐赵王力压秦国,一统天下。

上卿蔺相如。赵国着名的赵惠文王肱骨之臣,赵惠文王的智囊团首席高参,由于对赵王之忠心耿耿,特命掌管赵国谍报机构。以秦赵相互试探期的“完璧归赵”等重大事件上体现出来的辩才、随机应变能力和勇武之气概闻名列国。

上将军廉颇。赵国名将,因勇猛果敢闻名于列国。早年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昭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国改变策略,实行合纵。秦国在中阳先与赵国相会结盟后,联合韩、燕、魏三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其间廉颇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

平阳君赵豹。王室姻亲,赵国大贵族,赵惠文王高参。出生官宦世家,父亲为赵武灵王时期的宠臣吴广。因为赵豹的姐姐是当时太子赵何(现赵惠文王)的母亲吴娃(又称孟姚),所以被赐国姓赵氏。他也就是现如今赵惠文王的舅舅。

当然还有主角赵奢,以及他的儿子赵括。

最后介绍一下赵括。赵括者,名将之后,熟读兵法,很早之前就跟随赵奢做了军中参谋随军作战,并且奇谋迭出,战功赫赫,虽然年轻,但早已经声名在外,为赵国年轻一辈的翘楚,最看好的未来名将之星。

以上都是赵国自产名将重臣,下面看一下更加强大的外国贤达阵容:

望诸君乐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国名将乐羊后裔,本为赵人。燕昭王时期曾仕于燕国,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之后统帅五国联军攻打与秦国实力相当的强齐,连月间就连下七十余城,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例。燕昭王去世之后,因受燕惠王猜忌,乐毅因本为赵人缘故,就投奔了赵国,被赵王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安平君田单。齐国人,田齐宗室旁支。在齐国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城,后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此时乐毅已经投奔赵国),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齐相,赐封安平君。后来,燕王封宋国人荣蚠为高阳君,攻击赵国。赵王打算仿效燕王,和相国赵胜商议之后,以割让济东三城令庐、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给齐国作条件,换取田单相赵。田单因为功高震主受到新立齐王猜忌的缘故,就顺势来到赵国,之后如约率领赵军攻打燕国,但仅仅是攻下了燕国的三座小城就了事了,远没有曾经大破燕军时收复七十余城的战果。

以上是赵国出席赵奢的受封大典之大朝会的名人录。因为担心列国前来祝贺的使臣见识短浅,不识赵国底蕴,赵惠文王又不嫌麻烦的把一杆子重臣,特别是诸如乐毅这样的列国名人都给大致介绍一遍。

列国使臣在看到赵国庙堂如此强势的庙堂班底之后,无不对赵国的底蕴之力惊骇不已——战国七雄如果单单论起名将,谁能出赵国之右!

接下来赵惠文王满面红光、底气十足、铿锵有力的着力介绍了秦赵阏与之战的情况,重点强调了赵国新军的强悍战力,以及统帅赵奢的高明战法。然后再又大肆吹嘘了一番赵国的国力和文臣武将,以及自己海纳百川任人唯贤的广阔胸怀,并承诺高官厚禄以待,积极欢迎列国贤达来赵国效力,共享赵国的昌盛。

你还别说,能干的就是不如能说的,赵奢虽然能打仗,可是如果离开了主君的赏识和宣扬,也就侃侃只是一场胜仗而已,作为将军打个胜仗还不是本分吗?!也就是赵惠文王的这么一分析、一宣传,一时间把此次胜仗给东方六国带来的积极效应给无限放大,把整个赐封朝会的气氛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

接下来,赵惠文王亲自,隆重表彰了阏与之战立下盖世功勋的上将军赵奢,赐封马服君(意为马背上征服列国的赵国战神)!从此,赵国足堪比肩秦国白起的伟大将领赵奢,作为一面旗帜被树立了起来!七雄逐鹿,问鼎天下,秦赵两国谁能最终胜出,天下人翘首以盼!

而且,为了极大的表彰赵奢的功勋,赵惠文王还特别恩赏赵奢的独子赵括,以伴读的身份和太子一块读书!可不要小看陪太子读书这个看似也不怎么地的奖赏,那可是不但奖励了赵奢本人,更加是把他的后人提前纳入了下一代赵国庙堂的班底,其恩赏之大可谓是前所未有。

紧接着,赵惠文王让太子赵丹当庭拜赵奢为师,学习兵法,以此彰显赵国重武,即便是王者首先必须是大将之风尚。

赵惠文王如此这般大手笔的恩赏之举,不但是对重赏功臣之国策的严格落实,更加是向着赵国朝野和列国诸侯发出了一个明确的讯息——为赵国效力好处无限,和赵国结盟保障多多。

至此,赵奢在赵国被推崇至极,朝野对于为赵国更强而出力、为赵国争霸天下而立功之心被烧炒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此情此景下,列国使臣即便只是吃瓜群众,却也纷纷看的热血激昂!不用多想,马上和赵国缔结了盟约——苏秦多年前的连横之策重新被列国所认同!

就在整个朝会的氛围充满和谐之音,东方六国欢聚一堂,与有荣焉弹冠相庆之时,一个不速之客——秦国使臣,突然到访!

秦国这是来干嘛,来看赵国怎么羞辱秦军是菜鸟嘛?!当然不是!秦国作为战国的一哥,战场上虽然败了,但是格局却没有丢:这次秦使厚着脸皮远道而来,就是要当面替秦王看一看赵奢是个怎样的人;再看看哪些国家来赵国这里蹭热度,背弃与秦国的盟约来捧赵国的热脚。

人家秦国即便是败了,也不忘记派出使臣恭贺把他们打败的赵奢的赐封大典,赵惠文王也是心中钦佩秦王的气量,人家输得起!何况一纸盟约毕竟不是铁板做的,说撕毁就能撕掉!他要让秦使见证列国已经坐上了赵国的热板凳,以防止他们左右逢源、两面讨好。

列国使臣看到秦使进入赵国庙堂,纷纷曲意逢迎、打起招呼,有的甚至害怕秦使看到代表自己国家的符节,想要把符节给藏起来!真正的一幅众生百相滑稽画!

... ...

费时许久的这一场意义深远,规模宏大的朝会落幕。

而既然已经撕破脸皮,那么秦赵真正的大对决时代必将提前到来,为了和秦国一决雌雄所要准备的一切的一切也在这次朝会之后,被赵惠文王有条不紊的安排了下去。

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借此挑起秦国的内乱。据蔺相如安插在秦国谍者搜集来的情报,秦王及公族和楚系外戚为了权利面和心不和,在秦国已是人尽皆知。只是楚系势大已成,秦王默不表态,秦国本土势力只能隐忍。这次惨败,死的都是秦人,秦国公族和老氏族岂能善罢甘休,一定会乘机发难,顺势夺权也未可知!

所以,赵惠文王和重臣们议定,把大批秦军的尸体送归秦国咸阳,给即将到来的秦国内乱添一把火。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赵氏嫡女 辣妈攻略 保护我方族长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猎妖高校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山村情事 逍遥人生 黑铁之堡 超维术士 田野花香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十天一天赋,成为吸血鬼的我太BUG了 卦师门主只想摆摊 鬼吹灯之南海归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亮剑特种兵:谁说我是兵王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历烽火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家父吕奉先 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 大明:我朱雄英不当孝子贤孙 正德皇帝朱厚照 大汉:隐忍二十年,汉武帝被架空了 李世民假死,那天下不就是小爷的了? 三国:开局获得英雄能力 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 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红楼:玩主天下 短视频:给古人红色震撼! 穿越白虎之洪荒 大汉兵王 大秦:阿房之子,我为千古一帝 
煌煌帝国之大秦 碾风尘 - 煌煌帝国之大秦txt下载 - 煌煌帝国之大秦最新章节 - 煌煌帝国之大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