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魏国的视角,可一切都不一样了。
之前也一直在描写,曹操被蜀国这一系列的骚操作给整不会了,变得有些惊弓之鸟,他真的害怕疯批张富不要荆州也要硬干许都,毕竟虎牢关那边真的是在硬干啊,蜀军都不要命一样,每天都在强攻。
因为理论上来讲,蜀国拿荆州换许都也不是太亏,而且和刘备配合的好,是真有可能将曹魏给彻底灭国,解决一个心腹大患!反观荆州那边,就算把南郡和襄阳郡败给仲国和楚国,他们俩也只是苟延残喘,翻不起什么大浪!
所以,曹操是真的有些害怕,加上他多疑的性格,想不明白蜀国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只会更加疑惑。但曹操是聪明人,他不会去只想最简单的事情,只会越疑惑就越去揣摩,渐渐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正是在这样双重困扰之下,曹操肯定要做出最稳的打法:对内就是收缩防线,死守许都,不管你蜀国干什么,我好好守家总没错吧?没错,就算站在蜀国角度,开了上帝视角的观众角度,曹操这样做也没错!
对外呢,就是让自己名义上的几个盟友,抓紧一切出击,特别是荆南这旮瘩的俩难兄难弟,蔡瑁、杨素你们就赶紧冲吧,蜀国荆州大军都距离许昌不足三百里了,马上兵临城下,你们再不冲老子就死了。
说好听点就是不断给荆南二郡压力,让他们抓紧出击;说难听点一点就是曹操基本上都在威胁了,你们俩再不出兵,后果自负——老子魏国死了后,你们绝对死得更惨,现在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当然,对外这一点对曹操来说也没什么代价,他只是动动嘴罢了,反正也不影响他实际防线。你看孙策这种实力稍微强大一点的诸侯都不鸟曹操的,甚至孙策巴不得看见蜀国死磕许昌呢,然后孙策可以趁火打劫!
也就是荆南这俩最弱也最无奈的势力,必须要听话,他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郡,不找寻机会出击,结果只有一个,慢性死亡!所以,他们必须要出击,要不然可就真会死的,只是在等待一个好的时机罢了。
那这个时机哪里来呢?曹操给了!
别忘了,曹操在催促信里面可是明确说了好几次:岳飞大军都在昆阳甚至到了许都城下了。
这一点对于荆南二郡来说可是至关重要,蔡瑁一听,岳飞都走了,那我们还等什么,直接冲吧,所以蔡瑁最先冲了。站在蔡瑁的角度他没理由不冲的,本来就想冲,现在岳飞还不在,那就上啊,梭哈啊,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杨素犹豫了几天,也是不太理解岳飞想干什么,也没想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呢,隔壁盟友兼竞争对手的蔡瑁都冲了,万一自己不冲,南郡被蔡瑁抢光了,那他就后悔去吧。所以,杨素也在吕布‘一根筋’的蛊惑之下,冲了上去。
截止到这里,岳飞北上的任务就完成了,简单来说一句话:放空荆州,给曹操压力,借助曹操之口说出荆州无人的言语,毕竟盟友的话更可信嘛。
然后引诱荆南二郡主动进攻,在他们士兵上岸、大举进攻南郡之时,岳飞再神兵天降偷偷回来,彻底将他们的有生力量歼灭在南郡,只要这些有生力量没了,荆南二郡岂不是手到擒来?
现在第一步已经完成了,那就到第二波,岳家军究竟怎么样神兵天降呢?
蜀国的军事计划中也早有准备:岳飞在到昆阳之后,就开始施行整个计划的第二步——金蝉脱壳!
由于现在已经打到昆阳了,蜀国战线已经很长了,对后勤保障的需求也很高,需要有后勤队伍,通常是老兵或者征召的农夫来进行运送粮食,这是古代打仗最常见的,每个队伍后方都会有一条长长的补给线!
然后,岳飞就利用这一点,他让张宪带着岳家军,脱下铠甲,换上后勤队伍的衣服,然后推着运粮车,开始往新野返回!
脱下来的铠甲兵器就藏在车里,用一些杂草啊,断刃或者破烂的铠甲覆盖上,用来掩人耳目——我作为后勤部队,运送粮食和辎重到前线,再从前线往老家运送一些折旧的铠甲和卷刃的兵器回炉重造,很合理吧?
当然合理了啊!
真要说美中不足的就是,正常运送粮食的后勤部队多半是体型较为瘦弱的农工,或者有什么小伤残的退役士卒,整体看上去不会太魁梧。
这蜀国从前线回去的运粮队伍恰恰相反,因为是精英队伍,倒是各个膀大腰圆,就算已经命令他们尽可能弯着腰走路,不要站直了,可壮硕的身材还是很难完全遮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