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前方高能 黑铁之堡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穿越兽世:兽夫求放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5章 彩蛋·帝国掘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汉朝,元狩四年。

简单看完了这一场叛乱,刘彻只能摇头:“虽然结束了,但时间太长了。”七年多的时间,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和人口都是巨大打击,更不用说在安禄山起兵叛乱那一刻开始就宣告失效的行政制度。

卫青表示赞同,他想到了双方交战的兵卒们:“中央缺乏兵力,即使边防军回援,也必然会大量征兵;而叛军同样会从占领的州县征兵。这对百姓的影响太大了。”唐朝的人口,能够支撑得起这七年多的征兵、战乱吗?

况且,百姓要负担的,可不只是兵源,还有粮草赋税——战火连绵下,还能耕种土地吗?男丁都被征走后,还有足够的劳动力吗?

以唐朝当时那样仅剩江南赋税来支撑朝廷运转的情况,可不像是能够给百姓减免多少赋税的样子。

更不用说,经此之后,各地的节度使是否还要完全顺从中央?倘若大量节度使都开始只有名义上的效忠,那么唐朝必定难以在再创往昔的辉煌,最好不过是平稳度日罢了。

唐朝,贞观年间。

杜如晦进行了一个小的总结:“安禄山史思明之乱,在于内外失衡,大唐的行政制度在那个时间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效用。”

虽然这其中还有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军事上战略防守的原因在,但若从行政制度上看,无疑是因为内外失衡。

边疆的权力太大了,而在掌握各种权力的同时,他们的军事实力也远远超过了中央。

李世民还记得那句“内轻外重”:“即使对外策略由攻转守,也不是内轻外重的理由。”即使不能像如今这样绝对的内重外轻,也应当维持一种均衡状态。

比如中央需要常备有战斗力的军队,不能放给节度使过大权力,以及设立有效的监督机制……至于募兵制,倒没什么,毕竟到了那个时候,确实需要足够的职业军人——只是募兵的权力,兵卒的服役地点和年限,轮换机制,以及家族继承等方面需要加以管控。

想到这里,他又对李隆基充满愤怒:“外面的节度使权力如此之大,朝廷内外已经严重不平衡,他是怎么安心在宫中荒淫享乐的!”

骂完,李世民突然想起来李隆基的寿数,难道说,年纪大了,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脑子、甚至让这个人彻底丢掉脑子吗?

他开始回想历史上那些着名的长寿的皇帝的情况。

秦朝。

嬴政对于这样各处分裂的情况并不喜欢,他也绝不会给地方过大的力量让他们有自行分裂的可能。

但在他看来,唐朝日后的情况也就这样了,中央依靠自己的军队和江南财赋,其余边疆藩镇握着本地的财赋军队,各方维持一种平衡。

你说中央彻底消灭藩镇?很难,基本不可能。

一方面,江南的财赋能支撑多少兵马的需求?另一方面,以唐朝一贯以来的情况,中央难道不会内部分裂、进而争斗不休吗?

李斯也在一边道:“唐朝皇室大约要体会一把周天子的感觉了,”他琢磨了一下,觉得有些不恰当,“也不是周天子,毕竟唐皇还是有着军队和实权的。”只是没有办法让藩镇都俯首帖耳罢了。

但是这样四处名义上尊奉、实际上享有不小自主权的情况,和周朝分封还是有些相似。甚至于,边防藩镇说不定还真的要担起抵御、进攻外族的责任,变成唐朝的屏障呢。

【安史之乱后,唐朝步入了它的中晚期,也步入了一种中央和藩镇维持平衡的新状态。】

【总体而言,除去安史之乱爆发的河朔三镇,其余的藩镇基本上对中央还维持着恭顺态度,节度使的任免权基本掌握在中央手中;当然,恭顺归恭顺,藩镇本身的军权财权行政权依旧由各自的节度使牢牢把控。】

【因而,中央依靠没有大动荡的江南维持运转,各地藩镇尊奉唐皇室、在地方进行自治,就成了唐朝新的治理模式。】

【但虽然经过了安史之乱的打击,又有着不小的内部矛盾,但唐朝的整体实力却并没有在对外方面彻底落入下风,相反,唐朝中晚期发动的对外战争中,胜率其实并不比唐朝初期低。】

【一方面,唐朝中央为了维护自身,勉力培养中央军;另一方面,各地藩镇由于自治,对外征战的利益并不分与中央,因而对于征战的热情比较积极,同时为了防备中央讨伐,藩镇也不能让自己的军事力量衰弱。】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苦笑:“朕应该为此高兴吗?”高兴,即使内部达成了一团,也没有矮了边上的邻居们一头?还是高兴,即使已经实际自治,但各个藩镇到底还愿意以唐朝为主,把自己名义上认作是臣子?

但是,这些也都是暂时的啊!

即使此时藩镇愿意恭顺,甚至百年都愿意恭顺,但迟早有一天,出于野心,或者中央昏庸无能,藩镇会撕掉那层恭顺的外皮,转而变成争霸天下。

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当地方与节度使紧密相连,那些豪强是否也想要自己的节度使成为天下之主?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感觉到了一点点心痛:“唐朝中晚期的战斗力和对外胜率……”即使是已经衰弱,但衰后余威却依旧能够出击塞外,维持着唐朝余下的荣光。

虽然确实内耗不断、中央和藩镇都有不少的资源投入到了无休止的内耗中;虽然确实经济混乱,百姓生活水平一再下降;虽然确实中央总有派系争斗、宫廷政变……

但,即使是这样的情况下的唐朝的战斗力,还是让他心向往之啊!

当然,他还是要抑制武将的骄横之风,如今的宋军实力也还可以,可经过了赵光义和两位北狩皇帝的洗礼,赵匡胤对大宋的忧虑一日甚过一日。

赵光美同样感慨万千:“认真说起来,即使唐朝末期乃至灭亡后的那段时间,各个力量也还可以说是唐朝的遗留。”什么沙陀集团,什么强横军备,都还深深刻印着唐朝的影子。

唐朝虽亡,但影响力却依旧存在。

明朝,洪武年。

皇子们对于唐朝后期的战斗力同样持有肯定态度:“吐蕃、南诏二国所以一时称强,主要由于唐内乱不能兼顾边事,如果唐认真出兵,二国当然不是唐的敌手。”

朱元璋则是想起了唐朝中晚期的诸位名将,特别是李晟:“唐朝还是有很多忠臣能臣在的,就比如李晟,沉肃有勇,坚明能断,补天浴日,功格皇天。”

他决定,等取古今功臣时,一定要有李晟的一个位置。

【在此期间,唐朝中央也对藩镇做出了种种应对。唐宪宗李纯,就一度创造了唐朝中兴的局面。】

【李纯以法度制裁藩镇,平定了西川、江东、淮西,使魏博田弘正、成德、横海、幽州等镇相继归顺。随后,又收复淄青十二州,让唐代宗以来藩镇跋扈局面暂告段落。同时,在民生方面,他削减赋税和开支,任用人才处理钱谷之弊,天下大稔(大丰收)。】

【虽然李纯晚年同样出现了不理政事、享乐任人唯亲的问题,但唐朝的基本局面在他之后依旧维持了几代君主,包括其后的“小太宗”唐宣宗李忱。】

【直到情况终究走到了最后,开始无可挽回的崩坏。】

【咸通十四年,唐懿宗驾崩,时年十二岁的普王李俨被拥立继位,改名为儇,是为唐僖宗。改元乾符。】

【而就在乾符年间,出现了一个人——黄巢。】

唐朝,贞观年间。

在一片安静中,李世民道:“黄巢啊,也就是说,他就是那个‘帝国掘墓’的主人公了?”

他笑笑,之前就已经知道了黄巢,也知道他杀尽了世家贵族们,为宋朝推行科举制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那时候,或许是不愿去想,他和大臣们一直都没有聊到过黄巢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后果。现在看来,果然是青史留名之人,帝国掘墓啊!

若是黄巢自己能力不足,即使有唐朝腐败、民意汹汹的条件,总会有人给大唐挖好坟墓,但最后成名的也不会是黄巢。

这样的人,若是为大唐效力该有多好。

【黄巢出生在曹州冤句(山东菏泽曹县)的一个私盐贩子家庭中,自小家境富裕,而既然有了经济基础,自然对他的培养从没有懈怠过。】

【有了这样的环境,成年后,黄巢选择:甲.去考进士科

乙.继承家业

丙.享受人生】

唐朝,贞观年间。

李世民按下了甲,既然已经有了钱,又有过培养,那么自然应当去试试入朝为官;只是,最后大约未能成功罢了。

倒是黄巢的家庭引起了他的注意:“私盐贩子?是后来大唐的赋税制度的问题?”

现在的大唐对食盐的贩卖并没有太多限制,自然也没有“私盐”这一称呼——后来的大唐把食盐买卖变成官府专营了?

“陛下,这恐怕是后世为了弥补安史之乱造成的财政问题。”长孙无忌道,这种制度能够落实,必然是当时的朝廷实在缺钱,才把盐这一必需品变成了官营。

但是显然,这个方法或许在财赋紧缺的情况下解决了朝廷的困难,可后来却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且很有可能盐税收得有点狠,从而让私自贩卖食盐变成了有着极高利润的一种行当。

【黄巢选择去考进士,但他并没有成功,反而屡试不第。】

【他考了很多次,但无一例外,都落榜了。】

【最后,黄巢只能愤恨地离开长安回到家乡,随后继承祖业,贩卖私盐,成为当地的盐帮首领。】

【而就在他离开长安之前,他还作了一首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而此时的唐朝君臣还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彼此为了权力相互争斗倾轧,没有人知道,屡试不第的人中,到底出现了一个对唐朝有着怎样重要意义的人物。】

汉朝初年。

刘邦品着这几句诗,半晌,突然笑了:“好一个我花开后百花杀!”话语中尽是欣赏之意。

黄巢的这几句诗当真是气魄恢宏,笔势刚劲,一点没有为自己屡试不第而沮丧,反而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实在是个妙人。

虽然行文并不华丽,没有什么典故辞藻,但简简单单的几句,就足以让人觉得心情激荡,荡气回肠——凭什么我不可以?等时候到了,我要让你们所有人都面对我的刀锋,遵循我的规则!

“唐朝的科举漏掉了这么一个人,只能说是时也命也,”他摇摇头,“已经腐朽到了一个难以挽回的地步了。”

有这样的人来给唐朝掘墓,也挺体面的。

唐朝,贞观年间。

后面的唐朝皇帝后悔不后悔李世民他们不知道,李世民等人只知道,他这个老祖宗坐在这里简直快要气死了。

“能写出这样诗文的人,为何会屡试不第?”他咬牙切齿,又想起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傲慢和深根,以及试卷不糊名的问题。

还好,经过宋朝的故事后,他就打算推行糊名一事,如今有了这样大唐本身的例子在,想来很快就能推行下去。

【而黄巢还有一首诗,同样有关于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唐朝,武德年间。

李渊等人闭上了眼睛,不想看后世的子孙究竟放走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他年我若为青帝,何等的狂气啊!

而这样的人,一旦有机会,怎能不会做出一番事业?——不论最后到底是兵败还是成功,总归是会给大唐带来无可挽回的教训的。

明朝,洪武年。

朱元璋倒是也很喜欢黄巢的这几句诗,他不由吟诵起自己之前所做的《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御女天下 镇妖博物馆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穿越1942有空间 重生之武道复苏 退下,让朕来 山村情事 陛下不可以! 重生日本高校生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官梯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抗战之血肉丛林 花都太子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开局成为学术泰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明末之伟大舵手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锦衣为王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三国凭实力截胡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 动荡的大元 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如何拯救德意志 起飞,从1973年开始 汉吏 极品五世子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