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皇后怀我孩子了,气炸李世民! 前方高能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神话版三国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91章 彩蛋·盛世衰亡2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隋朝,开皇十八年。

杨坚疑惑:“美人,难道是美人的性情有问题?”难道搞上来一个合德飞燕类型的美人?

独孤伽罗冷笑:“性情再有问题,也比不过这个李隆基的问题。”不说别的,就拿合德飞燕来讲,倘若她们遇到的是汉武帝,能有那样的后果吗?

杨坚点头,这倒是:“那这美人能有什么问题?”

原谅这夫妻俩想不到美人来源上的问题,毕竟经历过南北朝的洗礼,什么乱七八糟的类型都出现过了,而二嫁三嫁更不是问题了。

只不过,南北朝的事情是南北朝,那种情况若是出现在一个稳定的王朝中,效果还是很爆炸的。

不会吧,难道真的是来源问题?

【武惠妃和李隆基共同诞育四子三女,其中第三子、总排名第十八的儿子李琩被封为寿王。而在开元二十三年,李琩迎娶杨玉环为寿王妃。】

【婚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加之武惠妃为宠妃,所以二人日子平顺,无甚妨碍。】

【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薨逝,李隆基郁郁不乐,“后廷无当帝意者”。就有人进言说寿王妃“姿质天挺,宜充掖廷”,于是杨玉环就被李隆基召内禁中。】

【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以为唐玄宗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李隆基敕书杨玉环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天宝四年,大约是觉得时间够了,李隆基把韦昭训的女儿册立为新的寿王妃,补偿了儿子,就册立杨玉环为贵妃。】

唐朝,贞观年间。

饶是不怎么在乎一个后宫妃嫔的大臣们也有些无语:“宠爱武惠妃,结果转头就把武惠妃的儿媳变成了贵妃……”

抢夺儿媳就很不讲究了,还是宠妃儿媳,当真是不讲究啊。

李世民皱眉,他从这圣宠中看到的是另外的问题:“宠爱一妃嫔属于私德问题。但,李隆基既然先前将大权交与了李林甫,如今未必不会借由贵妃娘家子弟来进行平衡。”

毕竟,看起来李隆基在没有大问题前,是不会撤掉这个能够体察上意的宰相的;可他也不能坐视李林甫势力过度增长,那么贵妃娘家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当然,他怎么想是一回事,实际上的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陛下是担心,贵妃娘家子弟与李林甫同样是无益社稷之人?”长孙无忌道,制衡本身倒没什么,但要是再来一个李林甫类型,大唐只怕会加速完蛋。

“朕更担心,那些人与李林甫一样无益社稷,却还不如李林甫的头脑。”

【立了杨贵妃后,李隆基开始加恩杨氏族人。】

【杨贵妃的族兄杨钊就逐渐入了李隆基的眼,天宝七年,杨钊身兼十五个使官,成为朝廷重臣。天宝九年十月,李隆基应杨钊之请,为其赐名国忠,也就是杨国忠。】

【天宝十年,唐军攻打南诏,杨国忠举荐鲜于仲通为主帅,却战败,此时,李隆基:甲.不相信杨国忠,自己思量如何处置、是否再战

乙.依旧相信杨国忠,但觉得他可能不擅军事,还是自己或者找专业的人处理吧

丙.相信杨国忠,依旧让他处理这件事】

汉朝初年。

刘邦啧啧:“那南诏是挨着那个吐蕃吧,这南诏不是第一天出现了,按理来说之前唐朝不可能没有处理这个和吐蕃挨着的地方啊。”不管是拉拢,还是用武力让其臣服,总之都应该有个对策。

怎么现在突然就要打了?还战败了?

“或许,这就是唐朝的边境问题之一?”萧何道。

正聊着,就看到神迹上的画面中,“丙”这个选项被点亮。

【杨国忠继续处理这件事情。】

【他贪图军功,把鲜于仲通的失败情况加以掩饰,随后为了继续征讨,就强制征募普通百姓。】

【至于说征讨南诏的起因,还在于唐朝官员。】

【天宝九年,云南太守张虔陀侮辱南诏妇女,勒索贿赂,南赵国主阁逻凤不应,张虔陀派人去辱骂,并向朝廷诬告阁逻凤。阁逻凤因此愤怒无比,起兵攻破云南,杀张虔陀,并夺取羁縻州。】

【而这只是唐朝边患问题的一个缩影。】

【唐朝边军将领渴望军功,于是不乏有着故意挑衅对方的行为;但是,随着唐高宗年间唐朝的版图达到极盛,唐朝在边疆的准则也从对外进攻变成了战略防守。】

【对于边事和军队问题,李隆基选择:甲.改革兵制,并且尽可能缓解土地兼并的问题

乙.改革兵制,土地的问题有点麻烦,不行就算了

丙.都不管,听天由命】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摇头:“唐朝的骄兵悍将啊……”唐军的战斗力确实高,但后期出现的骄横贪功问题却太过严重。整个唐朝,又岂止一个南诏?

而唐朝的疆土和军制问题,唐玄宗还是看到了的,并且加以处理了——虽然后来他自己又引发了更多的问题。

“玄宗若未曾耽于享乐,唐朝的境况说不定还能持续繁荣几代。”赵光美对唐玄宗后来的享乐荒诞同样惋惜,毕竟唐朝底子那么好,要是能够一直政治清明,说不定还能多上百余年。

至于说土地兼并问题,赵匡胤和赵光美都没有进行讨论。

毕竟,这实在是一个又大又麻烦——说是麻烦都不恰当,分明是王朝根基的问题。

他们大宋也没有想出来什么好办法,而是干脆选择了不抑兼并。

唐朝。

李世民按下了乙。

【由于均田制被破坏,加上唐朝此时的疆域过于辽阔、导致驻守人数和时间大大提升,唐朝建国以来的府兵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且多有百姓避役,兵士逃亡的现象。】

【对此,在宰相张说的辅助下,李隆基大力发展兵募。】

【开元十一年,募取京兆、蒲、同、歧、华等州府兵及白丁为长从宿卫。十三年,改名“彍骑”,分隶十二卫,基本上代行了府兵宿卫的任务。】

【这些长从宿卫也被称为“长征健儿”,不仅承担了京城宿卫,同样也在边疆戍守,也就是边疆的常备军。】

【开元二十五年,李隆基下诏命令诸镇节度使按照防务需要来制定兵员定额,根据定额自行召募自愿长住镇戍的健儿;

二十六年,又下诏说诸军的长征健儿人数已经足够,日后不再从内地输送兵员,同时还让各军将军中非长征健儿的兵士、也就是府兵出身的兵士们尽数放还。】

【自此,边防重镇节度使手下,就只剩下了被招募而来的长征健儿,府兵的成分几近于无,而节度使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募兵。】

唐朝,贞观年间。

李隆基的操作着实给了贞观君臣们不小的震惊,属实是开了眼。

和这等军国大事相比,那把儿媳变成贵妃还真的不算什么了。

一向能言善辩的魏征都有些哑口无言:“当时朝中难道没有大臣劝谏皇帝吗?”把征募士兵的权力下放到了地方将领手中,还是常驻的,这是生怕不出问题吗?

他倒不是对“战略防御”的方针有什么不赞同,对于这一点,在场所有人都是认可的。

毕竟,根据神迹中的那幅地图,大唐的疆域着实广阔,也确实有很多难以管理的地方,因而,自然不能再像从前一般还想着四处扩张。

李世民冷笑:“朕已经明白了,日后必然这节度使会生起大变!这唐玄宗,还真不负‘玄’这个庙号!”

他看着李承乾求知的眼神,带着怒意解释道:“既然是战略防守,按照他能给节度使募兵之权的行事看,各个地区的节度使、军队必然是长期驻守,少有调换之事;而且,既然‘为了防守’,那从中原往边疆运送粮草物资难道不会‘有碍作战’吗?”

“那他难道不会把当地的财政之权也交与那些节度使?不会将筹措粮草的权力也交给当地?这些都有了,那还会舍不得给一个自行任免一定等级的将领的权力吗?”

这是李隆基不在李世民面前,否则,李世民当真是生撕了他的心都有了。

这些权力都给出去,节度使和小朝廷又有何异?

还有一个问题,若是注重边防,那么中央与边疆的军队比重又是什么样?大唐至今一贯重内轻外,但李隆基的时候呢?

这些条件加起来,是生怕节度使不反吗?!

武周时期。

李世民见不到李隆基,但是武则天是能见到的。

女皇虽然年事已高,但并不妨碍她头脑依旧清晰,她的眼神也并不如很多老人一般浑浊,而是依旧锐利。

此时,被这样的眼神盯着的年少的李隆基就感觉自己有些发抖——带给他这样压力的不只是因为皇帝,还因为神迹中那个自己的所作所为。

“你觉得,你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做法呢?朕觉得,你还是挺聪慧的啊。”武瞾看着李隆基,缓缓开口。可这个问题,虽然是问题,却隐含审视与讽刺。

李隆基,你看起来还是很聪慧的啊,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呢?李世民推断出的结果,武瞾同样有所猜测,毕竟,根据那个李隆基的风格,想到他最终的做法并不困难。

“……”李隆基张了张口,却吐不出一个字。是啊,那个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难道真的是繁华和功业腐蚀了我的脑子?

【募兵制的士卒大多终身从军,且兄弟相继、父子相承;而由于节度使少有调动,从而能够长期对这些士卒产生影响,“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由此,节度使渐渐将守军变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私军。】

【而早在李隆基之前,边防军就已经开始了屯田,但当时唐朝还处于扩张阶段,且边军人数并未达到如今的规模,因而并没有产生过大影响;且屯田产出的粮食的调度权掌握在中央手中,节度使并无自行调动粮草之权。】

【但如今边军人数大量增加,粮草运输压力也大大增加,中央逐渐将防区的财政权力交给了节度使,其后为了给边军更多资源,又把盐的管控交给了节度使。】

【此时,李隆基觉得:甲.要把权力收到自己手里,拆分节度使权力

乙.确实有点问题,但不至于拆分,派皇子去和他们互相制衡

丙.没有问题,非常信任,觉得还可以更信任一点】

秦朝。

扶苏看向始皇帝。

嬴政平淡地问道:“你觉得,对于李隆基来说,前朝大臣,后宫妃嫔,皇子公主,他最不相信哪个?”

扶苏沉思,殿中的大臣们同样望着他,就等着这位未来最有可能登基的皇子给出答案,他们想要从中窥探这位皇子的思路和倾向。

扶苏拧眉:“他很自负。”长久的荣光下,李隆基极度自负,“是皇子公主。”因为自负,所以他不认为自己的臣子会心生反意,也自信后宫妃嫔不能对自己造成如何妨碍。所以,他大肆随心任用大臣,又毫无顾忌地给后妃家族施加荣光。

但,鉴于唐朝传统,包括他自己登基的方式,他绝不会对儿子们放下戒心,他不会让皇子们有机会接触到真正的权力,特别是节度使这样涉及兵权的职位。

嬴政点头,认可了扶苏这个回答。

对于李隆基而言,能让他常怀警惕的,就是自己的儿子们。

至于说皇后妃嫔,虽然看起来在他之前,唐朝的皇后们就已经参与进了政治斗争中,但即使如此,对他威胁最大的依旧是皇子们。

不知道,唐朝有多少皇帝,都是秉持着这一理念呢?

唐朝。

李世民同样不认为李隆基会给皇子正经的权力,加上如今李隆基已经自负无比、又沉迷享乐,甲的可能也大大降低。所以,【丙】。

【开元二十一年,李隆基在各道分置采访处置使,负责检查本道刑狱和监察地方州县官吏,有便宜从事的大权。而这一职位也成为了各道的常设职位。】

【但,这个结构在天宝年间被破坏。】

【为避免地方官对节度使军事行动的影响,从天宝年间开始,藩镇节度使一人兼领节度使和采访使的职务和权力,各道的“州刺使尽为”节度使“所属”。】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偷心龙爪手 穿越1942有空间 汴京春深 都市花语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陛下不可以!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桃花沟 重回1982小渔村 特种兵重生七零 超维术士 非凡人生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明末之伟大舵手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锦衣为王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 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 重生大明1635 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 从质子到千古一帝 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动荡的大元 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大唐小医师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立渊传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