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首页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军工科技 驿路星辰 夺嫡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黑铁之堡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0章 鲜卑遗风与唐朝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本章在对于唐朝皇帝出奔方面只是一种讨论,唐朝皇帝之所以屡次出奔也有唐朝各种具体因素在作用,包括唐玄宗的先例、唐朝有蜀地这个合适的地方、唐朝主要是内乱所以就算出奔日后还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等等。

而宋朝对于出奔不赞同也是有着具体的历史情况,辽朝确实跑了,但也有人没跑又立了一个皇帝)

唐朝,武德九年。

李渊对照这些年的具体情况,点了点头。

没错,大约是因为属于北方王朝,鲜卑与汉族又已经不断通婚,在朝堂上有名有姓的人物更多的还是兼有两家血统的人,纯粹的未曾与汉族通婚的鲜卑贵族已经是少数,而更纯粹的没有鲜卑血脉的汉人更加稀少。

况且,大家都有同乡情结嘛,皇帝也不例外。在同样的能力或者其他条件下,当然还是用那些与自己出身相近的人更顺手啊,六镇或者其他混血儿往往也更能理解皇帝心意、对时局的把握也更准确——毕竟他们自己就是时局的一部分。

此外,关陇的大家基本都互相认识,家中小辈也时常见到其他家族的长辈,这有了脸熟,更合心意。

而如今的大唐,虽然他也在努力地维持全国各方的平衡,加上关陇势力衰落,导致传统的“关中本位”的关陇集团重臣减少,但这不意味着混血儿的数量减少,又不是所有混血都是关陇集团。

西魏\/北周\/隋\/唐。

位列殿中观看神迹的关陇集团重臣们都颇为自豪——出则为将,入则为相,无文武分途。

这是对他们最好的赞誉!

他们关陇出身的人,哪个不是追求文武皆通,既能上马打仗,又能文治国家?

这么一来,国家兴盛,可少不了他们的努力和影响,不然,两晋那股子莫名其妙的清谈风气何时才能消失?何时国家才能走上正途?

况且,他们追求文武皆通、消弭了文武分途,这可是避免了文武内斗的消耗。要不然,就像上一个故事中的宋朝一样,文武割裂、彼此不和,那要凭空生出多少事端,浪费多少朝廷的心力和资源?

他们中同样有人对宋朝充满不满:到底怎么想的,为什么要把文武弄得泾渭分明、割裂明显?

宋朝。

不少文臣宰执们虽然确实对盛唐的辉煌美好心怀向往,但他们也是发自内心地认为关陇集团的那种浓厚尚武精神是错误的——这与文武利益争斗无关,他们确实是真心认为。

不乏有人总结,唐朝的灭亡与整个唐朝盛行的尚武精神有关,认为若不是过分尚武、挑起战争,唐朝的形象就会更加光辉一些、更符合他们对于圣人上国的想象。

至于文武分途,笑话,文官怎么能和武官融为一体?文就是文,武就是武,二者绝不可混淆,文官的地位也绝不是低贱武官可以妄想的。

当然,若是有文官在管理军队的时候,能够常胜不败,那他还是文官,只不过说明他能文能武、乃是国之栋梁;而武官,就是武官而已。

魏国。

曹丕再次陷入了茫然:“清谈是什么?看起来是与武功对立的一种风气?难道世族就追求单纯的文人和所谓清谈,不管武力功勋了?”

他简直难以理解,不由看向左右道:“朕没记错的话,这个晋朝就是那司马家篡夺朕的大魏后建立的国家?可朕并没有不推崇武功反而推崇什么清谈,看起来他们篡位的时间也并没有太过靠后,那司马家是怎么奔向了清谈?”

篡魏立晋的时间推断一下,再晚也不会距离三国并立多远,也就是说离中原大地战争时期没有多远,司马家必然对战争是有了解的。况且,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可一直都是虎视眈眈、野心勃勃,现在他大魏就一直在与北面维持平衡。

司马家到底是怎么回事?

汉朝初年。

萧何笑笑:“看来这文武划分一事,并非宋朝才出现的,只不过自西魏到唐朝,这种情况被削弱了。”这大约还是多亏了这四代王朝都与鲜卑联系深厚,游牧民族本身对文武的划分就没有那么明确。

只不过,这个关陇集团的兴盛大约也就到唐朝初年了,作为一个稳定的大一统王朝,唐朝的皇帝们不可能再容忍有这么一个力量对他们造成威胁。

不说别的,陛下如今就开始着手剪除各个封国的羽翼了。

【李家出身于这样的群体,又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自然深受影响。】

【李渊和李世民的很多行事风格、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态度,也与这样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而这份影响不止在他们身上体现,纵观整个唐朝,从始至终皇室都在受着这份影响,而民间朝堂也不例外。】

【说一个例子,唐朝有“国都六陷,天子九逃”的事情,在这里,主要是提一下整个唐朝皇室和朝廷对此的态度。

以唐僖宗为例,当起义军即将攻打到他的所在地的时候,他二话不说就决定出奔,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或者犹豫,而朝堂百官呢?也并没有反对,甚至都没有人出来劝说这样丢脸、天子应当固守国都等等。】

【刨除当时其他具体的因素,单论唐朝君臣能够十分自然地接受这种方法,除了唐朝已经开过这种先例,这和李家的出身、整个唐朝受到的影响也有关系。】

【李唐与鲜卑这个游牧民族密切相关,百年后皇室也依旧承载着一些游牧民族的特性,那就是不认为跑路有什么问题。朝堂同样如此,并不像纯粹的汉人朝廷一样,哪怕最终还是出奔,在此之前还要争辩劝说一番。】

【而往后的宋朝,对于皇帝是否要出奔就有了极大争论——当然这和宋朝当时的具体情况有关。】

【而与宋朝同时期被金朝进攻的辽朝,出奔迁移就比较果断。】

汉朝,元狩四年。

刘彻感觉新世界的大门被打开了:“还能从这个角度找原因?”不过确实游牧民族和他们有所不同,那匈奴这两次被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后,就迁移地毫不犹豫,说跑就跑。

“但是陛下,”霍去病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个唐朝能够国都失陷六次、天子跑了九次才亡国,真的很不一样。”就他知道的历史而言,一个朝代也顶多迁都两三次,根本没有哪个能像唐朝一样。

非要说相近的,还真的就是北边那群匈奴,虽然匈奴有时候没有固定的都城,而是以王帐为根据。

“……”刘彻沉默了,唐朝是一个后世朝代,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了唐朝还能继续存在。

难不成还真的和这个鲜卑影响有关系?

明朝,洪武年。

一群之前并没有想过从这方面来解读的人也陷入了沉默。

不说李唐究竟有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单纯说游牧民族的特点,好像确实是如此?

朱橚想到,不论远的历史,就说他大明起义以来,元朝朝廷见势不妙后就立刻北逃,还真的没有太多“虽然机会不大,但我还是坚持一下”的意思,北逃后更是跑得飞快,大明还屡次派兵才干掉了大部分北元势力。

等到四哥……按神迹中讲到的四哥亲征北伐,那瓦剌和鞑靼也一如既往先跑了,等到没事儿了就又回来像以前一样活动……

明朝的君臣并没有细究唐朝皇帝出奔是否有鲜卑的影响,毕竟这对他们来说也只是历史上的一个可能。对他们最重要的,是唐朝天子屡次出奔还可延续社稷背后的原因,以及这些能否拿过来改一改在明朝应用的事情。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一群皇子们悄悄和彼此眼神交流:我们大清也是这样吗?

会吧?我大清可是满族,女真起家,也是神迹归类的游牧民族。

不对啊,我觉得我们现在没有什么要抛弃京城跑路的想法啊……

……现在又不需要出奔,到那种情况谁知道会是什么样……

康熙眼角跳了跳,对于底下的情况他看的一清二楚,那群皇子们自以为隐秘的小动作也不例外。不过,他转念一想,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大清有着游牧的出身,到了那种危急时刻也会像先祖们一样,选择暂时出奔吗?

而到底是坚守城池好,还是暂且出奔好,这是个严肃的问题,选错了可能就会葬送掉王朝延续的希望。

唐朝,贞观三年。

李世民也并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唐朝的问题,现在看来,只觉得可能还真有几分受此影响。

毕竟,先前面对突厥的边患问题,他耶耶就想过是否要迁都以避锋芒。

再看他们大唐后来的皇帝们,哪怕是因为觉得出奔能够保存实力、而且就算出奔了都城最终也能回到自己手中,但这出奔也太过自然了些吧!仿佛都没有一点点挣扎。

殿内的重臣们也脸色微妙,之前知道天子九逃的时候还只是得知了有这么一个情况,他们都并不知道,天子九逃是这般丝滑自然,只以为是迫不得已。从这方面看,好像确实真有几分游牧民族的风采。

【而关陇出身的影响也不止于此。】

【在大部分时间内,相较于其他朝代,唐朝对外来血统、外族人士都比较宽容,这其中主要是因为自信开放的心态,和强盛无比的国家实力。】

【国家实力自不必说,自信开放的心态很多都是开始于太宗皇帝李世民。而在此基础上,朝堂上许多人士的混血背景也是构成这样心态的一个原因。】

【因为构筑唐朝基业的建立者很多自身并非单一民族的纯粹血统,从而对于其他血统的有能力、忠于唐朝的人也就更容易接受。】

【而这种前提下,上层和民间多有与外族通婚,反过来又助推了唐朝混血的人数的增长。】

【不像单一的汉族王朝,有时候对于明显外族的人会产生排斥;也不像单一的外族王朝,对汉人百般警惕、千般提防。】

宋朝,开宝元年。

赵匡胤思索,唐朝确实更加开放,朝中也多有外族为官者,他们确实是不排斥外来民族。

只不过,很多时候他们排斥的是那些非世族出身的人罢了。

而他大宋,确实也有不少非汉族官员将领,但那都是汉化程度极深的人了,多年来都生存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并不是像唐朝的一些官员那样刚刚融入唐朝不久。

但,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国后,大宋真的不敢像唐朝那样了。虽然他知道,安史之乱并不是单纯的外族问题,按照唐玄宗的做法,哪怕是汉族的将领都有可能会掀起动乱。

只是,万一呢?

清朝,康熙二十八年。

殿内的官员们不少都微微低头,遮掩住了自己面上的神色。

神迹中,那句对汉族百般提防的,不就是他们大清吗?

在场的这些满洲贵族、汉人官员都是高层官员,对此心知肚明,所谓的“一家”也只能骗一骗那些看不懂情况的人。

康熙自然知道,能够爬到位列殿内的这些官员都是人精,对那些满汉政策都自有理解,但那又如何?满洲贵族只会拥护,而汉人官员少之又少、并没有反抗的能力。至于这个“一家”的说法,本身也只是想要稳住那些底层人士而已。

【同时,鲜卑风俗对几代王朝中的女性也有影响。】

【当时的部分游牧民族不乏仍旧存在母系遗风,女性同样掌握家庭的一部分权力,并同样要练习骑射。】

【深受此影响的北方王朝、以及继承了北方王朝的隋唐两代,自然将这些也一并继承,因而唐朝时期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上更为活跃,与其他汉族王朝截然不同。】

【这一点从唐朝对女性审美偏向就可以看出来。终唐一朝,对女性的形象都更倾向于英姿飒爽、健康丰腴,而非其他很多朝代的柔弱纤细。】

————————————

————————————————

这不是说游牧民族的女性地位就与众不同,实际上以蒙古的收继婚为代表,游牧民族女性的物化程度实际上很高。

此外,对各方面、各种事物人物的包容,最大的一个原因是自信

唐朝足够自信,从李世民开始,整个盛唐的气质就是自信大气,因为足够自信,所以才能包容。像宋朝就做不到了,他们对唐朝的有些内容颇为批评,除去一些宋朝的情况外,也跟他们与唐朝的自信不同有关。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御女天下 诡秘之主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我的总裁老妈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重生之武道复苏 逍遥人生 汴京春深 山村情事 陛下不可以! 重生日本高校生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官梯 特种兵重生七零 抗战之血肉丛林 花都太子 开局成为学术泰斗 凡人的骄傲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明末超级土豪 智械战争 抗战之红色警戒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历烽火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梦回西晋娶女帝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山贼之谋定三国 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 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 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 我家有个电饭锅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穿越之铁血捕快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汉吏 重生美好 无双镇北王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 今天有猫了吗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txt下载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最新章节 - 向各朝讲述太宗事迹【历史直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