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生存指南

荣耀与忠诚

首页 >> 春秋生存指南 >> 春秋生存指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天价傻妃:娶一送一 金牌帝婿 天下枭雄 大清隐龙 穿越兽世:兽夫求放过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春秋生存指南 荣耀与忠诚 - 春秋生存指南全文阅读 - 春秋生存指南txt下载 - 春秋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3章 残酷的现实(6K)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卿大夫好杀吗?谁都知道刺杀起来很难,偏偏针对卿大夫的刺杀不止一次两次。

事实上,便是家族规模不大的贵族都不好刺杀,何况是刺杀晋国的卿大夫。

那么,为什么还有人接二连三去刺杀卿大夫?他们知道自己很难成功,只是认为卿大夫给晋国和诸夏文明丢了大脸,想用自己的血溅他们一身。

即便是刺杀没有成功,他们也展现了自己的态度,成为了文明的义士,用命敦促卿大夫知错就改。

在这个匹夫一怒血溅五步的时代,从来不缺乏为了达到什么目标而甘愿送命的人,能够对时代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

遭到刺杀的卿大夫无一例外,他们也没有多余的选择,只能厚葬刺杀者,再表示自己一定会知耻而后勇。

那些刺杀失败身死的人,卿大夫非但不会为难他们的后代,乃至于会收养过来好好善待。

如果刺杀身死,子嗣不被卿大夫收养?自然会有其余贵族善待他们子嗣。

这是古典时代对于敢于付出的人一种善待,其实也是社会风气所决定了的格局。

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解读,大概就是:见义勇为,应有回报。

智宵当然没有遭遇过刺杀,有人一再针对其他卿大夫进行刺杀也早就听说,心里其实挺不是滋味的。

诸夏历来不会缺义士,他们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将当权者推到认为正确的道路之上,可惜的是多数的付出总是白付。

“民不畏死,如何以死惧之。”智申又引用了李耳的一句话。

这么看的话,近来智申没少阅读李耳的着作。

发动刺杀的那些人,他们还真的是“民”的身份。

而在春秋战国时代,什么人才有资格成为“民”的阶层呢?起码要是“士”以上的阶级,以下叫黎庶,往后被称为黔首,再往后才称为百姓,只是很快就被叫泥腿子了。

黎庶才没有心思关注国家大事。他们需要关注的是什么?家里还有多少粮食,饮用水要不要补充,柴够烧几天;不然就是眼睛盯着农田,思考来年能均出多少粮食换点布,一家子不用轮流穿着一件衣裳出门。

并不是所有黎庶都能够操心那些,要执行“承包制”的智氏或魏氏治下才行。

其它地方的黎庶?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财产,藏起一些什么不是主人赐予的东西,一应属于非法所得,会遭受斩手、剁脚、割耳、挖鼻等等处罚。

“父亲近来常读李耳着作?”智宵这是属于没话找话说。

智申并不觉得智宵没有关心自己遭遇刺杀有什么错。

出个门起码几十名护卫,夸张一些就带上几百数千,卿大夫的身份又注定不是想接近就能接近,会被刺杀成功九成九是信任之人干的。

再则,智宵提起刺杀不啻是在打智申的脸,重申出征中山国一事真是丢够了脸面。

智申笑着说道:“李耳学说,有些许可取之处。”

当前李耳其实还没有写《德道经》一书,着作的出现是在李耳西出函谷关遭遇尹喜,受到了极好的款待,留书作为一种酬谢。

李耳不像孔丘广收门徒,更加没有四处走动,只有在人前来拜访时才做学术交流。

这样一搞,李耳有什么思想,又是何等的主张,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人们愿意去拜访李耳,主要原因还是曾经做过图书馆管理员这一层原因。

比如,孔丘拜访李耳就是想获知上古时期关于“礼”的记载,源于“礼”是孔丘的“道”,玄乎一些就被记载成为:孔子问道于老子。

周王室的典藏室都收录了什么?远到夏朝和商场时期的文字记录,近到当代列国的大事件记载,其中包括完全版本的《诗经》,以及周公旦的《礼》,姬昌所留的《易》,等等很多着作。

当了几十年管理者的李耳平时想看什么就看什么,能够想象知识量有多么深厚。

更不用提“王子朝”之乱让典藏室的收录十之七八被卷跑去了楚国,周天子或任何诸侯多次讨回无果,等于说那些着作对楚国之外的诸侯国是失传了。

楚国所得的典籍后面去了哪里?它们最后被始皇帝获得,收藏在金匮石室;更后来嬴姓失国,典籍被萧何拿到手,部分典籍被献给刘邦作为国藏,另一部分萧何私藏;再到东汉末年,蔡邕成为其中一部分典籍的保管者,蔡邕一死被一些世家卷跑,随后大部分典籍就此消失在历史长河。

智申不是在说假话,真的认为李耳的一些学说挺不错,例如“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这一条,还有“修养己身”这一点。

如果看一些学说,会发现里面充满了自相矛盾,读透了却是发现作者又给圆了回来。

当代的贵族很实在,他们不会全盘否认一种学说,一定也不会全盘接受某人的学说,讲究的是“为我所用”那一套。

按照智申的理解,所谓的“无为”为的就是给“无所不为”做注脚,用在正治或兵法上等于采取有准备“后发制人”的思想精髓。

智申来西部并不是完全为了避难,提到李耳的一些学说,主要还是警告智宵不要随便就攻打秦国,一定不要忘了“师出有名”这一项。

其实,主要还是跟当下的时局有关,晋国主动牵头搞会盟,闹了虎头蛇尾的一出,想开战也应该是盯着中山国打,攻击其他诸侯国势必要让舆论被泼上猛油。

智宵不傻,并不会在这档口去入侵秦国。

智氏现在最应该做的是搞好西部的建设,期间不间断地刺探秦国的情报,再做好相关的入侵准备。

在怎么才能“师出有名”这一方面,智宵集思广益下有不少成果,包括一再刺激秦国,逼迫秦国抢先动手这一条。

有家臣给出一个的建议,他认为到想动手的时候,以商队失踪为理由兵发秦国。

当时的智宵听后瞪大了眼睛,怀疑其中有人跟自己一样是穿越者,要不然怎么能够讲出那种建议。

以事实而言,暂时没有诸侯国以商队失踪作为开战理由,一切只因为商队失踪简直是稀松平常,用这种借口实施入侵堵不住诸侯的嘴巴。

说白了就是那么干,与欲加之罪没有区别。而欲加之罪这种操作在当前做了,一定会留下无穷的后患。

所以当时没等智宵说点什么,辅果、程朔、范蠡、仲由、冉有等人就凶巴巴次责和问罪了。

当前真不是“我强,想干嘛就干嘛”的时代,要顾虑舆论只是一方面,飘了绝对要被打得落下尘埃。

智宵当然知道在当前年代想干成大事,比其它时代更应该顾虑世人的看法,真的不是以后那种“成王败寇”的年代。

“来岁使属民垦荒,所选之地乃在洛水西岸。”智宵说道。

所谓“属民”就是家族治下的“士”、“徒”、“羡”三个阶级,不将黎庶包含进去。

智申一听就懂了!

家族差遣“属民”是一种理所应当,开垦出某地的农田也将有所回报,一旦做了无用功则是风险共同承担。

智氏跑到洛水西岸去垦荒?那边默认是秦国的势力范围,不等于捅了秦国君臣的心肝脾肺肾了嘛!

之所以说是默认,原因在于当前时代还没有明确的疆域边界线,以修筑城池为基础,城池周围再建设村落,村落辐射出去多远才算有效统治疆域,其余只是势力范围级别,不是严格的疆域这一等级。

在这种事实之下,能够看到春秋时期的诸侯国经常进行跨国战争,他们只要不靠近某城池或村落都不算踏入他国疆域,顶多就是从势力范围路过。

诸夏这边划分势力范围一般是某水系或某座山为默认的边界线,晋国与秦国很久以前用大河作为边界线,后来晋国向西扩张到洛水,洛水成为晋国与秦国新的边界线了。

智申一听智宵想那么干,评价只有一个,那就是够阴损的。

默认这种玩意只是默认,不以条文成法,同时也不存在任何有效的背书。

智氏跑到洛水西岸垦荒,造成的无外乎就是晋国与秦国的默契被打破,不会第一时间爆发战争,要不要开打取决的是智氏与秦国怎么谈。

所以,智申问道:“若是秦国无动于衷?”

智宵笑着答道:“便开垦至泾水。”

洛水现在是晋国与秦国的默认边界线,智氏将手伸到洛水西岸顶多就是刺激一下秦国君臣,不至于让秦国立刻要拼命。

泾水不一样,秦国一直将这边视为东出的桥头堡,也是他们在东部不容有失的一个底线。

“有一事需父亲允准。”智宵脸上表情转为严肃。

智申不知道智宵想说什么,看脸色就能够明白事情很大,表情跟着慎重起来。

“我家已作承包之制,以常理而言,所承包之人可为‘羡’。”智宵说的是晋国一项特别制度。

所谓的“羡”就是预备役,归纳起来就是半兵半农性质,属于晋国的独有国策,其他诸侯国并没有相关制度。

这一个制度又是栾书建立,与改军制为一乘战车搭配七十二名步兵,一同被视为晋国维持霸业的基础。

关于预备役制度的出现,不止是让晋国的可用兵源增多那么简单,其实也是打开了底层的上进通道。

得知有上进通道的黎庶,他们比谁都更加愿意抓住改变命运的机会,主动配合军事训练,平时的劳动热情也得到增加。

后面商鞅变法,主要借鉴了赵鞅提出“不论阶级,有功必赏”的核心,何尝没有借鉴栾书在晋国的改革呢?

智宵在干的事情也是变法,只不过是在智氏内部进行,不涉及到整个国家的范围。

自小没少读史书的智申以史为鉴之下,怎么可能听不懂智宵的主张?

这是要让给智氏的适龄和身体条件允许的男子变成兵源啊!

如果智申懂得什么叫全民皆兵,四个字就能概括智宵想做的事情了。

诸夏到什么时代才搞出全民皆兵呢?需要到战国中期。

所以,智宵现在那样干,足足提前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

智申只是在很多时候显得迟钝,该次又随了惯例,与智宵分别将近两天才琢磨透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带来的后续影响。

“扩大兵源不是为了针对秦国,攻打秦国以我家当前兵力就够。智宵在做的准备是分裂晋国,与立国之后的扩张啊!”智申可算是给搞明白了。

要分裂晋国这种事情当然需要保密,导致智申根本无法找谁协商,想找智宵进行确认,得知智宵已经不在“智”城,一大清早出城去了。

现在的情况是,赵鞅、韩不信、魏侈、智申、韩庚、赵毋恤只要出门,不是被堵着谩骂,便是有人试图刺杀,结果到了春播时间,他们根本无法外出巡视。

卿大夫又怎么样?他们每年的春播、夏收和夏季补种、秋收都需要外出巡视,监督各地皂、胥、邑宰的办公情况。

这种可比自己划个地方,每年搞形式工程强得多了。

他们即便亲自种田,其实一年也就出现两三次,平时照顾田亩一定是下面的人,否则农作物不是被虫子给啃光,便是各种草乱长,一亩地的收成不知道够不够一斗。

家主每年几次亲自下去视察,发现问题会第一时间解决,对相关官僚形成的威慑力度可想而知,另外何尝不是一种稳固统治的做法呢。

“分地几亩啊?”

“……”

智宵没有刻意的和颜欢色,只是用最平常的态度在问一名农夫的话。

这名农夫没有跪在地上,只是也不敢站得笔直,面对问话只光哆嗦嘴唇,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其实能够理解,身份地位的差距太大,当前就是等级十足森严的年代,可以的话普通人一辈子都不想跟贵人有所接触,免得应对错了当即逝世。

智氏进行的承包制,针对的是普通人,分割的土地范围不大,与后世承包制一承包就是几百几千亩或更多是两码子做法。

因为社会基础薄弱的关系,智宵也没有颁布政策让一家子团员,一个家庭能不能团员看运气。

可以承包的人不分男女,以年龄为硬性要求,十三岁以上方有承包资格,男子从五十亩起步,女子从三十亩起步,最多上不封顶,可是要承担考绩。

因为智宵在智氏内部弄了承包制,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解放的关系,近来搭伙过日子的男女迅猛增加,他们的结合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但凡日子能过得下去,势必会产生婴儿潮了。

为什么用“搭伙”而不是“成婚”呢?因为现今黎庶的婚姻太过朴实,压根没有办婚礼这一套,乃至于没有登记一法,男女愿意合居就算结合,甚至还能够不走程序的好聚好散。

当今的结婚只出现在“徒”以上阶层,身份地位越高越讲究,排场理所当然也更大。

站在旁边的邑宰、胥、皂心里急得要死,恨不得跑过去掐住被智宵问话的农夫,让农夫赶紧搭话。

智宵知道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耐心地等着农夫回答。

“额名下七十亩,伴女六十亩。”农夫说话的声音很小。

智宵点了点头,要说什么的时候,农夫却是浑身发软给一屁股坐到田埂上了。

所以是,刚才农夫已经鼓起最大的勇气,回答完一口气给卸了个干净,没干体力活也弄得浑身汗水。

智宵本身不吃人,更不会无故任意践踏治下的某某人。

农夫害怕的不是智宵这个人,怕的是身份带来的等级差距。

以为只有春秋年代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至少在春秋年代,任何贵族知道他们是自己的财产,哪怕不善待治下黎庶,也不会刻意去欺凌或干其它坏事。

知道在春秋的早期,多数贵族是拿愿意跟随自己的所有人当亲爹对待吗?贵族怕的就是他们舍弃自己而去,别说是开拓出一片疆土,能不能活下去都是未知数。

到了春秋晚期,贵族虽不至于还将跟随自己的人当爹对待,起码的一些惯性还被保留,顶多就是压根懒得搭理黎庶阶层。

殉葬的话,可不要以为陪葬的人是黎庶,其实是奴隶啊!

轮到黎庶被任意践踏的时代,其实恰恰是大一统之后,各种打工人(官员)纯属觉得反正天下是皇帝一人独有,出现什么损失都不会感到心疼。

智宵没有去扶起那名一屁股坐到田埂上的农夫,正确的做法是不做搭理,迈步走向其它地方。

到了智宵这样的身份等级,要是干出扶起农夫的事情,才是在害这名农夫。

为什么?没太复杂的原因,农夫一定会得到基层官员的善待,时间一长要么是农夫飘了,干出不符合自己身份等级的事情被处置;也能是长时间刻意善待农夫的某官员没有得到回报,以至于某官员稍微上下嘴唇一碰,农夫遭到无比惨烈的报复。

所以,即便是天上掉大馅饼,到底是多少米的高空掉落下来?几米、几十米被砸到顶多痛一下,几百上千米的大馅饼砸下来掉在脑门上,知道什么叫引力加速度吗?

不知道引力加速度是什么?那换个比喻。普通的小锤子从一米掉下去砸到人会疼一下,十来米掉下去砸到人就不止是疼一下那么简单,高度越高掉落造成的伤害一定会更大。

智宵当然不会只问一名农夫,男女老少有机会就问一下,场景会有变化,答案也不一致。

在商朝与西周年间,大概需要十亩的土地才能养活一个人,一个家庭起码需要四十亩以上,农田的质量越差,需要的田亩数量就会越多。

以上不包括各种税。

事实上就是税越重,想养活一个人所需的田亩就越多。

在智氏实施承包制的年代,大多数土地其实是处在荒芜状态,可以理解智宵接下来为什么要鼓励垦荒了吧?

当然了,开垦出来的农田,肯定不是归开垦者所有,只会享受几年的免税。

应了那句“免费才是最贵”的说法,人们开垦农田归于智氏智氏这个家族所有,他们生下的孩子创造出来的价值一定有智氏的一份。

等待哪一天人们名下可以有自主控制的土地,一样免不了要交税,存在区别的是被剥削情况到底多重。

至于说交上去的税被用在什么地方?反正不会是交税者说了算。

如果收税者不投入资金或资源在基础建设,或是各种有利于治下生民的辅助上,其实收税一方也就只是吸血虫。

因此不讲究回报社会的封建王朝,哪怕一再进行扩张,治下的人只会受苦更重,着实没有资格要求百姓感恩。

智宵暂时没有想过回报社会,想的是自己的丰功伟业。

与其说智宵没有想,不如说没有那个资格。

在当前年代,生产力的限制之下,自保都是一个难题,有限的资源肯定优先服务于军事。

智宵可以做到的就是保证上进通道,同时不进行过分的剥削,仅此而已了。

那样说起来很残酷,只不过是一个无可怀疑的事实。

什么时候外部威胁没有那么大,或者生产力提升可以产出更多的资源,才会出现社会福利。

智宵一圈逛下来就是一个多月过去。

等待智宵回到“智”城的时候,见到智申立刻被告知一个消息。

“曹君为宋君所俘。”

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宋君栾邀请曹君阳到“商丘”作客,一开始还好好地招待,很突然就将曹君阳囚禁了起来。

与此同时,宋君栾派乐髡率军入侵曹国。

智宵知道这段历史,说道:“曹君阳乃是十足蠢货。”

智申皱眉了。

可是,曹君阳真的就是一个蠢货,蠢到信任喜欢射鸟的公孙强的鬼话,还真以为曹国够资格争霸,先跟晋国断交,后面主动入侵宋国。

“确实乃是蠢货。”智申点评的是曹君阳对晋国断交。

晋国从曹成公(前595)就一直在庇护曹国,算起来已经庇护了一百多年。

而晋国之所以用心庇护曹国,原因是曹宣公响应晋国号召一块去攻打秦国,随后在战阵上被秦人所杀。

智申除了提到宋国与曹国之外,还说了其他诸侯国发生的事情。

智宵一边听,一边心想:“这不,入侵秦国的机会来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斗罗之金鳄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武师的自我修养 军工科技 猎艳谱群芳 黑铁之堡 逍遥四公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超级神医赘婿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特种兵在都市 大宋女刑司 无敌天命 田野花香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齐之君上传奇 大明狗腿子 三国凭实力截胡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大夏镇远侯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 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 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 废柴趣妻 
春秋生存指南 荣耀与忠诚 - 春秋生存指南txt下载 - 春秋生存指南最新章节 - 春秋生存指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