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邙山之北

首页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回到明朝当王爷 黑铁之堡 大清隐龙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凡人歌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中华第四帝国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邙山之北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全文阅读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txt下载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61章 两件事情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王弋惊愕的发现,他的一些理论在这个时代并不是不能接受的,汉代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封闭,相对开放很多。

真正让这个时代难以接受的是某些现象,某些凌驾于认知之上的现象。

王弋想要运用现代知识创造一些东西就必须有一个代理人,一个拥有凌驾于神权之上的代理人。

百姓们信奉鬼神之说,士族阶级则信奉巫蛊,想要找到这个代理人,王弋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这种人寻找不如培养,直接培养不如间接培养。

有能力的人该用就要用,王弋觉得是时候去辽队见一见诸葛亮的未婚妻了。

其实王弋知道不少在三国时期擅长物理的人,比如马钧,比如杨泉,再比如陆逊的那几个亲戚。

可是现在马钧有大用,其他那几个生没生出来都是个问题,王弋不可能找得到。

而且这次他去辽队点拨黄月英都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去泉州和高显。

在此之前王弋还有两件事需要定下来,趁着这次廷议一起议一议。

第一件事就是王弋打算开发浚仪和邯郸的事情,王弋为了带动河北的经济发展,鼓励百姓尝试经商,早早就将风放了出去。

虽然规划需要时间,但百姓同样需要时间准备。

王弋想着自己改建的快一些,百姓刚好可以和世家一同获得第一批利润。

然而让王弋和群臣担忧的事情并没有出现,世家还算好说,该准备的、能准备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百姓的反响却非常平淡,甚至有些厌恶。

特别是邯郸,反响尤为激烈。邯郸的县令甚至上书希望王弋不要以商业的模式开发邯郸,他上的可不是奏疏,而是万民书,当真有数万百姓联合签名,那各种各样的烂字可是做不得假的。

王弋将调查的密报说了出来,群臣一时间也陷入了探讨。

这一次王弋开放的商业城市非常多,足足有三个。范围也非常广,周边数座城池都要围绕中心的一座进行开发,其中的利益将是一个天文数字。

面对这种体量的利益,哪怕世家全部联合起来也吃不下,况且他们同样需要下游商户完整商业体系。

就连田丰也很是头疼,商业确实是末业,可是商业来钱快,接管了财政之后田丰才明白整个河北到底有多花钱,王弋为什么打着打着就没钱没粮了。

王弋的军队精锐吗?那必然是精锐。

别的不说,单说最初组建的那支以幽州人为主的军队,从王芬到最近的袁绍,他们都是绝对的主力。

这支绝对的主力没扩军不说,几场大战下来,减员还不到一半。

这支军队就是全天下诸侯梦寐以求的军队了,古往今来田丰都没听说过有这样的军队。

可是这支军队的日常开销是多少呢?

整个河北财政的十分之一!

是的,即便不打仗,平日里的开销就有这么多。

其中包括了军饷、后勤采买、装备养护、家属福利、阵亡抚恤等等……

不多?这已经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了。

上到刺史,下到吏员,各级官员要不要发俸禄?

开垦荒地官府要不要出政策支持?

新地耕作要不要出粮种?耕牛?农具?

要不要兴建水利,改善耕种环境?

要不要建设一些便民的设施?

要知道王弋从来没有征过一次徭役,所有的劳动他都是要花钱的!

要不然哪来的王弋缺粮后百姓自发送粮?

现在是乱世,民心是那么好获得的吗?还不是靠官府一个铜板一个铜板的喂出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愿意死心塌地跟着王弋,如今河北有盛世之影,只要按照王弋现在的计划一步步走下去,平定天下后休养生息几年,就是一个完美的盛世!

在有这样的战略眼光的前提下,王弋所有的小毛病都是可以克服的,也是他们愿意规劝的。

所以田丰对此尤为焦急,他直接提出:“主公,官府这里是不是应该再出台些惠民政策?以利益吸引百姓加入行商?”

“不可!”

没想到最先提出反对的竟然时田丰手下的张承,他解释道:“一切惠民政策都要有个度,不是越多越好的。大力剥削百姓会让百姓反感,但是一味付出就会让变得百姓贪婪。我认为现在百姓不愿意经商可能并不是政策不好。如今百姓衣食富足,商人的地位又很低,百姓们是不愿意从事这种贱业的。”

“确实如此。”张范在一旁补充,“商业的风险很高,远没有土地有保障。特别是如今这个世道,好好种地存粮,战乱来了粮食能保证人饿不死。可是兢兢业业经商,一场兵祸来了就会血本无归,铜钱也无法当饭吃。”

有了头头田丰和留侯之后的发言,一众臣子便开始引经据典向王弋输出自己的想法。

王弋没有任何表态,安静的接收着每一条建议。

每次这种时候都是他学习的时候,众人引据的典籍有的王弋没看过,有的王弋听都没听过。不是每一件需要廷议的事都能突然说出来,机会难得。

还得是荀彧!

争论了半天,荀彧终于说让王弋满意的解决办法:“主公,不若让当地家族在行商时带动一下如何?”

“好!就按文若说的办。”王弋闻言立即点头同意了这条计策。

群臣见王弋这么痛快都愣住了,靠世家帮衬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若是世家在帮衬的时候暗中使些手段,那些想要行商的百姓只能被吃的连骨头都不剩。

王弋和世家是对立的,这里都是明白人,不是没人想到,只是没人敢说。

荀彧就那么大胆吗?还是说王弋就那么听荀彧的话?

当然不是,只是因为荀彧想通了其中的关结,给了王弋一个借口。

王弋想要去辽东这件事他早就知道,而且已经和他说明最近就要出发,让他做好准备。

去辽东到是还能解释,去高显是为什么?肯定是想要将高显的商业往中原地区移动啊!

荀彧猜得没错,王弋这一次去高显就是为了拆分高显的。

不拆不行了,这次的边境战争导致胡人的数量和大幅度减少,消费能力相对应的也会减少很多。在下一次人口爆发来临之前,胡人的潜力基本上被榨干了。

未来高显将会成为专门针对扶余、高句丽、马韩这些东北及半岛国家的专门出口城池,鲜卑和乌桓已经成为了历史。

不过王弋不能明说,高显牵动着整个河北的经济,里面包含的财富非常惊人,稍有不慎就会让整个河北经济崩盘,他必须慎之又慎。

不给群臣反应了机会,王弋直接抛出了第二件事情。

眼看秋天就要来了,刘宏还躺在棺材里面呢,这件事必须有个说法。

事涉皇帝,这回所有人都闭嘴了,就连荀彧也在逃避这个话题。

对此王弋非常不满,冷哼一声:“哼,怎么?你们是刘氏旧臣啊?还是我王弋之臣啊?”

这句话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们肯定不是刘氏旧臣。但是由王弋说出来就非常僭越,传出去很不好听。

王弋的愤怒没有得到任何回应,场面依旧安静。

眼看王弋就要发火了,刘家的大孝子刘晔赶紧打了个圆场:“主公,要不随便找个地方埋了得了,也不是什么贤明之主,一个亡国之君要那么好的待遇干什么?嘁……”

说实话,刘晔说出了刘氏族人的心里话,他们对刘宏真的没什么好脸色。让他们沦落到需要看其他姓氏之人脸色的不就是刘宏吗?给他挖个坑埋了都算便宜他了。

可是王弋不能这么干啊……以前还好说,现在牛都吹出去了,不给刘宏送进文陵他脸上也挂不住。

其实归根结底王弋想要讨论的是平皋到底要不要,至于怎么对付曹操那条阴险的计策,王弋已经想到主意了。(之前好像打错字了,平皋打成了平牟?改完了。)

王弋发现平皋这个地方目前真的有些鸡肋,得到平皋确实拿下了洛阳的大门,可他现在又打不了曹操,拿下后还需要派重兵去防守。

而且平皋在河内郡,虎牢关在河南尹,这让王弋一时间有些难以取舍。

这件事也算是旧事重提了,之前不少臣子都劝王弋不要接受平皋,不过他们的理由就比较搞笑了。

由于这两个地方十分重要,高顺在王弋麾下没什么名气,也不和世族互相结交走动,他们信不过高顺。

到底是真信不过还是假信不过王弋不想追究,他需要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有了刘晔的引导,群臣将问题引到了平皋上面,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

但是这一次王弋不准备从讨论中学习什么了,而且脸色越听越难看。

建议王弋放弃平皋的人非常多,已经占据了上风,大有盖棺定论的趋势。

就在众人一件逐渐开始统一的时候,一大一小两道声音同时响起:“真是聒噪,一群废物!”

说话声音小的人是鲁肃,他大声“嘀咕”了一句,惹得周围的人都看向了他。

而那道声音非常大的则是郭嘉,他都不能说是声音大了,简直就是用最讽刺的语气和最贱的表情咆哮出来。

几乎所有人对他都怒目而视,郭嘉却站起身走到群臣之前,手指一点一点指着群臣道:“说你们废物还不高兴了?来!一一反驳于我!

成皋、平皋乃是洛阳门户,放弃之后你们谁有信心在日后进攻洛阳时能拿下它们?

别和我说自有战将,主公的将士不是让你们消耗的!

也别说可以从并州行军,拿下洛阳后就是长安,就是凉州。并州山多路险,你们谁去开路?

河北富庶,盖因主公决策英明。占下平皋,可以主公河北之优渥,吸纳关中之百姓。这笔账你们怎么不算一算?

用不着担心曹操因为百姓发怒,他凭什么发怒?他怎么敢发怒?主公豢养的猛士等着他发怒呢,用不着你们担忧。

也不用在军费上说划算与不划算,打仗就没有划算的。我一个不识五谷的书生都知道熟地要好过生地,司隶多年耕种,这还需要考虑吗?

别谈什么河北需要休养,没有多余的钱粮征募士卒守卫两地。真当我们五军军务府的人都是摆设吗?

在下不才,当个一万精锐还是可以的,你们有谁想在军谋上和我比划比划吗?嗯?”

能跟郭嘉在军谋上比划的人都支持拿下平皋,不支持的他们也摆弄不明白郭嘉,一时间还真就没人接郭嘉的话,只是恶狠狠的盯着这个狂妄的小子。

郭嘉狂妄又能怎么样呢?愤怒的人看着郭嘉,只有精明的却看向了郭嘉身后的王弋。

已经有人发现王弋的表情从略带愤怒变成了看不出喜怒,很显然这位好战的人主很认同郭嘉的话。

之所以没有马上决定,就是在等一个出头鸟蹦出来,好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敲打一下他们。

一时间群臣之中眼神乱飞,商量着将哪个倒霉蛋儿扔出去平息王弋的怒火,好让王弋将这事儿竭过,以后不再追究。

王弋不可能就这么轻易放过这种机会,立即对荀彧说道:“文若,你书信一封给曹孟德,就说我谢谢他让出了平皋,但是用不着他借道给我!高顺不是已经将虎牢关打下来了吗?有自己的路我为什么要走别人给的?告诉他,我就大大方方进洛阳,让他在洛阳城外等我!”

“喏。”荀彧行了一礼,答应下来。

所有人心中一沉,都知道王弋是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件事了。

不过王弋并没有说完,他站起身来,手按在剑柄上,冷声说道:“来人!传令关云长!令:即日准备白绫素缟,先帝入陵不能失了排场,一万甲士护卫同行!虞仲翔,选定一个良辰吉日,我等河北群臣为陛下送行!”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一万陈留守军,再加上五千高顺的士卒,都是河北最精锐的战士,打下洛阳都够了,曹操真的敢答应?

曹操肯定不敢答应,王弋知道自己这里肯定有心向曹操的人,虽然不一定背叛,但是谁还没个亲戚了。

王弋就是说给曹操听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曹操去恶心刘辨,别有事儿没事儿就来烦他。

在廷议结束以后,王弋就派人将传令的人追回来了。他又不是疯了,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再兴兵动武……

不过在廷议结束后王弋留下了张飞、刘晔、荀彧和戏志才,准备将所有军队的官职定下来,边境打得差不多了,该赏还是要赏的。

王弋将这段时间他研究出来的官制分给诸人,希望得到一些意见。

军队平日里归典军府管辖,王弋参照了汉朝的官制设置了四征、四镇、四方将军。

四征和四镇战时任命,属于荣誉加持的范围,平常是不设置的,典军都督下平日里真正管事的是四方将军。

四方将军拥有各自独立的署衙,署衙将位于典军府总署衙之内。平日里负责处理各自军中的事务,各方之间不会有什么交集。

参将及以上官职的人就一般就不会下放到地方了,全部在王弋的治府中办公。他们平日里没有调兵、练兵甚至去军营中接触士卒的权力,战时以王弋虎符为准调动兵马。

也就是说平日里能接触到士卒的最高军官只有校尉,而且王弋还打算逐渐将士卒打散重编,尽量避免地域情结。

地域情结确实能提高战斗力,就像天下精锐丹阳精兵那样,都是亲戚和本地老乡组成,十分敢于拼命。

王弋也是思考许久才下定这个决心的,他需要的是平衡和稳定,其他的问题他相信凭借自己先进的装备和训练方法能够弥补。

让王弋比较纠结的是中军总署衙的问题,他一直没想好由谁来担任中军都督。

中军总署衙虽然隶属于典军府,但王弋并不想将它放在典军府中。

中军是王弋准备的卫戍部队,负责他和治府的安全。中军都督的官职也要比四方将军高,和典军都督平级。

这个人选需要慎重考虑,而且王弋这次也不准备任命四方将军,最多也就任命一下都指挥将军,四方将军需要等军制全部改建完成再说。

张飞算是明白自己这个职位的意义了,说白了他就是大汉军制的大将军,只是现在空有大将军的职位,没有大将军的权力罢了。

对此张飞也能理解,一方面是军制改革的动荡需要有个拥有足够分量的人压阵,另一方面则是王弋本人就是个精通战事的人主,在这样的人主面前,大将军就只能是个漂亮的头衔。

当然,在天下一统前四方军团肯定有他一份,这是毋庸置疑的,了不起再被贬职一次呗。

他老张皮糙肉厚,贬职不疼不痒的,能咋滴?

所以张飞在举荐名单上写上了张合、张辽、太史慈、赵云、高顺以及……徐荣。

其他文臣就要谨慎许多,名单虽大同小异,刘晔写上了关羽、荀彧写了王正和王奇,但是他们都没写徐荣。

徐荣是个敏感话题,用不用全靠王弋一句话。王弋不可能马上就打自己的脸,张飞却不用顾忌这些,军方不需要、也不可以参与到政治活动中。

其实王弋心中已经有了人选,这样做只是为了看看其他各方的态度。

最终王弋敲定了一些人:张合、张辽、赵云、关羽、乐进、鲜于辅被任命为都指挥将军,高顺、田豫、张燕、吴匡高览被任命为参将。

这些只是王弋定下来的,最主要的人事任命是都指挥将军,参将的其他人选还需要张飞和五军军务府那些人自行协商。

荀彧一看到这份名单中几个阵亡的名字就一阵头疼,王弋这是在点他。

那些人属于追封,意味着各级的抚恤制度同样需要尽快完善。而且这几年一直在征战,重新制定抚恤制度需要发放大量的钱财,官府又要狠狠放上一笔血。

好在这些现在荀彧不怎么管钱了,这些事足够田丰去头疼。

荀彧在等王弋下一个人事任命,既然张飞提了徐荣还没有挨骂,那五军军务府的官职今日也会定下来。

不出荀彧所料,王弋紧接着就将拟定好的官职发了下去,询问几人的意见。

目前五军军务府只有两个职位,一个是尚书,另一个就是参事。除了刘晔是尚书以外,其他人都是参事。

五军军务府是刘晔的地盘,他自然非常上心。仔细看了一下,王弋将军务府分成了三个等级,分别是部、司、衙。

不过官职到没写几个,只有尚书左右丞、侍郎、参事、侍中等一些部司级官员。

王弋只定下了几个人的官职,尚书右丞是戏志才,鲁肃为侍郎,徐荣、孙福为参事,就连郭嘉的职位都没给出明确的安排。

王弋的意思就是让刘晔自己决定,这是个态度问题,刘晔需要仔细考量。

不过王弋并不着急,如今战争已经不是河北最重要的事了,五军军务府暂时没什么事情需要做,刘晔有得是时间考虑。

比较意外的是荀彧向王弋举荐了黄权和杜袭如五军军务府,理由则是两人的军事才能出众。

这两人的能力王弋当然清楚,只是出众也要分和什么人做对比,若真的要将能力出众的人都放进五军军务府,满宠和田畴比这两人要有资格的多。

一时间王弋有些明白荀彧的想法,杜袭还好说,颍川出身都是同乡,可是黄权呢?

于是王弋以政务能力为由向荀彧提出了质疑:“文若,此二人若是镇守郡县,是可以收一方太平的。”

“主公,正是如此。”荀彧行了一礼,认同了王弋的想法,却没有给出解释。

荀彧真的认同了吗?

并没有,王弋忽然发现了荀彧想要说什么。现在的五军军务府中全是一帮好战分子,他们眼中不存在打与不打,只有往哪里打,打成什么样子。

五军军务府是出兵的决策之地,团结固然好,却也需要有不同的声音。

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是军务……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辣妈攻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军工科技 渔港春夜 逍遥四公子 退下,让朕来 黑铁之堡 陛下不可以!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挑肥拣瘦 超级神医赘婿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重回1982小渔村 踏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官梯 一剑独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帝国大闲人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大明:开局三千龙骑,震惊老朱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历烽火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白话三侠五义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立渊传 大唐镇国公 起飞,从1973年开始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汉吏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靠读懂人心立足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秦末苍穹之变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邙山之北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txt下载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最新章节 -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