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封侯书生

首页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驿路星辰 夺嫡 回到明朝当王爷 科举,寒门状元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金牌帝婿 我岳父是李世民 大清隐龙 武道凌天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封侯书生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全文阅读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txt下载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18章 腰间宝剑血犹腥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看完朱七牛的闲话,朱元璋正式看起了由朱七牛、宋濂、黄月英三人历时好几天才完成的三国演义闲篇‘一’《皇爷与关二爷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朱元璋(o_o)??:“这名字……取得倒是新奇。”

——话说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钟离县太平乡孤庄村内忽然红光大作,紫气东来,时有孤庄村砍柴人于深山老林见麒麟瑞兽,大呼:麒麟献宝,必有祥瑞之事。

时至正午,阳光高涨,天上忽然晴空霹雳,电闪雷鸣,村人以为有雨,纷纷收拾晾晒之物。

抬头一瞧,天空之中竟有九条五爪神龙飞腾往来,不肯离去,似是守护某种神物。

过了片刻,又有凤凰鸣于东山,地涌金莲,花开朵朵,仙音阵阵。

村人皆言孤庄村或出稀世珍宝,正欲寻找,一老道腰挂葫芦一步十里而来,告村民曰:孤庄村龙凤和鸣,麒麟献宝,异象连连,必有大圣人出,如今元廷残暴,百姓苦不堪言,罪孽深重,天命注定大元仅剩四十年国运,届时江山社稷与百姓需托于另一人,而后天下可得宁静祥和,新朝历代君主必励精图治,使我华夏万世永昌。

村民大喜,问:托于何人?

老道答曰:便是今日孤庄村出生之人也。

老道说罢,架云离去,一刻后,孤庄村老朱家果然生得一男童,同乡无不珍重之,此男童,即是如今大明开国皇帝。

朱元璋看的直挠头:“好家伙,又是龙,又是凤的,咱咋不记得咱出生时这么威势不凡?”

“这稿子要是经过宋濂的润笔,那这老家伙的操守比咱想象的还要低啊!”

话虽如此,但朱元璋心中暗爽。

继续往下看。

——后皇爷一日日长大,果然比一般孩童不同,一岁能跑,三岁能识文断字,天文地理无一不知,经史子集无一不晓。

徐达、汤和、周兴祖、刘继祖等虽个个允文允武,志气高雅,却皆不如也,甘拜下风。

时人皆言称此乃天意,皇爷将来必率领文武大臣匡扶天下,正本归原,一扫寰宇,定鼎天下,后三十余年,皇爷亲帅大军南征北战,果然打下天下,驱逐蒙元,复我汉人江山,此时据皇爷降生,整四十年也。

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皇爷降生之后,大元朝廷之天命即受震荡,因此狗急跳墙,想趁皇爷年幼,先行加害,强行逆天。

所幸皇爷得天授命,自有贵人相扶。未免皇爷幼年早夭,孤庄村上下奋起抵抗,以至于皇爷家中父老兄弟纷纷惨死,孤庄村众人亦死伤惨重,十不存一。

看到这里时,朱元璋眼泪都下来了。

“咱那苦命的爹娘啊!”

“若他们能活到今时今日,咱一定把全天下最好的东西给他们享用!”

“不过这样也好,写他们是为了保护咱而死,总比写他们活活饿死要强。”

擦了擦眼泪,朱元璋放下已经看过的那页,拿起了新的一页。

——为免牵连父老乡亲,年岁稍长之后,皇爷留书出走,以双脚丈量我汉家土地,以双眼见证元末残破山河。

皇爷这一去,正如海阔凭龙跃,天高任凤飞,前后历时一二十年,饱经沧桑,阅人无数。

期间,皇爷铲奸除恶,杀富济贫,一路走过,百姓多蒙其关照,心中不甚感激,至今十数余年,仍有无数百姓缅怀,家家供奉长生牌。

为躲避元廷追杀,亦为查明道观、寺庙之私产,皇爷留长发以见道,剃青丝以拜佛,终见两家真伪,留诗曰:乱世道士下山,盛世和尚敛财。道家衣冠缝又补,僧人袈裟千两金。

“嘿,这小子可真机灵,把咱饿的要死无奈当和尚的事情、愣是给吹成为了考察寺庙。还海阔凭龙跃,天高任凤飞,咱自己都看的脸红。”朱元璋抓了抓脸,就楞吹呗?

——时值前元至正十三年,天下皆反,有汤和来信,邀皇爷入义军,共同杀敌,定鼎江山。

皇爷入伍后,愿拜汤和为将军,和曰:我不如你远矣,主将之位,非你莫属。徐达等欣然赞同。

后数月,皇爷率军四处征战,斩敌无数,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又通文墨,古之圣贤兵书倒背如流,故得义军首领郭子兴赏识。

郭子兴有一养女,是其至交马公之女,马公不幸离世,幼女无辜,郭遂将其收为义女。

皇爷入伍之年,马家女已亭亭如立,秀外慧中。其幼年曾有算卦之人断定此女有母仪天下之命,郭子兴知皇爷将来必君临天下,故将义女许之。

此后数十年,夫妻二人休戚与共,生死相随,不离不弃。马家女,即当今太子生母马皇后也。

成家之初,皇爷深感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如今即已有小家,安能不定大国也?

遂以光复华夏大地为主张,决心改元开朝,以彰汉家儿郎之气魄。又因皇爷以玉为美,乃有如今之名也。

古语云:娶妻求贤。马皇后之于皇爷,如夏日之冰、冬日之阳、饥渴之水、疾病之方,后皇爷开创霸业,以建大明,除徐达、汤和、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马皇后实亦居功至伟。

皇爷之兴起,实亦自大婚始。婚后,经与马皇后磋商,皇爷不忍见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决心离开,回乡募兵,另图发展。

“好,好一个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这个理念咱看相当可以。这绝对不是宋濂的手笔,这一句不是他这种老学究想得出来的,肯定是七牛写的。”朱元璋激动的直接拍案称奇。

又回头重新看了两遍这几段,朱元璋仍旧难掩心中激动。

“好,写得好,咱的皇后就是这么聪慧能干,若不是她,岂有咱的今天,徐达、汤和他们哪儿能跟她比功劳?”

“若不是女子不能为官,她又是咱的皇后,咱高低得封她一个郡王当当。”

“瞧瞧这文字俏皮的。马皇后之于皇爷,如夏日之冰、冬日之阳、饥渴之水、疾病之方。渍渍,贴切,真贴切。”

“还有这段,皇爷之兴起,实亦自大婚始。要不是咱娶了咱妹子,郭子兴那老家伙也不能这么信任咱,让咱有了发家的本钱。”

用手指沾了沾口水,朱元璋再次翻篇。

——闻此消息,皇爷之少时玩伴周德兴、郭英等纷纷前来投效,仅仅数日,便已募兵七百多人。

同年,彭大之子彭早住不自量力,自称鲁淮王,赵均用自称永义王,而郭子兴仍是元帅。义军虽有名目、士兵,却已无起初拼搏之心,安于享乐者多,一心杀敌者少。

皇爷于是与彭早住一应人等分道扬镳,率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南略定远。

途中,皇爷先招抚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三千人,后又招降豁鼻子秦把头八百人,率众军向东进发,乘夜攻破定远横涧山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虽有小成,皇爷仍不敢怠慢,下令马不停蹄,兵不卸甲,火速自降军中挑选精壮汉人二万余,并原部队数千人,南下奔袭滁州。

途中,定远名人李善长慕名求见,二人一见如故,李善长以汉高祖刘邦为例劝说,曰:上位可效法汉高祖知人善任之能,爱惜百姓之仁,便可快速平定天下,皇爷欣然纳之,留李善长做了幕府书记,共创大业。

皇爷大军很快攻下滁州,其亲侄儿朱文正、姐夫李贞并外甥保儿前来投靠。皇爷于是得知兄长及曹国长公主皆因元廷迫害而去世,悲痛欲绝,痛哭流涕,马皇后及诸将一旁劝慰之。

其时还有定远孤儿英一起来投,皇爷遂将三幼子收作养子,皆改姓朱。朱英即是我大明经略西南之西平候沐英是也,西南蛮夷闻其名无不丧胆。

之后数年,皇爷率军于浙西驻扎,操练士兵,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议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谋略,暗中积蓄实力。

眼见皇爷坐大,元廷越发狗急跳墙,派兵数十万前来围剿,战事旷日持久。

皇爷及其属下渐感乏力,幸得两支巢湖水军前来归附,皇爷问两支义军主将,为何来投,答曰:天命所归,民心所向,不敢不投也。皇爷大喜,遂收之,赏赐酒肉犒劳。

七月,巢湖水军千余只战舰突破元军封锁抵达和州,皇爷麾下步马军登上巢湖水军船只,从和州东渡长江,到达采石,大将常遇春率军冲杀,攻克采石,获得粮食无数。

常遇春即是皇爷亲封之开平王,当今太子妃常氏之父,太孙朱雄英之外祖。其人素有屡战屡胜,麾下不满十万,满十万即可大败天下各路人马之美誉。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次停顿下来,眼中有追忆之色,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场。

“开平王吗?细细算来,他已过世近十年了!”

“徐达、汤和这些老伙计也大多两鬓斑白,不复少年英姿。”

“更有许多兄弟埋尸在了那个时候,许多连尸体都没找到。比起他们,开平王、徐达等还算幸运了。”

“那些死去的兄弟很多连后人都没找到,想追赏都做不到,而李善长、冯胜等人却兀自不满足,为了功名利禄多有不法之事。”

“呵呵,若有朝一日咱处理起这些趴在朝廷和百姓头上吸血的家伙时,肯定会有许多人说咱杀功臣,飞鸟尽,良弓藏吧?但凡他们知道收敛点,咱又何必举起屠刀!”

“如今想来,他们还不如和开平王一样死在开国之初,如此一来,咱还能留点念想,全了君臣这段体面。”

想到此处,饶是朱元璋这种疑心病重、薄情寡义的人,也忍不住朝着殿外喊了起来:“来人啦。”

两个侍候在外面的太监连忙走了进来:“皇上,有何吩咐?”

朱元璋道:“明日天亮之后,派人去开平王府赐下白银百两,玉器十对,绢帛十匹,特准常家三兄弟入宫探望太子妃一个时辰。”

“是。”

挥退太监,朱元璋继续看稿子。

——采石虽拿下,可我军仍是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将士等人困马乏,于是想将粮食、缴获运回和州,皇爷却要乘胜追击,于是果断命人砍断船缆,任船顺流而下,断绝退路,效仿昔日西楚霸王破釜沉舟之典故。

将士们见无路可退,一鼓作气,遂攻克太平。

时人有对赞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进城当日,皇爷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当地百姓无不拥护,纷纷慷慨解囊,送水送粮,送马送羊。

脚跟站稳后,皇爷于是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亲任大帅之职,以李善长为帅府都事,以常遇春、徐达、汤和等为将,厉兵秣马,胸怀天下。

至正十六年三月,张士诚于长江沿岸发起攻势,进攻江南元军。皇爷乘此机会,亲率水陆大军三攻集庆,战三日,攻破陈兆先军营,其部三万六千人归降。

因过往义军每每因粮食不足而杀俘,陈兆先部下俘虏多有担忧,皇爷秉持君子坦荡荡之作风,从降军中挑选五百勇士为亲军,于夜里守卫帅帐,帅帐内则只留有亲兵统领冯国用一人。

第二日,降军得知此事,十分感动,疑虑全消,甘愿跟随。

于是大战越发顺遂,战果持续扩大,不到十日,我军便已攻下集庆。集庆,即是如今我大明首府应天府也。

“那一夜可真是惊险啦,咱跟冯国用干脆一晚上没合眼,生怕那些归降士兵杀进来,还好他们最终没有进来,反而都归心于咱。”朱元璋笑了笑,背上实则已经出了一身冷汗,多少有些后怕。

——至正十七年,皇爷麾下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皇爷亲率军马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至正十九年,皇爷麾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皇爷实际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至正二十年,人称‘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之青田先生刘基被请至应天,委任为谋臣。刘基针对当时形势,提出避免双线作战、各个击破之建策,被采纳。

至此时,高筑墙已然完成,皇爷遂着手实行‘广积粮’。

为解决粮食需求,皇爷除动员百姓外,还推行屯田法,使军队屯田,同时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用使,兴修水利,又分派诸将在各地开垦种田。

如此仅仅几年,开垦良田无数,府库充盈,军粮充足,诸文武大臣皆曰: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合该进取天下。时至今日,当年之田地,仍为大明出产无数精粮,恩泽四方。

彼时,除元廷外,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陈友定等皆各占一方,野心勃勃,却无一人胸怀大志,只想割裂分治,长此以往,则国将不国,华夏复归春秋战国之乱世,百姓反不如活在前元。

皇爷有心劝降,减少纷争流血,奈何贼子不肯,不得已,只得发兵征讨。

陈友谅其人,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之部下,偏偏此人生的狼子野心,竟恩将仇报,犯上作乱,冒险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挟持徐寿辉攻占我方太平、采石之地。

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于是杀掉徐寿辉,在采石违逆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随即与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我方领地,应天大震。

皇爷心中已有计策,但不好善专,于是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惟有刘基默不作声。

皇爷于是征求基之意见,刘基认为大敌乃陈友谅,只需消灭此人,天下大事可定。皇爷亦如此看待,遂决心决战陈友谅。

陈友谅虽势力强大,但他杀君自立,部众离心,人民疲敝,故而外强中干,只需一场,便要一败涂地。

一番磋商,皇爷与刘基定下诱敌深入,再以伏兵击之之策略。

时有皇爷部将康茂才与陈友谅乃是老友,皇爷命其修书一封,派人送至陈友谅营中,约陈攻击应天,并称其会在江东桥内应,陈友谅果然上当。

六月二十三日,陈友谅率水军赶至应天郊外江东桥,惊觉桥是石桥而非木桥,水军无法通过,方知中计,但为时已晚,皇爷令旗一摇,千军万马奔袭而出,陈友谅大败。

皇爷随即收太平,占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

次年八月,陈友谅攻下安庆,殊不知自己已是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趁着陈友谅出兵之机,皇爷率军直取陈友谅老巢江州,陈友谅惊慌失措,逃往武昌,皇爷顺势攻克江西及湖北诸地。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皇爷求救。

皇爷率军赶到安丰,看似大军尽出,实则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乃为诱陈友谅出兵也。

陈友谅中计,决意反攻,于是不顾将士反对,率兵进攻洪都。

洪都本不可久守,但此地乃战略要地,关联天下,万不可失,于是守将朱文正奋死拼搏,每阵必当先,使得士气大振,军心可用,终率领将士坚守八十五天。

时人赞曰:宋有岳武穆之岳家军,金人言称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今亦有洪都之兵,坚若磐石,重如泰山,千军万马难破之。

至正二十三年七月,皇爷得胜而回,麾下兵马已达二十万之多,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撤出洪都围军。数日后,双方于鄱阳湖展开决战。

此一战,共历时三十六日,陈友谅部终不敌,或溃散逃离,或弃暗投明,陈友谅亦被乱箭射死。

至正二十四年元旦,百官推举皇爷为吴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吴王令旨’发布命令。

两月后,皇爷再次来到武昌督兵攻城,陈理最终出城投降。

至此,天下诸侯仅剩蝇营狗苟之辈,皇爷不屑一顾。

“陈友谅吗?这稿子上写的倒是轻巧,实则咱当年那是兵行险着,没有办法,但凡他有咱八成魄力与计谋,如今坐在皇位上的就是他了。”朱元璋有些唏嘘的往后靠了靠,心中豪气勃发,似乎想与陈友谅再战一场。

——张士诚早年以贩卖私盐为业,盘剥百姓,其心可诛,元末发动盐徒起义,于至正十四年在高邮称诚王,建国号为周,建元天佑。至正十六年又建都平江,虽无野心及能力,终是割据一方,阻碍一统。

于是皇爷于至正二十五年十月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诸州县。

次年五月,皇爷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仍望其来降,免动干戈,张士诚不从。

同年十一月,张士诚下辖之杭州、湖州先后绕开张士诚投降,平江成为孤城,于是皇爷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

期间,皇爷不忍双方士兵损伤,想多留人口重建华夏,因此依旧日日派人劝降,张士诚皆不允,真可谓‘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直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初八,皇爷终率军攻入平江城,张士诚负隅顽抗,仍以巷战相抵抗,终失败被俘,自缢而死。

大吴元年,皇爷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之方国珍。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大吴元年十月二十一日,皇爷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三十余万北进中原。

北伐途中,我军每到一地,必设法发布《谕中原檄》,其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之纲领颇得民意,百姓纷纷响应,甚至直接杀官献关。

眼见中原可定,皇爷对北伐之策进一步凝定,先取山东,撤除蒙元屏障;进而进兵河南,切断彼之羽翼;夺取潼关,使其门户大开;而后进兵大都,彻底推翻前元。

彼时前元早失民心,势孤援绝,只得退去,于是大都不战而取之。

皇爷再派兵西进,山西、陕北、关中、甘肃等席卷而下,各处元兵或仓皇逃窜,或望风而降,或弃暗投明,天下终是大定。

于是皇爷改元开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于正月初四日于应天称帝,祭祀天地及三皇五帝,后又大宴群臣,各给封赏,一片喜气洋洋。

洪武元年七月,皇爷再起各路大军,一路追赶,元顺帝不得已,一逃再逃,最终逃回草原老家,汉家天下丢失四百年之幽云十六州就此收回,而后中原又有屏障矣。

洪武三年正月,皇爷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此后数年,我军屡屡北伐,斩敌无数。

自古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大明已然天下太平,四方来朝,岂能不思治理?

于是自洪武初年起,皇爷一边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一边移民屯田及军屯,并组织各地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作物。

未免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皇爷徙富民于应天,就近看管,抑豪强于四方,免民受欺。同时下令解除许多汉民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

如此数年,天下大治,皇爷于是派人至全国丈量土地、清查户口。前后历时数月,终得实数,大儒宋濂亲自验查,曰:超前元远矣。百官、黎民、四方藩属皆曰:此乃洪武之治也。

到这里,又一页纸看完了,朱元璋乐不可支:“好,写得好,基本把咱的一些功绩、政策都写进去了,宋濂这老小子真是用心了,要不是他儿子和孙子跟胡惟庸勾勾搭搭,咱高低也得赏他点什么。”

夸赞过后,朱元璋又有些疑惑。

看了老半天,也没见半点跟三国和关羽沾边的事儿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赵氏嫡女 剑来 辣妈攻略 背剑之人 天下枭雄 春满香夏 我的总裁老妈 艳海风波 都市极乐后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陛下不可以! 特种兵在都市 重生之神级明星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回1982小渔村 一剑独尊 超维术士 护花野蛮人 踏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 蝉动 朔明 绍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星落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古今名人记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 封侯书生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txt下载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最新章节 - 大明:九朝元老,就是活的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