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也有趣

才差八斗

首页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中国道教也有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铁骨 一万年前争霸 重生之桃李满天下 闯红楼 狂妃很彪悍 抗战之烽火  乱世:多子多福,开局收留姐妹花 
中国道教也有趣 才差八斗 - 中国道教也有趣全文阅读 - 中国道教也有趣txt下载 - 中国道教也有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五十九章 又一位山中宰相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最后要讲的唐朝的高道是杜光庭,他生活在唐朝这座大厦倾覆的时代,同时也是道教走向衰落的时代,正是由于他的存在和努力,保存下了大量的珍贵典籍,为后世重修道藏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他同样也是一位山中宰相。

姓名:杜光庭,字宾圣

籍贯:处州(浙江)?

出生时间:850年

去世时间:933年

主要成就:三洞藏的编修,修编斋醮科仪

主要着作:《历代崇道记》《广成集》《道门科范大全集》《道德真经广圣义》《太上洞渊神咒经》《金箓斋忏方仪》《洞天福地记》……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的“道门领袖”,道教理论大家,是唐宋道教的理论转型关键的节点人物,在道教的哲学、思想、炼养、斋仪、神仙等方面有很全面的总结研究,可以说是上承唐朝道教的重玄思想、心性论思想,下启清静之心修道的先河,特别是推动了神仙思想的入世,引导着心境转向精神超越的追求,把追求长生不死转向了对生命本身的精神超越的追求上,可以说是他开启了宋元的道教,为内丹心性学的体系化提供了理论和思路。

杜光庭还是一位迷一般的道士,《新唐书》《旧唐书》《旧五代史》中都没有立传,《十国春秋》说他“为人性简而气清,量宽而识远”。在道书、野史等诸多记载中就有杜光庭各种版本的生平、事迹,但差异就多了,比如他的籍贯上打了问号,原因是他的籍贯就有六七种以上,处州、缙云、长安、天台、括苍等等,简单考证一番,他的老家是处州缙云县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这里还要再啰嗦几句,研究杜光庭思想的学者并不少,也看了一些学者的文章,有些人还会提一句他没有入新、旧唐书和《新五代史》,有些人干脆就不会提,然后想当然的说杜光庭没有入正史,想来这些学者都没有亲自考证一下,人云亦云而已。您想啊至少还有一部《旧五代史》啊,最早如此说的人为什么没有提它,意思明显是说只是这三部史书没有为杜光庭立传罢了。

此外,在《五代史补》《十国春秋》等史书也有杜光庭的记载。当然了,有些道友可能会翻翻《旧五代史》的目录,然后很是理直气壮地说:“的确没有啊,你怎么说有?”

请打开《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六,门下侍郎参知政事监修国史薛居正编的“僭伪列传第三”,里面是有一段关于杜光庭的记载的,当然在其他正史中,并不是没有他的记载,只不过是没有单独立传罢了。

和前面讲过的高道们一样,杜光庭从小就聪明好学,七岁时就“博极群书”,神仙书、经史子集都是他喜欢读的,到十几岁时就“经籍备熟”。

据说有一位叫方干的诗人在缙云旅游的时候,偶遇了年仅七岁的杜光庭,估计是被小小的杜光庭的才华惊到了,或许他还懂点麻衣神相之类的,说杜光庭未来前途不可估量,真称得上是“宗庙中宝玉大圭”。事后证实,方干还是很有水平的,相人之术还是极准的,当时并不是为了奉承才夸奖孩子的。

晚唐的动荡大家都知道了,年轻的杜光庭立志成为像姚崇、宋璟那样的贤相,这样就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867年,18岁的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当时他参加的是九经举。

关于唐朝的科举前面简单讲过几句,九经举考的是九部儒家经典,包括礼记、左氏春秋、周易、尚书等,由此可见,杜光庭少时攻读儒学时还是下过不少功夫的。

传说杜光庭在考试的时候文思泉涌,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可惜没被录取。事后,据他自己分析落第的原因肯定不是自己文采不好,而是受了非常不公正的待遇,要不然也不会“奋然入道”。“奋然”这个词总感觉有点问题,好像用“愤然”更合适,总之杜光庭知道自己没考上公务员干脆就去了天台山,拜在了应夷节的门下学道。

应夷节小时候也是个神童,十三岁就当了职业道士,不但学过正一法术,还修了上清道法,在天台山修真五十多年,总体上应该把他归到上清一脉,所以杜光庭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上清道士。

师傅是兼修上清和正一道法的,杜光庭自然也不例外,两教道法兼修,很快就有名气。国家将乱,道教也不能独善,所以面对当时“几将废坠”的道法科仪,杜光庭立要志光大道门传承。于是他便跟随师傅潜心修习,广涉各派经书,“遂考真伪,条列始末”,更是把上清和正一经法融会贯通,这些都成为日后他编写《三洞藏》的基础。

由于师傅是名道,自己又好学,还经常下山进行江湖历练,弘扬道法,所以杜光庭名气是越来越大,终于,“僖宗临御,光庭始充麟德文章应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事情发生在唐僖宗即位的874年,僖宗前面提到过他,不多讲了,临御就是刚当皇帝开始治国理政了。国家乱了,新任的皇帝急需人才,于是就启用了郑畋。关于郑畋就不多讲,与本书关系不大。郑畋极善写奏书,所以很欣赏善写文章的杜光庭,这才向皇帝举荐杜光庭,说他“工词章翰墨之学”,一定会成为您的得力助手的。

僖宗先看了看杜光庭写的文章,嗯,感觉还不错,就派人把他诏来面试,嗯,的确是位有真本事的高道,于是龙颜大悦,当即就封他当了“道门领袖”,让他跟随在身边,可见对他还是很重视的。

转眼一年多,杜光庭在这段时间,利用身份便利广泛阅读官方收藏的经书,重点对涉及斋醮科仪方面的部分加以整理,读书笔记不知道写了几摞纸。也是在这时期,他开始了《历代崇道记》的创作,希望通过对以前帝王崇信道教的实例,告诉皇帝道教是可以为皇朝提供帮助的,可以教化百姓、安定社会,您得学学皇帝前辈们“扶宗立教”,把道教发扬光大,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据记载,876年和877年,杜光庭还曾两次来到蜀地访道,879年又去了趟湖北,出行的主要原因是道教一路在下坡路上有狂奔的趋势,道经更是毁损严重,这些都让杜光庭着急上火,所以他才数次远行收集各地的道经,然后加以刊正,可谓用心良苦。对了,他还特别喜欢和各地的老人们闲聊,特别是老道士,总能从他们嘴里听到很多珍贵的信息,还能收集大量的奇闻轶事。

不久,黄巢起义,眼看兵荒马乱的,880年僖宗逃出长安直奔成都而去,杜光庭也跟随一路来到成都。

在成都期间,僖宗除了派兵去打黄巢,想着收复失地以外,同时还大修道场,希望能得到太上老君他老人家的庇护,保佑李家的天下能多挺几年,估计这位管太监叫爸爸的逃跑皇帝对大唐的未来也没什么信心了。

身为随行的着名的道士,杜光庭感觉是自己表现的时候了,于是经常举办一些大型的斋醮活动,为大唐祈福,弘扬了道教,又迎合了皇帝的心理。

道经的收集和写作杜光庭也没有丢下不管,884年底,《历代崇道记》终于完稿,杜光庭把它献给了当时还仅是刺史的王建。感觉挺不好理解的,杜光庭为什么不把它献给僖宗皇帝呢?是人微言轻还没有到向皇帝直接汇报的层次呢,还是算准了王建未来的远大前程而提前混个脸儿熟,反正是没给皇帝。正好皇帝要起驾回长安,于是杜光庭举行了一场临行前的斋醮仪式,保佑皇帝和自己能够一路平安。

还算不错,有杜光庭一路陪着,太上老君也保佑吧,僖宗885年三月平安回到长安。皇帝安稳了,杜光庭也就又有时间四处搜集道经的工作。于是平时的主要工作就是考辨真伪,条列始末,当然写点文章,为日后整理道藏做准备也是必要工作。

为了保存这些宝贵的道经和自己的着述,杜光庭给僖宗上一份表,请求僖宗投资建一座玄元观,用来保存这些文献。难为皇帝了,国家风雨飘摇呢,本来是不会理这些小事,不过真的希望道教能拯救自己,想着建个道观也花不了多少银子,不但批准了工程项目,还希望能借助崇道找到更多的人才帮我治理天下、教化万民,于是就请一位姓潘的高道帮忙举荐些人才。

注意这位潘道长可不是潘师正,潘师正都羽化两百多年了。有意思的是,潘道长向僖宗推荐了杜光庭,于是杜光庭就有机会接受了僖宗的第二次面试,面试效果应该还不错,僖宗龙颜大悦,“遂令披戴,仍赐紫衣”,并且封了个“广成先生”的称号,派他去蜀地掌管道教。

不过还没来得及出发,王重荣和李克用就带兵来打长安,僖宗只好又跑路,杜光庭同样也跟着跑路。不幸的是,就是在这次出逃过程中,杜光庭辛苦多年收集来的三千多卷经书丢了一大半,这对他的打击可以说非常巨大。

国家乱成这样,眼看这个皇帝也是扶不上墙了,多年的心血才会损失惨重,于是杜光庭就写了封辞职信,“乞游成都”,我要去成都为大唐祈祷。

国家的混乱都没空管呢,一个道士的离去怎么可能会让皇帝操心,所以杜光庭很快就离职来到了青城山,在白云溪畔盖了个草房隐居。终于可以安心工作了,于是又重新收罗道经,潜心研究,着书立说,还四处拜访官宦士绅,化点缘重修荒废的道观,经过多年努力,杜光庭总算又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了。

891年,那位王建大发神威打进了成都建立了前蜀,903年成为蜀王,907年称帝,这在五代时期也是位成功人士了。王建和杜光庭早就认识,自己也崇道,所以对这位道门领袖非常尊重,经常向他求教军国大事,还封他了上柱国蔡国公、金紫光禄大夫等,虽然没有搬进成都,但在山中同样是积极参政议政,俨然和陶弘景一样,成为另一位山中宰相了。

杜光庭在四川时,除了对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道经的收集整理上。他在玉局观中,继续广集道经,集成了一部《三洞藏》,整理了各大门派的理论,同时大力推进教化,结合当地的民间信仰举办各种斋醮活动,推动道教在民间的传播,扩大影响力。在长期的活动中,他结合各派的科仪,加以综合和完善,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科仪规范,各方面都完善起来,形成了经典的道教科仪。

年纪大了,杜光庭气质更加成熟,带上了仙风道骨的属性,王建对他更加尊重,请他给太子当家教,919年王建死后,王衍上位,杜光庭自然就成了帝师。熟悉历史的道友应该知道,这位王衍比刘禅还扶不上墙,当了皇帝以后,就从超级纨绔转型荒淫无度的昏君生活,不过他对杜光庭还是很尊敬的,大力推行道教,又修起了上清宫,还奉杜光庭为“传真天师”。杜光庭对王衍的昏君生活很是看不顺眼,忍无可忍下就辞官回到了白云溪隐居去了,别的缺点不说,仅一条教育储君完败就够杜光庭郁闷了后半生了。

直到后唐灭了前蜀以后,杜光庭一直在隐居,直到933年羽化,寿84岁,葬于青城山清都观。晚唐道士张令问专门赋诗曰:

试问朝中为宰相,

何如林下作神仙。

一壶美酒一炉药,

饱听松风清昼眠。

杜光庭着述很多,虽然大多都失传,存世依旧不少,除了道教方面的以外,还有一些小说、诗歌、杂文,主要收录在《道藏》、《全唐文》、《全唐诗》等文献中。

《道藏》中收有杜光庭的着述二百多卷,主要有:

《道德真经广圣义》50卷,依玄宗注的“圣义”发挥出来的,算是他的代表作;

《广成集》17卷,表奏、诗词、序、碑铭等;

《常清静经注》《历代崇道记》;

《道门科范大全》87卷,整理删订的斋醮科仪总集;

《神仙感遇记》5卷,历代凡人遇仙、感应神仙的故事75个;

《录异记》8卷,收录了一百多个怪异故事;

其他还有《道藏》没收录的《仙传拾遗》40卷,《王氏神仙传》4卷,《全唐文》中收录他的各种序17篇,斋词24篇,醮词136篇,忏文3篇。

此外,杜光庭在书法、医药等方面也是卓有成绩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凡骨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全球转生:从无限复活开始成神 剑卒过河 赵氏嫡女 诸天:寻道大千之从倚天开始修仙 穿越1942有空间 在生存游戏做锦鲤 福艳之都市后宫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春满香夏 重生之神级明星 御兽从零分开始 陆门 七年顾初如北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重生之千金媚祸 纨绔才子 精神科医师手记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我在大唐做战神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明骑 剑道乾坤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我是王富贵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紫鸾记 明末之新帝国 万历烽火 覆汉 
最近更新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 权香枭婿 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 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 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 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 乱世:整活小砖家 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红楼之庶子风流 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 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 大乾贵公子 风雪战火 爱你老妈,玄武门见 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 奋斗在嘉靖年间 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 隋烽 
中国道教也有趣 才差八斗 - 中国道教也有趣txt下载 - 中国道教也有趣最新章节 - 中国道教也有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