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墙头上的猫1

首页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大秦:陛下别东巡了,公子杀疯了 狂妃很彪悍 清末之帝国崛起 混在洪武当咸鱼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我岳父是李世民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皇叔,不可以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墙头上的猫1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全文阅读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txt下载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冉冉升起的政坛新星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果然开封知府亲自扫大街之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连赵祯都知晓了,第二天吴育便让赵祯召集去了。

这下子整个府衙都在关注此事了。

但下午吴育回来的时候,却是看着颇为高兴,召开会议道:“陛下对此事是支持的,让我们继续推进,如果效果可以,他可以督促其余部门跟上。”

这下子整个府衙都轰动了。

这事儿,有门!

原本佥判、曹官们只是被推着走,但官家都亲自关注了,顿时意识到是一个机会了。

下面的胥吏们听说了此事,知道上官已经重视了,于是也不用章衡鞭策了,一个个都行动了起来。

论做事,还得是胥吏们。

铁打的胥吏,流水的官,这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开封知府常常换,佥判经常换,曹官不太换,胥吏扎根就不换。

几乎每个胥吏都有自己的基本盘,这一点章衡是知道得很清楚的,所以他一开始虽然盯住的是知府佥判曹官,但最终着力点却是在胥吏这边。

章衡将整个汴京城画成块块,然后让胥吏们一人分一块,分散出去落实。

首先是对道路的管理,道路上不允许有马屎牛屎,不允许有明显的垃圾,这一点需要督促汴京城的街道司.

街道司便是后世的环卫部门,他们负责对道路的维护以及卫生管理,但因为这个时代的观念问题,所以街道在章衡看来并不整洁,于是提出新标准是很有必要的。

街道司对开封衙门的指指点点并不太乐意,认为是浪费人力,章衡寻了手下几个专门监察的胥吏过去查了几次,街道司便屈服了,答应按照章衡的新标准来。

其次是商户门口卫生问题,开封衙门的提倡他们也并不太理会,甚至有人大放厥词,建议开封衙门不要再建议了,然后管理商户胥吏便上门了,商户们也变得老实起来。

最后是老百姓家门口的卫生,这则是得与底层的坊长协同管理。

宋朝坊制已经崩溃,但坊长制度依然存在,坊长在百姓心中依然还有权威,坊长每日巡逻,看到有百姓在门口堆放东西的,便要警告一番,然后还要百姓经常清扫一番。

如此一场从上层发起,然后利用基层的力量推动起来的运动轰轰烈的开展起来,汴京城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干净起来。

道路上的牲畜屎尿明显不见了,道路上干净了许多,商户门口也没有随处堆积的垃圾,百姓门口更没有了堆积如山的垃圾,看着是干净了许多。

这种变化府衙里的佥判曹官们也是纷纷称赞,但章衡却是知道,现在发动起来的这场运动才刚刚开始而已。

因为诸多配套设施还没有配套上,比如说厕所、垃圾桶、路灯、路边的绿化、堵塞的河流,这些才是真正的痼疾,这些基础设施若是不能建立起来,现在的卫生运动也不会维持太久的。

只有让市民看到美丽的街道不忍心去破坏,这种整洁才可能真正持续下去。

但这与发动百姓清洁不同,这个是需要实打实投钱的,涉及到钱的事情,那难度便会变得很高。

开封府衙没有什么钱,其实不仅开封府衙没有什么钱,三司里也是没有什么钱,就算是有,也不可能拿出来投在这上面去,西北将士嗷嗷待哺,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所以章衡也没有将希望放在他们那里。

钱从哪里来?

这是府衙里所有大老爷们都在想的问题。

根据章衡提出来的计划,没有几十万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先不说别的,光是一个厕所,就足够他们喝一壶了。

先看看章衡对于公共厕所提出来的标准:

1.以一里为服务半径设置1座公共厕所;

2.且对一类、二类厕所的平均每厕位面积有规定,一类厕所需七步乘以七步大小,二类厕所由五步乘以五步大小;

3.小解与大解需分开设置;

4.男性女性皆需有独自的厕所。

5.厕所需配化粪池,不能以只造成原始的旱厕。

之后还有诸多的条件约束,根据章衡的计算,每一个厕所的建设成本大约为两万钱,也就是说,一个公共厕所大约需要二十六贯钱的建设成本,而整个汴京城,需要建设4714座厕所,所以,这笔预算大约是……

“……大约是一十三万贯。”

章衡给出了具体的数字,令得吴育与其余佥判们一个个面露难色。

吴育苦笑道:“你知道开封府一年的赋税是多少么?”

章衡笑道:“下官当然知道,是40万贯左右。”

吴育双手一摊:“你一个厕所便要拿走开封府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你觉得可能么?”

章衡摇头道:“这只是小部分而已,绿化、疏通河道、垃圾桶布设、路灯布设、路桥铺设等,而且这些都要形成一个常态化的维护,这些都加起来,大约要一次性投入五十万贯,而且以后每年至少是二十万贯的常态化支出。”

吴育顿时觉得窒息,其他的人也是面面相觑。

吴育丧气道:“就这样吧,以后就搞卫生活动好了,稍微改善也是不错的,这些天我去上朝的时候,同僚们也纷纷在夸赞我们府衙这个事情干得好,整个京城都变得干净了许多,至于这什么基础设施的建设……随缘吧。”

其余人也是纷纷点头。

“是啊,这样就已经是很好了,现在我出门,也常常步行,觉得很是舒心,毕竟真的干净了许多,很好了很好了。”

章衡笑了起来:“就这么点困难就将你们给吓退了?”

“就这么点困难?”有一个佥判苦笑了起来,“章佥判年轻真好,五十万贯啊,三司使看了都得摇头!”

章衡笑道:“此事交予我来做就是了,不就是挣钱么,易事尔。”

众人面面相觑。

会议便开到这程度了。

章衡也没有跟他们交代清楚,而是立即紧锣密鼓从仓场库务之中抽调精干人才,成立了一个煤场,成立了一个铸造场。

人才都是现成的,直接从各处仓场库务中调过来便是,物资也可以随时抽调,直接记账就行了,煤炭、生铁从矿冶务那边抽调,木材从抽木场那边借调,只用了半个月,煤场与铸造厂都轰隆着运转了起来。

铸造厂主要生产两样产品,一个是用来制作藕煤的打煤器,一个是藕煤炉,这两样后世的八零后应该都见过也使用过。

煤场接收了大批的打煤器,然后开始生产藕煤,而生产藕煤需要大量的泥土,章衡干脆出资向民众购买河道淤泥。

时值河道枯水期,流民虽然不知道煤场为什么要购买淤泥,但对于他们来说,能够挣钱的便是好买卖。

于是大批大批的流民纷纷下河道挖淤泥,有头脑灵活的,问清楚煤场的需求后,干脆组织起来大批流民,将某些小河道围起来,放干水,然后有组织的开挖淤泥,一时间各种淤塞的小河道都被挖得见了黄泥,淤泥都被一扫而空。

当然,这种力度对于大河道来说小了点,肯定还是得组织人员进行开挖的,但能够顺便做的事情自然是更好。

煤场有了大量的淤泥,制作藕煤有了原材料,大批的藕煤被生产了出来。

章衡组织一批销售骨干宣传藕煤和煤炉,在一些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街演,大力宣传藕煤火力勐、省煤、省钱、方便、多用性,既可以用来烧水做饭炒菜,又可以用于取暖,一物多用,又省煤炭。

汴京已经入了深秋,天气也渐渐变冷起来,正是大量购买取暖物资的时候,煤饼与煤炉应时而生,顿时引起了大采购。

煤场与铸造厂每日海量的产品被运送出去,但对于一个两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而已,章衡已经是打了足够大的提前量,但还是低估了汴京百姓的热情。

章衡只能不断地扩大生产规模,以应对强悍的抢购潮,好在开封府的仓场库务里藏着大量的人才,章衡只需要给权力出去,自然会有人帮他运筹起来。

到了十一月份中旬,章衡便开始大量采购垃圾桶布置到各处街道,从抽木场采购木材制作成为路灯布设,公共厕所也进行公开招标,最后是店宅务旗下的工程队给承接了,一共四千多个公共厕所热火朝天的在赶工。

按照章衡的计划,这些公共厕所应该在春节之前全部完工,时间其实还算是宽裕的,一个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建好了,别看章衡要求多,但实际上建造起来并不难,化粪池就是土方工作,其余的便是普通的小平房的工程,这能有多难?

关键是钱。

但钱已经不是问题了。

开封府衙上下眼睁睁看着章衡一顿眼花缭乱的操作,建立起来一个煤场与铸造厂,然后不断地扩大,又是搞什么营销,又是搞什么回购煤炭,又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新潮流便是烧煤炉活动,然后那钱便如同洪水一般涌进开封府衙。

煤饼与煤炉开卖的第一天,开封府净盈利九千贯;

第二天,一万三千贯;

第三天,一万八千贯;

之后每天稳定在两万贯。

卖了一个月的时间,开封府盈利便到了五十万贯,恰好便是章衡之前做的预算。

然而这每天稳定的两万贯,只是因为煤场与铸造厂短时间只能造出这么多的东西来,而不是极限!

但章衡还是给大家做了一个提醒:“这种销售势头是不可持续的,一来这是新事物,所以一时间引起吹捧,一旦稳定了,便不可能都有这么多了。

而且现在是秋季,马上要进入冬季,生得逢时,到了夏季估计就卖不了这么多了。

不过,若是能够将生产扩展到州县去,那么盈利会更多。”

虽说如此,但大家已经是很兴奋了,因为这煤场与铸造厂不是挂在仓场库务那边的,而是挂在开封府衙的名下。

这是什么意思,意思便是,这些获利都可以被充当为开封府的公帑,开封府可以将其拿来用在市政上面!

开封府一直苦于没有自己的财政,历届知府都想好好地改善汴京城的市容市貌,但都苦于没钱,跑三司去要钱,只能看三司官吏的臭脸而已。

有时候府衙里面的房子塌了都没有办法修,连里面塌下来的建筑废料,都得开封府衙自己想办法拉出去倒掉。

说起来是满腹辛酸泪啊。

当时这些佥判与吴育听章衡说挣钱实现小事尔,他们只是觉得章衡年轻,到了如今,他们才发现章衡真的没有吹牛。

章衡对他们的想法没有过于关注,而是专注于市政上。

这里面诸多工程,最为紧急的其实是河道的梳理,因为这时候是枯水期,正是适合清理的时候,还有一个月的时间,章衡也不吝惜钱财,雇佣了大量的流民,成系统的开挖堵塞的河道,淤泥还是运到煤场去。

因为钱给得太足,所以流民的工作积极性很高,终于赶在年前将所有的河道都疏通了,可惜的是秋天不适合搞绿化,河道里也没有什么水,所以想要看绿水环绕,绿树成荫的场景,只能等到春夏了。

开挖河道的过程之中,还是遇到一些困难的。

惠民河被很多权贵侵占建造临水建筑,建筑看着是好看,意境也好,但就是堵塞河道,开封几乎几年便要被淹一次,除了本身地势低,但关键还是惠民河这条最关键的河道被堵塞了,本来名为惠民河,却变成了害民河。

章衡建议吴育清理惠民河,清理惠民河上的违章建筑,吴育同意了,但随即遭到权贵们的阻拦。

吴育本来还不知道该如何展现强硬呢,这下子一下子找到对象了,立即下命进行强拆,有些权贵将官司打到赵祯那里去,吴育是丝毫不惧,与权贵在赵祯面前对簿。

最后却是吴育以一句【惠民河已经成为害民河】,让赵祯大力支持。

因此惠民河上大批的水面建筑被拆除,河道被重新挖深拓宽,想来明年夏季不会洪水泛滥了。

经过一系列的整饬,整个汴京城焕然一新,除夕的时候赵祯出游,亲眼看到焕然一新的汴京城,顿时十分的高兴,还亲笔写下一首打油诗,但水平不高,就不在这里给诸位作者展示了,还是给这位帝皇留点面子好了。

总的意思是,汴京城旧貌换新颜,是吴育这位开封知府领导的好,值得夸一夸,他在诗中也讲出他的愿望,希望天下间有更多这样的官员,这样大宋就能变得越来越富强!

吴育赶紧和诗一首,表示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官家领导得好,这些改变都是在官家的领导下做成的,自己作为一个知府,不过是执行官家的意志,说到底,是因为官家这个千古未有的圣皇,这个天下才越来越好!

群臣也是纷纷赞颂官家圣明万民敬仰,恭喜官家得到了吴育这个未来的宰执云云。

反正皆大欢喜。

至于章衡这个从头到尾在干事的人,在这和诗里面就没有出现过。

不过章衡并不在乎,他就是个小官,等事情一忙完,将公廨的门一锁,赶紧去曾府过年去了。

这半年的时间,真是将他给忙死了,连亲亲小幼薇都好久不见了!

又是一年的除夕。

转眼之间,已经要进入庆历三年了。

这也是兄弟三个在汴京过的第三个年了。

这一年曾公亮没有办法回来过年了。

章家兄弟齐聚国子监的院子,祭拜父母,章术还在父母神位牌前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便是邹清照已经怀孕了。

这个消息令章衎这个大哥在父母神位牌前喜极而泣。

他暗自祷告:“希望二哥儿赶紧开枝散叶,希望三哥儿也尽快成婚,也尽快给老章家开枝散叶,这样老章家便能够快速的壮大起来,也希望三哥儿在官场上有所进步……”

章衡也是听得感慨万分,这个大哥,从来就没有为自己怎么考虑过,他脑子里从来都是二哥儿如何,三哥儿如何,便没有一句自己如何。

初一开始,章衡便去了曾府,这次蹭吃蹭喝不是最主要的(当然也是要蹭吃蹭喝的),最主要的还是去代替老师接待各方来客。

虽说曾孝宗也已经步入官场,但相比起章衡,曾孝宗还是嫩了些,有贵客来,还是得章衡接待比较稳妥。

这一年的章衡,虽说在官面上提的不多,但消息稍微灵通的,都知道从章衡步入官场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立下的功劳已经是许多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可以说,此子虽然现在官位低微,但已经是一颗在大宋官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了!

所以即便是一些贵客,对章衡也是颇为客气,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竟然并没有分个高下,都以平辈相交。

到了元夕,章衡被宫内通知一起参与赵祯元夕夜的与民同乐,大宋官家平易近人,在元夕夜赐延中枢院、赐宴近臣,但主要还是赐宴高品级的官员,章衡这个七品小官,竟然也被邀请,可以说是一种殊荣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人族镇守使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武师的自我修养 黑铁之堡 逍遥人生 都市花语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特种兵在都市 霸天武魂 特种兵重生七零 非凡人生 重生过去震八方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我成了仁宗之子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苏联1941 扶明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 墙头上的猫1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txt下载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最新章节 - 相公,陛下又请辞啦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