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首页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逍遥小贵婿 民国之铁血少帅 驿路星辰 回到明朝当王爷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敛财人生 朕就是亡国之君 蛇医王妃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武道凌天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79章 朝会弹劾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入仕为官确实需要交际打点的地方甚多,但如今晚辈刚入仕不久,根基不稳,大肆收购田地恐造成不利影响。”

“舅舅与族中长辈这番好意,晚辈就心领了。”

有一说一,明朝官员如果家境底子不够殷实的话,担任京官之后那是真的穷,翰林更是穷比中的战斗机!

原因就在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他出身贫寒见识过社会底层的黑暗面,就把贪腐问题全部归咎于官员奢侈享受。

朱元璋认为治理国家当以德贤为先,贤者天下之望也。然布衣之士,新授以政,必有养其廉耻然后可责其成功。

这种思维属于标准的儒家“修身”观念,官员只要吃饱饭就行,然后提高自己的品行操守、廉洁自律,天下就自然没有了贪腐问题。

于是乎朱元璋把官员俸禄标准订的很低,像沈忆宸这般六品官员,一年禄米为一百二十石,折合银钱为六十两。

明初阶段每个月能发个五两银子,吃饭什么的其实也够了,中产阶级水平还是有的。但问题在于朝廷的俸禄制度,并不是直接发放银子,而是发放禄米。

你要全部发放大米,官员们其实也能接受,粮食在任何时代都能称得上硬通货。结果到了后面,把禄米给折算成宝钞、绢布、苏木、胡椒等物品。

而且这个折算定价标准,不按市场规律来,朝廷说这绢布什么的值多少钱,它就值多少钱!

随着时代发展,各种物品价格也出现了极大变化。到了正统年间市场价一匹布四钱银子,一石米三钱,两者仅仅相差一钱。

然而在朝廷定价中,一匹布能值十三石米,沈忆宸一个月俸禄到手连两匹布都换不到。这样下来都已经不是全家能不能吃饱饭的问题,能保证自己不饿死都得感谢老天风调雨顺。

偏偏朱元璋在大明就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后续皇帝只能通过柴薪银、皂隶银等等方式,去补贴官员的吃穿用度,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结果明朝就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状况,官员越反腐越贪,不贪也得贪,否则就活不下去。

从朱元璋的全员反腐到全员皆贪的转变,仅仅过去几十年而已。

利用士大夫免税特权,接受乡邻族人的田亩挂靠,算是一种相对温和的敛财手段了,也被明朝包括朝廷在内整个社会所接受。

只不过土地是有限的,长期搞下去无异于饮鸩止渴,沈忆宸日后如果想在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的话,就不能在自己身上开这道口子。

听见沈忆宸婉拒,这下几名母族长辈坐不住了,二舅公立马开口劝说道:“忆宸你此言也有理,要不这样,先挂靠族中三千亩上好水田。次等田地以及旱地,日后再挂靠到你的名下,这样就不会引发外界非议了。”

在二舅公看来,没入仕的举人都能免税一千二百亩地,沈忆宸可是三元及第的状元公,前期挂靠三千亩地不过分吧?

等来年官场站稳了,再把族中其他田地都挂靠在沈忆宸名下,甚至还可以征收村上外姓人的地。

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听到这话,沈忆宸简直哭笑不得,这应该是说他们纯朴呢,还是该说他们愚笨呢?

自己这番婉拒放在官场上面,老油条们能秒懂弦外之音。结果这几个母族长辈,还真以为是担心外界的看法跟非议。

到了这一步,沈忆宸也没兴趣继续虚以委蛇,直接站起身来说道:“挂靠田地之事,诸位长辈还是另寻他人吧。晚辈公务繁忙,就不打扰了。”

说罢,沈忆宸就搀扶起母亲沈氏,准备离开客栈包厢。

沈忆宸的果断拒绝,让几名母族长辈大眼瞪小眼,简直不可置信。

挂靠田地就是送上门来的钱财,沈忆宸仅仅点个头每年就可以入账上千两。就算成国公府财大气粗,也没有谁会嫌钱多吧?

而且此事还能极大提高宗族内地位跟声望,在乡亲族人中博得口碑与美名,堪称百利而无一害,结果沈忆宸却拒绝了?

“沈忆宸,就算你如今飞黄腾达,可别忘了自己乃沈氏族人。如此数典忘祖,就不怕被世人戳脊梁骨吗?”

之前一直没有说话的沈氏族长,此时颤颤巍巍站起身来,指着沈忆宸就怒斥。

古代讲究一个乡土宗族观念,无论你有何身份、地位、名望,最终还是得衣锦还乡,荣归故里。

如果连乡亲宗族都不照顾,以后还有何颜面告老还乡?

沈氏族长拿捏住沈忆宸的宗族身份,这小子不就是爱惜羽毛,怕对仕途造成不利影响吗?

难道只有大肆收购田地会坏了风评,数典忘祖就不会了?

沈忆宸罔顾族亲之事要传出去,看看他能怎么收场,文人最好名声跟仕途,不信这小子不服软!

咋一听到沈氏族长的话,沈忆宸差点没笑出声。这老头子求人办事之前,就连基本的背景调查都不做吗?

居然敢拿沈氏宗族身份来威胁,信不信自己明天就能拜入朱氏祠堂,成国公朱勇脸上会乐开花。

至于什么族内口碑声望,沈忆宸就更没放在眼中。就算自己答应下来,既得利者会是普通的沈氏族人佃户吗?

答案绝对是否定的,逃掉的国家税收,也不会分到普通农户手上。甚至就连沈忆宸都拿不到多少,大头全部都在这群宗族长老跟地主手中。

我需要你们这几个沈氏老头称赞吗?

至于什么仕途风评,那更是笑死人。

老哥我如今在文官集团眼中,都被视为阉党中人了,这点小事算个屁……

“族长,你要是不满意的话,明天就可以把我从宗谱上除名,晚辈很期望你能做到。”

沈忆宸丢下这句话后,就再也懒得搭理这群人,搀扶着母亲沈氏转身离开。

同时他有绝对的自信,沈氏族长不但不敢把自己从宗谱上除名,甚至就连应天府江宁县的三元牌坊,这群沈氏族人也得老老实实的修建好!

老虎不发威还真给当病猫了,自己以礼待人纯粹是出于教养习惯,三元及第翰林官是这么好威胁的吗?

果然当沈忆宸这句话出来,沈氏族长瞬间脸色惨白,同时出现了后怕神情。

自己好像忘记了,如今的沈氏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公府婢女了,而沈忆宸,更不是那个被公爷所放弃的婢生子!

一旦惹怒了他,沈氏一族都没好日子过。

返回公府的路上,沈氏明显还有些忧虑,于是开口说道:“宸儿,这般闹僵了是不是不太好,怎么说他们也是你舅舅跟宗亲。”

“娘,我们母子俩在应天街角小院相依为命的时候,何时有过舅舅跟宗亲了?”

儿子的这句话,沈氏听明白了,只不过碍于古人的思维观念,她无法做到像沈忆宸这般洒脱。

沈氏轻轻叹了口气,常言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如今儿子已经独当一面,自己也重回成国公府,娘家那边的事情无力再管了。

后续就如同沈忆宸料想到那样,沈氏宗族压根就不敢把自己除名,相反还托人朝公府投了几封拜帖,只不过被他给彻底无视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就来到了半个月后的八月初一,明朝每逢初一、十五的朔望两日,为大常朝日。

在京勋戚跟文武百官,如无要事在身,一律都得参加朔望两日的朝会。

沈忆宸殿试后虽然被直授了翰林修撰职位,不用像其他新科进士那般观政实习三个月,等待翰林院的馆选考试。

但是在前三个月,沈忆宸同样处于见习期,没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所以今日的大常朝日,才称得上是他第一次正式上朝。

相比较以前进宫只能站在宫门处等候,如今沈忆宸可以入朝房侯朝。而且翰林官还有特殊优待,足足分配了三间朝房,可以让众人宽松惬意等待。

那些同样低品阶的顺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待遇就天差地别。几十号人挤在一个小朝房里面,别说是入座了,就连站脚的地方都不够。

八月盛夏月明星稀还算好,冬日寒风呼啸再碰个雨雪天气,没挤进去的人就遭罪了。

沈忆宸进入朝房后,一眼就望见了商辂跟萧彝两人,距离上次恩荣宴一别,已过去数月。

今日再见,三人俱是翰林官!

“向北!”

相比较商辂,萧彝没见到沈忆宸的时间更大,他满心欢喜的迎了上去,张开双臂来了个拥抱。

“景纯,你何时也变得矫情了,在翰林院还好吗?”

沈忆宸笑着询问一句,萧彝出身寒门,性格比较内敛低调。今日这番举动对于他而言,属实是出格之举了。

“向北你此言差矣,这不是矫情,乃真情流露!”

另外一边商辂也靠了过来说道:“向北你放心吧,我与景纯同在翰林院,自会帮衬照顾。”

“甚好,有弘载你在,确实没什么问题。”

毕竟商辂名望跟国子监资历摆在那里,一般翰林前辈还真不敢在他面前摆谱。

“唉,只可惜向北你不在翰林院了,不然吾等三人还能一同共事。”

“这有何可惜的,向北入东阁进学乃高升,应当恭喜。”

商辂纠正了一句,萧彝这小子看见沈忆宸,有些过于感性了。

“对,对,是我说错话了,得恭喜向北!”

三人久别重逢,自是一番寒暄,但没过多久就听到了钟鼓楼传来了朝钟声,这是提醒众官员宫门开了,得入朝了。

文官由左掖门进入,首先得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沈忆宸如今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中允,比商辂的翰林院检讨足足高了一品,比萧彝这种没品级的庶吉士,更是不知高了多少,自然没办法站在一起。

就在即将分别站队之际,商辂看着左右众人注意力没放在自己身上,拉住沈忆宸悄声说道:“向北,我在翰林院听到一些消息,今日朝会可能有科道言官弹劾你,得做好应对准备。”

“弹劾我?因为何事?”

沈忆宸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这段时间出错的地方,无非就是在麓川事件的揭帖上逾矩了。

但这件事情在经筵上都过去了,皇帝都没有追究,科道言官能弹劾什么?

“不知,科道言官有风闻言事的权利,弹劾理由五花八门很难猜测。另外我也只是听闻,不确定一定会有弹劾发生。”

风闻言事是指科道言官,可以根据未经证实的传言去弹劾官员,或者进谏皇帝。

也就是说他们随便听到了一点什么小道消息或者谣言,就可以直接上奏章弹劾你,不需要证据这玩意。

甚至更为粗暴一点形容,老子身为言官看你不爽,觉得你今天左脚先迈入宫门犯了我的忌讳。没有小道消息我就自创一点谣言,也可以向皇帝弹劾你,并且你还要自证清白。

言官制度本意是朱元璋用来广开言路监督官员的,结果就跟之前官员俸禄标准一样,越到后面越不对味。逐渐演变成为了喷子发挥场所,以及党争攻击利器。

科道言官在明朝中后期纯粹是为喷而喷,一点小事不厌其烦议谏。甚至他们还意识到了舆论力量,开始自发去引导社会风气,从而彻底失控。

如果说沈忆宸的行事标准,是“以行践言”的话,那么科道言官的行事标准,就完全相反成了“以言代行”。

“我明白了,多谢提醒。”

沈忆宸拱手向商辂道了声谢,科道言官这个群体要弹劾你,除了心理准备外,其他什么应对准备根本就没用。

毕竟“风闻言事”的权利比宋朝“莫须有”还离谱,防不胜防。

队列排好之后,文武百官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之下过金水桥,来到奉天殿门前站好。只不过这次沈忆宸没有入殿内的资格,得跟其他低品阶官员一样,站在殿外的丹墀上朝。

现在的沈忆宸也经历过几次面圣了,早没有当初那种好奇憧憬心态,站在里面外面没多大区别。

三声鞭响,皇帝升殿,众官员行五拜三叩礼,然后按照流程宣读八件奏事。

前面几份奏章沈忆宸都没怎么认真听,当宣读到现任黔国公沐斌的奏章后,他就有些不淡定了。

因为这份奏章的内容,是本应该送至京师问罪的麓川蛮首思任法,在路上绝食而亡。千户王政于是将其斩首,现在路上送来的就只剩下一个头领了。

也就是说,本来安排沈忆宸问罪项目,还没有开始就结局了。

对于这个消息,满朝文武以及皇帝,都非常高兴满意,认为这是蛮首畏罪自杀,他们已经被大明天威吓破胆了。

但沈忆宸却不这么认为,绝食而亡需要极大的勇气跟毅力,非心志坚定者是做不到的。

真吓破胆的人,是绝对不会选择绝食这种方式,如同上一代黔国公沐晟那样服毒自尽才正常。

而且思任法这样刚烈的自尽方式,将极大刺激到他儿子思机法,以及麓川还未剿灭的蛮族残部。

古人都知道哀兵必胜,满朝文武却不知?

以前沈忆宸在看历史典籍的时候,总幻想着自己要是在那个时间点,将怎样力挽狂澜改变一切。如今他才明白,为何会有历史巨轮滚滚向前的说法。

很多东西就算是你知道了,也很难改变历史走向!

就好比现在,沈忆宸再强行介入,恐怕自己就得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很快八件奏事宣读完毕,鸿胪寺鸣赞官按照惯例宣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话音刚落下,殿外人群中就有两名官员站了出来,朝着殿内高呼道:“臣有本奏!”

沈忆宸回头看了一眼,这两名奏事官员一名是都察院的十三道监察御史,也就是科道言官中的“道”官。

另外一名是从翰林院群体中站出来的,沈忆宸看着有些眼熟。思索了会才想起,这个就是当初在翰林院,被自己用官衔压过的翰林检讨陶宏正。

靠,自己今日该不会双喜临门,挨两本弹劾吧?

沈忆宸这下是真的有些无语了,如果这两人都是弹劾自己的,怕又得开创一个大明朝的历史。

难怪这段时间风平浪静,原来陶宏正这孙子,就等着自己第一次正式上朝来参一本!

“两位卿家请讲!”

皇帝的声音通过鸣赞官传递出来,翰林官身份尊贵,可以先行奏事。

只见陶宏正出班高呼道:“臣弹劾翰林院侍读学士倪谦徇私翰林编撰沈忆宸!”

下官弹劾上官?

此言一出,很多官员脸色都变了。

弹劾说实话不少见,毕竟这年头风闻言事不用负责任,哪怕没有像明朝中后期那般滥用,言官基数摆在那里,总得找点事情做。

但官场大忌下官弹劾上官,没有鱼死网破的决心,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特别是翰林院这种地方,能进去就意味着前途不可限量,未来登阁入部不是梦想,何必这般拿自己前途陪葬?

所以要么不弹劾,一弹劾就是大事!

陶宏正说完之后,另外一名监察御史也高呼道:“臣弹劾翰林修撰沈忆宸不遵长辈,数礼忘文!”

本来群臣的目光还放在倪谦的身上,这下全部都看向了沈忆宸。

好家伙,这小子真是有些离谱,上次经筵得罪皇帝,这次朝会得罪同僚。

到底背后是做了何等天怒人怨之事,怎么每次出事都有你?

同时还有些人把目光看向了最前排的朱勇,沈忆宸可是他的儿子,莫非不遵长辈,数礼忘文这两项罪名,跟成国公有关系?

殊不知朱勇此刻内心里面也是满腹疑问,沈忆宸不愿意入宗谱这等大事,自己这个当爹的都没有指着不遵长辈,数礼忘文,与这位科道言官有何关系?

这他娘的也管太宽了点吧,家事都不放过?

龙椅上的皇帝朱祁镇,度过最初的意外后,却忍不住脸上浮现出玩味笑容。

沈忆宸这小子确实有点意思,他入仕以来真是各种问题不断,每次都能整出点新花样。

“翰林卿家先行细说。”

朱祁镇对于不遵长辈,数礼忘文这种礼法罪名兴趣不大,反而对沈忆宸徇私很感兴趣。甚至他大概猜测到,这应该与上次经筵的展书官有干系。

因为当时他见到沈忆宸在场,都感到有些意外,理论上按照翰林院的升迁流程,新晋翰林是没这么快能参与经筵的。

只见陶宏正一副豁出去的模样,大义禀然道:“回禀陛下,沈修撰入翰林院不过月余,即被调入东阁入学,可谓寸功未立。却在倪侍读学士安排之下,越过一众翰林前辈参与经筵,此举于翰林院规矩不符。”

“并且倪侍读学士给出的担当与坚持理由,也无法服众。臣秉持公正道义,斗胆弹劾倪侍读学士徇私包庇沈修撰,还望陛下明察秋毫!”

陶宏正这番话出来,让那日参与经筵的很多官员,都忍不住点头赞同。

当时他们心中也有过疑问,为何一个入仕几个月的翰林官,就能参与经筵。而且还不是特许旁听,担任了展书官要职。

如今看来确实有些问题,而且倪学士给的理由,也太敷衍了点。

坚持与担当?

沈忆宸在翰林院总过就呆了个把月,坚持了什么?

担当那更是无稽之谈,新人在翰林院又无法担任要职,有事也轮不到沈忆宸去担着啊。

不患寡,而患不均,难怪此举会让下属拼着前途尽毁,也要弹劾上官。

“倪学士,你有何话要说?”

朱祁镇朝着倪谦问了一句,他也想不出沈忆宸能坚持跟担当什么。就算是看在成国公面上开了后门,你好歹也做漂亮点,让沈忆宸立点小功劳好名正言顺啊。

面对下属弹劾跟群臣异样眼光,倪谦毫无惧色,出班义正言辞道:“启禀陛下,臣与沈修撰无任何徇私!”

“那坚持与担当是这么回事?”

“不知陛下可否记得《寰宇通志》此书?”

倪谦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朱祁镇一句。

说起这本书,朱祁镇就印象太深刻了,当初差点没把自己给气吐血。

一群翰林官修书好几年,就呈上来一本前宋的“低仿版”,简直是把自己当做傻子在糊弄,侮辱皇帝的智商!

哪怕现在已经过去两年了,朱祁镇想起来还有股怒气。

“朕记得。”

“此书重修之事被沈修撰给揽下,以一己之力接手修书。哪怕被调入东阁进学,沈修撰也未曾放弃,如今还在坚持修《寰宇通志》。”

“如此行径,难道当不起坚持与担当二词吗?”

倪谦站在大殿之中慷慨陈词,甚至在说完之后,把目光看向了弹劾自己的陶宏正。

当初在询问众翰林谁愿意修《寰宇通志》的时候,陶宏正就在其中没有作声。

今日他有何颜面说沈忆宸徇私?

倪谦这番话语出来,许多人看向沈忆宸的眼神都变了。

修书是个多么枯燥乏味的活,只要在翰林院呆过的都深有体会。《寰宇通志》这个天坑,更是朝中人尽皆知。

很多人印象中,像沈忆宸这般年轻有为的官员,是绝对沉不下心来修书的,更别论修《寰宇通志》这个坑了。

万万没有想到,沈忆宸不但接了,而且就算有放手的机会,他也没有选择放弃。甚至如今在东阁进学,他还在修着《寰宇通志》,简直让人无法想象。

可以说这一瞬间,颠覆了很多人心中对沈忆宸的印象。

而这番话听在陶宏正耳中,简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他如何也想象不到,倪谦嘴中的坚持与担当,是沈忆宸在坚持修《寰宇通志》。

当初在翰林院见到沈忆宸被倪谦安排修书,众人还一片幸灾乐祸心境,认为这是让他背了个黑锅。

如今却峰回路转,沈忆宸主动坚守没有放弃?

陶宏正无论如何都不能相信,沈忆宸这种飞扬跋扈的人,会坚持不懈修《寰宇通志》。

这一定是倪谦想好的借口,来帮助沈忆宸洗白的,看来成国公早早就把他给收买了!

既然已经踏出了这一步,陶宏正此刻没了退路,他只能豁出去道:“启禀陛下,此乃倪侍读学士一家之言,吾等翰林官们,从未见到过沈忆宸修纂《寰宇通志》!”

陶宏正这话出来,也是引得了一众翰林官点头赞同。

一方面是他们跟沈忆宸有旧怨,另外一方面确实是看不到沈忆宸修纂《寰宇通志》的过程。

倪谦乃被弹劾当事人,他的言论不能成为证据。

朱祁镇听到后,也觉得有些道路,确实不能光凭借倪谦一家之言,就断定此事。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就在他准备让沈忆宸把修纂的《寰宇通志》,当做证物呈上来的时候,内阁首辅杨溥主动出班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一言。”

“杨爱卿请说。”

杨溥可是真正的位极人臣,朱祁镇都是他看着长大的,自然不敢怠慢。

“臣可以帮沈修撰作证,他确实在修《寰宇通志》,而且从未间断。”

此言一出,之前还各种意见的朝堂百官,瞬间面露惊色。

杨溥站出来可不是作证那么简单,他身为内阁首辅,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文官权利中枢的意见。

沈忆宸不是阉党中人吗?如何能做到让文官首领为他站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女公务员的日记 末世降临:18楼全员恶人 武师的自我修养 人族镇守使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我的总裁老妈 福艳之都市后宫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重生之武道复苏 都市极乐后后宫 退下,让朕来 逍遥人生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汴京春深 我自地狱来,于人间掌生死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特种兵在都市 官梯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扶明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山贼之谋定三国 动荡的大元 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 如何拯救德意志 穿越之铁血捕快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起飞,从1973年开始 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 大明英宗朱祁镇 极品五世子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明末之我若为王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大晋霸主 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 无限循环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txt下载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最新章节 - 我成了大明勋戚沈忆宸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