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红楼来

云先觉

首页 >> 我为红楼来 >> 我为红楼来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寒门宰相 前方高能 天下枭雄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冷王的冲喜嫡妃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穿越兽世:兽夫求放过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我为红楼来 云先觉 - 我为红楼来全文阅读 - 我为红楼来txt下载 - 我为红楼来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四十章 天为刀俎,人为鱼肉(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梁建国百余年,出过二十一岁的知府吗?翻遍官牒,没有,连这个年纪的县令都少见,大部分贡士在金榜题名时都已经二十好几了,三四十岁的也比比皆是,榜下捉婿的人最喜欢陈淳这种年轻的,起步就是正七品的一方父母官,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熬到致仕也能熬个正四品。

河南道与京畿道接壤,是大梁第四人口大省,在册户籍达到两百五十余万户,近一千七百万人,和淮南道和江南东道相差不远,比岭南道、剑南道和黔中道繁华多了,开封府下辖六县,总人口达到一百三十万,其中四十万在开封城内居住,这个人数比蜀国的人口还要多,想要治理妥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个人精力、能力和魄力无疑是巨大且持续的考验。

刘县令和吴县丞一脸艳羡的看着陈淳,二十一岁的知府,这是要逆天啊,不过比起旁边这位不怒自威,贵不可言,如日中天的少年权贵,又差了不少,这年头,什么资历,什么功名,都没有关系有用,要是自己想升到这个位置,至少还得二十年,甚至到死都不一定能摸得到。

陈淳大惊失色,连忙道:“晋王殿下高看了,臣万万担当不起这一职位啊。”

陈贤问道:“仲卿,你看呢?”

“太子殿下,有道是举贤不避亲,臣这位兄长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让原本民生凋敝的密县改头换面,政事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恶事绝迹,好事频生,一跃成为整个河南道最富庶,治安最好的县之一,全县十二万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交口称赞,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由此可见他胸怀治国辅政之大才,是不可多得的能臣干吏,这样的人合该在更高的位置上发光发热,造福百万民众,不然便是明珠蒙尘,臣现在推荐密县县令陈淳接任开封府知府一职,臣愿意给他做担保,若他将来有负天恩和职责,臣与他一起领罪受罚”,说完后,贾瑜郑重的拜了三拜。

陈贤正色道:“能和你成为生死之交的人,必不是平庸之辈,本宫相信你的眼光,陈县令在密县的政绩,朝野上下是有目共睹的,密县去年的赋税比往年增加了三倍有余,经过户部的查证,没有一丝一毫的做假,每一文钱都是干干净净,货真价实的,陈知府如今引咎自裁,开封府百多万民众不能没有人领导,眼下有合适的人选,不必从其他地方调人过来接任了,毕竟远水解不了近渴嘛,陈淳听钧旨。”

陈淳还想推辞,这个重任太重了,压的他有点喘不过气来,他一怕自己德不配位,有负皇恩,二怕自己年轻,资历尚浅,恐怕难以服众,若是下面的官吏阳奉阴违,到头来吃亏和受苦的还是百姓们。

陈佑笑道:“到底能不能做好,一做便知,陈县令勿再推辞,还是接旨吧。”

刘县令和吴县丞纷纷劝进,贾瑜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我们做臣子的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要觉得受之有愧,更不要担心受人非议,大丈夫光明磊落,顶天立地,太子殿下认可你就足够了,些许流言蜚语,不管是褒是贬,都无关紧要,随他们说去。”

陈淳无法,只得跪下,心里并没有多少激动和喜悦,只有无穷无尽的惶恐。

“密县县令陈淳,忠直勤勉,公正严明,任职期间屡立大功,可为天下官吏的楷模,即日起升任开封府知府,另加为嘉议大夫,以表彰其舍己救人之美德。”

这个嘉议大夫是正三品文散官,多被朝廷用来追封或赏赐给有功和致仕的臣子,虽然没有任何实权,但有俸禄,最关键的是受封者可以穿紫色的官袍,对应了那句“满朝朱紫贵”,算是额外的恩赐。

短短的几句话,不过六十个字,意味着陈淳一步登天,从一个小小的正七品县令,正式成为牧守一方,位高权重的正四品知府,连升了六级,简直是骇人听闻,他入仕才刚刚一年,若不是亲眼所见,亲耳听闻,说出去连狗都不一定会相信。

太子的钧旨和皇帝的圣旨一样具备“金口天宪,言出法随”的效应,加上景文帝允许陈贤不经过他的同意而提拔有功官员,所以这件事便尘埃落定的确立下来了。

陈贤可以说是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权利最大的太子储君了,应该难有之一。

事到如此,陈淳只能接受,磕了一个头,拜道:“臣接旨,臣将效彷林文成公,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必不辜负太子殿下的信任。”

“本宫虽然很敬仰林文成公,但并不想看见你成为第二个他,等你把开封府重建好后,本宫会将你调回京城,正如仲卿所说,你应该造福亿万民,而不是百万民,更不是十万民,不过本宫希望你脚踏实地,戒骄戒躁,在此沉淀几年,积累经验和声望,这样以后才能更好的稳居高位。”

历来地方官往京城调照例都是至少要官升一级的,等陈淳入京时最少也会是从三品,成为某部、司、和院的二把手,如果他表现极其优异,贾瑜再鼎力相助,正三品的寺卿和侍郎也是可以做做的。

“殿下金玉良言,臣谨记于心。”

陈淳请太子陈贤、晋王陈佑和巡按御史贾瑜上座,然后安排人去准备沐浴用的热水,干净的衣物和住所,敬安则带着跟过来的两百名东宫侍卫四处布防去了。

陈贤给景文帝写了一封亲笔书信,盖上私人印章,令两名侍卫连同贾瑜和陈淳写的奏折一起快马送回京城,随即带着众人一起去了城外的一处施粥现场。

各地府县均筑有仓库,里面存储着或多或少的官粮,一来是给军队充做军粮,二来是在发生天灾人祸,导致颗粒无收时,当地百姓们不至于被大面积饿死。

一场声势浩大的水灾过后,会出现无数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们普遍家徒四壁,能活下去就已经花光了全部的力气,哪里还有余钱和余粮,当土地和房舍被洪水席卷一空,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自然而然的变成了嗷嗷待哺,走投无路的难民,他们没有任何办法自救,只能等待官府的救援。

该怎么形容眼前这副景象呢,但凡是个人,看到了应该都会情难自已的潸然泪下,一眼望不到头的难民们呜呜咽咽,扶老携幼,他们蓬头垢面,骨瘦如柴,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很多人衣不蔽体,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兵士和衙役的督促下排着长长的队伍,举着各式各样的破碗和陶罐,眼冒绿光的看着棚子里热气腾腾的大锅,在这个时候,连天都是暗沉沉的。

一位年轻的母亲当众脱掉单薄到只能勉强遮羞的上衣,把怀里不停啼哭的婴儿包裹住,丝毫不在意其他人各异的目光,贾瑜快步走上前,将她身后那个手不老实,摸来摸去的中年男子一脚踹出去一丈远,解下厚厚的大氅,披在她的身上。

她跪下来磕头,贾瑜扶住她,又把袄子脱下来,给前面一个小女孩穿上,看着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的男子,厉声斥道:“千刀万剐的畜牲,不配吃粮食,更不配活着!来人,拖下去砍了!把他的狗头挂在城门楼上,再有这样的,全他妈的砍了!”

两个兵士把求饶不止的男子拖到不远处的树下,手起刀落,哀嚎声戛然而止,难民们顿时安静了下来,一脸敬畏的看着眼前这位不知道姓甚名谁的少年官员,贾瑜看了看年轻母亲干枯的身体,再看看婴儿嘴角的血迹,仰天长叹一声,把她们带到最前面,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对着两万双饥饿的眼睛,声嘶力竭的大喊道:“乡亲们,我是朝廷派来的巡按御史,大家把我接下来的话往后面传,抱着婴儿的,十五岁以下的,还有五十岁以上的,不用排队了,都到最前面来先喝粥。”

难民们一阵骚动,不多时,符合条件的人纷纷走了出来,彼此搀扶着汇聚到最前面,贾瑜指着年轻母亲,对吴县丞吩咐道:“你现在回去让人把府衙里那几头羊和几十只鸡全杀了,熬成肉汤给她们喝,稀粥生不了奶,没有奶这些婴儿活不长。”

吴县丞为难道:“大人,那些羊和鸡是给太子殿下、晋王殿下还有您吃的,眼下找肉不容易,要是都给她们吃了,您...”

贾瑜揪住他的衣领,沉声道:“我们不吃不会死,她们要是不吃,她们的孩子就会死,别跟本官废话,一个时辰后她们如果喝不上肉汤,本官革了你的职!”

陈佑骂道:“你这小芝麻官在啰嗦什么,巡按御史叫你去就去,不够的话把本王的坐骑也宰了!人命要紧,还不快去!”

吴县丞连忙去了,陈淳找来一支快子往粥锅里一插,见没有立住,喝道:“马县尉,你就给灾民喝稀汤?粮食呢!”

“知府大人,您看看,灾民实在是太多了,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快要见底了。”

“不可能,我虽然不在府衙任职,但也知道开封城内的三个仓库全堆满了粮食,足够十万人吃上五年,都哪里去了?”

马县尉惨笑道:“知府大人,下官上午去看了,那里面不都是粮食,十袋里面至少有八袋装的都是沙土和谷壳啊!下官没有完成大人交代的任务,当以死谢罪。”

说罢,他从怀里掏出匕首,朝心口扎去,贾瑜眼疾手快,一脚把匕首踢飞,制止了想要自裁的马县尉,他躺在地上,看着灰蒙蒙的天空,喃喃道:“下官的妻儿老小全都死了,小女儿到死都没有喝上一口热粥,下官把最后一碗粥给百姓了...”

这个七尺大汉像女人一样哭的稀里哗啦,周围的百姓纷纷跪下来替他求情,一个老者给陈淳磕了三个响头,哭道:“青天大老爷在上,马大人是好官,请您不要怪罪,他到两天没吃一粒米了,您看看他的大腿,他把肉割下来喂他被饿死的娘啊!”

众人这才察觉到马县尉一瘸一拐的,陈贤弯腰撩开他青色官袍下的裤脚,顿时红了眼眶,把脸转了过去,只见他的大腿上正缠着一条被鲜血浸湿的破布条,陈淳仰天痛骂道:“这些不当人子的蛀虫!我要把他们一个一个全找出挫骨扬灰!”

“刘县令,怎么到现在还没有粮食送到城里来?其它府县支援的物资呢?”

贾瑜闭上眼睛,不忍再看眼前这惨烈的一幕,刘县令答道:“大人,洪水刚刚退去,路上泥泞不堪,根本下不去脚,其它府县的物资一时半会进不来,很多马车和驴车都陷进了淤泥里,动弹不得,下官已经安排民壮去用肩膀背,用扁担挑了。”

“现在难民有多少?粮食还能维持几天?”

“我们总共设置了十二个施粥点,每个点都有两三万灾民,总共有三十万左右”刘县令用长木勺搅了搅大锅里的稀粥,继续说道:“如果每顿都这么稀的话,最多还可以维持两天,另外,其他物资全部告罄,每天都有很多灾民因为伤寒症而死,除了粮食,还需要大量取暖用的木炭,这么冷的天,人可以少吃两口,但不能挨冻啊。”

贾瑜下令道:“派人去通知其他府县的知府和县令,让他们动员治下所有的民壮,把物资给本官一担一担的挑进来,哪个要是敢懈怠,立斩不饶,另外,组织兵士去拆城内的建筑,把床、门板、柱子之类的全噼成柴火散给百姓们取暖,什么都没有几十万条人命重要,无论出了什么事,都由本官一个人承担,速速去办!”

“是!”

贾瑜看向悲痛欲绝的马县尉,叹道:“对于你妻儿老小的事,我很遗憾,仓库无粮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你是一个大公无私的好官,回去好好养伤,朝廷会对你委以重任,开封的上百万民众还需要你。”

马县尉跪下来给陈贤和贾瑜各磕了一个头,在两个衙役的搀扶下回去了,没一会儿,吴县丞就屁颠屁颠的跑了过来,说已经羊和鸡已经下锅,很快就能吃了。

“把她们全都带过去,给她们安排一个温暖避风的住处,派兵保护好她们,胆敢骚扰的,杀无赦,接下来但凡找到肉,都优先供给她们,这些婴儿都是大梁的未来,比其他灾民要金贵一点,要全力避免夭折,其他施粥点也一样,把哺乳期的全找出来喝肉汤,不够就杀侍卫们的马。”

遇到洪水,不仅人倒霉,牲畜也跟着倒霉,它们往往是被圈养的,大部分被淹死了,少部分幸存下来的都做鸟兽散了,从水里捞上来的牛羊驴马尸体都被泡的千疮百孔,肚子像皮球一样圆滚滚的,吃一口估计得上吐下泻三天三夜,所以在眼下这个时候,想吃到一口新鲜肉并不容易。

三五十个抱着婴儿的年轻母亲跪下来给贾瑜磕了头,呜呜咽咽的跟着吴县丞离开了,陈淳拱手道:“巡按御史大人,下官有一事不知如何处理最好,请您示下。”

“陈知府请讲。”

陈淳指着那上成片成片盖着草席的尸体说道:“这些都是无人认领的,有六千四百多具,到现在已经过去好几天了,眼下虽然是初冬,但再放下去难免会腐烂生臭,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引起疫病。”

“那些有人认领的呢?”

“下官前几天派人去到处走访过,大部分都按照当地习俗妥善下葬了。”

贾瑜从腰间抽出天子剑,用尽全力往地上一插,只堪堪入土两寸,皱眉道:“天太冷,土被冻上了,浅坑掩埋不仅没有什么用,还非常容易被野狗给刨出来,如果给这六千多具尸体都挖一个深坑掩埋,工程量太大,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很多的人力,等六千多个深坑挖好,尸体早就烂完了,为了避免疫病肆虐灾区,威胁四方百姓,眼下只有一个办法。”

陈贤张口吐出两个字,贾瑜点头道:“没错,正是火化,我知道我们汉人自古以来讲究落叶归根,入土为安,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习俗和传统,但眼下是特殊时期,若是出现大规模疫病,别说是幸免于难的几十万难民了,周边府县的几百万百姓都要跟着遭殃,为了不让这种悲剧发生,不让更多人死去,只能这么做。”

贾瑜走到一具尸体旁,用手帕掩住口鼻,以免吸入尸气,蹲下身揭开草席,见已经出现明显的尸绿和尸臭,又随机一连查看了几十具,无一例外,皆是如此。

“不能再等了,已经开始腐烂了,先把这六千多具拉远一点焚化,集中兵力挖一个大深坑,统一掩埋,再派人连夜给亭长和村正传令,让其他遇难者家属把亲人的遗体尽快下葬,还有牲畜的尸体也要烧,总而言之,不能让尸体堆积在一起,若是成千上万具一起腐烂,那麻烦就大了,陈知府,大灾之年,怎么防范都不为过,告诉下面的人,都用心办事,把难民当成亲人对待,我们一起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渡过难关,圣上不会亏待他们,开封百姓的子子孙孙也不会忘了他们,到时候他们都会是英雄,不过哪个若是敢玩忽职守,借机敛财,贪占偷夺,本官一定会把他一家人的脑袋全剁下来挂到城墙头外,把他们永永远远钉在耻辱柱上,被万世唾骂。”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传达。”

......

开封府,衙门。

陈淳从城外施粥棚里端来一大盆可以倒映出人脸的稀粥,饱含歉意的说道:“两位殿下,巡按御史大人,特殊时期,下官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请您三位将就一下。”

桌子上还放着一箩筐馒头和两碟咸菜,贾瑜拿起一个馒头,感慨道:“这种时候,一个馒头能抵得上十两银子啊,幸好你拿这些来招待我们,如果拿的是山珍海味,那我就要参你这个知府一本了,灾民们连稀粥都喝不上,你却躲在府衙里大鱼大肉,胡吃海塞,比那些在太平时节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还要可耻和可恨十倍。”

陈淳赧然一笑,陈贤喝口热汤,继续做人事调整,道:“由马县尉接任开封府防御使、刘县令接任开封府通判、吴县丞接任密县县令,空缺的同知和其它县的县令、县丞、县尉和县主簿由朝廷任命。”

防御使是从五品实权武官,和同知一文一武共同辅左知府,负责防御城池、保护府衙和开关城门,作用类似于五城兵马司,一般由边军中负伤的将领和高级军官担任,根据每府的人口,统兵数量也不尽相同,开封府的防御司下辖两千五百名兵士,这些兵士不是全集中在开封城内,一半都分散在开封府境内十几处巡检寨里。

这个巡检寨和《水浒传》里的清风寨一样,人数几十人到一两百人不等,领头的是文知寨,正九品,带兵的是武知寨,从九品,小李广花荣就做过这个职位,它们被府衙设立在各个交通要道,一方面是保护来往商贩和旅客,另一方面是弹压地面,定期对辖区内的土匪马贼进行清剿。

马县尉从正八品到从五品,连升了五级,也算是功德圆满了,通判是正六品,刘县令连升了两级,吴县丞则官升一级。

吃完晚饭后,众人亲临焚化现场,站在高高的山坡上,看着堆积成山的尸体被熊熊烈火逐渐吞噬,火光照亮了天际,让这个细雪纷飞的寒夜增添了几分是个人都不想感受的温暖,据说这一晚,方圆数百里的百姓皆闻到了那种难以言喻的气味。

陈佑快把胆汁给吐了出来,看了一会儿就被侍卫们扶回去了,陈贤双目含泪,浑身颤抖,自言自语道:“这都是人命啊,看到这些百姓被烧为灰尽,我这心里就像针扎的一样疼,天公不仁,天公不仁...”

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眼前这位帝国未来接班人和他老子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仁君,这对于一个被强敌环伺,内忧外患的中原王朝来说,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大梁现在需要的是一位好战喜功的马上皇帝,而不是一位固守国门的太平天子。

......

林黛玉很听话,贾瑜让她别回荣国府,她就在桂园里待着,但还是被贾母这只老狐狸以突发急症为由给骗出来了。

神京城,荣国府,荣禧堂。

看着躺在软榻上奄奄一息,有进气没出气的外祖母,林黛玉哭到梨花带雨,不能自已,贾母用衰老的手不停摩挲着她年轻的脸颊,有气无力的说道:“真像啊,和敏儿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每次看到你,我总会想起她,在这好几个儿女里面,我最疼的就是你母亲,但她不孝顺啊,早早的走了,到死都不让我见一面。”

一听到故去的母亲,林黛玉哭的更狠了,自打她跟了贾瑜,极少再这样哭过,看的李纨直皱眉,在心里暗道:您这不是故意找不自在吗,二叔他要是知道了,得多心疼啊,回来后肯定要和您闹上一场。

贾母心里非常满意,觉得气氛渲染的差不多了,便直接了当的进入正题,把林黛玉的纤纤玉手攥在手里,叹道:“玉儿,我要是不中用了,希望你看在我往日也曾疼爱你一场的份上,答应我一件事。”

“外祖母,您一定能安然无恙,长命百岁的,请您不要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贾母剧烈的咳嗽了几声,老脸惨白,看起来好像马上就要不行了,林黛玉连忙道:“您说,无论什么,玉儿都答应您。”

【推荐下,野果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yeguoyuedu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玉儿,咱们娘俩没有什么话是不能说的,你大表姐在宫里这么多年吃了不少苦头,遭了不少罪,眼下好不容易归了家,瑜哥儿却要把她和你母亲一样嫁到天南海北去,还说一辈子都不让她回来,这不是从我身上挖肉吗?她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这样做,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不讲道理?我到死没有见到你母亲,不能再到死见不到亲孙女啊,我的意思是让她留在家里,给她找个上门女婿,这样她也能更好的在你舅舅和我面前尽尽孝心,还能照顾宝玉,谁不知道瑜哥儿最听你的话,你说什么他都会答应,所以外祖母想请你去和他好好说说,不要再干涉你大表姐的婚聘,说到底,这毕竟是西府的家事,他做为族长虽然能管,但也不好管太宽太过,你说呢?”

林黛玉侧脸看了一眼正襟危坐的元春,犹豫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镇妖博物馆 剑来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穿越1942有空间 渔港春夜 重生之武道复苏 黑铁之堡 山村情事 陛下不可以!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官梯 重生之神级明星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特种兵重生七零 护花野蛮人 大宋女刑司 非凡人生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九龙夺嫡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 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 镇国世子爷 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 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御赐监察使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我为红楼来 云先觉 - 我为红楼来txt下载 - 我为红楼来最新章节 - 我为红楼来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