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首页 >> 家兄朱由校 >>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想当皇帝的领主 玄武裂天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回到明朝当王爷 盛唐日月 清末之帝国崛起 大清隐龙 凡人歌 大宋第一极品小少爷 朕就是亡国之君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全文阅读 - 家兄朱由校txt下载 -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六百三十三章 河中收复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大明万胜!”

“大明万胜!”

天启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伴随着希瓦城外的喝彩声响起,希瓦城最终被攻陷。

至此,立国一百三十年的希瓦汗国宣告覆灭,李定国也当即下令驱逐希瓦城西南的土库曼人,同时围剿境内不投降的希瓦人。

九月初一,河中地区被设河中行省,并在其中设五府。

乌拉尔河以东,咸海以西,乌拉尔山脉以南,波斯以北为西海府。

未收复的坎大哈地区为西碛府,费尔干纳河谷为河中府,布哈拉等地为西沙府,剩下的地区为蒙池府。

河中五府,虽然面积广袤,但由于土库曼、希瓦、布哈拉、哈萨克等游牧民族的无节制放牧,加上小冰河时期降水减少,戈壁沙漠化严重,因此能生活的地方并不多。

适合生存的地方,也不过寥寥二十余城,而眼下河中五府的人口甚至不足五十万人。

其中,这五十万人还有生活在坎大哈地区的二十几万莫卧儿人,以及二十几万流窜的土库曼、希瓦人。

这些人口都在南逃波斯或莫卧儿地区,河中之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情况,变得人口空虚。

在铁路未修抵此地的情况下,恐怕五府是名存实亡,河中五府只能沦为河中军镇。

对此,于九月十五才得到消息的朱由检也是仔细研究了一下河中的情况。

“呜呜——”

火车的汽笛声代表了朱由检他们还在旅途中,而眼下的他们,确实是刚从昆明府走出。

坐在火车上,朱由检在看河中的军报,朱由校则是在绘声绘色的说着昆明百姓的生活。

“这云南的百姓不过三百零六万,耕地却有一千八百余万亩,也难怪日子能这么好过。”

朱由校看着火车外那一片片的果田、花海,不由笑道:

“若是火车速度再快一点,恐怕云南会是国朝的“花园”,你说是不是?弟弟。”

朱由校高兴的回头看向朱由检,见他还拿着手中的河中军报,不由埋怨道:

“弟弟这次在昆明都没有陪我逛逛,只派了文昭陪我,着实无趣。”

“嗯?”听得朱由校这么说,朱由检疑惑抬头,看着满脸埋怨的朱由校不禁问道:

“可我听说,哥哥逛的很是高兴,乐不思蜀啊……”

“那不过是掩饰弟弟不在的难过罢了。”朱由校嘴硬开口,惹得朱由检哭笑不得:

“如此说来,确实是我的不是了。”

“虽不能这么说,但弟弟自己都开口如此,那便只能如此了。”

朱由校也笑着打趣,兄弟二人四目相对,瞧见各自表情,纷纷哈哈大笑。

只是,笑完之后,朱由校还是说起了正事:

“眼下,我们也走访了山、陕、甘、川、云五省……”

“走过这五省,我方知百姓不易。”

“这五省加上我走过的两京,河南,其富裕之地的农民也不过每户岁入二十五六两。”

“那些山陕贫苦之地的农民,岁入更是只有十二三两银子。”

“江南、西北、西南,这些地方平均每户七八口人,二十五六两供七八口人人用尚且捉襟见肘,何况十二三两呢?”

“我听山陕农户说,干旱最甚时,每户岁入甚至不过五六两。”

“唉……这天灾着实害人不浅啊。”

朱由校叹息了起来,却没有想过自己的问题,只是觉得天灾实在太无情了。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路走来的情况,能让朱由校这种重驭民之术的皇帝都感叹百姓疾苦,也不枉朱由检走一遭。

“弟弟,你说驭民之术真的已经不适用了吗?”

朱由校忽的发问,但面对这个问题,朱由检却果断摇头:

“驭民之术并非没用了,只是它需要改变了。”

“以往的驭民之术在于愚民、疲民,让百姓愚昧且疲于奔命。”

“日后的驭民之术,应该是让百姓服从正常的规矩,给予百姓小民尊严,而不是顽固的当成愚民。”

“古往今来,皇帝皆将百姓视为奴仆,更有甚者视百姓为牲畜。”

“如此对待,百姓富裕能吃饱时尚且无事,但百姓一旦遭遇困难,朝廷还依旧不加体恤,那就怪不得百姓起义了,王朝自然将被百姓推翻。”

“国朝曾经也是如此,这是千古未变过的。”

“然而自蒸汽机出现以来,国朝面对的将是千古未有之大变革,若是还不生变,那国朝只会遭遇报复。”

“文武百官尚且能承受这报复,但坐在位置上的那人便不一定了。”

“臣弟分封诸藩于海外,为的就是保护哥哥这一脉的未来子孙。”

“有诸藩在,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后继者始终不可能做的太过分,因此哥哥这一脉和海外诸藩的诸脉子孙都能保住性命。”

“命保住了,那便要说道说道如何维持国朝统治了。”

“臣弟早说过,时代变了,国朝对百姓的态度也得改变,对百姓的需求也得认知道才行。”

朱由检给朱由校亲手泡了一壶茶,缓缓开口道:

“以往的盛世,只要百姓能吃口饱饭便是盛世,哪怕只吃番薯和番薯藤,只要能吃饱,能活命,便是盛世。”

“然而,眼下时过境迁,千古不同。”

“三皇五帝时期还在刀耕火种,眼下却已经用上了机器。”

“国朝遭遇十五年天灾人祸,眼下可耕种的七亿余亩土地里,有两亿亩便是花生、番薯、马铃薯、玉麦等物……”

朱由检端起茶水抿了一口茶:

“这些个东西好吃吗?不见得……吃它们只是为了活命罢了。”

“等旱情过去,百姓都会想着吃米麦,吃精粮,这是人向往的,自然不可阻拦。”

“可是……”朱由检刚刚停顿抿茶,朱由校就皱眉道:

“如果用上化肥,番薯可亩产七八石,土豆可亩产三四石,玉麦也能亩产两石。”

“这一亩番薯,能抵得过四五亩稻子,五六亩麦子。”

“百姓停种了这些,转而吃米麦,那国朝的土地就只够他们吃米麦了,一些诸如肉、桑杂类的价格便会上涨……”

“不能一笔概括……”朱由检摇头打断:

“诚如哥哥所说,国朝十亿七千余万亩耕地,亩产大多一石,只有江南、湖广、四川等地能亩产二三石。”

“如此算下来,这十亿七千余万亩耕地,除去种植瓜果蔬菜的田亩,岁产也不过十四五亿石米麦罢了。”

“十四五亿石米麦,碾磨去壳,能吃的不过十一二亿石,而国朝百姓直接吃下的粮食便有六亿。”

“剩下的粮食,不管再怎么操作,始终也是足够的,富裕的。”

“国朝万历初年,大部分百姓能过的舒服也因为如此,日后也会如此。”

“况且,只要有机器在,有化肥在,只要工业一直发展,温饱问题便不是问题。”

“需要解决的,是在原本“不饿死”的基础上增加一些东西,诸如肉食、绸缎之类的东西,而这些也是天灾未降临前,国朝百姓所追求的东西。”

“上善若水,而百姓为水。”

“水可载舟,亦能覆舟。”

“大明朝不是我朱家一家的天下,尽管它曾经是,但它未来不能是。”

“大明是天下百姓的大明,而我朱家,不过是大明这艘船的修船工罢了。”

“百姓非议如舟船破洞漏水,解决问题,修补缺口即可。”

朱由检说着自己的想法,对此朱由校皱了皱眉头:

“可若是这水变得汹涌,不知所谓,一昧索取,又该如何。”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朱由检抿了一口茶,澹漠道:

“若是真的劝不住,那便视情况而松紧,但原则问题不能退步。”

“只要抓好教育,锤炼好统一的思想,伴随国朝百姓接受的教育提高,后继者依旧能听进去百姓的所需,那大明还可传百年。”

“重要的无非就八个字……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说到这里,朱由检脸上露出一丝苦涩:

“你我兄弟并非神人,如何能预测百年之事?”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情,你我已经做了几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够了……”

朱由检这话让朱由校忍不住点头颔首,但却又追问道:

“弟弟觉得,国朝百姓若是想要达到顿顿有肉吃,年年有新衣,那我应该如何做?”

“萧规曹随,哥哥只需要按部就班,坚持十年即可。”朱由校毅然决然的回答。

“只需十年?”朱由校有些不敢相信,但朱由检却道:

“十年之后,国朝耕地恐不下十八亿,而人口至多不过三亿。”

“届时,百姓人均六亩耕地,亩产因化肥而产出一石四五斗,岁入八九石米麦。”

“若是能达到这样的盛况,国朝百姓就足以衣食无忧,餐餐吃肉。”

朱由检没有小看大明的潜力,在他看来,眼下大明虽然人口很多,但适合开垦的地方也很多。

眼下的拖拉机虽然原始,但只要产量大,数量多,那也能让大明的农业发生质变。

更何况大明接受基础教育的人太多,日后一旦有人稍微改善拖拉机,让其能达到二十世纪初的效率,大明都能利用庞大的工业产能来开垦出几十亿亩耕地。

以大明眼下的疆域,哪怕没有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但化肥普及后,养活十亿人是没有问题的。

正因为老百姓吃饭的问题解决了,基础教育跟上了,朱由检才会担心思想解放后引起的皇权和民权冲突。

皇权和民权肯定是能共存的,但具体操作起来很有难度,朱由检想动手自己操作也不可能,因为现在民权和民间思想还没有彻底解放。

他赌不准这个时间点会在什么时候到来,所以他不可能在大明一直耗着,把自己留下的政治问题不断加重。

尽早脱身并没有错,他即便去了齐国,也能写信给自家哥哥,帮其解决问题。

想到这里,朱由检看向了朱由校,笑了笑道:

“哥哥不用太过忧虑,若是真的有急需改变的事情,我也会写信通知您的。”

“别忘了,眼下有蒸汽轮船,送一个人从齐国来大明也不过一个月,更何况一封信呢?”

“倒也是……”听到朱由检的话,朱由校也释怀开来了。

“也对,自己还有弟弟,自己或许不能想出办法,但弟弟肯定可以。”

“呜呜——”

在朱由校想着的时候,火车的汽笛声响起了,这代表他们距离前面的站点已经不远。

这让朱由检加紧了对其它正事的交代,而这其中便有他刚才放下的河中奏疏。

听着汽笛声结束,他拿起奏疏对朱由校交代道:

“哥哥,这河中之地虽然收复,但治理起来并非那么容易。”

“且不提当地宗教影响极大,单单当地的环境和情况就足以令你重视。”

“李定国和李自成拿下坎大哈只是时间问题,南虏的空间会被进一步压缩,而国朝和波斯也将直接接壤。”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对波斯人的宗教信仰问题无法做出妥协,而国朝又无余力继续拿下波斯,因此河中便已经是极限了。”

“后续,国朝和波斯的边塞冲突会一直存在,哥哥得有足够的定力,不得轻易开启战端。”

“河中之地比起中原两京十三省还要大,但等其平定之时,其境内人口恐怕连二十万都不一定有。”

“因此,国朝必须准备修建一条通往河中南北的铁路来贯穿国朝东西两端。”

朱由检的话让朱由校颔首,他询问道:

“是顺着眼下的京西铁路向西修建,对否?”

“对!”朱由检点了点头,陆文昭见状也递过来了一本地图。

朱由检将其打开,展开铺在桌上后,出现的是大明的基础铁路地图。

他将手放到了已经修建到轮台县(乌鲁木齐)的铁路上,一路滑动指向了怛罗斯城,然后先滑向了乌拉尔山脉的南部平原,又滑回怛罗斯,继而滑向了南部的坎大哈北部。

“国朝需要在河中地区修建两条铁路,铁路从轮台一路向西,抵达怛罗斯后,一条向西北抵达河中行省的西海府,未来的西海城。”

“一条从怛罗斯向南,抵达眼下的坎大哈,日后国朝的碛西城。”

朱由检说出路线,让朱由校观摩后,自己让开继续说道:

“这两条铁路,工期分别为十三年,十五年。”

“按照现在的情况,预计在天启三十五年、三十七年宣告完工。”

“届时,国朝就可以毫无压力的迁移百姓了。”

“不过在此之前,河中还是得以军管的方式运行,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虽然存在,但尽量不得干涉都督府的运行方式。”

朱由检这么说,也是他对河中地区难以脱离大明的自信。

步枪的命脉在子弹身上,而现在整个世界,能生产步枪子弹的只有顺天和应天两大兵工厂。

更关键的是,两大兵工厂一个是负责雷酸汞生产,一个是负责制作底火。

也就是说,河中即便想要脱离大明,妄想独立,那他们也会在明军的攻势中弹尽粮绝而亡。

现在已经是热武器时代了,没有子弹的步枪就是一杆短矛。

大明的任何一支军队想要割据地方都不可能,除非他们拥有完整的子弹生产线。

“虽然这么说,但若是按照弟弟之前所言,旱情即将结束,那国朝内部的百姓,恐怕不会乐意去河中之地。”

“即便流放贪官污吏的三族,每年数量也不过数万,起不了太大的用作。”

朱由校说出了他对迁移之事的担心,而对此,朱由检却丝毫不担心。

“一年数万,十年数十万。”

“河中之地并不需要太多的人,太多的人也养不活,这点和岭北、安西、北庭、漠北、乌斯藏类似。”

“现在岭北之地已经发配了三十几万贪官污吏的三族,差不多也该轮到河中了。”

“接下来十几年时间,国朝也不会发动太大的战事,如此便可。”

朱由检说着,火车也抵达了大理府的祥云镇站点。

当看到窗外的“祥云站点”四个字后,朱由校就知道自家弟弟为什么那么着急交代事情了。

这里有他想见的人,也有自己不想见的人。

“除去这两条铁路,国朝还需要新增单于省安北城到轮台县的铁路,工期预计十年。”

“另外还有瀛洲本岛的沿海铁路,旧港府和南海府的南海铁路,以及国朝从浙江连接交趾的浙交铁路。”

“最后,哥哥还可以仔细研究研究,从昆明到暹罗城,从沉阳到平壤”、釜山的铁路。”

“暹罗、朝鲜都是临近国朝本土的藩属国,建设铁路连接他们,有助于国朝掌控他们。”

“这八条铁路,便是国朝未来二十年需要修建的后续铁路。”

“虽然现在在投入上达到了一亿六千余万两,但随着后续的材料费用降低,实际投入应该不到一亿两千万两。”

“国朝的赋税我算过,后岁开始,即便每年额外还要修建这么多条铁路,其净入也大概有一千万两左右。”

朱由检几乎把后续工部十几年的事情都交代了。

在未来不出什么工程意外的情况下,未来十几年的工部都得忙着维护朱由检执政时期留下的水利工程、道路工程和铁路工程,并建设新的道路和铁路。

朱由校看着娓娓道来的自家弟弟,倍感欣慰的同时,却再度又不舍了起来。

他始终是人,是人就有感情,而这也是他一个人无法成为中兴之主的原因。

他无法眼睁睁看着自家弟弟就藩,尽管这会让他的位置更为稳固,但他还是不想。

“弟弟真的不考虑留下来吗?”

“再给我教导教导垠哥儿也行啊……”朱由校听着自己的话,自己都忍不住脸红了起来。

朱和垠才一岁半,而且还是皇长孙,以他的年纪恐怕要等到九年以后才能开始培养,哪怕只培养六年时间,也是整整十五年后了。

十五年后,那时朱由检都四十有七,接近半百的人了。

“哥哥这话,倒也不知羞……”

便是朱由检,也忍不住发笑起来。

“呜呜——”

好在,火车汽笛声打破了这令朱由校窘迫的一幕,他尴尬摆手道:

“只是舍不得弟弟罢了。”

“无碍,说不定我日后还会回来经常走动。”朱由检安抚着朱由校,同时把铁路地图折起来,推到了朱由校面前:

“哥哥要去麓川巡视,这图纸刚好可以给哥哥解解闷,闲暇时可以想想怎么修这八条铁路。”

朱由校私底下偷偷建造小火车和轮船的事情,朱由检是十分清楚的,因此他才特意那么详细对朱由校交代了铁路的事情。

他所想的,就是让朱由校好好监督工部修建铁路,别出现什么质量问题。

尽管天启二十二年以来,在水利、道路、铁路上没出现过什么重大事故,但朱由检还是不放心。

既然自家哥哥懂行,那就让他去盯梢好了,感觉他也会玩的比较高兴。

“呵呵,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听到自家弟弟的话,朱由校也视若珍宝的将铁路图纸收到了怀里。

那动作,比他收皇帝印玺时候还要珍贵三分,看的陆文昭暗中啧啧不已。

“既然如此,那臣弟就在这里等哥哥一个月后回来了。”

朱由检站了起来,朱由校见状也是如此。

“我送送弟弟。”

他二话不说,牵着朱由检的手腕便和他走出停下许久的火车车厢内。

二人来到了站台上,不过并没有看到什么商贾行人,只看到了成排的仪鸾卫兵马。

“弟弟近来与我一同南下,一路上消瘦不少,希望我下次回来时,能看到弟弟胖些。”

朱由校目光关切,他可以感受到自家弟弟那纤细了不少的手腕,以及衣服下那十分消瘦的身形。

“哥哥就送到这里吧,火车燃料已经备好,一直占用一条铁路也不是事,哥哥先出发吧,臣弟跑不了。”

面对关切,朱由检笑了笑,随后却反向安抚起了朱由校,并且话里话外还用“占线”来逼他这哥哥早早上车。

闻言的朱由校没有埋怨他着急赶自己,而是笑着点了点头,十分听话的回应:

“既然如此,那我便先去了,一个月后弟弟务必在此处随我走完接下来的路。”

“皇兄所请,臣弟不敢辞……”朱由检拱手作揖,行礼示意可以动身了。

瞧着他的举动,朱由校虽说不舍,却还是松开了手,目光迟迟没打算挪开。

只是瞧着朱由检迟迟不起身,他才依依不舍的转过身去,脚步缓慢的上了火车。

见他上车,朱由检也直起了嵴背,同时仪鸾卫也纷纷上车。

在所有人都上车的同时,朱由检也看到了坐回位置,在车窗背后还一直看着自己的朱由校。

他笑了笑,而与此同时火车也发出了“呜呜”的汽笛声。

在汽笛声中,火车缓缓启动,随后带着朱由校不舍的目光,强行将他从此地带向了麓川。

瞧着渐行渐远的火车,朱由检收回了自己的目光,与陆文昭和十数名锦衣卫走向了火车站的门外。

在门外,在十数里外,那里还有着一位朱由检想要彻夜长谈的老友。

此刻,他只想见一见他,因为这一面后,恐怕二人便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逍遥人生 混沌神王 超凡大航海 肥水不流外人田 特种兵在都市 抗战之血肉丛林 重生过去震八方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踏星 超维术士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大明日不落 大明世祖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明末之新帝国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 水源王 黑魔法三国传 烽火燃情山河虹 重生逆袭:智谋登峰 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 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穿越古代卷入皇室 梦回春秋当大王 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 秦始皇荡平六国 我不叫谢石头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星落门 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 家兄朱由校txt下载 - 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 - 家兄朱由校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