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令狐冲啊冲

首页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铁骨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汉乡 盛唐日月 敛财人生 华夏远征军之我的团长 特工萌妃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令狐冲啊冲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文阅读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txt下载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二百零五章 武侯遗志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公孙修笑道:“正是。”

姜维点了点头,暗想此次会谈孙权能派诸葛恪过来,足见盛情,平静道:“吴国与我蜀汉乃是友邦,诸葛瑾与武侯是兄弟,诸葛恪为武侯之侄。”

他点了点头,当即命人召诸葛恪进宫。

过不了多久,一个体型庞大的身躯迈入殿中,公孙修对他瞧了眼,诸葛恪看起来有些憔悴,似乎比当年要瘦上三十来斤,只可惜的是基数太大,外表上不好看得出来。

诸葛恪先向公孙修行礼,再向姜维行礼,姜维不敢怠慢,也站起身还了一礼。

二人分至落座,公孙修瞧着诸葛恪憔悴的面庞,不禁询问道:“元逊看起来似乎身体不大好。”

诸葛恪歉意地看了他一眼,苦笑道:“只因前年家父亡故,是以两年来守孝,又突遇大将军陆逊去世,国内军政繁忙,故而不知不觉间消瘦了不少。”

姜维一愣,诸葛瑾前年去世他是知道的,却没想到吴国大将军陆逊也去世了,不免吃了一惊,暗想:“当此用武之地,陆逊离奇死亡,吴国军心大落,何以为用?”

公孙修也觉惋惜,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来,或多或少都跟他们有过交集跟交手,但都未曾谋面,例如曹睿、诸葛瑾、陆逊等人。

至于陆逊的死因,他倒是知道的,一来是陆逊卷入了二宫之争,二来功高震主,孙权毕竟年事已高,疑心病也自然地增加了。他看着诸葛恪的脸色,轻声道:“节哀。”

同时他心里也明白,陆逊一死,下一个大将军就是诸葛恪了。

魏蜀吴都有个高危的职业,魏国专死皇帝,蜀国专死上将,吴国专死大都督。

诸葛恪点了点头,脸上没有别的表情。

公孙修心想你小子得了便宜就卖乖吧,这今后的吴国就是你蹦跶的时代了。

他目光眼望二人,放下酒爵,姜维跟诸葛恪也一齐放下,只听公孙修笑道:“你我三国汇聚于此,皆在于克魏。目前唯一的机会,就是趁着来年魏国大乱,出兵伐之。”

姜维心中一凛,皱眉问道:“燕王何以这样认为呢?据在下所知,如今魏国宗亲与士人之间虽有折合,可也不至于动摇国本吧?”

公孙修道:“无须担心,孤已收到秘密风声,魏国必乱。一是幼主年幼,二是权臣跋扈,三是士人坐大,彼此间离心离德,定然要生出祸乱。待其恶而乱之,燕、蜀汉、东吴齐发,令其三方不可兼顾,必然朝野震动,即使不能分裂魏国,也能逼其国力大损。”

姜维不解的问:“魏国以曹爽为首的宗亲,跟士人争权夺利,局面仅限于朝堂,恐怕不会延伸至军事。”

公孙修笑了一笑,“换了旁人自然不会,司马懿就未必了,此人心狠手辣,决不会留手跟道德底线。”

姜维道:“曹爽跟司马懿都是曹睿的托孤大臣,以我看来,斗争的局面无非是一方被剥夺官职兵权,贬为庶人罢了。动摇魏国根基之事,过于虚妄。”

他登时眉头皱了起来,心想:“你这是把司马懿跟曹爽比作了诸葛亮跟李严啊,那可就不切实际了。”

蜀国同样也有托孤大臣间的政治斗争,刘备白帝城临终之际,把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跟李严,以二人为托孤大臣。

李严跟诸葛亮属于八字不合的,处处挑刺跟抹黑,属于心中不平衡的那一块。公元226年,也就是建兴四年,诸葛亮准备兴兵北伐,想调李严来到汉中坐镇后方。

这本来是给了他回到权力中心的大好时机,可李严这时候就私心作祟,认为回到汉中就会成为诸葛亮的下属,为诸葛亮的北伐鞍前马后,从平级降为次级,各种理由推脱不去,还要求诸葛亮将五个郡合为巴州,由他担任刺史。

不仅如此,李严后来又劝诸葛亮加九锡,怂恿其进爵称王,此举无疑是把诸葛亮架起来用火烤。诸葛亮愤怒不已,当场训斥了李严,两人的间隙由此愈来愈大。

终于在建兴九年,诸葛亮的出兵北伐战役中,李严负责后勤粮草,却因督战不力,导致后勤跟不上,还要求诸葛亮撤军,等到诸葛亮撤军以后他又散播消息,向后主刘禅说诸葛亮延误战机。

这次可让诸葛亮忍无可忍了,收集李严全部的罪证跟过错,并将其言辞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挑了出来,禀明给刘禅,李严自知理亏,磕头认罪。

当然,认罪是晚了一步,诸葛亮决心废了李严,列出他的种种罪行,李严因此被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这场托孤大臣之间的矛盾并未引发大面积的流血,诸葛亮采取的手段也足够光明正大,人人敬佩。

李严即使被贬为平民,朝堂上下对其各种谩骂跟鄙夷,李严仍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启用他,虽然蜀国群臣都厌其贪得无厌,只有诸葛亮有可能出于爱惜人才的考量让他重新出山。

只可惜的是,诸葛亮一死,李严就知道此生再无出山的希望,不久后郁郁而终。

公孙修对姜维摇了摇头,正色道:“伯约切勿以己度人,武侯是以天下人都钦服的方式废除李严,就连李严本人都无怨言,更盼于武侯有朝一日能召他出仕,连政敌都能明白武侯的胸襟宽广,这是极为难得的。司马懿就未必了,此人不爱惜羽毛,为求利益,不顾惜名声,必不顾国本。”

顿了一顿,朗声道:“故此,孤知道魏国必然在近期有大乱,乃由政而引于军事,决不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姜维陷入沉思中,点了点头:“司马氏自诩清流,其司马懿又是四朝元老,若是不顾及名声,实在是太难看了。可诚如燕王所言,则必是可图之良机。”

公孙修心想蜀国阴错阳差的把姜维这号鹰派人物给送来了,这位爷北伐了足足十一次,只可惜受制于费祎,每次都兵不满万,自然也打不出什么战果来。

思虑稍许后,他沉声道:“二位都是蜀、吴的忠贞之士,当今魏国强横,若以分而图之,则三家为其吞并是早晚的事。只有联合出兵,响应而动,才能维持局面,打得魏国顾首不顾尾。时间拖得越久,对我等越是不利。”

“燕王所言甚是。”

姜维握紧了拳头,想起昔日武侯的教导,以及先帝的遗志,明白公孙修的“三家分魏”之计不过是为了求庇护而已,毕竟没有一方能与魏国单独抗衡。

利益相关既为盟友,利益冲突既为死敌,与利益的切实相关比嘴上说着的盟友要好的多了。

诸葛恪不发一言地静听,才道:“燕王有心与我等同盟,三家会晤,本来是一大幸事。只是燕王当信守承诺,不可如昔日一般,暗中撤军,或者临阵倒戈。”

公孙修闻言不由得笑了,他当然明白诸葛恪的怨气所在,正色道:“此一时彼一时,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小人行径,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如今是火烧眉头,不容喘息。”

诸葛恪眉头一皱,摇头道:“燕王的意思是火烧眉头了,才结三家联盟之意?”

“不是燕国火烧眉头,而是在座的你我,及贵国的国主,都处于此。不同之处在于,燕国的形势严峻,基本上是火烧眉头,蜀、吴二国则是温水煮青蛙。”

公孙修盯着诸葛恪的眼睛,那眼神让后者都不禁动容。

诸葛恪皱眉道:“为何说是温水煮青蛙?”

他呵呵一笑,望了姜维一眼,正色道:“这可就说来话长了,远的不说,就以国家而论之,蜀汉居益州是天府之国,人丁充足,且蜀道艰难,易守难攻。吴国虎踞江东,以长江天险得以抗曹。”

顿了一顿,又道:“燕国自不必说,远离中土,又有河泽山溪为险,魏国要想伐辽,恐怕行军路上都得产生出撤军的念头。然而舍此地利,以国力而言,燕、吴、蜀三家合起来,都不是魏国的对手。不论是疆域、人口、兵力、财富,各方面都不如,除了尽早联手,无利可图。”

姜维沉默下来,眼睛微微眯了起来,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诸葛武侯当年的北伐,不禁心潮翻涌。

公孙修举起右手竖起三根手指,沉声道:“而且,这一差距,尚且在逐渐的拉大。魏国虽幅员辽阔,却是当年饱受四面战火之地,大多已人口户籍残缺,只要再假以时日,还会继续变得更加强大,此消彼长,到那一日可就是望尘莫及了。今若不伐,再待十年、二十年,人口增长、兵精粮足,莫说是维持三国鼎立的局面,连国家都不能保全,这是不进则退的道理。”

诸葛恪无言以对,沉默下来,好半响才道:“燕王所言不错,在下佩服。”

魏国从历史上来说,最起码也有二次一统天下的机会,只是失之交臂而已。一者是赤壁之战大败,二者是蜀吴爆发夷陵之战,曹丕若是趁机伐吴,则可与蜀汉共灭吴国,吴国灭亡后,反手再灭最弱的蜀汉,那就再轻松不过了,只可惜曹丕出于对国家正统的理念出发,不愿伐吴而作壁上观。

这是自三国鼎立以来,魏国的统一天下之机,事后就连曹丕都懊悔不已。

至于蜀吴两国的统一机会渺茫,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莫说是出现,到最后连勉力维持的能力都丧失了。

或许蜀汉最接近统一天下机会的,就是在诸葛亮《隆中对》的镜花水月中,或许真的可能实现,但也不复存在,自从关羽被害、夷陵之战又损失大量的精锐跟年轻将领,人才瞬间出现了断层,后期人才凋零,就注定了几十年后的悲剧。

姜维长叹一声,点了点头:“蜀汉这么多年自武侯以来,欲图克复中原,还于旧都,大小五度北伐,已是极为艰难。第一次北伐虽曾控制了天水三郡,却因街亭之败,得而复失,此后的数次北伐已不能获得战果。”

公孙修对诸葛亮是钦佩万分,听到姜维这样说,摇头道:“也不能这样说,或许以武侯之智早就看出来,单凭蜀汉以一州之地,数万效死之士是不能攻下魏国的。”

姜维闻言脸上变色,正欲反驳,公孙修顿了顿,又道:“孤以为武侯的北伐是意在拖延,每一次北伐都闹得魏国上下紧张,将帅不敢解甲、战马不释鞍,大小兵员枕戈而眠,对蜀汉的防御也累得劳民伤财,雍、凉难以修养民生,此武侯之功也。”

“武侯若得见燕王,必引为平生知己。”

姜维的脸色这才缓了下来,也明白公孙修所言属实,诸葛亮的北伐都是采取稳中求进的打法,很少出奇兵以略定。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就被诸葛亮严厉禁止了,认为过于冒险,应当实打实的打下凉州,逐步蚕食曹魏。

前世的公孙修可没少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能进武庙十哲之人,没有一个是空架子,诸葛亮虽然大小规模五次北伐,却并没有消耗了蜀汉的国力,这跟他超乎寻常的内政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

五次北伐出兵的规模都不算小,没有造成大规模的国力消耗,反而利用战争的历练给蜀汉增加了不少的新生代力量。

在很多人的误区中,都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损失了蜀汉的国力,然而实际上是在他的治理下,“黎庶追思,以为口实”,国贫民虚的蜀汉也变得“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不得不说,这是一大奇迹。

这可不是史书的吹嘘,《三国志》是陈寿撰写的,而陈寿是实打实的蜀汉人,公元233年出生的人,也算是亲历过诸葛亮治理下的真实社会环境。

想到陈寿,公孙修心想这小子现在也不过十一二岁,倒不如收至燕国来,询问姜维道:“伯约,孤听闻当年马谡丢失街亭被武侯问斩,马谡有个姓陈的参军也受武侯的惩罚,处以髡刑罚之。此人留一子,名曰陈寿。不知可否劳烦伯约,将此人送来?”

姜维大为不解,他自然不知有这一人,毕竟当初受马谡牵连的人太多了,其账下的小小参军的儿子,更是不得而知。倒是他心中颇为起疑,暗想:“陈寿?这名字听着耳生,若是举足轻重之人,我应当知晓才是,燕王远在数千里之外,从未涉足蜀川,怎知得一个小小的孩童?送至燕国,又有何目的呢?”

当然,这一疑惑也很快就抛之脑后,毕竟公孙修的三家分魏计划,合乎其心意,不禁想到:“先帝跟武侯未克的遗志,终将由我来延续,并以死继之。”

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燕王放心,在下回去后盘查一番,若能寻到,必将其送来。”

公孙修大喜,三人又一路畅聊了如何出兵响应的事宜,姜维跟诸葛恪都是难得一遇的军事奇才,众人间的谈话也愉快至极。

邓艾瞧着姜维,心中不禁生出了几分忌惮:“此人竟如此厉害,若有一日,燕与蜀为敌,则将有一战,可得小心提防此人。”

会盟的意见也互相交换,公孙修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加入蜀吴联盟,把中分天下之约变为三分天下之约。

事能否促成还看天意,大饼终究是要画得圆一些,公孙修个人的意见既代表燕国,姜维跟诸葛恪则须分别禀告刘禅跟孙权,再做定夺。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凡骨 御女天下 我为炉鼎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渔港春夜 都市极乐后后宫 重生之神级明星 妖神记 猎艳谱群芳 陆门 七年顾初如北 收到未来新闻,假千金成唯一信仰 快穿这个反派太完美 纨绔才子 权财 曼陀罗妖精 特种兵在都市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逍遥小书生 我成了仁宗之子 从山贼开始 回到明末当帝王 1625冰封帝国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绍宋 带着系统来大宋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紫鸾记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荒年种田:开局官府强塞五个美娇娘 穿越崇祯,打造东方日不落 让你和亲,你让女帝变娇妻? 大梁辽王 大明:签到在洪武,我靠嘴炮暴打老朱 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 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 乱世求生,打猎养活双胞胎 侯门第一纨绔 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红楼之庶子风流 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大谋谋天下 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大舜西游记 医冠权宦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哈哈哈,大明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 令狐冲啊冲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txt下载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最新章节 - 三国新势力:辽东我称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