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万年前争霸 驿路星辰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长嫡 特工萌妃 灵剑尊 抗战之烽火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暴君闺女五岁半 中华第四帝国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5章 龙体欠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还没有正式入冬,厚厚的双层毡帘子就已经挂了起来,地龙烧的很旺,暖烘烘的透着一股燥热的气息。薛广济薛神医正跪在龙榻之前当今天子诊脉……

这位古稀之间的神医,号称是大明第一国手,原本是在大旗庄的广济医学院任职,之所以来到江南给陛下诊断,其中还经历了不少波折。

复隆皇帝正当春秋鼎盛之年,身子骨原本硬朗的很,却因为一场大雨落下了病根,不仅“龙体”日渐衰弱,还出现了幻听幻视的毛病,眼看着身子骨已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不得不承认,复隆皇帝确实是一位勤勉的君主,每日里三更不眠五更即起,长年累月操持国事虽然是明君的基本条件,但却对他的病情于事无补,反而日渐严重。平日里还能勉强支撑,在长平公主的辅佐之下照常上朝照常处理繁琐的政务,但是在上个月十六那一天,他的病情却突然恶化,在文武百官齐集的朝堂之上,毫无征兆的突然从御座上栽了下来!

皇帝的身体状况不行,已成为所有人的知道的秘密,且不说那些个文武大臣会怎么想,至少太医院难辞其咎:皇帝的病情已经持续了这么久远,医治了好几个月不仅没有见好,反而严重到了这种程度……

自此以后,复隆皇帝就再也没有上过朝。

北边的李大帅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马上派遣专人护送薛神医,不远千里从北地来到江南,为皇帝陛下诊治。

按照常理,既然这天下第一名医来了,就应该马上下手诊断,却足足耽误了十几天。

原因在很简单,皇上的病情干系重大,李吴山派过来的郎中是不是值得信任,还需要挂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呢。

李吴山和朝廷之间的关系本就维持着一个脆弱而又微妙的平衡,除了用君臣大义压过李吴山一头之外,事实上朝廷拿李吴山一点办法都没有,还要时时刻刻的提防着他。现如今皇帝病成了这个样子,天知道李吴山存的是什么心思,万一他从中捣鬼怎么办?

事关陛下的安危,千万马虎不得,所以很多人拒绝让薛广济为陛下诊治,就因为他是李吴山派遣过来的。为了这事,朝廷又吵作一团,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眼看着皇帝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了,最终还是长平公主拍板定音:由薛广济为皇帝诊治。

神医不愧是神医,一剂汤药下去,病情立刻有所好转。

刚刚伏下一剂汤药,复隆皇帝的气色大为好转,至少胸口已经不那么憋闷了,呼吸之间显得顺畅了很多。

“万岁之龙体,分明就是伤了肺阴六经,阳火旺而阴经竭,若是仔细将养本不算什么大事。奈何却是一味的阳补,无异于抱薪救火,自然越来越严重……”

体阳过于旺盛,还不要命的进补,不补出毛病来那才真的是活见鬼了呢。

按照薛广济的说法,淋的那一场雨不过是个诱因,本算不了什么,也不至于让皇帝的龙体大损,真正造成恶果的是太医院的那一帮子庸医,胡乱进补结果却是越补越恶,终究闹出了大毛病,这个病根儿算是落下了。

“自从服用了薛先生的汤药,朕接连吐出几口浓汤,顿觉神清气爽……”

什么太医不太医的,在真实的疗效面前,一切都是虚的。事实证明,和薛广济相比,太医院的那些家伙们完完全全就是一群吃饭不干活的酒囊饭袋。

这立竿见影的效果,让复隆皇帝对薛广济的医术极是佩服,登时就起了招揽之心:“如此神医国手,遗于民间,实在是委屈了你,朕欲以先生执掌太医院,先委一个院判之职……”

在复隆皇帝的心目当中,太医院的那些太医们,关键时刻全都不管用,他们加在一起都不如一个薛广济更有作用,所以就想把他招揽过来。

按照大明朝的体制,院判就相当于是太医院的二把手,正经的六品官。因为作为一把手的院使更多是官僚的身份,充其量也就是个“技术官僚”而已,真正履行职责的反而是二把手了。所以,复隆皇帝说这个二把手差不多也就相当于事实上的太医院一把手了。

跪在龙榻之前的薛广济先是叩头谢恩,然后就婉拒了天子的美意,给出的理由极其充分:“草民谢过陛下厚恩,却是不然。草民在北地任医院院院首,虽不是正式的官职,却在教授万千弟子,图的是天下人之康健,实不敢以一人而废天下……”

这话说的……其实有点过于直率了,甚至有点刺耳,但话糙理不糙,不仅很有道理,而且理由充分。

现在的广济医学院,已经成为吴山军校体系之内最大的一个分支,光是正式在册的学生就是有三千多人,这些人学业有成之后,一定会分散到四面八方,为全天下的康健服务。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说破了天去也不能阻拦。

为了皇帝一个人,就留在江南,可不是就“因一人而废天下”了嘛。

到了薛广济这个年纪,功名利禄什么的早就看淡了,他图的是千百年之后的身后之名,怀着追赶甚至超越李时珍的宏伟抱负,为全天下人谋福祉,富贵功名怎么可能留得住他?

虽然薛广济如此直白的拒绝让复隆皇帝很不高兴,但他却知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道理,实在不好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病情就和天下人争利,正要开口说点什么,旁边的长平公主却抢先开口了:

“薛神医今天开的什么方子?”

“照旧是前番的方子。”薛广济说道:“黄莲为君,川贝为臣,各取四钱,以三碗水熬成一碗,以冬梨汁辅服即可。”

和太医们开的那些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云的药方相比,薛神医开的这个方子简单到了极限,仅仅之后黄莲、川贝两味药物,然后辅佐以冬梨汁就可以了。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药方,却对皇帝的病情有着立竿见影的奇效,想不服都不行。

“万岁的病情本不为甚,只是一味进补给耽搁了,再加上操劳过剧,才会恶化成今日这般模样。”薛广济淡淡的说道:“人参吃死人无罪,黄莲医好病无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了。”

皇帝的病情是事关天下的大事,肯定会玩儿命就进补,拿人参、茯苓之类的大补大发之物当饭吃,就算是体壮如牛的彪形大汉也架不住这么折腾,不事劳作不做锻炼的皇帝那还能好得了吗?

明明三文不值两文的药物就能把病治好,偏偏要弄一大堆补药出来……药物这种东西,不是说价格昂贵就一定是好的,最要紧的是对症下药,在很多时候苦涩的黄莲反而比人参之类的补药更有实用价值。

“按照草民开具的方子,连服二十天,当有效果。”薛广济说道:“然药剂终究只是佐使之物,万岁的病情……恕草民斗胆直言,同样的病情若是落在贫寒百姓的身上,早已痊愈了。盖是因为升斗小民每日操劳,日夜活动筋骨,自然可收固本培元之效,陛下久在深宫不事劳作,又操劳日甚,元气早已不固,唯有少操心多劳力,早晚之间多出去走动走动,终究没有坏处……”

薛广济说的这一番话其实很容易理解:我的药方子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同样的病情落在一般的老百姓身上,根本就不算个事儿。因为普通的市井小民需要经常劳作,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你这个当皇帝的久居深宫,身体状况还不如一般人呢,又经常焦虑操心,免疫力下降的非常厉害,稍微有点小病小灾就招架不住。

薛神医的意思就是让皇帝多多活动多多运动,自身的免疫力提高了比服用什么样的药物都更好使。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皇帝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只要平时多加锻炼自然而然就是会好转起来。

这一层意思,长平公主已经听的非常透彻了。

“薛先生医治有功,赏。”

长平公主一声令下,当场赏给了薛广济六匹锦缎。

客客气气的把薛广济打发走之后,长平公主马上下令:“来人,为万岁更衣……”

“做甚?”

“神医不是说了么?要万岁多出去走动走动,我陪着万岁去御花园游览……就是走动走动,多活动活动筋骨总是好的。”

“也好,摆驾御花园……”

长平公主当即就笑了:“不必摆驾了,单纯就是为了让万岁走动出汗的,若是乘着步辇,左右有人搀扶,还怎么活动筋骨?你呀,就是养尊处优的太久了,都出点力气出点汗水,什么样的风寒灾病也就没有了……”

姐弟二人出了正殿,步行绕过了春和宫,来到了御花园,身后还跟着一大群太监宫女,捧着坐器、手炉、唾筒子等等一应的杂物。

正是花草枯黄万木萧瑟的时节,御花园里完全就是一派深秋的肃杀景色,其实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景致。好在根本就不是为了观景,而是为了锻炼身体。

姐弟二人漫无目的的在御花园里游走着,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李吴山伐朝鲜的折子已经到了吧?”

长平公主答道:“刚刚到。”

“这是先斩后奏之举啊,朝廷应该如何应对?应该如何回复朝鲜使臣?”

李吴山出兵伐朝鲜这个事儿,早就光复了沈阳之后就已经正式开始了,现在已经过了四五十天的时间,事实上张三娃已经率领大旗军的东路军开赴到了汉阳一带(这个汉阳不是湖广的那个汉阳,而是汉城,今天的首尔。)

这个事情在舆论上弄的很热闹,现如今复隆皇帝的案头就摆放着两份奏折。

最先到的那一份是朝鲜使臣带过来的,另外一份则是出自李吴山之手。

按照朝鲜使臣的说法:张三娃率领五万大军(这个数字绝对是假的),悍然入侵,朝鲜上下大为震动,不知所谓何来,恳请上国皇帝下令,让李吴山撤兵,以全藩国之义,以安属民之心……

乱七八糟的话说了一大堆,其实就是只有两层意思:直到现在都不知道大旗军为什么要侵略我们,再就是希望上国天朝严加约束大旗军,让他们赶紧退回到鸭绿江对岸去。

而李吴山的奏折则完全是另外一种说法:有小股伪清余孽窜逃入了朝鲜,所以他才命令张三娃越境追击。过去之后才发现朝鲜政坛混乱,外戚和地方豪强挟持了朝鲜王室,所以他就顺手帮助朝鲜“勤王”了。

这两份奏折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口径则完全相反,一个说是入侵,一个说的“勤王”,根本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那就无从得知了。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有一方在撒谎。

其实吧,这种事,哪怕是用脚丫子想想,也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李吴山在睁眼说瞎话呢。

这倒不是说复隆皇帝信不过李吴山而信得过朝鲜人,而是铁一般的事实就摆在眼前。

长久以来,朝鲜就是大明朝的藩属国,年年纳贡岁岁称臣,每年进攻的高丽婢不在少数,态度极为恭敬。而大明朝也在事实上履行了宗主国的义务,万历年间就曾经应朝鲜国的请求,派遣大军出动,唱了一出“卫朝抗倭”的大戏。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总算是全了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关系,将入侵的倭寇给打跑了。

事实上,就算是在崇祯年间,大明朝已经失去了对东北方向上的控制之后,朝鲜的表现还算是恭敬。即便是在“大清国”两次征伐朝鲜的情况下,没有了外援的朝鲜依旧只是奉“大清”为“兄国”,但却拒不承认当时的皇太极的皇帝身份,已经算是给大明朝留足了面子。

即便是在大清国的全盛时期,朝鲜虽然承认了清廷,却没有承认清廷统治者的法理地位,只承认他们是王,而不承认是皇帝。现如今大清国已经熄火塌架了,朝鲜更不可能傻子到和大明朝为敌的地步。

或许李吴山知道这样的借口实在无法交代,所以没有说朝鲜有敌对的心思,而是随便找了个借口,说是帮助朝鲜“勤王”去了。

这个借口或许稍好一点儿,但同样荒诞可笑:你李吴山是大明朝的臣子,无论朝鲜发生什么,那都是他们的事儿。就算是朝鲜有外戚作乱,就算各地的实力派对朝鲜王室不够尊重,也用不着你去勤王吧?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李吴山是在撒谎,无论他找什么样的借口,都掩饰不住入侵朝鲜的事实。

更何况,早在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把已把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了,现在你李吴山的军队却悍然入侵,朝鲜都已经把“小报告”打到皇帝这边来了,肯定不能装聋作哑,必须做出反应。要不然的话,宗主国的颜面何存?连一个臣子都约束不住,皇帝的尊严何在?

“下旨,严令李吴山撤兵……”

“不可!”长平公主说道:“这个时候让李吴山撤兵,似有不妥呀,万岁还应该更慎重一些……”

“怎么?李吴山还敢公然抗旨不成?”

“公然抗旨那倒不至于,但我估计,忠勇公必然会阳奉阴违……”长平公主幽幽的说道:“入侵朝鲜属国,绝非偶然,定是早有预谋。以大旗军之战力,朝鲜是万万挡不住的……”

虽说入侵朝鲜的仅仅只大旗军的东路一部,但这部分人马横扫辽东气势正盛,一路势如破竹早就打到了汉阳国都,凭朝鲜那些连铁质武器都凑不齐的军队,不存在和大旗军争锋的可能。就算是朝廷现在就下旨,严令李吴山撤军,肯定也早就来不及了。

虽然李吴山不敢公然违旨,其实他根本就不必那么做,只需要在书文往来过程中耍点小手段,稍微拖延一下时间,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朝鲜推平了。到时候朝廷只能捏着鼻子接受这个既成事实!

公然入侵态度还算恭顺的藩属国,这是一件大事,李吴山还玩了一出先斩后奏的把戏,完全就没有朝廷放在眼里,但朝廷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朝鲜是小,朝廷的体面是大啊!

“唯今之计,只有默认了李吴山的所做所为,若我所料不错,事后李吴山必然会上一个请罪的折子……”

先把朝鲜事实占领了,然后再自请罪责,也算是顾全了朝廷的脸面,这种事儿只要李吴山不是傻子就知道应该怎么做。等他的请罪折子递到江南的时候,就说明已经彻底完成了对朝鲜的全境占领。

但是,朝廷毕竟是朝廷,不能眼看着朝廷的藩属国变成他李吴山的藩属国。

“朝鲜与江南相隔千山万水,交通不畅,挡是肯定挡不住的,只有赶紧派遣一个人,作为事朝宣慰使去到那边,以朝廷名义行事……”

就算你李吴山在事实上占领的朝鲜,朝廷也肯定会派个代表过去,一来是为了彰显存在顾全朝廷的脸面,再者也是为了不让大旗军在朝鲜为所欲为。

但这个事朝宣慰使的人选,不那么好选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天官赐福 斗罗之金鳄 武师的自我修养 辣妈攻略 我的总裁老妈 福艳之都市后宫 都市偷心龙爪手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退下,让朕来 霸天武魂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汴京春深 超级神医赘婿 我有一剑 官梯 抗战之血肉丛林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昭昭大明 回到明末当帝王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雷武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白话三侠五义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立渊传 起飞,从1973年开始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汉吏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靠读懂人心立足 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明:老朱假死后,我登基哄堂大孝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