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 霸天武魂 驿路星辰 特工萌妃 铁血残明之南洋崛起 凡人歌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就是亡国之君 武道凌天 废材逆天,佣兵狂妃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54章 耕读传家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一亩次等田能打出三百多斤粮食,差不多也就是三百二十斤的样子。地租就按照六成计好了,那就是近二百斤,再加上朝廷的税,中间还要折算,还要出损耗,平白的就少了二百二十斤,一亩田能落下一百斤粮,就算是天照应了……”

“我们一家有一百四十亩田,每年能落下一万多斤粮食,按说也够用,但徭役是要服的,服徭役就要请人,那是苦差事,一个弄不好就会送命。我们家出两个役夫,服役两个月,怎么说也得花费十五石吧?还能剩下百十石……我说的是好年景,若是光景不好,连一半都剩不下……”

“七口人,要想吃饱,一年到头少说也得三十来石粮米才够用。还要扣除种子和请短工所需的粮米,再加上一年的用度,够吃就已很不错了,连灯油都不敢买多少……”

郭大伯掰着手指头给朱季兴算这笔细账:“旁的我也说不清楚,但这田地里的事情就算是京城里的万岁爷也没有我更懂。给大帅做佃户是不需要地租的,一粒米的地租都没有,这就等于是每亩田多出了两石,这是实打实的东西呦。我们一家人一百四十亩田,一年就多出二百多石的进项。一年下来就等于是多出四间大瓦房或者是两头耕牛再加一辆架子车呢……”

谁真的给了实惠,谁搜刮的更厉害,只有这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们心中最清楚。

他们说不出什么春秋高义,也不动什么圣人教诲,但心中却有一杆秤,谁好谁坏早就分的清清楚楚了。

“爹,朱兄弟,吃饭了!”

因为儿媳妇刚刚生产不久,不方便出来见外客,所以这顿晚饭是郭大伯的儿子张罗的。

一锅子半稀不稠的高粱米粥,黑乎乎的虽然有些天然的甜味,但却稍微有些硌喉咙,好在已熬的稀烂,倒也不是那么难以下咽。一笸箩杂和面的窝窝头就算是最主要的干粮了,窝窝头是深褐色的,明显掺杂了干菜之类的东西。

当时生产力低下,普通的百姓能够吃饱就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光景了,这样的饭菜已经算是丰盛。尤其是难得的是,竟然还有一道菜式。

所谓的菜式,其实就是刚院子里采摘下来的几根黄瓜。

黄瓜本就是乡野之间最常见的东西,既是菜蔬又是水果,本不足为奇,真正称得上是待客之物的是那一小碟子咸盐。

生黄瓜蘸咸盐,在现代人的心目当中简直寒酸到家了,但是当时却足以显现出郭大伯一家的热情好客。

咸盐这玩意金贵的很,一年到头也吃不到多少。按照民间的传统,无论什么样的菜式只要是下了重盐的,都算是“硬菜”。

因为儿媳妇的肚皮很争气,刚刚生下第四个孩子,所以官府奖了六斤精盐!

“托了李大帅的福,大半年不用买盐了!”郭大哥从锅里捞出两个鸡蛋,送到朱季兴的面前:“俺们乡下人家,也没有啥好东西招待客人,卧了俩鸡卵……”

这俩鸡蛋可把朱季兴给吓到了。

作为皇弟,别说是鸡蛋了,就算整只的鸡鸭都早已吃腻了,但这不是锦衣玉食的皇宫大内,而是在普通的贫苦百姓之家。

对于任何一家普通百姓而言,家里饲喂的鸡鸭所产下的蛋都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做换取银钱。尤其是郭家这样的,儿媳妇刚刚生产不久,那是用来给她补身体的宝贵物件儿。

就算朱季兴再怎么不知民间疾苦,也晓得这俩鸡蛋到底有多么沉重的份量,那是万万不敢吃的。

“我这么大的人了,吃甚么鸡卵?给嫂子留着,给嫂子留着吧……”

郭大伯、郭大伯的儿子和朱季兴一起吃罢了晚饭之后,离开了饭桌,然后才轮到家里的孩子们上桌吃饭。

郭大哥端了一碗饭和几个窝窝头拿去里屋,给不方便出来见生人的媳妇去吃,郭大伯则带着朱季兴来到侧厢房之中。

“今儿晚上啊,你就睡在这屋里吧,咱们爷儿俩睡一条炕。”郭大伯笑道:“这屋子虽然有点漏风,只要不下雨就没事儿,我去给你那铺盖……”

这个季节,不存在冷的说法,朱季兴和客气的说道:“能容身就可以了,用不到铺盖。”

“不用就不用,反正也是六月的天,冷不着人,只是需提防恼人的小虫子!”郭大伯拎起一条粗大的艾草辫子,擦着火点燃了,屋子里顿时烟气缭绕,显得有些呛人。

账户人家很少有置办蚊帐的,也买不起蚊香那样的“奢侈品”,而是习惯于在睡前先用艾草熏一下借以驱赶蚊虫。

月色撩人,也不需要点灯,其实大部分普通百姓都不怎么点灯。

朦朦胧胧的月色之中,郭大伯将床铺收拾了一下,给朱季兴腾出了一个睡觉的地方,却在无意之中打翻了抗台上的一个木头匣子。

木头匣子掉落在地,装在里边的东西散落出来,朱季兴俯身捡起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是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从来就是文人所用之物,这郭大伯一家是正经的农人,估计连那个“郭”字都不会写,怎么会有这个东西呢?

“郭大哥是读书人么?”

“屁!”郭大伯笑道:“他读的什么书?和我一样,都是耕田种地的粗人”

连灯油都舍不得买,却置办了文房四宝,确实有点难以理解。

“那是给我大孙儿准备的!”郭大伯笑道:“我们这一家子,祖祖辈辈就没有出过读书人,如今这日子好过一点了,也该让娃娃去读书了。”

大多数老百姓都不读书,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读书认字的重要性,而是因为读不起。

现在的日子终于有了希望,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供养出一个读书人。

“郭大伯思虑的对,耕读传家才是根本,养个读书人出来,以后求取功名也好……”

还不等朱季兴把话说完,郭大伯就已哈哈大笑起来:“有功名的老爷都是天上的文曲星转世,咱这样的人家是不敢想的。我也不指望娃娃以后能考秀才中举人什么的,只要能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瞎也就好了。而且眼下就是一个好机会……”

“此话怎讲?”

“还不是托了李大帅的福么!”郭大伯笑呵呵的说道:“李大帅办了义学,每个村子都来了一个先生。无论是哪家的娃娃,只要是愿意读书认字的,都可以到义学里去……”

说到这里,郭大伯的语气稍微低沉了些,笑呵呵的说道:“最要紧的是,这义学不收钱,还白给一套书具,这笔墨纸砚都是义学里白给的……”

白给书具和笔墨,白白教授孩子们读书认字,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善政了,自然大受欢迎。

拿起那几本书的时候,根本就不需要看到上面的字迹,那种熟悉的感觉顿时油然而生,仅仅只是凭借触觉,朱季兴就知道这三本是什么书了。

《百家姓》《千字文》和《民族论》。

这三本书,是每一个军校生的基础读物,尤其由吴山军校内部刊印的这个版本,早已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只要拿在手中,根本就不需要用眼去看,也可以立刻就辨识出来。

广办义学,传授吴山进行的基础思想,以后会是什么样的场面,这还用说吗?

这一手,比分田地还要厉害,等于是把整个北方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吴山军校,只要是接受过这种教育的孩子们,就会拥有和军校生一样的思想。

假以时日,全天下的年轻人都高喊出“我族长兴”的口号,到时候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面,那将是一股什么样的力量?

真到了那个时候,江南朝廷……根本就不需要李吴山去推翻。

作为一个从吴山军校走出来的人,朱季兴当然知道李吴山的志向,也很明白他将来会做什么。但他终究是大行崇祯皇帝的嫡血子孙,是复隆皇帝的亲弟弟,虽然已经清清楚楚的看到了历史的潮流,也知道那是无可阻挡的天下大势,无论是谁,在这浩浩荡荡的潮流面前都不过是螳臂当车,根本不值一提。若是强行阻挡的话,必然会被历史的车轮碾的粉碎。

他知道这些,但却因为身份的缘故,不得不为朝廷考虑,不得不为自己那个做皇帝的兄长考虑,也不得不为朱氏王朝近三百年的基业考虑。

所有的矛盾都集中在他的身上,这才是痛苦的根源。

“郭大伯,你觉得朝廷怎么样?”

“朝廷?哪个朝廷?”

普天之下,不是只有一个朝廷么?

“当然是江南朝廷了……”

郭大伯摸出烟袋子,舀了一锅子自制的碎烟叶,凑都艾草辫子上点燃了,狠狠的吸了一大口,吐出一团白色的烟雾:“后生,你吃烟么?”

烟草传入大明已经有几十年之久了,最先在边军之中流行,很快就传入民间并且迅速流传开来。只不过当时的烟草大多是自制自用,味道……呛人的很。而且不叫做吸烟,而叫做吃烟。

“我不吃。”

“这玩意不错,提神的很呢,还能解乏哩,吃点呗!”

“我不吃。”朱季兴再次问起刚才的那个问题:“郭大伯觉得江南朝廷怎么样?比北边的李大帅如何?”

“这我可说不好呢。”郭大伯的烟锅子在黑暗之中就好像是一团小小的火星,晦明晦暗:“朝廷到不了这里,好不好的也轮不到咱们说道!”

虽然没有对江南的复隆朝廷做出任何评价,但这句话已经可以说明很多东西了。

复隆朝廷好也罢不好也罢,那都是和北地百姓没有任何关系的事情,因为太遥远了。

这里是李大帅实际控制的地盘,几乎所有的政令全都是出自李大帅之手,又和江南有什么关系呢?

虽说李大帅是复隆皇帝的臣子,那也不过仅仅只是一个名份罢了,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其实吧,朝廷不朝廷的也就那么回事儿……”就好像是在说起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儿,郭大伯很随意的抬起手来驱赶蚊虫,轻描淡写的说道:“这么多年来,先是大明,然后是大顺,接着就是大清,现如今又是大明了。走马灯一般的换来换去,苦的还不是俺们?”

王朝变换战火连天,最受苦的还是百姓。

“甭管是谁,甭管是哪家天下,反正我是不关心的。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才是正经,说别的都没用。”

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根本,最底层这的不在乎谁才是真正的天下正统。

当年的崇祯皇帝够正统了吧?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了吗?

李闯也号称是“解民倒悬”,事实上反而让百姓更苦。

大清自称是“天命所归”,他们做了些什么?有眼睛的人都看着呢。

至于说现在的江南朝廷,也是很正统的正统,但那又济公什么事了?给过老百姓一丝一毫的好处吗?

什么天命所归,什么大义正统,都是嘴皮子上说的,听起来好像很有效果,其实老百姓才不在乎呢。

昏暗之后,郭大伯的眼睛亮闪闪的,却透着历经沧桑所积淀出来的睿智:“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是正统,扯别的都是糊弄人。”

这句话简答直接,又朴实到了极致,但却不能否认这就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

“要是……要是李大帅和朝廷打起来,郭大伯支持谁?”

“我当然支持李大帅了?”

“为啥?”

“这还用说么?我家里的田地就是李大帅的,若是李大帅败了,朝廷还会给我白白的耕种么?”

虽然朝廷确实是正统而且拥有大义名份,但却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凭什么支持你?

“后生啊,你就放心吧,李大帅和朝廷之间根本就打不起来。”

一直都在为李吴山和皇帝兄长之间的关系而忧心忡忡,但这位老农却表现的极是乐观,这让朱季兴万分不解:“为什么打不起来?”

“这还不简单?朝廷的兵有很多就是江北的人,到时候若是他们真的大败了李大帅,他们家里的田就会被收回去!担着丢命的风险去打仗,就算是打胜了最后也会丢田失地,那还打个屁呀!那得傻成什么样子才会和李大帅去打?疯了不成?”

均田政策马上就要在长江以北全面铺开了,朝廷的军队之中有很多本就是江北之人,他们分到了田地,还要去和李大帅打。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过了,就算是这的击败了天下无敌的李大帅,能落下是好处?到是连到手的田地都保不住,还有什么好打的呢!

朱季兴顿时就无语了。

朝廷的军队当中,有一小半是江北人,他们得了李大帅的好处,要是不打的话还能把这些好处给占住了。要是真的打了,就算是胜利到时候好处也会全都丢光,这一批人肯定不想打。剩下的那一大半虽然是江南人士,但他们肯定会希望江南朝廷推行李大帅的政策……

朝廷的每一个士兵都不想和李大帅打,要是这的下令开战,只怕不等战争打响,朝廷的军队就会一哄而散。这还是一个比较乐观的结果,要是真的打起来,朝廷的军队枪口冲着谁都说不准呢……

“真要到了不得不打的时候,那索性就快着点,三天两后晌就打完那才好呢,可别打久了,要不然俺们又要遭罪了……”

连年征战,旷日持久,人心思定,老百姓是真的不想再看到战火重燃的情形了。

就这样相安无事不是更好吗?

“蚊子已经熏的差不多了,还是睡觉吧。”郭大伯说:“明儿个还要去井队帮工哩,很费力气的哩。”

“什么井队?”

“就是打井队呀!”郭大伯在炕沿上轻轻的磕打着烟锅子,将烟灰清理干净了:“井架子都已经进村了,每家每户都要出人工去帮忙,总不能全都指望老天爷下雨吧?”

旱情还在持续,江河密布水网纵横的江南还好一点,这中原腹地也在忍受煎熬。不过他们没有求雨,也没有指望老天爷,而是大量派遣人手,组成了一支支打井队。

凿井取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论到了是时候农田基本建设都是丰功伟绩。

“听旁村的人说,那井架子是从军校出来的,树的有三层房那么高,据说了用了啥子了不起的新手段,四天就能出一眼井,好用的很呢,只是需要很多人帮忙才行……”

吴山军校里边有专门的技术部分,主要是负责武器装备的研发,连遁地雷那么神奇的东西都弄出来了,研发一些效率更高的大型农用工具根本就是轻而易举。

由官府出钱和工具下到乡野之间,由本地人出劳动力,开凿水井灌溉田亩,迎战旱魃,而不是指望老天爷开眼,这确实就是李吴山的作风。

同是为了抗旱,江南在求雨,北方在打井,高下立判!

面对同样事物之时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或许也能稍微反映出彼此之间的区别了。

朱季兴整整一夜都没有合眼,躺在炕上思前想后,一直到了拂晓时分,才蹑手蹑脚的爬起来,摸出一小锭银子放在郭大伯的枕边,然后轻轻的打开房门,在微微的晨曦当中离开了郭家村继续朝着北边去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拯救美强惨男二 天官赐福 武师的自我修养 我的总裁老妈 重生之武道复苏 福艳之都市后宫 娱乐帝国系统 霸天武魂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混在豪门泡妞的日子 重生之神级明星 汴京春深 超级神医赘婿 我有一剑 重回1982小渔村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官梯 抗战之血肉丛林 三体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武炼巅峰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三国:开局截胡刘备娶糜贞 远东1628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崛起美洲1620 
最近更新我家有个电饭锅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立渊传 穿越之铁血捕快 起飞,从1973年开始 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 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大宋:人间为青天,地府做阎罗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大明:我每天一个未来快递,老朱心态崩了!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大唐:不让我种地,就把你种地里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