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退下,让朕来 武炼巅峰 秦功 大明日不落 长嫡 狂妃很彪悍 灵剑尊 金牌帝婿 国色生枭 抗战之烽火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232章 觉醒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改元之后,按照惯例,新朝增开恩科。

每逢三年一次大考,是大明朝的例行体制,也叫例科。除此之外,新君登基或者是国家有重大喜事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会增考一次,表示施恩天下的意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恩科”。

对于全天下的读书人而言,这是一桩德政,多了一次出人头地的机会,非常有利于改善新朝在士人心目当中的形象。而新朝初立,急需补充和完善官僚体系,增开恩科也是出于为国选才的意思。

这次恩科大考,对于江南士林而言,是一个天大的喜事:因为这次科考的录取率一定会非常之高。

往年的科考,都是面对整个大明朝,面对全天下的读书种子,只要是符合标准的都有机会,这次却不一样。

江北沦陷,川蜀、湖广尚不知是谁家天下,所谓的“取士天下”其实基本就是面对江南、闽浙、云贵、两广而已,等于是减少了一大半的竞争对手。而江南自古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一定会拔个头筹。

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对于这次恩科抱有极大希望……

与此同时,李吴山也在对自己的学生做进一步的培养。

“何谓军人?”李吴山把教鞭一指:“冯大壮,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民族之武力。”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以武力拓展民族之空间的过程即为战争之目的。”

“为何要拓展民族空间?”

“我族受命于天,至高至贵,理应统领四方。”

原以为民族意识的觉醒会是一个艰难的工作,事实证明远比想象当中的要简单,仅仅只是几个月的时光,就已经给这些军校生们建立起最原始最质朴的民族观念。而在觉醒民族意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则是华夷理论。

华夷理论本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经过李吴山改头换面之后重新定义,给学生们灌输自己的“新思想”。

“我族高贵”的意识已经开始觉醒。

连《三字经》都不用,就是为了保持学生们思想的纯粹,李吴山更加不可能的让这些最宝贵的种子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而是利用“最终解释权”重新诠释,树立起自己的思想观念……

“郎太平。”

当李吴山点出一个名字的时候,郎太平马上起身,将胸脯子挺的高高,身形笔直,大声回应道:“在!”

“何谓军人责任?”

没有任何犹豫,甚至不经过大脑,完全就是纯粹的条件反射,郎太平脱口而出:“为我族而战。”

“何谓使命?”

“我族之所需即我辈使命。”

“何谓服从?”

“我辈之最大天职,无论对错不问缘由,一律遵之。”

一连几个问题,李吴山问的很快,几乎没有什么间隔。郎太平答的更快,根本没有任何思考,完全就是最本能的反应。

郎太平的回答让李吴山非常满意,这也正是他亲力亲为教导学生所希望的结果。

作为吴山军校的校长,每隔一日李吴山就来上一节课,课程不设计任何具体而微的军事细节,全都是为了催生民族意识的觉醒,全都是为了给学生们建立统一的全新的思想观念。

现在,已初见成效了。

这些学生,大多是大旗军的子弟,对于李吴山李大帅除了敬仰之外,更多是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崇拜,一种近乎于盲目的崇拜,所以才会不加选择不加考虑的全盘接受他的思想灌输。

每一次李吴山来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全部前来听讲,因为人数太多,只能到大堂之中上大课。

这座大课堂虽然宽阔,却早已挤满了人,每一张年轻的面孔上都洋溢着蓬勃朝气。

数不清的竖幅挂满了大堂的四壁,在迎面的墙上,用嫣红如血的大漆写着八个触目惊心的大字:服从、荣耀、无畏、牺牲。

这八个字是吴山军校的校训!

现在的吴山军校,依旧没有任何和军事有直接相关的课程,对学生们的教育只有有三个方面:一曰体能,二曰思想,三曰纪律。

学生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统一的服装、被服、器械等物,全都是由李吴山亲自指定,全都选用最好的。细微之处,甚至连学生们用的皮带、纽扣都是采用最后的材料请最好的匠人为他们量身打造。旁的不说,光是那一顶大檐的军帽,就价值近一两银子。

帽檐上下两条银线,帽正除镶嵌了一枚小小的银星,就这么一顶帽子,就足够普通人家两个月的开销了。

只要是军校的开销,李吴山从不吝啬,甚至还专门给学生们营建了宿舍。

每个宿舍有四张床,分上下两铺,可以住八个人。

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就不要说普通的士兵了,就算是大旗军的低级军官,都是睡大通铺的。让这些学生兵们睡板床,绝对是高到了天上的待遇。

除此之外,学生们的伙食水平简直高的吓人:每日两餐当中,必定有一餐见肉,而且全都是最油腻的老肥肉。每隔五日,还有一条鱼!至于说白面馍馍,则完全管够,可以敞开肚皮随便吃。若是达不到这个伙食标准,司务的军需官就要受军法处置。

这样的伙食水准,在当时绝对高到了天上去,就算是一般的小地主都过不上这样的日子,就更别提普通的老百姓了。

良好的伙食早就强健的体魄,更有风雨无阻的例行体能训练,让这些半大不小的小伙子们远比同龄人更加健壮。

最基本的思想启蒙已经觉醒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军校的生活条件确实非常之高,纪律也同样严格。

一卯不到者,十军棍。二卯不到者,三十军棍,三卯不到者,就不打军棍了,直接开除。

一训不良者,自行加训十日,二训不良者,自行加训一月,三训还是不良的话……直接开除。

军容不整者,十军棍。

口出秽言者,三十军棍……

至于说顶撞教官、懒散敷衍,统统重罚。若是私自外出或者是逾期未归者,那就不必再回来,直接除名。

所有的这些个纪律,都是李吴山亲自制定,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纪律,就是军校的森森天条,绝对不可违背。

正是朝气蓬勃的年纪,学生们深切的感受到自己和一般人的不同,知道无比崇拜的校长对他们寄予厚望,森严的纪律和强烈的荣誉感,让他们展露出和这个时代既然不同的面貌。

每一个人都把军装式的学生制服穿的整整齐齐,看不到一丝褶皱,无论站立行走都身形挺拔,绝对不会出现拱肩缩背佝偻腰身的猥琐之姿,更不可能象街头闲汉那样吊儿郎当污言秽语……

每一时每一刻,他们都要谨记自己的身份,作为李吴山的学生,绝对要有一股刀剑般的锐气,若是违反了纪律,就是在李吴山脸上抹黑。

“本堂课已毕,稍后你们到司务处去领取武器。”

到军校学习已经这么久了,却从来没有摸过武器,未免显得有些美中不足。

对于这些学生而言,只有拿到武器才算是脱胎换骨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虽然每一个人都激动万分,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神色,但却全都一动不动。直到李吴山说出“解散”二字,才用整齐划一的动作朝着李校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尽管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抑制,还是保持着严整的秩序鱼贯而出,离开了大课堂去往司务处。

司务处已排起长长的队伍,司务官正在逐一给学生们分发武器。

武器是一杆火铳,样式有点象最常见的小鸟铳,却比鸟铳大了很多。簇新的火铳上挂着柔软的弹药袋和长长的捅条,枣木的手柄处用阴文雕刻着两个小字:荣耀!

除了这杆长的不像话的火铳之外,每个人还领取到一柄小小的匕首。

匕首小巧玲珑,通体不过八寸长短,刀身细长刀尖锐利,吞口处银光闪闪,刀柄上用细细的铜丝反复缠绕,更加便于掌握,即便是手心出汗也不会影响使用。

刀身的正面同样雕刻出两个文字:牺牲。

背面则是持有者的名字,很显然,这把匕首不是统一铸造,而是分别量身打造而成,雕刻在背面的名字足以说明这一切。

“这杆火铳将会成为你们最重要的武器,必须时刻保证纤尘不染,要象对待最亲密的战友那样妥善保存,它将伴随你们为我族而战,成就属于你们的伟大荣耀。”李吴山的声音显得格外响亮:“匕首名为牺牲,就是要你们时刻做好牺牲一切的准备。”

“他日你们走上战场,若是遇到万不得已的情形,就要用这柄匕首维护自己的荣耀,匕首不是用来杀敌,而是用作自裁。”

火铳是用来杀敌的,匕首则是用来自杀。

若是战败,或者是遇到其他万不得已的不忍言之状况,就要用匕首自尽来维护自己的荣耀。

李吴山从怀里摸出一柄相同样式的匕首,高举过顶:“这样的匕首,我也有一把,而且和你们的完全相同。这是因为,你们是我族之菁英,可以死去却绝不能屈辱苟活,你们明白吗?”

“明白!”

回答之声整齐划一,充满了年轻人特有的激昂和血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帮主角受逃离疯子后我被盯上了[穿书] 剑卒过河 太荒吞天诀 龙魂侠影 网游之修罗传说 乡村大炕 超能黄金瞳 御女天下 背剑之人 影视之多子多福 我为炉鼎 婚久必痒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都市偷心龙爪手 魔艳武林后宫传 精灵之黑暗崛起 万古神帝 无限群芳谱 沙漠求生,当我提前一个月进入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让你匡扶汉室,你去扶貂蝉蔡琰 我在大唐做战神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覆汉 人在贞观,科学破案 我在隋唐收集词条,无敌天下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抗日之铁血战魂 明末之伟大舵手 逍遥小书生 明骑 大明流匪 开局军火库,我让女帝跪舔 历史扳道工 红楼志 三国:开局曹操向我问卦 紫鸾记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大楚武信君 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 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 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 唐代秘史 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 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