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一万年前争霸 明朝那些事儿 民国之铁血少帅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特工之回到清朝 我的公公叫康熙 大魏宫廷 中华第四帝国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9章 大旗烈烈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天还没有亮,刘学究就已经起了,专门烧了一大锅热水洗了个澡,还特意用皂粉把全身上下都抹了个遍,然后万般郑重的把久不曾梳的头发梳理的整整齐齐,先用方巾裹了然后戴上一顶缎子面的文士冠。

经过一番梳洗之后,刘学究全身上下里里外外全都换上了簇新的衣物。

就算是在过年的时候,刘学究也没有穿的这么讲究过,但是今日不同以往,一定要盛装而出,因为今天是他这一辈子最神圣的时刻。

把家里那个有点缺心眼儿的婆娘和孩子们全都喊了过来,然后在祖宗牌位面前焚上三柱香,让全家人都跪在牌位面前,刘学究面色凝重肃穆:

“告刘家列祖列宗知,不肖子孙穷苦半生潦倒经年,文不成而武不就,勉强混个衣食而已,实在辱没了祖宗的颜面。”说完这几句开场白之后,年过半百的刘学究突然就变得意气风发起来,就好像刚刚金榜题名考中了状元一般,脸上全都是神圣无比的表情:“我刘氏的这一支,上究六代也不曾出一个举人。今日,我便要给祖宗增光长脸,后世子孙当时刻牢记今日,我刘家的荣耀自今日始!”

“天子较军,我为司仪,这般荣耀足以胜过状元魁首,百年之后一定会青史留名,特告知列祖列宗……”

怪不得平日里连一双新鞋都舍不得的刘学究会如此的衣冠楚楚,原来真的有大事发生,而且是刘学究这一辈子当中最荣耀最神圣的时刻。

崇祯皇帝大行殉国,太子殿下代替皇帝本人宣布大旗军成立。

大旗军就是大明朝的皇家亲军,受先皇遗诏而立,今天太子以及一众文武大臣代表了整个大明朝廷行建军之礼,而刘学究则在这场空前盛大的仪式中担任司仪一职。

其实就是个唱礼的。

刘学究的文字功夫显然很一般,要不然也不会直到现在都没有正经的功名。平日里他也就是在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当中唱个礼什么的,好歹能混一份帮闲的饭食。今日却要为大明司仪,为天子唱礼,这份荣耀……绝对能让他骄傲一百年。

状元郎够风光够荣耀了,但每隔三年就有一个状元郎诞生,实在没有什么好稀奇的。

纵观史书,能为天子司大礼的文士屈指可数,更何况刘学究不过是一介寒儒,就能站在天子之前掌礼,这份风光和体面绝对胜过状元公。

满怀神圣庄严的心思,早早起来沐浴更衣焚烧告祖之后,刘学究出了家门大步流星的来到了打谷场……哦,不,现在已不能再叫打谷场了,而是应该叫做大军校场。

这个时节的凌晨时分还是有些清冽,但刘学究却一点都不觉得冷,反而胸中血沸脑袋里升腾着一股灼烈的热浪……

渐渐的,周遭的人多了起来。

到了辰时前后,旭日高照,刘学究期盼以及的成军时刻到了。

打谷场上旌旗蔽日,两千多名兵士已然齐集,一柄柄大扎枪映着初升的朝阳,闪耀着熠熠寒光,满眼都黑色的军服。

大旗军沿用了民团时代的建制,以五五为数,只是稍加完善而已。五人一伍,五伍一旗,五旗一队。

算上队长的直属小旗,每个队有一百五十人,这是大旗军的基本作战单位。

每五队为一营,各营不再另设直属队。

除了数量不大的弓箭营和只有不到两百人的骑兵队之外,大旗军下设三个营。要是全都算上的话,战兵数量达到了两千七百人之多,真正可以直接上战场厮杀的有两千一二百之多。

金风硕气,还有千百健卒的腾腾杀气,硬生生的搅动起一股刚烈之意。

两千多手持大扎枪的士兵全都穿着黑色军服肃然而立,分列两旁的骑兵和刀盾兵虽然人数不多,却全都用巴掌宽的黑色皮带把腰身杀的细细,说不出的威风杀气。

当初青泥河一役,格毙清酋皇洪太,不久之前又从崩坏的京城中把太子等人拯救出来,这份功业和战绩足以让每个士卒都为之骄傲。

尤其是现在,奉先皇遗诏成军,由太子代替大行崇祯皇帝拜军拜旗,更是人生当中最神圣最自豪的时刻。

皇帝,多么神圣的字眼儿,多么尊崇的身份,代表着九州万方,代表着天下至尊。普通的老百姓几辈子都很难见到皇帝的真容,更别提给皇帝磕头行礼了。

百姓只能给皇帝行礼,而且要行大礼,但这并非绝对,在某些特殊的情形当中,形势会完全逆转过来,老百姓也可以受皇帝的礼,而且是大礼。

只要能成为皇帝的老师,也就是人们说的天子师,就有资格受皇帝的师礼,但那是在君臣之礼以后,先由天子师给皇帝行礼,然后皇帝才会回师礼。

这是遵循天地君亲师的次序。

但绝大多数皇帝早在登基之前就已经有老师了,所以接受皇帝行师礼的机会在历史上极其罕见。

除此之外,能够接受皇帝行礼的机会只有一个:成军礼。

大军初成,代表着至阳至刚的乾天之意,在宣布新军成立的时候,皇帝会遵循古老的周礼正式拜军。

但是,几乎所有的军队都是有番号有传承的旧有军队,而地方上的军队则没有这样的特殊荣耀,就算是建立也不会有天子拜军的礼仪。

除了王朝初建之时,这是大明朝历史上唯二能看到天子向老百姓行礼的机会。

辰时正刻,阳气升腾飞龙出渊,大旗军建军仪式正式开始。

伴随着刘学究的一声高唱,李吴山最先登上那个临时堆砌起来的土台子,其他所有人等,当然也包括太子和诸位殿下在内,全都得在侧厢等候。

“奉大行皇帝遗诏,大旗军建军之机已至,万千忠勇之士齐集此间,天地可鉴日月共证。有请太子殿下莅场临军……”

刘学究喊的嗓子都疼了:“有请太子临军。”

建军的诸般礼仪太子早已在私下里“彩排”过很多次了,听到宣礼之声,马上登上那方小小的土台子。

虽然还没有登基,毕竟也算是半个君王,李吴山和太子见过了君臣之礼。然后太子代表已经殉国的崇祯皇帝和大明朝廷,正式授予大旗军这个番号,还有早就准备好的军旗和佩刀等等礼仪用品,宣布大旗军正式建立。

“拜——军——”

在刘学究声嘶力竭的高唱声中,太子面朝台下的两千多健卒,双手前揖深躬为礼。

“太子代大明皇帝拜军了——”

台下的那些个士兵顿时热血沸腾,以整齐的节奏用大扎枪用力抵地,发出一阵阵闷雷般的“砰砰”声,等待太子礼毕之后,才单膝跪倒回礼以敬。

“拜——旗——”

随着刘学究的唱礼之声,一面玄黄的三角旗猛然抖开,上面绣着日月双徽,正中是一个斗大的“明”字。

这面军旗本就代表着大旗军,具有无尚的权威,又是中宫周皇后亲手绣制,对于天子殿下而言更有深意。

躬身为礼,拜过军旗之后,刘学究又一次高唱起来:“拜——帅——”

太子朝着李吴山行礼。

礼毕之后,李吴山还以君臣之礼。

从这一刻开始,大旗军就算是正式组建完成,李吴山成为大旗军指挥使,挂大元帅衔,他和大旗军的使命就是光复大明。

从这一刻开始,大旗庄民团成为历史名词,大旗军正式诞生!

接下来,太子按部就班的宣布几个重要的军职任命人选。

作为内定的监军,路恭行路大人肯定是第一个站出来的。

这位讲经解史读书读了半辈子的文官,满脑子都是精忠报国的忠君思想,尤其是在这个神圣的时刻,更是谨记“忠孝仁义”的圣人教诲,满怀报效之念,一心想要辅佐太子光复大明。

现如今的大明朝什么都没有了,连皇帝都没有了,只有最后的这几个文臣和两千虎贲,所有的希望全都在这里了。

宣布成军和重要的人事任命之后,其实也就没太子什么事儿了,毕竟这个少年只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摆设,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吉祥物罢了。

作为监军大人的路恭行代表死去的崇祯皇帝和对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朝廷慷慨陈词:“江山倾覆社稷蒙尘,先皇大行殉国……”

“前有闯贼破京之灾,后有鞑虏入寇之祸,此为三百年未有之大灾变……”说起眼下的形势,看着眼前的大旗军士兵,路恭行已忍不住的老泪纵横:“这分明就是蒙元之故事,清虏掠我百姓为奴,视我华夏为猪狗。祖宗百战而来的基业已到了危急存亡的最后关头,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京畿已再度沦陷,犹记得大行皇帝托付的复国之重……”

路恭行终究是个文人,尽管胸中热血已沸,却很难驾驭住这样的大场面,脸上泪水磅礴却早已语无伦次了:“大行皇帝决意死社稷之时,将诸位殿下及光复河山的重任托付于李帅之手,我等不过是附骥之青蝇,唯有泼洒出颈中热血一效死力而已……”

“我本是一介寒儒,无只手擎天之力,唯有将这重任托付于诸君……”这个时候的路恭行早已克制不住起伏澎湃激动万分的心绪,只是声嘶力竭的高声喊叫:“先皇血脉的安危就在诸君的枪尖之上,我煌煌大明的气运就拜托诸君了。”

“我知道,监军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做的就是得罪人的事情。”

路恭行的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假。

一般情况下,监军都是由文臣或者干脆是由亲近的太监出任,这些个人大多和统军的将领不怎么对付,克扣粮饷拿捏军官慢待士卒已经成了“传统”,至于说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摆架子就更加的不用说了。

通常情况下,监军在军队中的名声都坏的很,简直已经到了臭大街的地步。

路恭行毕竟带过兵,也做过巡河营的监军,很清楚的知道这些个乱七八糟的破事,所以毫不犹豫的当场表态:“带兵打仗非是所长,运筹帷幄亦非我所擅,只有为诸君拾遗补缺。无论何时何地,不论对错不论缘由,若是路恭行贪了一分一文,占了一丝一线,诸君可当场斩我的首级,有功无罪。若是威福自专苛对士卒,任何一人都可以当场行军法斩我……”

打仗我不行,谋划我也不行,我路恭行能做到的就是绝对不会贪墨银钱,更不会欺压士卒,要是我犯了其中的任何一条儿,任何一个小兵都可以当场砍下我的脑袋。

不论路恭行能不能做到他自己说的那些,但这一番表态确实很有份量,也充分表明了他的决心。

这位监军大人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这些个话语,一来是因为真的存了复国之心,再者也是为了收拢军心。毕竟这大旗军是李吴山一手打造而成,如果不能建立起极高的威望,他的这个监军也就不过是个摆设而已。他希望的就是能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士兵们效忠大明朝,而不是仅仅只效忠于李吴山本人。

虽然李吴山报上来的那些个人事任命全都允准了,但这个所谓的“朝廷”其实早已不复存在,不可能拿出具有实质意义的东西来让这么多士兵拼死效忠,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煌煌大明”这个大义名份罢了。

路恭行代表太子和并不存在的“朝廷”表态之后,就轮到李吴山表态了。

和路恭行慷慨激昂的尖声嘶吼完全不同,李吴山的话语更加直白,绝大多数不认字的士兵都能听的懂:“现如今的局面是什么样子诸位都心中有数,我就不多说了。”

“大行皇帝将四位殿下托付给咱们大旗军,这是托孤之信。把光复河山的使命交给咱们,这是托国之重。托孤托国的重任就扛在咱们的肩膀头子上,咱们不能辜负了大行皇帝的信赖。”

“闯贼败了,鞑子来了。鞑子是什么样大家早就知道,历次大掠无不是抢走无数的粮米牲口,那就是一帮子贼。如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还要掠百姓为奴,不想做奴隶的全都杀了个精光……”

“给鞑子做奴隶,还不如死了的痛快。”李吴山的语气越来越慢,也越来越沉重:“如今吴三桂当了多尔衮的狗,就是要把咱们全都变成他们的奴隶,子子孙孙都要世世代代的做他们的奴隶,永世不得翻身。”

李吴山的语气陡然提高:“你们要做奴隶吗?”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滚滚而来:“不!”

“能看着子子孙孙永世为奴吗?”

“不!”

“那就要和他们干!就算是不为朝廷不为大明,单纯是为了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后世子孙,也要和他们干到底!”

“如今鞑子势大,咱们不能硬干,先要避其锋芒慢慢的找机会。”

“京城已经落入鞑子手中,咱们这一片肯定是保不住了,眼下只有先行撤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慢慢的和他们周旋。”

“十二天之前,撤离的总动员令就已经下到各家各户了,愿意跟着咱们大旗军一起走的,咱们的子弟兵一定会拼死保护你们。不愿意走的也不勉强,只是需做好为奴的准备。”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大旗军组织架构的好处了。

绝大多数士兵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或是父子兄弟或是亲戚子侄,每一个士兵的背后都有一个本地家庭。若是撤退的话,子弟父兄一定会拼死保护,若是不跟随大旗军一起撤退……父兄子弟都走了,妻儿老小留下来还有意义吗?

“我知道故土难离,我也知道大家舍不得走,奈何形势逼人,不得不走。”李吴山高声叫喊着:“但我们一定会杀回来,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家园。”

“这里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都是我们的,就算是我们走了也不会留给外人,更不会留给鞑子和他们的走狗!”李吴山环指四周厉声大喊:“清野令早已告知了大伙儿,在这最后时刻,能带走的全都带走,实在带不走的全都砸烂烧光,就算是一根柴草一块砖头都不会留下!”

“据我刚刚得到的消息,鞑子兵已经准备快到县城了,估计最多三日就能到达这里,时间紧迫,我们一定要快。”李吴山扯着嗓子高声大喊:“今日我们失去的,将来一定会拿回来,我发誓一定做到。你们有信心吗?”

复国之重任,家园的存毁,全在这一念之间。

台下的两千多健卒早已做过充分动员,一个个热血上脑胸中血沸,使劲儿的用大扎枪敲打着地面,形成一股怒海狂潮般的节奏

“兵威之盛,士气之雄,从未见过,看来光复我煌煌大明将自今日始!”那些个侍卫和文官们早已被眼前的激昂场面激的心潮澎湃,信心也随之高涨起来。全都觉得凭借这两千多人马就能够力挽狂澜再现大明辉煌。

连程园毕等“外臣”也开始跟着士兵们的节奏高声呼喊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只要路恭行微微皱眉。

李吴山说的这一番话在情在理,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只是似乎存在那么一点点的不妥:自始至终,李吴山都没有说过一句要效忠于太子的话语,根本就是提都没有提过,而是反反复复的说要效忠于崇祯皇帝。

大旗军本是崇祯皇帝允许建立的,效忠于他看似完全合理,但却有点儿不正常:因为崇祯皇帝早已大行殉国死社稷了。

效忠于一个早就死了的皇帝,这就是等于没有效忠的对象嘛!

为何李吴山没有把这份忠臣报效的心思从已故的崇祯皇帝转移到太子身上来呢?

就眼下这个形势,太子就是大明,难道李吴山不明白这个道理?

虽然已隐隐的感觉到了一点什么,但此情此景真的不好在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上做过多纠结,只能理解成李吴山依旧心怀故主。

李吴山一直都宣誓对崇祯皇帝效忠,这有错吗?

当然没错,一点错都没有,毕竟在正式登基之前,太子依旧是太子!

越来越高亢的呼喊声中,建军仪式已到了最**,席卷在天地之间的呐喊声仿佛滚滚惊雷,一面玄黄的三角大旗高高飘扬,在越来越炙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所有人都热血沸腾,只有一个人例外。

站立在远处人群中的崔耀祖根本就不算是大旗军的正式成员,连穿上那身黑色制服的资格都没有。

这个阉党余孽始终站在远处冷眼旁观,就好像是个很懂行的戏迷正在观赏一出精彩大戏,虽然看的很认真却从未把真心投入进去,反而在心中暗暗评论:

“李吴山这小子,演技真的很不错,一副孤忠之臣的扮相,说着慷慨激昂的台词,连我这样的老戏迷都差一点要相信了。”

“什么狗屁的煌煌大明,明明已经咽下最后一口气,就差钉死棺材上的最后一颗钉子埋进坟墓了,还在这里诈尸,真的很没有意思。”

“从来就没有千秋百代的王朝,更没有永不衰败的帝国,朱氏先祖开创的煌煌大明已经到了退场的时候,还在这儿吆五喝六的不肯下去。这些个笨蛋还把李吴山当做是拯救大明朝的忠臣,却不知他早已披上了大明的虎皮给自己打算了。”

所谓的大明忠臣,所谓的复国重任,不过是被李吴山高高挑起的幌子罢了,至于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崔耀祖觉得自己很清楚。

只要李吴山羽翼丰满,只要时机合适,李吴山就一定会把“大明朝”的外衣扯下来。

王朝更替江山易主本就是最常见的事儿,当年的朱洪武也没有把江山还给赵宋,凭什么李吴山就给朱家卖命?

自从听说了“十八孩儿掌神兵,泥潭之中出大鲸”的谶言之后,崔耀祖就很清楚的知道李吴山不是大明的忠臣,而是乱世枭雄。

崔耀祖敢拿自己的眼珠子打赌,李吴山一定会成为大明版的曹孟德。

至于事实究竟是什么样子,就至于交给时间去检验了!

大旗军已经成立,用不了多久,答案就会出来了。

对此,对大明朝没有丝毫忠诚和留恋的崔耀祖始终坚定的相信自己的判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封总,太太想跟你离婚很久了 剑卒过河 诸天:寻道大千之从倚天开始修仙 魔艳武林后宫传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穿越1942有空间 福艳之都市后宫 天牢签到二十年,我举世无敌 小妻太水嫩:陆教授花式宠 无限群芳谱 御兽从零分开始 陆门 七年顾初如北 师叔,你的法宝太不正经了 男欢女爱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官榜 纨绔才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 精神科医师手记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逍遥小书生 明骑 大明世祖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回到明末当帝王 智械战争 霸天武魂 带着系统来大宋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这个大明太凶猛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万历烽火 
最近更新荒年啃树皮?呸,肉吃着不香吗? 权香枭婿 毒士无双:女帝求我当权臣 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 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 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 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大舜西游记 医冠权宦 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 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 哈哈哈,大明 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 那年那景那些人 梗王饶命 爱情江山朕都要 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 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 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 一品狂士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