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首页 >> 明末大权臣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民国之铁血少帅 驿路星辰 回到明朝当王爷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抗战之红色警戒 1949我来自未来 我岳父是李世民 朕就是亡国之君 三国之超神作弊器 开局盘点永乐大帝,诸皇震惊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5章 民团,民团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二日清晨,当李吴山带着几个民兵去土地庙缉拿“妖言惑众”的吴瞎子之时,才惊讶的发现吴瞎子已经死了。

破败的土地庙刚刚经历过一场大火,被烧成焦炭的吴瞎子仰面朝天的躺着,那尊塌了半边的土地公神像刚巧不巧的砸在他的身上。

吴瞎子到底是怎么死的?是被烧死的还是被砸死的?谁也不清楚。

根据一些乡民的估计,肯定是吴瞎子喝醉了酒,无意中踢翻了香火案,这才引发火灾。慌乱中又撞翻了神像,被神像砸了个半死最终葬身火海,总而言之这就是一个意外。

还有些敏感的乡民,觉得这根本就不是意外,而是天罚。

吴瞎子整日里散布“十八孩儿掌神兵,泥潭之中跃大鲸”的谶语。漫天神佛恼怒他泄露天机,这才勾走了他的性命。要不然的话,那尊神像怎么会那么准确的砸在他的身上呢?

意外也好,天罚也罢,总之就是一句话:吴瞎子死了。

在这样的年月里,饿死在县城里的人都不知道有多少,谁还会在乎一个老神棍的死活?

作为本地的富户,本着积德行善的原则,在给县衙送去“吴瞎子意外横死”的消息之后,李吴山出钱置办了一零薄棺,将吴瞎子安葬在土地庙之后的山坡上,还让六斤他们几个孩子在坟前给吴瞎子立了一块薄薄的木碑……

李大老爷愿意出钱安葬非亲非故的吴瞎子,自然是因为他心眼儿好,这绝对是桩积阴德的善行,引得乡民广为传颂,李大善人的名号更加响亮!

这事儿就好像春日里的薄雾一般,很快就烟消云散,再也没有人记得了。

原以为“谶语”事件已经结束,再也不会有他提起,但没过多久就又出现了一桩更加神秘的事件: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有才从青泥河中钓起一尾青鳞大黄鱼,拿回家去之后赫然发现鱼腹当中竟然有一卷帛书,书上写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字儿。找人识字儿的看过之后才知道帛书上写的是:十八孩子掌神兵,泥潭之中跃大鲸!

原本还有人以为这句所谓的谶语是吴瞎子编派出来的鬼话,现如今吴瞎子坟头上的草都三尺高了,谶言竟然又一次出现,顿时众说纷纭舆论滔天。

“说不准这真的就是天意呢。”

“这叫啥?这叫黄龙出水天书现世,这世道啊……怕是不得安稳了。”

“那十八孩儿分明就是在说一个姓李的人,难不成说的就是李闯?”

“屁的李闯,吴瞎子活着的时候就辟谣过了,说李闯命浅福薄,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气运,这个姓李的另有其人……”

“说来还真是奇怪呢,白毛狐仙出现在咱们大旗庄,出水的黄龙也在大旗庄,难不成谶语中中说的那个姓李的就在咱们大旗庄?”

大旗庄的乡亲多是国朝初年从山西迁过来的移民,多聚族而居,只有一家的姓李的,就是李吴山李大老爷了。

但若是说李大老爷就是天命所归的那个人,又实在难以取信于人。毕竟李吴山不过是个乡下土财主,若说他能改天换地,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这种事情本就是虚无缥缈,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猜测和五花八门的引申,自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但却在乡民的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天气,就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和谶语有关的谣言大家都不要信,也不要传,要不然的话县里一定会治你们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关键时刻,李吴山主动站了出来,公开表示谣言不可信。

“禁则佳”是千古不亘的道理,越是官方明令禁止的东西,就越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民间也就传扬的更厉害。有些人甚至觉得谶言中说的那头“大鲸”很有可能就是李吴山李老爷,只是现在时机未到,暂时看不出来罢了。

开创国朝的太祖洪武皇帝,年轻的时候做过放牛娃、乞丐,还当过小和尚,后来不照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煌煌大明的嘛。李吴山李老爷的出身可比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高多了,说不准以后也能开创出一番局面呢。

不论外界的谣言传的多么厉害,李吴山却始终不为所动,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来训练民团。

这个时候的民团早已今非昔比,已经拥有了五个齐装满员的大队,正式成员超过六百人。除了“甲”“乙”“丙”三队都是大旗庄本乡本土的村民之外,其他三个大队则全都是外乡人。

所谓的外乡人,其实就是附近几个村落的民众而已,彼此相聚并不遥远,全都属于“沿河十三庄”的范畴之内,可以算是大旗庄的近邻。

说起“沿河十三庄”,就得先说说大旗庄一带的地理形势了。

青泥河是桑干河的支流之一,是附近这一带唯一的地表水源。流经大旗庄之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弯,形成一个倒置的“u”字型河湾。河湾之内总共有十三个村落,而且每个村落当有一个“庄”字,故而得名。

这十三个村庄有大有小,规模最大的大旗庄、大王庄差不多有千把人口,小王庄、张家庄那样的袖珍型村落则只有三几十户人家。十三个村落的百姓们沿河而居,全都聚拢在青泥河的河湾之内,彼此鸡犬之声相闻多有往来。比如说孙家庄和大旗庄之间仅仅只隔着一道土岭子,那边有人骂大街这边都能听的清清楚楚,除了村落的名字不同之外,其实已经可以算是“同村人”了。

李吴山李老爷在大旗庄办民团募民兵,给出的待遇极是丰厚,各村各庄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加入,让民团的规模再一次急剧膨胀。

和大旗庄的乡亲们一样,大家如此热心的加入民团,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讨生活过日子。

李老爷给民兵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与其打短工做苦力,还不如直接给李老爷当民兵来的爽利,有吃有喝还有谷子和盐巴,若是能够成为一等兵,不仅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月份前,冬夏季节还有补助,这么美滋滋的营生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哩。

辛辛苦苦的给地主家扛长活打短工,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斗粮,就算是再怎么愚笨之人,也能算出民兵的好处来。

当民兵,隔日训练一次,根本就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傻子才不干呢。

尤其是李老爷把那片河滩地作为彩头分给在比赛中获胜的民兵之后,很多年轻力壮的后生心思就开始活动了:只要训练的时候肯卖力气,就一定能够在今年夏天的比赛中获胜,到时候就能分到几亩上好的水浇地了。

沿河十三庄的总人口才不过六千多人七千不到的样子,光是加入民团成为民兵就有六百多人,几乎把这一带的年轻丁壮抽调了一小半,真可以算是全民皆兵了。

李老爷的民团不光需要能踢能咬的民兵,还需要其他人手。比如说做饭的帮厨、帮灶,整备器械、分发粮米的帮工,反正只要肯吃苦,总能找到一份工作。各村子的闲汉和健妇们无不趋之若鹜,纷纷来到大旗庄找一口饭吃。

算是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依靠民团吃饭的人数已经破千了,差不多相当于沿河十三庄每两家就有一个参与其中。

现如今各个村落的人们说的念的都是今夏的比赛,除了刻苦训练之外,全都把心思用在如何作战上。

怎样才能打出更好的配合,怎样突进,怎样进攻,怎样才能在比赛中击败对手,等等这些本不属于乡民范畴的东西全能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李老爷悬出的彩头实在是太诱人了,大家都想得到那片旱涝保收的水浇地,所以人人努力个个争先,这些个土包子们好像全都成了作战前线的大将军,张口闭口就是“诱敌深入”“分进合击”之类的战术术语。

随着比赛日期的临近,李老爷再次加码:按照去年的约定,在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队伍肯定会得到那片上好的水浇地。第二名也不会白忙,每个人可以得到五缗铜钱,第三名三缗,第四名一缗,最后一名……都最后一名了,当然也就没有额外的彩头了。

这个消息一公布,就好像是鼎沸的油锅里撒了一把盐,不光是每一个民兵热血沸腾,就连那些民兵家属也眼红心热起来。

“五缗钱呐,足够一家子整年的用度了,千万要好好打,就算得不到第一,捞个第二也是不错的。”父亲嘱咐当民兵的儿子时这样说。

“若是打输了,就不要进这个门儿,自打嫁进这个门,连件子像样的衣衫都没有置办过,全指望你打赢了过一过好日子哩。”媳妇儿对丈夫这样说。

夏收夏种过后,在一个晴朗的好天气里,第二届大旗庄民团演习正式拉开了序幕。

沿河十三庄的乡亲们,只要是能走动的全都来了,这可谓万人空巷。男人女人,老人娃娃,全都围拢在大旗庄打谷场之外,实在没有空闲地方就上树上房也要瞧个红火热闹。那些个民兵家属们则更是足尺加三,竟然带着唢呐锣鼓组成了乡土版的拉拉队,在民兵们激战正酣之际摇旗呐喊助威鼓劲。

这一日,安详宁静了半年的大旗庄如同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好不热闹!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赵氏嫡女 诡秘之主 剑来 拒嫁豪门:少夫人99次出逃 背剑之人 福艳之都市后宫 春满香夏 军工科技 被绝嗣首长巧取豪夺,她一胎三宝 艳海风波 网游之修罗传说 退下,让朕来 官梯 特种兵在都市 混沌神王 重回1982小渔村 我当按摩师的那些年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神话世界之开局就有百分百爆率!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从一艘战列舰开始打造无敌舰队 大明流匪 1625冰封帝国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平民乱闯三国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 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 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 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 戏说嬴政 穿越梁山成霸业 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 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 宋终:一拳镇关西 古今名人记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 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 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明末大权臣 七甲兵 - 明末大权臣txt下载 - 明末大权臣最新章节 - 明末大权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