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枭

海风儿

首页 >> 唐枭 >> 唐枭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王牌进化 霸天武魂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 妖孽王妃桃花多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从山贼开始 大清隐龙 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至尊特工 大魏宫廷 
唐枭 海风儿 - 唐枭全文阅读 - 唐枭txt下载 - 唐枭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625章 诱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邠州城,邠宁节度使韦良收到韦扶风的来信。

信的内容,韦扶风尊敬问候,直言离开南方的家太久,思归心切,日后再与伯父相见。

信中,韦扶风告知诱敌策略,假如宣武军王建/军中计,授权五伯父主管这一次的战争。

韦良赞许:“上兵伐谋,兵不厌诈玩的出神入化。”

邠州兵力两万,五伯父出兵一万北去,声称去往河西走廊。

绥州,李玉珠遵从韦扶风军令,倾巢出兵两万,其中一半党项兵,骑兵七千,号称西凉卫军。

李玉珠离开空虚的绥州,去往灵州躲避有可能发生的内外兵祸。

......

湟州青唐城,王建接到凤翔府快马送来的军情公文。

王建看过公文,脸色难看的骂道:“又玩奸诈,可恶的韦小儿。”

王建当即传令凤翔府停止进袭长安,亲自率领五千骑兵赶赴凤翔府。

......

潼关,张君练率领两万宣武军出兵,一路谨慎行军,一旦斥候发现京兆府之外的川南军,立刻回归潼关。

途中,一骑绝尘而来,奔到张君练近前勒马。

风尘仆仆的斥候,大声喊道:“大人,长安城出走五千兵力,急匆匆南下奔去子午道。”

“扶风侯逃了?”张君练判断的寻思。

“假如扶风侯带走五千兵力,长安守军战力削弱,军心也会动荡低迷。”张君练盘算,纠结要不要加快行军。

半个时辰之后,又一骑绝尘而来,禀告:“大人,同州驻扎的一万川南军,正在全军开拔渡过渭河,先头正向长安奔走。”

张君练点头,同州川南军扼守黄河渡口,防御河中府的宣武军。

现在弃守的奔赴长安城,应当是扶风侯调兵,力保长安不失。

“传令,加快行军。”张君练果断下令,必须抢在川南援军之前,拿下长安城。

张君练又使人快马联络王建/军,督促王建/军尽早抵达长安城。

......

长安出走的五千川南军,进入子午谷行进十几里,突兀的得到命令驻扎待命,大军留在狭长弯曲的栈道上。

直至,杜建徽率领两万浙兵,走过子午道,会合五千长安兵力,一起走出子午道,杀向潼关方向。

绥州南下的两万西凉军,其中的七千骑兵成为先锋,率先抵达同州,优先渡过渭河,奔袭两万潼关军后路。

......

眼看长安城在望,张君练接到斥候的急报,不知多少的骑兵,在同州渡过渭河,正向潼关方向奔袭。

张君练大惊,果断下令撤退,两万宣武军来势汹汹,仓惶回奔。

......

一万同州川南军尾随骑兵,去往北方的一万邠州川南军,迂回抵达同州驻扎,接替的防御河中府宣武军。

长安城,五千长安川南军出城追击。

......

潼关,王重师接到紧急军情,宛如五雷轰顶,下令出兵接应。

副将刘知骏阻止,主副发生激烈争执冲突。

刘知骏厉吼:“大王重托我等镇守潼关,潼关得失与两万兵力,孰重孰轻。”

王重师哑口无言,悔恨不已,一生悍勇百战,老来遭到诱敌之计的算计。

......

两万宣武军回奔途中,遭遇了数不清的骑兵排阵阻路。

骑兵使人高喊劝降。

张君练拒绝招降,下令开战,宣武军杀向骑兵。

骑兵迎战冲锋,马蹄声震天动地,双方的箭雨掠空交错飞洒。

杀!一直尾随追击的长安川南军,进入冲锋模式,迫使宣武军分兵迎战。

宣武军的中间部分,陷入无所适从的混乱,军心也遭到骑兵冲锋气势的压制。

西凉骑兵暴风骤雨的碾压步兵。

宣武军阵崩乱,遭到马踏,冲撞,长短兵器居高临下的杀戮。

宣武军乱了,左右横走的逃奔。

中下层将官为骨干的各自为战,意图避开锋芒,迂回逃奔潼关。

北方,一万同州川南军杀来,继而子午道赶来的川南军加入战场。

两万宣武军走投无路,几乎全军覆没,走逃者不过数百。

川南军大胜,俘虏一万两千多宣武军,张君练宁死不降的战死。

......

长安城西侧,两万王建/军兵临城下。

主将杨崇本听过斥候的禀告,吃惊的毛骨悚然。

杨崇本陷入进退两难,纠结该不该救援两万宣武军。

所谓合则势大,会合两万宣武军,或许能与川南军一决雌雄。

不管不顾的退兵,后果两万宣武军被吃掉,后续川南军乘胜进攻凤翔府。

杨崇本不得已,聚来领军将官们商榷。

结果大多数选择退兵,理由简单,川南军有可能趁虚进袭凤翔府。

杨崇本退兵回归凤翔府,准备防御川南军的大举进犯。

等候数日,直至王建抵达,川南军没来进犯。

凤翔府衙二堂,王建骂道:“你们两个相比狗熊还没脑子,不会使人去往潼关求证真实。”

杨崇本不敢言。

王宗懿觉得憋屈,辩解道:“潼关的王重师,宣武军的老将。”

王建无奈,他领教过扶风侯的狡诈,故此主观上能够识破。

王重师确实百战老将,但主要是战场上的经验丰富。

王建望着继承人的儿子,内心难以言喻的苦闷,后继无人呀。

扶风侯正值壮年,儿子的能力平庸,日后斗不过扶风侯。

王建占据陇右以来,一直致力于加强统治,长年坐镇河湟镇压混血的番汉人,还与吐蕃领主们明争暗斗。

王建的统治内耗太大,多次想要进夺河西走廊,都因为陇右不稳而不敢离开。

王建缺少一个忠心耿耿,能力卓着的人才,帮他守住后方大本营。

多少次,王建懊悔失去周庠,那是相当于萧何的宰辅大才。

周庠拒绝回来,王建又使人去请过。

属下回来说,周庠在洱海如鱼得水的忙碌,不愿再为内忧外患劳神。

“父亲大人来了就好,儿子枕戈达旦的备战川南军,不敢懈怠。”王宗懿自我表功。

王建望向主将杨崇本,问道:“斥候怎么说?”

杨崇本回答:“川南军围歼宣武军之后,外来的川南军回归北方和汉中,一万多宣武军俘虏,押解去往汉中。”

王建点头。

王宗懿说道:“父亲,川南军诓骗的要求出兵三万,儿子不容凤翔府空虚,只出兵两万。”

王建望着儿子,说道:“知不知为父会怎么做?”

王宗懿迟疑一下,说道:“父亲睿智,不会上当。”

王建说道:“为父或许将计就计,倾巢四万兵力而去,同时征集团练补缺府城防御。”

王宗懿点头道:“父亲说的是,集结六万兵力,鹿死谁手未可知。”

王建摇头道:“孤注一掷,胜算不大,主要是川南军的骑兵太多。”

王宗懿说道:“斥候回报,都是党项骑兵,号称西凉卫军,据说扶风侯建立西凉王国,国王是李克用女儿李玉珠。”

王建意外,说道:“西凉王国?什么意思?”

王宗懿叙说一番,长安城里得来的信息。

王建轻语:“以夷制夷之道,扶植几个民族的王国,分而治之。”

杨崇本说道:“属下觉得是在玩火,失控的后果,类同再现安史之乱。”

王建轻语:“安史之乱的发生,那是当时的朝廷昏庸,大唐朝廷为了防御北方,付出的代价非常巨大,扶风侯没有能力支撑北方军耗。”

杨崇本说道:“属下接受出兵,主要忧虑川南军进攻凤翔府,出于先发制人。”

王宗懿说道:“儿子也忧虑,川南军现在的势力,能够集结十几万进攻凤翔府。”

王建问道:“那你说,扶风侯为什么没有进袭?”

王宗懿说道:“儿子认为,出征河西走廊的川南军回师,进袭凤翔府的概率很大。”

王建点头,说道:“你说的在理,但你不了解扶风侯,扶风侯出兵很少蚁附攻城,凤翔府城易守难攻。”

王宗懿附和点头。

杨崇本说道:“川南军的战争抚恤付出的多,死伤两三万负担不起。”

王建点头,没再说什么。

.....

汴梁城,朱温接到潼关的军情禀告,顿时暴跳如雷,破口大骂王重师,当场下达杀令。

宣武军大将刘扞奉命去往潼关,骑马日夜兼程。

刘扞与王重师存在怨恨,起因王重师自恃百战功劳,瞧不起刘扞,公然嘲讽刘扞的官位,拍马屁得来的。

刘扞的功劳主要是出使,军事工程,比如搭建浮桥,运载辎重,非是领军拼杀主力。

刘扞深得朱温信重,不仅任职宋州刺史,还任职左天武统军。

刘扞抵达潼关军府,王重师预见了罪责难逃,有了罢官的心理准备,毕竟年纪老大,解甲归田也好。

但是,王重师低估了朱温的薄情寡义。

换成十年前,王重师败绩也能得到宽恕,因为那时候朱温需要王重师打天下。

刘扞没有直接拿出杀令,而是先与王重师做了兵权交接,然后王重师的亲近人等下了牢狱。

当夜,刘扞亲临牢狱,宣布了朱温杀令。

王重师疯狂的挣扎咆哮,他卖命十几年,朱温居然满门诛杀,居住在汴梁的儿孙,已然死绝。

次日,刘扞又借用朱温,问责敲打刘知骏一通。

事实上朱温没说过问责刘知骏。

/77//.html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诡秘之主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辣妈攻略 男主请三思,我是反派不能亲 福艳之都市后宫 我的总裁老妈 娱乐帝国系统 猎艳谱群芳 山村情事 陛下不可以! 霸天武魂 花都太子 特种兵重生七零 重生香港之娱乐后宫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护花野蛮人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超级修真弃少 我的公公叫康熙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神话版三国 流氓帝师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成州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 我教原始人搞建设 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 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 星落门 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 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 水浒英雄传说 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 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 
唐枭 海风儿 - 唐枭txt下载 - 唐枭最新章节 - 唐枭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