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能臣

黑男爵

首页 >> 大魏能臣 >> 大魏能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织明 大明日不落 凤囚凰 回到明朝当王爷 科举,寒门状元 我岳父是李世民 人在大明,无人敢惹! 抗战之烽火 百炼飞升录 明朝败家子 
大魏能臣 黑男爵 - 大魏能臣全文阅读 - 大魏能臣txt下载 - 大魏能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660章 大魏帝国,天塌一半!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蜀汉不宣而战,又趁丧期出兵,乃是大不义之事,吾等当做檄文声讨之,揭露诸葛村夫的丑恶嘴脸!”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檄文声讨又有何用处,赶快出兵迎战才是正事,一旦荆襄门户洞开,许昌城可就危险了!”

“说的对,出兵迎战蜀汉,痛歼来犯之敌,以证我大魏帝国天威,可是谁来挂帅出征呢?”

“自然是太……太……,太糟糕了,这次派谁出征呢?”

按照道理来说,曹魏国力远在蜀汉之上,开战没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也就是了,群臣习惯性的转动目光,寻找着那道神魔般的身影!

以往有了战事,只要这位神魔出马迎战,不管局势有多糟糕,也不管敌人有多凶恶,必然是旗开得胜、马到成功,顺手再抢一块地盘回来!

群臣只要留在后方,全力支援军械、粮草,再准备好庆功宴就行了,二十多年从未例外过,以至于很多人都养成习惯了。

可是这次破例了,大殿上不见神魔般的身影,只有一副空空的坐榻,太师大人受了不白之冤,回侯府闭门思过去了,如此谁来挂帅出征呢?

群臣们面面相觑,不禁都有一些慌乱了,没有太师大人坐镇,大魏帝国天塌一半啊!

“慌什么,我大魏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军械、粮草堆积如山,又何惧小小的蜀汉呢?

朕与爱卿们好好商议一下,一定可以痛击来犯之敌的,而后挥师南下,一举荡平荆州、巴蜀,生擒刘禅小儿、诸葛村夫,择吉日献俘于太庙之中,告祭太祖武皇帝在天之灵!”

……

“陛下英明神武,天下莫不臣服,万岁、万万岁!”

酒宴立刻撤下去了,大殿上挂起了巨幅军用地图,根据前方传来的情报,重新标记了敌我态势,曹丕从龙椅上走下来了,文武重臣们簇拥周围,一起对着地图商议御敌之策!

凭心而论,曹魏帝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战争机器只要全力开动起来,更本不惧怕任何挑战,可是眼前却有三大困难:

一是对策,蜀汉既然出兵北伐了,肯定不止荆州这一路,巴蜀方面也会有动作,只是那边道路太远了,消息一时间没传到许昌而已!

蜀汉两路出兵北伐,是齐头并进,还是一虚一实,那一路是虚的,那一路又是实的?

孙吴有名的墙头草、随风倒,如今看到巴蜀出兵北伐了,他们会不会落井下石,也派一支人马北上,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呢?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如何攘外安内、又如何排兵布阵,这是大魏开国之后第一战,万万的输不起啊!

二是时间,对付蜀汉的全力北伐,又要防备孙吴落井下石,曹魏起码要动员四十万大军,才能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可是对于这场战争,曹魏方面事先毫无准备啊!

集结四十万大军、上百万的民夫,以及足够的军械、粮草、骡马、车辆、船只起码要三四个月时间,而襄阳城方面岌岌可危,恐怕半个月都支撑不住了。

等到曹魏这边做好准备,只怕蜀汉大军早就长驱直入了,许昌、洛阳都未必守的住,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大殿上的君臣们何处安身呢?

三是统帅,打仗打的是实力,更是统帅的能力,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一帅无能江山易手!

就算曹魏方面做好准备了,由谁来统帅数十万健儿呢,诸葛亮算无遗策,关云长勇冠三军,可都不是好惹的角色啊!

曹丕与群臣眉头紧皱,都在思考这三个难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这开国第一战就毫无胜算,后果更是严重--曹魏代汉、人心不稳,一旦战败、天塌地陷!

“启禀陛下,敌军来势汹汹,我方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只怕胜算不大,故而臣建议以退为进!”

“如何以退为进?”

“陛下可以迁都邺城,利用黄河天险,阻挡蜀汉的兵锋,待其师老兵疲、粮草不继之时,再率军发起反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的!”

“蜀汉蕞尔之邦,人口、粮食等物资都非常有限,只要拖上一年半载的,就算咱们打不赢,也能耗的赢,迁都确是个稳妥的办法啊!”

…………

沉吟半响之后,一些河北籍的士族官员,突然提出了迁都的建议,就连辛评、辛毗也在其中,一是为了国家考虑,过黄河躲避蜀汉的兵锋,毕竟打不赢就走,也是兵家常识之一!

二是为了自己考虑,许昌城是颖川、汝南士族的地盘,洛阳城是河内、河东士族的地盘,邺城则是河北士族的地盘,谁的地盘谁做主,政治上也是一样的!

其余大臣默不作声,都在盘算着迁都之事,对国家有利有弊,对自己是好是坏,而后者远远比前者重要,一个国家最多几百年国运,而士族集团可以延续上千年!

迁都邺城,退守河北,面对这样的提议,曹丕又做何反应呢?

“许昌城、乃是太祖武皇帝经营多年之地,洛阳城、则是朕正式昭告天下,为大魏选定之都城!

如今敌军兵锋未见,尔等就建议迁都河北,莫非要朕做周平王第二吗,传朕的旨意,再有敢言迁都者-斩首示众,诛灭满门!”

……

“臣等惶恐,臣等失言了,请陛下恕罪!”

只见曹丕脸色剧变,拔出了腰间天子剑,杀气腾腾的盯着建议迁都的大臣们,吓得这些人纷纷下跪请罪,磕头犹如鸡吃碎米一般!

其余臣子受到震撼,也都变得毕恭毕敬起来了,看来这位大魏天子,虽不及乃父雄才大略,可也不是易与之辈,更不是昏庸的周平王可比!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王后,伯服为太子,又用烽火戏诸侯为乐事!

申后之父申侯心怀不满,于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之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结果周幽王被杀于骊山,褒姒也被犬戎人抢走了,西周灭亡!

镐京被战火摧毁,又受到戎、狄等部落威胁,于是周平王即位第二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雒邑,也就是后来的洛阳,认为这样就高枕无忧了。

那知平王东迁之后,西部的直辖领土尽失,王权迅速衰落下去,而诸侯势力不断坐大,终于演变成了春秋、战国的乱局,也为周王朝覆灭埋下了伏笔!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许昌、洛阳是曹氏的根基所在,放弃了这两座战略要地,一溜烟跑到河北避难去,岂不是自毁根基吗?

再说建国短短几个月,就迁都逃跑的天子,自古以来还没有呢,天下人还不笑掉了大牙,以后大魏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又如何号令天下臣民?

那个时候,别说反攻回来了,恐怕河北都难以守住,不是被士族集团架空了,就是被人取而代之,曹丕也是心思敏捷之人,自然不会做这种蠢事了。

既然不肯迁都,那就只有迎战了,可是如何安排呢?

“辛毗听旨,立刻携带厚礼前往江东,游说孙权、陆逊、张昭等人,趁着关羽挥师北伐、后方空虚之际,出一支人马偷袭江陵城,事成之后,荆州南部四郡皆归孙吴所有,朕再加封孙权一字并肩王,日后与朕平起平坐!

退一步说,就算孙吴不肯出兵助战,只要中立不动也可以,朕照样重重有赏,切不可让孙吴、蜀汉结成同盟,一起出兵对付我大魏!

你今天就出发,如果办不成此事,就学屈原投江自尽吧,明白了吗?”

“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旨意,不成功,便成仁!”

辛毗跌跌撞撞的跑出大殿去了,脸色苍白如纸,汗水湿透衣裳,因为提议迁都之事,他在曹丕心中地位一落千丈,以后恐怕也没好果子吃了。

“徐晃、于禁两位将军听令,立刻从许昌城周边驻军之中,抽调出三万铁甲军,星夜驰援襄阳城,一定要挡住关羽的攻势!”

“臣等遵旨!”

“王朗、华歆听旨,传令天下各州、郡、县,全部进入战争状态,以最快速度集结兵马、民夫、军械、粮草、车辆,做好迎战蜀汉的准备!”

“臣等遵旨!”

曹丕执剑傲立殿上,不断的下达圣旨,文武群臣闻风而动,谁也不敢有丝毫懈怠,曹魏帝国的战车终于开动起来了……

公平来说,曹丕不亏为一国之君,当危难来临之时,没有怯懦躲避,而是勇于担当,智慧、勇气、魄力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不过吗,其表现也就到此为止了。

遇到外敌入侵之事,如果曹操还活着的话,肯定披坚执锐,亲自率领大军痛击来犯之敌;曹丕很想效仿父亲,也创立一番赫赫武功,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曹丕自幼习文练武、熟读兵书,也曾多次跟随父亲出征,在战场上历练过一番,不过那些都是刷声望罢了,并没有独领一军的经验,更别说指挥几十万大军了。

统帅六军,御驾亲征,与诸葛亮、关羽决一死战,曹丕反复权衡之下,认为自己一点胜算也没有,这可是大魏开国第一战,要是不幸打败了,或者被人家抓了俘虏,那就真的天塌地陷了!

御驾亲征不可取,又派谁挂帅出征呢,谁又有必胜的把握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天官赐福 龙魂侠影 御女天下 镇守仙秦:地牢吞妖六十年 盲人按摩师 苏倩 龙族:从觉醒言灵皇帝开始 大奉打更人 宝可梦:开局一只美纳斯和君主蛇 偏要你独属我 魔艳武林后宫传 我加载了恋爱游戏 大道剑圣 肥水不流外人田 绑定神豪系统,我被养成顶级女神 续弦小夫人 一剑,一驴,一壶酒 林岚秦小雅 万相之王 特种兵在都市 倚天神雕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明骑 跃马大明 剑道乾坤 帝国大闲人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大明风流 抗战之红色警戒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戒指传奇 紫鸾记 穿越杜荷,开局李承乾谋反 带着农场混异界 明末之新帝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大唐躺平王 三藏还俗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 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浴血山河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 
大魏能臣 黑男爵 - 大魏能臣txt下载 - 大魏能臣最新章节 - 大魏能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