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雄儿传

日新说313

首页 >> 三国雄儿传 >> 三国雄儿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军工科技 霸天武魂 民国之铁血少帅 驿路星辰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敛财人生 暴君闺女五岁半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武道凌天 
三国雄儿传 日新说313 - 三国雄儿传全文阅读 - 三国雄儿传txt下载 - 三国雄儿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章 朝堂(点击收藏、推荐投票,继续匡扶汉室)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事实证明,姜绍通过站队保守派劝说姜维率军返回汉中防守,效果不大。

没有姜绍旗帜鲜明为大将军的方略打前锋,自然有其他人打赤膊冲锋在前头。

主簿李简就当众高调阐述了大将军“诱敌深入”“内外夹击”“疲敌歼敌”的汉中防守战略高明之处,他还与参军来忠辩论起来,列出了沓中大军不能返回汉中的若干理由:

一是沓中经营不易,乃是大军久驻之所,焉能不战而弃;二是大将军已向朝廷请求增兵汉中,而汉中诸城早有防备、坚壁清野,可谓固若金汤;三是魏军不仅会攻汉中,还可能攻武都、阴平,入蜀的道路也不止经汉中一条,大军留在沓中,能够牵制陇右之敌,也是在护卫蜀地;四是

一番辩论下来,保守派隐隐有被李简等人压制的势头。

大将军姜维随后也表态,强调主簿李简等人的言论颇合兵家制胜之道,沓中大军暂时没有返回汉中的计划,各部兵马必须严守军纪,安抚军心,有序做好出兵的准备,不可违令妄动。

会后跟着诸人鱼贯走出堂门的姜绍抬头望着天上刺眼的太阳,深深皱起了眉头。

没了姜绍打头阵,大将军一样能够力排众议;而没了大将军的信重,姜绍顿时感觉少了一座实实在在的靠山。

但遵循大将军的决策,为亡国边缘的军事冒险推波助澜,这代价未必也太大了吧。

个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力感,让阳光下的姜绍遍体生寒,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

姜绍病了。

对外宣称感染风寒的他连续多日都没有踏出过房门,房内弥漫着一股汤药的味道。

若是以往,“病三郎”病了那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放在这些日子以来忙忙碌碌、乐此不疲的姜绍身上,就有些反常了。

侯猛、徐遵、范周等下属都有前来探视,但都没探明白这姜校尉病症的根源。

中军没再找他参加军议,他也没按时上交《御敌策》,在大将军姜维坚持执行自己军事计划的同时,此前在军中地位迅速上升的姜绍似乎一日之间又跌回到了谷底,被冷藏起来了。

倒是大将军主簿李简来过一次,名为探病的他给姜绍留下了一些邸报。

李简年过四旬,南安人氏,相貌清癯,颧骨在长脸上像是一面峭壁突出来的两块岩石,他虽是文官,却有着统军将领的气质,身手矫健,步伐沉稳,当日军议上略带沙哑的声音和有条不紊的辩论给姜绍留下了深刻印象。

延熙十七年,身为魏国狄道长的他暗中联络蜀汉,献城投降,使得北伐汉军轻易拿下狄道一县。随后汉军趁胜进取,在襄武与魏军激战,斩杀魏将徐质,获得胜利。战后姜维挥师再破河关、临洮二城,迁徙三县民众入蜀。

李简和夏侯霸一样,都是因为魏国朝堂内斗,惧祸投降蜀汉的边境官员。而李简身为凉人,熟悉雍凉地理风俗,加上自身出众的才干,颇受大将军姜维的信重,被委以大将军主簿一职,参与到姜维中军的核心决策。

姜绍在案几后认真翻看这些邸报,这些邸报的时间、内容不一,大致是这几年时间里一些蜀汉朝堂的大臣上书、天子诏令,有人在这些抄写后的邸报上做了若干标记和注释。

透过这些枯燥晦涩的文字,姜绍慢慢地闭上眼睛,结合自己的后世知识,在脑海里重新呈现这些年蜀汉朝堂上的激荡风波和汹涌暗流。

如今的蜀汉朝堂上,宰辅大臣已经不再如诸葛丞相时期那样权倾内外,不受拘束的皇权迅速膨胀,成为了凌驾朝堂诸多文武的绝对权威。

大将军、录尚书事姜维,尚书令樊建,侍中、尚书仆射张绍,辅国大将军、平尚书事董厥,卫将军、平尚书事诸葛瞻、中常侍黄皓、秘书令郤正

外戚、宦官、文臣、武将、勋贵之后共同组成了蜀汉朝廷的中枢,他们相互牵制,相互配合,使得深居宫中的天子能够垂拱而治、至高无上,而大宦官黄皓就是皇权私下的代言人,他依仗皇权在群臣之间游刃有余,在朝廷内外能够肆意行使权力,在天子刘禅的充分信任乃至默许下,他变相地履行诸多蜀汉皇帝的职能。

名义上大将军姜维是兼管内外的大臣,但实际上羁旅讬国的他,手中权力局限于沓中屯田的军队中。

这种微妙的朝堂格局,看似平稳,实则存在着不小的政治隐患。在依托皇权的宦官势力甚嚣尘上的时候,累年攻战,功绩不立的大将军地位岌岌可危,段谷大败后更是成了朝中众矢之的,所幸还有曹魏这个敌国外患在,姜维才能够惊险度过那一场朝堂风波。

但是,朝堂上一经爆发的权力争斗,又怎么可能自动消弭。

姜绍猜测,这文字间没有告诉他的朝堂凶险。

景耀元年,返回成都复拜大将军的姜维准时发难还击。弹劾中常侍黄皓的上书开始出现,姜维更是在君臣单独奏对的时候,强烈要求天子诛杀宦官黄皓。

说到言辞激烈处,白发苍苍的姜维离席下拜,口诵诸葛丞相《出师表》中“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一段,涕泗横流。

天子刘禅仿佛也被《出师表》触及到内心那块柔软一样,跟着感慨落泪,亲自离席搀扶大将军,君臣二人相对而泣。

可惜,事后这位皇帝从小当到老的刘禅擦干眼泪,轻飘飘地抛出一句“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让姜维脸色大变,遍体生寒。

当日的君臣奏对无疾而终,一路走出宫门的姜维汗流浃背、如临大敌,而弹劾黄皓的上书随后也凭空消失了,樊建、张绍、董厥等中枢大臣像是不知情般绝口不提这一桩事情。

心事重重、忧惧不安的姜维不敢再留在这座危机四伏的成都城。他以边境战事为由向天子上书辞行,成都朝廷准允了,天子刘禅还十分体恤臣下,派遣黄皓给大将军践行陈谢,以天子之尊居中调停,试图化解大将军姜维和黄皓之间的龃龉。

姜维见状也顺势下坡,表面上与黄皓化解了矛盾,并有意避敌锋芒,再次上书请求率军前往沓中种麦,摆出了一副远离朝堂的退让姿态。

蜀汉朝廷同意了大将军的请求,一场政治风波由此平息。

但这些年,朝堂上“倒姜”力量暗流汹涌,权势愈发膨胀的黄皓等人已经按捺不住,准备在背后对大将军姜维下手

用脑过度的姜绍伸手揉了揉太阳穴,仰着头慢慢活动起自己的骨骼,长时间埋首案牍的关节发出了“咯咯”的声音。

从面前有限的文字上来看,现下的中枢大臣、朝野舆论都对大将军姜维十分不利。

尤其是辅国大将军董厥、卫将军诸葛瞻,他们未必与宦官黄皓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但是从他们的上书中,都明确表态反对大将军姜维的穷兵黩武。

甚至乎一些有心人的奏章还将蜀汉一些“国势日衰”的现象与大将军姜维“连年征战”的北伐联系起来,把国内的种种弊病往姜维身上引,隐隐将一顶“祸国殃民”大帽子扣到了大将军的头上。

姜绍突然有些心酸,他有些同情这个被架到火炉上烤却依然要强的父亲了。

老头子或许是想要冒险一搏,建立大功来挽回政治上的颓势;又或许是想借助敌国大军的压力,来稳固自己军中的地位,让安于现状的成都君臣重新认识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必然性;也许他在想好不容易避祸沓中,率军回防汉中犹如自投罗网,挡得住魏国的明枪,却避不开背后朝堂的暗箭

姜绍尝试揣测了姜维此时内心深处可能存在的各种心思,最后想得头脑发胀,选择放弃了。

大将军后续作何谋划他不知道,但率军留驻沓中是心意已决,九牛拉不回,而他让站错队的自己看到这些标注过的邸报,内中深意耐人寻味。

或许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管中窥豹的自己,别再杞人忧天,自己担忧的事情他都已经通盘考虑、权衡得失过了,拥护中军的决策才是最明确的选择。

而这也是他再给姜绍的一次机会。

放下手臂的姜绍叹了一口气,将案上的邸报推到一边,拿起了他的离题作文,注目凝视上面的一段“忤逆”的文字。

“败于功者,贪功者也;死于利者,穷利者也。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以愚观之,大人祸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注:《华阳国志》: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曰:“皓趋走小臣耳,往董允切齿,吾常恨之,君何足介意!”维见皓枝附叶连,惧於失言,逊辞而出。后主敕皓诣维陈谢。维说皓求沓中种麦,以避内逼耳。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御女天下 诡秘之主 剑来 四合院:五零年开局,三级炊事员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背剑之人 穿越1942有空间 猎艳谱群芳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退下,让朕来 山村情事 一剑独尊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斗罗大陆4终极斗罗 拿稳深情人设后,我悔婚了 恶魔军官,放我走! 嫁给二婚大叔,谁高攀了谁 花都太子 猎艳江湖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篡清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大明世祖 藏国 南明谍影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锦医卫 国公凶猛 远东1628 亮剑我有红警基地车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签到物资每日有,逃荒路上横着走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 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 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 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 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 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 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 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 梦回西晋娶女帝 带着战神回明末 赵匡胤演义 穿越古代无理造反 大齐之君上传奇 大明狗腿子 三国凭实力截胡 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 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 白话三侠五义 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 
三国雄儿传 日新说313 - 三国雄儿传txt下载 - 三国雄儿传最新章节 - 三国雄儿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