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首页 >> 金鳞开 >> 金鳞开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霸天武魂 大明日不落 夺嫡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敛财人生 黑铁之堡 天下枭雄 皇叔,不可以 中华第四帝国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 金鳞开全文阅读 - 金鳞开txt下载 - 金鳞开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七三一 教子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火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着中央权力的延伸。在没有火车的时代,一份《皇明通报》从北京到交趾要走两个月的时间,而中央的政令因为不能使用信鸽,所以还要多花一个月。

三个月足以发生许多大事了。

而如今轰鸣的火车将大明帝国朝廷中枢的手臂延长了,让朝廷诸公能够更快地了解到地方上的问题,并且以更快的速度调动军队、粮食、商货。

虽然只是试验路段,长度也仅仅是二十里,但随同火车携带的数千斤货物,以及皇帝陛下和皇室成员,终究是以更快的速度抵达了京外的第一站。

“陛下,刚才火车最高时速达到了二十四里。”负责火车计划的教授向朱慈烺禀报道。

这位教授姓田名爽,只有三十出头,是王葵心公的得意弟子,在机械领域颇有造诣和天赋。如果不是朱慈烺在这个时空呼风唤雨,或许他将皓首穷经,在五十岁上中个举人,过完他庸碌的一生。然而因为朱慈烺,他在幼年时候的爱好得以成为终身的事业,并给他带来了光宗耀祖的机会。

朱慈烺朝这位年轻的教授点了点头,道:“载重多少?”

“实验货物共六千斤。”田爽道:“不过理论数据在十二千斤上下。”

“因为朕比较重。”朱慈烺玩笑道。

田爽也跟着笑了,道:“陛下肩负日月,手握江山,焉能不重?”

这回因为皇帝陛下要求亲自感受火车,所以车厢里当然不能满载。从之前的实验情况来看,满载的危险性远高于空载,好几次事故都是因为载重过量发生的。

朱慈烺从窗口望向月台,因为采用了他的设计构思,所以与后世的火车站台差别不大。他问道:“葵心公如何了?”

田爽顿时消沉下来。道:“恐怕无法亲见京津线贯通了。”

王徵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极其高寿了,在确定京津线铺设之初,他就已经不再有体力和精力负责实际工作,破格将自己的关门弟子推到前台,也就是这位田爽。他把建设大明第一条铁路的殊荣给了田爽,正可以表明他对田爽的期望和重视。

这可以算是他最大的一笔遗产了。

朱慈烺想起自己与王徵的通信。想起技工学院到经世大学一步步走来,乃至葵心奖的颁行,不禁有些感伤。

“算了,朕不下去了,添了煤就回京吧。”朱慈烺道。

田爽奉命而出。立刻去安排了。

车厢里只剩下五位皇子,环坐在皇帝左右。

朱和圭看着父亲,心中颇为心疼。他想了想,终于开口劝道:“父皇且莫伤怀了,薪尽火传,葵心公能见到这火车,定然也是心满意足了。”

朱慈烺吸了口气,道:“不是伤感。只是失落。”他顿了顿道:“英雄何惧生死,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不能亲见自己的事业得到成就吧。李阁老临终前还在担心考成法会否走人亡政息的老路,这些都是忠臣啊。”

隆景十年的腊月。李遇知寿终正寝,在永别之前一个时辰还见了一位到访的吏部官员,对考成法的改进和推行详加过问。那位官员也只是意外拜访,而李遇知在致仕之后也就过问了这一次政事,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皇太子知道皇帝陛下在得闻李遇知辞世的消息之后郁郁寡欢,今日又得知王葵心公的大限将至。原本热热闹闹的出行也变得让人压抑。

“父皇,李阁老的谥号还未商定。”朱和圭道:“在文忠与文正之间。似乎颇有争议。”

“朕怎么不知道有这争议?”朱慈烺反问道。

朱和圭有些意外,不解道:“翰林院和国子监早就吵开了。报上也有……父皇怎会不知道?”

“父皇的意思是,这事没必要上心!”皇次子朱和圻突然插口道:“随便是文忠还是文正,看他们最后报上来的是什么便是了。如果不合父皇心意,父皇自然可以赐个文正,这叫恩自上出;若是合父皇心意,自然顺水推舟许了,这叫众望所归。对吧,父皇。”

朱和圭冷冷地看着弟弟,道:“你再放肆些给父皇看看。”

朱慈烺摸了摸老二的后脑勺:“这不叫放肆,他能说出来,是为你这个做哥哥的着急。”

朱和圭颇有不愿,脸色越发不好看了。虽然没有人跟他说过什么,但他越来越觉得父皇对他的爱分给了弟弟们。回想当年他寸步不离父皇,还有父皇陪着玩游戏,而如今父皇一直跟在父皇身边的人却变成了老二和老三。

老三还小,且不去说他,老二却越来越放肆,颇有些不把他这个当哥哥的放在眼里。

见老大面色不好,朱慈烺又对朱和圻道:“不管怎么说,兄弟之间不该有隔阂,但君臣之道是要顾忌的。你皇兄终究是副君,就算有一时顾虑不到的地方,你也该注意劝谏建言的方式。”

“他啊,呵呵,顾虑不到的地方多了。”朱和圻大咧咧道:“而且死脑筋!”

“你!”朱和圭当即就要发怒,见父皇望过来,才忍住没有发作。

“怎么说?”朱慈烺又望向老二。

“上回考数学,他在那边抓耳挠腮半天。我把答案扔给他,他却不知道抄。”朱和圻道。

朱慈烺点了点头,道:“这是你皇兄为人诚实,考试作弊到哪里都不是光彩事。”

朱和圭这才脸上有些暖意,道:“欺骗自己是为不智,欺骗先生是为不诚,欺骗父皇更是欺君,你实在是胆大妄为!”

“父皇,这些信条岂不是腐儒们弄出来的?皇兄身为副君,还受这个牵绊?”朱和圻不满道。

“什么腐儒!他们都是先生!是我的先生,也是你的先生!”朱和圭已经叫了起来。

朱慈烺按住了两个儿子。道:“别吵,父皇头疼。”小孩子声音太高,喳喳起来的确让人头疼。

“首先,”朱慈烺转向朱和圻,“称先生们是腐儒肯定不对。身为华夏子裔。我们如何与蛮夷们区别?就是因为我们有礼仪之大,有内心的信念,有处世的原则。这些礼仪、信念、原则,就是先生们教的规矩,要敬天法祖,要尊敬长辈。要孝敬父母,要爱护幼小,要待人诚恳……诸如此类,一旦背弃这些框架,我们与东虏、蛮夷还有什么区别?”

朱和圻撇了撇嘴。垂头不语。

“至于你,”朱慈烺转向皇太子,“你的数理化成绩怎么会那么糟糕?”

朱和圭没想到父皇问的是这个,一时难以回答。

“你是否觉得,只要学会了圣人之道就足以治国了?”朱慈烺不等儿子回答,又道:“大学之道的根本在哪里?格物致知四个字,数理化都是格物之学,目的仍旧是为了致知。你不能格物。无以致知,最终岂不是被人用愚弄么?”

朱和圭垂下头,心中暗道:也不知道先生们怎么想的。好好的优良中差不用,偏要搞百分制,真是让人闹心!等我当了皇帝,再也不许先生们用百分制考核学生。

其实百分制早在蒙学普及的时候就推行了,只是宗学之中没有采用。在更早的皇家教育中,先生也是臣子。臣子如何评判君父?所以根本不存在考试考核,只是老师将内容讲清楚。学生能知道就行了。

在宗学推行百分制的罪魁祸首就是朱慈烺。

他从宗学先生那里发现,文科老师对皇太子的评价较高。理科老师却是评价一般,更认为二皇子的天姿高于皇太子。这显然是偏科的信号,而不为人注意,正是没有用百分制来严格评价。

从隆景十年下半年,宗学里也一样要进行的考试,进行评分,掌握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此一来,皇太子便被打回了原形,在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科目上表现得十分危险。

“儿臣错了。”朱和圭爽快地承认错误。在他幼年的经历中,只要自己认错,父皇便不会再责备他了,这招可谓屡试不爽。

“你别笑,你的国学成绩也很成问题。”朱慈烺转向老二,道:“历史和地理能考九十分很不错,但为何古文只有六十分?”

“老师偏心,”朱和圻脖子一梗,“他们都拍皇兄的马匹,故意不给我高分。”

朱和圭登时不乐意了,道:“你让父皇看看你写的东西,离经叛道还想拿高分!”

朱慈烺瞪了一眼大儿子,又道:“我倒真没看过你写的东西,不过先生应该是有操守的。你都写了什么?”

“也就是邻家焉有许多鸡之类……”朱和圻嘟囔答道。

朱慈烺很快反应过来,这其实是嘲讽孟子的一些寓言故事。

在《孟子》中讲了一个每天都偷邻居家鸡的人,当那人被告知说偷鸡非君子之道,他便说:“那我就每个月偷一只吧,明年再说。”孟子认为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为何还要等明年呢?应当速速改正啊。

这个故事的立意是好的,关键在于皇次子是不相信邻居家有那么多鸡可供人偷。

“还有那个齐国乞丐,娶了一妻一妾。他说孟子是胡诌,乞丐哪有这么许多钱!”朱和圭揭发道。

朱和圻眼光飘到了天花板上,显然不以为然。

碰上这样的学生,难怪先生们要头痛。

“先生们怎么跟你说的?”朱慈烺问道。

“他们说,这就是个比喻,不能较真。”朱和圻道。

“的确,”朱慈烺点了点头,“孟子为了说理,会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出一些行为方式的荒谬性,这并不能说孟子胡诌。”

“他不是亚圣么?要是有人信以为真呢?”朱和圻仍旧较真道。

“亚圣是后人封的。至于有人将先贤的智慧扭曲误解,这也不能说先贤就是错的。”朱慈烺道。

朱和圭听了有些疑惑,心中暗道:父皇在格物上的造诣为世人称道,但怎么也会为先贤辩诬?皇爷爷不也说父皇的学问不够精纯,对先圣缺乏敬畏么?

“反正我觉得无聊,老是拿这个子那个子的话出来训人。”朱和圻道:“若是说得有道理,就是个宦官说的,我也会听,何必抬‘子’出来呢?”

朱慈烺笑了笑,道:“你这态度倒是对的。”

“啊?”和圭和圻两人同时发出意外的感叹。

“道理放在那里,不是因为谁说的,而是因为那就是道理。顺从了这个道理,你好我好大家好。违背了这个道理,天怒人怨大家都不好”朱慈烺道:“所谓圣人先贤,无非是将这个道理总结出来给人看,启迪愚昧者的智慧,仅此而已。”

朱和圻得到了父皇的支持,颇为来劲,正又要说些离经叛道的话,朱慈烺已经已经一巴掌按住了他的脑袋:“但你非孔非孟,显然不是因为掌握了比孔孟更真的道理,只是因为人家说什么你偏要对着干罢了!你要非孔孟之道,起码先去搞清楚孔孟是怎样的人,他们到底说了什么。”

“至于皇太子,”朱慈烺转向大儿子,“你愿意精研学问,这很好,但是也别做只学舌的鹦鹉。有自己体悟才是真的,到底世界是在变化的,以史为鉴固然可以知兴替,但也要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比如直至今日还有大儒希望恢复井田制,因为井田制是周朝八百年王业的基础。

“在他看来,恢复井田制,也就恢复了人心,也就能让大明千八百年地延续下去。这种出发点固然不错,但是现在真的还能用周朝的东西么?别说制度变迁,就说环境,周朝有火车么?周朝的华北还是水草丰茂,楚国已经是炎热瘴疠之地了,如今呢?”

朱和圭知道父皇说的是刘宗周,也包括刘宗周之前的许多大儒。他也一度觉得井田制是很好的制度,但显然父皇是不认同的。

“和圭,你也大了,有些时候不能单纯地去听道理,还得实践道理,体悟道理。”朱慈烺道:“还记得父皇给你说过的小马过河吧?诗里不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么。”

朱和圭点了点头,道:“儿臣知道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在地下城讨生活 雪中悍刀行 武师的自我修养 福艳之都市后宫 天下枭雄 军工科技 猎艳谱群芳 都市娇妻之美女后宫 黑铁之堡 逍遥四公子 肥水不流外人田 祝凡凡的五零年代生活 挑肥拣瘦 重生之神级明星 超级神医赘婿 特种兵在都市 抗战之野战独立团 无敌天命 田野花香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武炼巅峰 我成了仁宗之子 兵器狂潮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大明正统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超级修真弃少 朔明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国公凶猛 神话版三国 三国:我为黄巾续命 汉末群雄:太史慈参上!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大国军舰 
最近更新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 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 大夏镇远侯 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 哈哈大汉那些事儿 镇国世子爷 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 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 从纨绔到拥兵千万! 御赐监察使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沉默的战神 时空乱叙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重生美好 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金鳞开 美味罗宋汤 - 金鳞开txt下载 - 金鳞开最新章节 - 金鳞开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