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大明一赘婿

东有扶苏

首页 >> 我本大明一赘婿 >> 我本大明一赘婿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霸天武魂 铁骨 穿越大唐:当个闲王这么难 1949我来自未来 妈咪快逃,父皇杀来了 灵剑尊 朕就是亡国之君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抗日之不世军神 
我本大明一赘婿 东有扶苏 - 我本大明一赘婿全文阅读 - 我本大明一赘婿txt下载 - 我本大明一赘婿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三百六十六章 封赏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六月十七,朱棣谒孝陵。

声势浩大的仪仗停留在钟山下,一身藩王袍服的朱棣郑重地拜倒在孝陵之前,上一次他来,还需要为了保命色厉内茬,而现在,他是来继承皇位的。

负责维持秩序的亲卫守住了钟山下每一个角落,密密麻麻的百姓赶来围观这场祭陵,每个人都知道,这场祭祀完成之后,大明...就要换上一位新皇帝了。

既然是登基前的祭祀,百官自然是要跟着的,香烛的青烟笼罩了整座钟山,无数的议论歌颂声里,朱棣完成了这个仪式,他沉默地看着朱元璋的灵牌,没人知道这一刻的他在想什么。

仪仗重新起行,开始向着宫城进发,骑马带兵开道的顾怀看着路边那一张张百姓的脸庞,内心也忍不住感慨起来,四年之前,他在那栋小楼里刚刚睁眼的时候,何曾想过有一天会用这样的姿态行走在金陵街道上呢?

不管如何,这一阶段的事已经做完了,那以后呢?以后的大明会是什么模样,以后的朱棣和自己...会是什么模样?

没有答案。

仪仗进了宫城,登基大典的一切早已备好,连绵的宫城在等待着新的主人,建文的时代,像烟花一般,在短短的四年之后结束了。

新的王朝来临了,尽管登基大典因为仓促而显得有些简陋,尽管百姓们还是有些惴惴不安,百官各有心思,金陵以外的各个地方都还在观望,而且没有四夷来贺、诸王来朝,但它毕竟是一个新的开始。

奉天殿,已经换上龙袍,头戴翼善冠的朱棣威严地坐在那原本属于朱允炆的御座上,接受着百官的朝拜,如今还在京的官员俱都齐聚大殿,有些年老的官员看着上方的朱棣,恍惚间似乎看到了当年那开创了整个帝国的洪武大帝,因为他们...实在太像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朱元璋当年也是这个岁数坐上的龙椅,朱棣和他是如此的相似,模样相似,锐气相似,那份自信,更是像极了挟洪武余烈,正经继承了皇位要做下一番事业的天子。

被任命为中官大太监,一步登天到内官最高官职的郑和捧着诏书,另一边同样晋升为大太监的怀恩双手奉着玉玺,高高举过头顶,百官齐刷刷跪下,山呼万岁。

百官朝贺,大典已经开始,朱棣头上的翼善冠微微晃动,他微抬右手:“众卿平身!”

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百官纷纷从地上爬起,分成文武两列,按照惯例,朱棣此时该站出来拉拉近乎了,比如谦虚一下说说自己才轻德薄,然后勉强继位,力有不逮,需要百官辅佐云云,然后还要展望一下未来,说一下自己施政的理念,当初朱允炆的登基大典,可是足足说了半个多时辰。

可朱棣和朱允炆显然是两种风格,他甚至没有要起身开口的动作,这些繁文缛节,他根本不想去做,也不想用这些仪式礼节把自己和百官折腾得发晕,在他看来,既然登基了,那就干事,话说破了天又有什么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儿子像老子这话是真的有道理。

朱棣朝着随他出生入死、百战沙场的郑和一摆手,郑和便捧着诏书走到阶下,缓缓展开朱棣的登基诏书,念了起来。

方孝孺拒写登基诏书后,礼部又提出了几个人选,俱都是有才名在外的文官,朱棣看了半天也没能选定,最后还是顾怀看见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才向朱棣举荐,最后让这位仅仅九品的小官拿到了起草登基诏书的殊荣。

解缙。

诏书很长,但内容堪称锦绣,解缙用最简洁有力的语言,讲述了建文帝如何受奸臣蛊惑,更改祖宗成法,祸乱江山,然后受压迫的燕王如何被迫起兵靖难,如今登基御极,要改回祖制的道理,这番话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如今的永乐帝朱棣继承的是太祖朱元璋的皇位,对于过去四年建文帝的所作所为,他是不承认的。

这一道旨意推翻了朱允炆统治的合法性,将建文四年的年号改成了洪武三十五年,从次年开始是永乐元年,也就是说对四年的建文年号不予承认,开宗明义之后,紧接着就是关于国政的处理,当初朱允炆和方孝孺干的那些破事,比如什么更改官制变换官名合并府县,以及之外的一切制度,统统改回洪武旧制。

这一拳打得众人晕头转向,谁也没想到朱棣竟然这般狠,既然是从他老子朱元璋那里继承皇位,干脆就把朱允炆做的一切全部推翻。

不过改回旧制终究是件好事,这几年朱允炆折腾来折腾去,最后不是连江山都折腾没了么?

登基诏书念完,大殿安静下来,百官俱都松了口气,以为这新官上任的火烧完了,接下来就是拜天拜地拜祖宗的那一套繁文缛节,谁知郑和收起登基诏书,转头又摸出了一份。

这份诏书是关于重修《太祖实录》的,也就是朱元璋的传记,这事看起来是小事,可却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对朱元璋一生的记录,是子孙对朱元璋的盖棺定论,新帝登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修先帝实录,但情况比较尴尬的是,这实录已经由朱允炆修过了。

很显然朱棣对朱允炆修的《太祖实录》很不满意,写书这种事情是比较主观的,估计朱允炆没少在书里写当年诸王怎么怎么跋扈,怎么怎么祸害百姓,朱元璋又是如何如何宠爱他这个孙子,为了让孙子顺利继位,要削藩什么的。

这还行?这一版明显不符合朱棣的要求,所以他需要一个更为适合起兵靖难的太祖实录,比如把朱允炆写成窃居大统,迫害诸王的昏君。

甚至他自己也需要一个更显赫的出身。

郑和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之上,百官都听懵了,朱棣居然这般雷厉风行,这般急!整个登基大典上来没有一点虚头巴脑的,更没有读书人那半天说不到点上的毛病,上来就是两记重拳,一些官员再次不确定地抬头望去,这种风格...确定上面坐的不是先帝?

念完第二份诏书,郑和的嗓子已经有些哑了,但还没完,他掏出了第三份圣旨,而这份圣旨,是对人事的安排。

显然这是官员们最为关心的内容,百官顿时精神一振,好些站在一侧的北平系官员将领更是竖起了耳朵。

圣旨开头,是对建文帝、皇后还有太子的葬礼安排,只是因为不承认建文帝的统治,所以安葬的仪制以太子身份进行,这算是给了那些和朱允炆亲近的一个官员交代,也是朱棣对自己仁厚的展示,不过让百官揪心的是,朱棣甚至没有给朱允炆一个谥号。

安排完了朱允炆,接下来就是要安排诸王了,朱棣本人是打着靖难旗号起家的,对待诸王自然不能刻薄了,当初自焚的湘王谥号是“戾”,朱棣便改为了“献”,而其他诸王也统一复爵,只是封地暂时还没有决定,要等到登基大典之后再另做安排。

诸王出列谢恩,百官眼巴巴地看着,还没品出味儿来,重头戏就来了,诸王之下,便是群臣的赏赐和安排。

首先是有从龙之功的北平官员,而第一功臣,自然落到了燕军第一大将,在东昌朱棣身陷重围时,拼死相救以致身陷重围战死的张玉了,毕竟人已经死了,封赏自然是要高一些的,追赠张玉为英国公,加封河间忠武王,谥忠显。

第二功臣,是首倡靖难,带兵征战,安稳地方,四年以来兢兢业业的顾怀,封靖国公。

第三位是朱能,封成国公,第四位是丘福,封淇国公。

此四国公俱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食禄两千五百石,子孙世袭。

公爵之下,便是侯爵,除了追封谭渊为崇安侯,谥壮节之外,还另外封了十三位侯爷,给朱棣报信朝廷动手的张信、真定一战归附朱棣的顾成均在其中。

而后又封了十一个伯爵,这连绵的封赏听得朝堂百官呼吸都有些粗重了,因为接下来,肯定就是对建文旧臣的封赏。

只是当第一个人名念出来,所有人就炸了锅,因为这头一个封赏的建文旧臣,居然是李景隆!

公爵不变,封左柱国、太子太师,增禄一千石,还是世袭?

百官哗然,这还有天理么?就因为他开了次城门?

但坐在龙椅上的朱棣只拿眼神冷冷一扫,那些炸锅的官员只得忍气吞声,继续听着,接下来便是首倡劝进的茹常,只是因为头一个劝朱棣登基,就受封奉天翊运守正文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太子太保,兼兵部尚书、忠诚伯。

好些官员后槽牙都要咬碎了。

如此大肆封赏,只是因为说了句话,看起来很不合理,但朱棣也有他的考虑,封赏建文旧臣,有利于快速稳定局势,安定人心,他想表达的,只有一个信号:曾经追随俺的,俺一个都不会忘;如今拥戴俺的,俺既往不咎,一视同仁,绝不会亏待了谁。

所以一些北平系官员投来的不解目光,他也只能暗叹一声,权当不知道了。

站在武将队列里的顾怀屏住呼吸,看了看自己的脚尖,又看了看辉煌金殿外照进来的阳光,有些不敢置信:

“国公啊...”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我的弟子全是大帝之资 赵氏嫡女 倚天神雕 女公务员的日记 雪中悍刀行 神秘复苏之遗忘世间 魔艳武林后宫传 穿越1942有空间 娱乐帝国系统 我的总裁老妈 都市极乐后后宫 盲人按摩师 苏倩 男欢女爱 皇叔好细腰,娇娇王妃要轻哄 灼灼桃花烬如霜 反差傲娇学姐不会主动开口说爱我 都市皇宫 离婚后我成了豪门千金 九龙至尊 
经典收藏女总裁的贴身高手 隋末乱世,我收留无家可归女子 篡清 从列兵开始的争霸之路 武炼巅峰 兵器狂潮 藏国 南明谍影 昭昭大明 大明流匪 明末超级土豪 蝉动 我的公公叫康熙 锦医卫 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 扶明 锦衣为王 万历烽火 覆汉 穿越明朝之我救了马皇后 
最近更新短视频直播:给古人一点后世震撼 九重天续 历史讲台:你想当皇帝吗? 大宋网红苏眉山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烽火燃情山河虹 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 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 秦始皇荡平六国 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 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 水浒英雄传说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 戏说嬴政 我的女皇老婆 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 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 探索未知:科学与神秘的交界 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 
我本大明一赘婿 东有扶苏 - 我本大明一赘婿txt下载 - 我本大明一赘婿最新章节 - 我本大明一赘婿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